法國和義大利兩個國家在二戰時期的表現都有點另類,法國二戰時期剛剛和德國交手一個多月就投降了,後來戴高樂將軍利用法國人心中的大國情結,帶領自由法國政府和軍隊加入到同盟國中,為法國在戰後獲得戰勝國地位以及進入安理會創造了條件,應該說是結局相當不錯了。而義大利就要慘多了,什麼搞笑的,打醬油的,甚至成了德國的拖油瓶等等給義大利戴了一頭。如果這兩個國家二戰初期單獨來一場誰會勝呢?
先說法國,法國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強國,法國擁有僅次於英國的殖民地,法國的工業革命基礎很強,軍事上例來受重視,法國軍隊的機械化程度非常高,號稱歐洲第一陸軍。二戰前夕,法國在前線布署有5800輛坦克,1.4萬門大炮,1562架飛機。法國的常備兵員始終維持在300萬左右,二戰前動員兵力達699萬人左右,其中有200多萬布署於法德邊境地區。法國二戰初夕的實力並不比德國落後,而且有英國支持,不過它還是堅持了一個多月就選擇了投降。下面再說說義大利二戰前夕的實力,最後我們加以總結。
義大利二戰前就是一個二流水平,義大利二戰時的1940年總兵力也就45萬人左右,義大利的弱項在經濟上,義大利的經濟實力落後於法國太多,1939年法國的鋼鐵產量約811萬噸左右,義大利1940年約226萬噸左右。石油也是義大利的一個弱項,義大利二戰初期年產量只有630萬噸,美國則是1.5億噸。義大利打了一年多就沒油了,能好嗎?二戰前,法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總份額的4.5%,這個並不高,落後於美德蘇英四個國家,但要高於義大利的2.9%。義大利裝備坦克總數量高達1200輛,但基本都是裝備了機槍的輕型坦克,連個炮都沒有,機槍子彈都能穿透坦克的裝甲,只有100輛左右的重約6噸的中型坦克,但很不好使,毛病一堆。武器裝備很多都是一戰時期的,說實話義大利真的不應該摻合二戰中去。
我們看看這兩國家二戰時的態度,法國雖然實力強大,而且它和英國是捆綁戰略,應該說是具備和德國拼一場的,雖然不能取勝,最起碼也要對得起第一歐洲陸軍強國的稱號吧,哪怕堅持兩年,局勢就會有所改變了,只打了一個多月。主要是法國不想打了,一戰時法國是西線的主戰場,損失嚴重,據統計一戰中法國1/10的人員都損失了,很多富庶地區遭到破壞。法國對戰爭有一種恐懼感,思想保守,領導層猶若寡斷,缺乏鬥志,面對德國大軍法國顯然是不想再出現一戰時的場景。不過如果面對義大利,法國應該會鬥志昂揚,不會退縮,主要是義大利太弱了。
在說說義大利,義大利自從羅馬帝國衰亡以後,基本上就沒有了鬥志,民族自信心基本上喪失殆盡,民風很鬆懈,處於「怯於公戰,勇於私鬥」的精神狀態。一戰中,義大利態度搖擺於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義大利養成了得過且過的小商人本性,它們對於戰爭的興趣不大,也不想去復興羅馬帝國的夢想。二戰前夕,義大利對於墨索裡尼的盲目狂熱並不熱心,打仗也是你不打我我不打你,不過如果對手羞辱義大利士兵,真玩起命來義大利士兵戰鬥力並不差,蘇德戰場上26萬義大利士兵就曾經在烏克蘭戰場上俘獲10蘇軍。但如果你能和氣點,義大利士兵還是很通情達理的。
如果法國和義大利二戰前夕來一場,估計兩國打不起來,都不想打,義大利更是如此,如果非要比試,義大利打不過法國,太窮了。當然,這只是紙面上的較量,真實情況很難說清楚,誰還沒點血性呢,單兵素質義大利未必就比法國士兵差,但總體實力還是要遜色法國很多,畢竟法國二戰前夕有600多萬軍隊,是歐洲第一強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實力也要強於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