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往北5公裡的唐家嶺,著名的「蟻族」蝸居之地。
6月25日,碩大的拆遷機伸著幾十米長的鋼鉗,摧毀著旁邊一棟已殘破不堪的房屋,旁邊幾個六七層樓的違章住宅,已經被剷平。
王哲,上地一家公司的普通員工,提著2個編織袋,坐上了365路公交車。前方往北半小時車程,是他的新租住地小牛坊村;身後,是將不復存在的唐家嶺。
「越往北,越便宜。住下來也就安心了。」王哲說。
擁擠了4萬大學生和外地民工的唐家嶺,由於私建私蓋「髒、亂、差」和社會治安秩序較亂、群眾安全感不高等問題,被北京市政府列為50個整治督辦重點掛帳村莊改造工程之一,今年務必拆遷整改完畢。不僅違章建築要限期自拆,村民的合法宅基地房屋也將在今年12月前全部拆遷完畢。
數萬名租戶,開始撤離。
記者在唐家嶺村看到,到處是等待搬運的車輛,電線桿上到處是房源信息,一般是附近小牛坊、史各莊、永豐屯、定福黃莊等地方。一位幫人搬家的民工告訴記者,租客們一般是向北撤離,那裡房租便宜。而同時,為了適應新的租客到來,大批的農民房屋正在那裡加緊建造。
告別唐家嶺
6月25日,是唐家嶺臨時違章建築的最後期限,大的拆遷工作將開始,本地的租住的數萬人基本上已經搬走,而本地原居民也已經開始搬遷。
為定福黃莊拉租戶的李雷告訴記者,這幾天每天都有唐家嶺的租戶搬往外地,他自己去年剛剛蓋完的公寓,在晚上也能拉到人。很多唐家嶺本地農民前來詢問租房的行情,現在自己也要找住處了。
「越早搬,越能選好的房,我們那的公寓還有班車接送。」李雷坐在廢墟中一把椅子上說。這裡曾經是唐家嶺小學。
唐家嶺租客的興起,是1994年的事情。當時開始興建的上地信息產業基地,距離唐家嶺村僅僅只有兩三公裡的路程,到此租房的外地大學生越來越多,當時一間10多平方米的房屋,也就200元左右,但是沒有廁所。隨著上地的迅速做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前來此地。如今,唐家嶺租戶已經高達4萬多人。
當地的農民看到租房需求大,10多年前就開始自己蓋房,最高的蓋到了7層。每個房屋都帶獨立的衛生間、燃氣、廚房等。這裡的每個當地居民,幾乎都有二三十間房屋出租,而最著名的董家大院,租用村裡土地一口氣蓋起了將近300間房,稍小一點的同鑫公寓,也有數百間房屋,耗資數百萬之巨。
不過此次拆遷,這些房子因為沒有通過規劃部門的同意而被定性為違法建築,但一般來說,蓋房的成本大多數只需要2-3年就能收回。但有一些剛剛投入巨資蓋了幾百間的,就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在唐家嶺村的農民,每家還有近1畝的果園,在居住地拆遷後,農村戶籍將轉為城市戶口,每家也會按照人均50平方米的標準獲得政府蓋的新住房,以及預留的人均50平方米的產業崗位空間。但是當地農民並非都肯買帳,拆遷之後,穩定的房租收入沒有了,以後怎麼辦?
房子的數量和房租的攀升,印證了唐家嶺曾經興盛的歷史。王哲告訴記者,2007年時,在唐家嶺花600元就能租到17平方米左右帶有暖氣和獨立衛浴的中上等房間。但是到了2010年,房租上漲,面積大的房間一下子從月租金一千出頭大漲到了一千四五。
「即便唐家嶺不拆,我們也要走。你想想,誰可能拿出工資的三分之一來租房子住呢?我們只能往更遠的地方搬。」王哲認為,自己搬向遠方,不僅僅是拆遷的原因,本地租金上升的因素也在發揮作用。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於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繫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雲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