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響
深響原創 · 作者|洪雨晗
時隔六年,小米的全球銷量又重新回到了世界前三。數日前,IDC等全球知名調研公司公布了第三季度智慧型手機全球市場份額的排名,其中,小米出貨量增加了42%至4650萬臺,僅次於三星和華為,成為全球第三。
小米集團股價幾度拉升,一度漲超10%,截至本周五,小米集團每股報價25.1港元,總市值已達6057.67億港元。
在11月5日小米MIDC2020開發者大會上,小米集團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透露全球單機型銷量前十名中小米佔據四席,小米2020年研發預算超100億。
會後,他接受了包括「深響」在內的媒體採訪,這也是其自今年7月29日加入小米集團以來首次接受媒體採訪。「在人生道路上選擇跟誰同行比終點更重要。」
曾學忠表示,小米在海外和中國市場的供應鏈都吃過虧,在2016年之前對供應鏈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近年來補課後迅速成長,到現在為止基本有了相對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未來在供應鏈上,小米還將加深與核心供應商的合作。
5G方面,曾學忠認為未來五到十年都處於運營商不斷建設網絡、手機廠商和產業鏈一起不斷地加大投入的狀態,小米也在推動下一個殺手級的應用。
以下為「深響」整理後的部分採訪實錄:
關於小米手機
Q:手機競爭越來越激烈,小米的打法是以攻為主還是以守為主?
A:2020年全球手機大盤,特別是中國手機大盤是往下走的。某種意義上來說,全球手機市場進入存量時代,跟過去想像的不完全一樣,過去想像4G到5G像當年3G換4G,是非常大的增長勢頭,今年不完全是那麼回事。這裡面有多種因素,總體來看,大盤進入了一個存量時代,大家認為競爭會更激烈。中國整體銷量下降15%,但小米逆勢增長19%,同時雙十一我們銷量很成功,實事求是供貨壓力非常大,超出我們的想像。這麼競爭激烈情況下,Redmi還是能保持快速成長。
雷總8.11講話當中提到,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小米發展到今天,毫無疑問,守是守不住。
小米自始至終提到的是,要做最酷、性價比最高的產品,以米10pro為例,同等性價比,我們是最優的。產品上一定要不斷投入,體系建設要加強,明年要招5000名工程師,就要建立非常強的人才的培養、選拔、培育、任用、留人體系。還是要加大人才的投入、研發的投入,這樣競爭力才會更強一點。
Q:今年在高端層面有什麼技術創新方向,產品線有調整嗎?明年會不會有更多的高端產品出來,小米內部對高端產品KPI怎麼定?
A:小米在高端上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小米10、小米10pro、小米10至尊版,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在中國站穩高端。為什麼小米手機今年能夠取得很大的進展,還是圍繞消費者關心的用戶體驗去重點投入、突破,高端創新仍是這幾點,屏幕、相機、快充、充電電池,這次K30S至尊版也是如此,得到了米粉們極大的認可才會成為爆品。除了用戶切身體驗,還是回到雷總定的三大原則,技術為本,還是要做產品。
小米現在是兩大高端雙品牌策略,兩大系列,一個就是米系列,MIX數字青春,Redmi K系列,RedmiXS系列,note系列,數字系列,每一款都希望打造精品、爆品。我們有了兩大系列之後,先努力把高端做到極致的科技、極致的體驗,然後把高端的黑科技下沉到Redmi系列,使Redmi系列一千到兩千元的用戶,也能享受高端技術帶來的突破和進步。反過來,因為Redmi用戶都是動輒幾千萬量級,能夠體會高端、慢慢成長,培養一批新的高端用戶,變成一個良性循環。所以高端整個系列是非常清晰的。
Q:針對國際市場,在小米產量提升上供應鏈端提供了哪些支持?
曾學忠:其實小米在海外的供應鏈上吃過虧,當年在印度的手機市場上,包括過去在中國市場上供應鏈也吃過虧。
當時對於供應鏈的關注程度、重視程度遠遠不夠,2016年雷總親自管,加大投入研發口和供應鏈口,到現在為止,我們基本上有了比較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但是未來我們還在成長,怎麼成長呢?就是與核心供應商的合作。蘋果在賈伯斯走了十年後,還能有今天這麼偉大的成就,離不開供應鏈出身的庫克和核心供應商的深度合作,一起聯合研發技術,它的很多技術是供應商一起合作的,小米現在也在這麼做。
我們把供應鏈補上以後,過去海外可能只有一兩百萬的貨,今年海外大幾千萬的出貨。供應鏈有能力支撐,海外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從全球跑馬圈地,到重點國家重點區域的突破,再到高端市場的突破,再到高端產品突破,再到高端運營商的突破。最難的是高端運營商的突破,這些高端運營商蘋果、三星賣的最多,小米高端機跟他們在加強合作,我們在歐洲有非常堅定的信心,我們會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取得更大的成果。
Q:目前手機還有哪些技術上的想像空間,未來的手機應該是什麼樣的?小米有哪些技術儲備或者研發計劃,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小米有哪些考量?
A:說到技術,我們這兩年在相機和充電上投入非常大,進步也非常大。單純從研發來說,現在的手機需要整個技術領域的全部支撐,可能不是一個單點的突破,不僅是相機和快充,包括在音頻上,小米10pro上做的語音體驗售後反饋非常好,包括在屏幕上做一些多媒體體驗,也是非常好的。
前段時間,我們發了UWB。我們的核心戰略是「手機xAIoT」,家庭端的影音、電視、冰箱互聯互通非常重要,我們在UWB後面也會持續做技術布局。希望通過這種技術,去解決以手機為中心的家庭互聯,這些想像空間非常大。
「一指連」小米UWB(Ultra Wideband,超寬帶技術)
從研發來說,這些都需要投入和跟進的,我們會把這些都布局好以後再看哪些地方需要真正落到產品當中去,再去做這些。
這幾年,手機競爭主要是相機競爭,歸根到底相機競爭還是AI競爭。小米相機部2018年5月份成立,那時候只有122人,今天850人,人員翻了六倍多,我們人員快速擴張背後是技術創新的爆發,比如我們找到了突破點,做超清,小米行業首發過4800萬像素相機,接著又做了6400萬像素相機,也是首發,最後把超清做到極致,做到1億像素的相機。
我們行業全球首發的長焦微距,讓普通人看到微觀世界。今年8月,小米10至尊紀念版有一個120倍長焦,把整個世界和你的距離拉近。伸縮式大光圈鏡頭這個產品推出來一定是革命性的進步。除了硬體還有軟體,最出名的是AI魔法系列,以它的魔法換天功能為代表,以前我也是攝影師,拍片的時候等天氣會等一個星期,現在我只要到那個地方就好了,天氣我自己來控制,夏天、冬天風景都可以,甚至煙花都能做,動靜都可以做。
未來主要在感知和融合上面,感知就是想讓手機這個機器理解世界。國際市場的人跟我講一個故事,說國外用戶用我們的手機做到遠程診斷,用1億像素拍皮膚,給私人醫生,診斷是否有皮膚疾病,未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融合其實講兩個世界的事情,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怎麼做到有機融合到一起,這是未來努力的一個方向。
Q:你過去做過5G通信領域的前沿科技項目,你執掌的小米手機在5G產品線方面有哪些規劃?
A:2019年是5G的元年,本來是今年發的,因為各種因素是去年發了,整個運營商、手機行業圍繞5G做了大量的技術投入,5G未來5-10年,都會處於運營商不斷建設網絡、手機廠商和產業鏈不斷加大投入的階段。
我們自己也在判斷,4G到5G的過渡,似乎大家沒有感覺到像過去3G到4G這麼巨大的變化,為什麼?2G往3G轉的時候,移動網際網路成為殺手級應用,上網方便了;3G到4G因為速度飛速增加,大家開始用微信、抖音、快手各種功能。5G呢?大家都在思考,都在等待,甚至我們也在推動下一個殺手級的應用。我個人的觀點,未來在視頻領域、無人駕駛等方面可能還會有發展。
A:5G的確是前兩年到現在的重點,各個廠家的投入都非常大,我們從去年開始,第一款5G在歐洲做了首發,到後邊的應用端,大家都在探索,我們也是基於5G高速率、低延時的特性考慮多媒體、AR、VR這些領域,後邊5G的可想像空間還是巨大的,需要花時間去摸索。
Q:小米Q3手機出貨量已經重返全球第三,接下來一年手機業務有什麼具體發展目標或者戰略嗎?
A:未來一年,我們方向很明確。產品兩大系列,會每一代都做成精品和爆款。圍繞產品和用戶體驗,不投入和創新,在產品和技術上不斷發力。
市場這一塊,中國區今年取得比較好的成果,中國是除美國以外高端市場佔比最高的國家。同時,我們在歐洲高端市場,包括西班牙、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下一步會突破,深耕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這些市場做好挑戰也很大,因為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不確定性,比如疫情,但是整個小米集團在一步一步往前走。為什麼雷總說要招5000名工程師,圍繞著小米三個鐵律、開放包容的網際網路文化,我們要把小米建成全球工程師最嚮往的聖域。
關於企業文化
Q:你加入小米不久,可否總結一下這段時間的工作感受?
A:我是7月29日加盟小米的,現在正好三個月出頭,感觸還是很深的。以前我(在中興時)跟小米集團的很多高管都很熟悉,但那個時候是站在外面去看小米,覺得小米非常神奇。
為什麼來(小米),在人生道路上選擇跟誰同行比終點更重要,始終是我堅信的一句話。因為雷總本身是一個網際網路人,是一個非常開放的企業家,所以整個小米集團是非常開放和包容的。
小米這一兩年陸續進了很多高管,得到了很好的融入。
另外,小米是一個非常注重工程師文化的公司。
好的是,工程師們非常務實,做事非常認真,非常拼。都有自己的idea,想追求創新。在小米內部,雷總提倡創新文化,我來了以後,感覺創新是小米的DNA,追求創新,不計成本。有的時候在研發投入上就是不計成本,這是工程師文化。
如果要說不足,是工程師本質上不太擅長對外溝通,大部分工程師都是這樣。這代表了小米的一種文化,我想把事做好,專注把我的事做到極致。未來小米的鐵律是以技術為本,以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放在手機部,非常強調技術。
最後一點,還是要慢慢加強溝通,當然溝通仍然不是我們特別擅長的,還是專注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因為最終在這個行業,好產品還是會說話。
我來了以後,繼續堅持小米三個鐵律,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一定會得到用戶的認可。
其他問題
Q:小米晶片研發到什麼程度?是暫停了手機晶片研發而著重在AIoT領域嗎?
A:關於晶片,其實從澎湃之後,我們一直在向前推進,而且有序往前走,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我相信在將來大家會看到這一塊的努力和投入,會在手機產品上呈現出來。不管是AIoT還是手機,我們都在往前推。
Q:小米智能工廠最近半年頻繁被提到,伸縮式大光圈鏡頭等新技術目前是在智能工廠落地嗎?這個工廠未來會承擔什麼樣的職能?
A:因為手機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產品,目前提出自動還很難,但我們現在做的還可以,馬上有一個重磅產品在智能工廠落地,小米智能工廠第一個量產就是小米10至尊透明版,預計本月截單。像剛才說的相機技術,不會在小米智能工廠落地,那是一個單一的相機技術,可能會和其他相機合作夥伴合作,小米智能工廠落地以小米整機類產品為主,未來新的產品形態落地為主。
智能工廠一期是我們二期的一個實驗場所,我們要在一期完成整個智能工廠,到整個智能運行系統建立起來,承擔落地的責任,大概二期會在幾年後,在規劃這個事情。智能工廠最終要把整個自動化比率提升到80%以上,並打造小米自研的智能製造系統,以這個為最終的目的。
Q:除了技術自研小米也做了很多對外投資,包括新材料石墨烯,小米的研發體系,可以看作自研和投資兩條腿走路,怎麼看待小米內部資源和外部投資分配?
A:相輔相成,相互支撐。小米自身的研發在加大投入,研發投入需要人才,全球吸納人才。既要有隊伍的布局,也要有不斷的技術積累,還要有高端實驗室,通過我們的智能工廠,有好的場所、場地、設備,實現技術突破。
另外一條腿,我們投資的這些企業,有些是我們前瞻性的,這些企業很多是跟我們手機相關的,所以我們一起合作打造亦莊工廠。我們很多產品是我們跟投的企業一起合作做的,像蘋果大量的創新技術也是合作方一起。
我們的能力很多時候還超過了我們的投資企業,甚至我們的合作夥伴。這是未來的立身之本,我們對於屏幕的理解,超過了國內的一些頂級行業合作夥伴,有些問題他們解決不了,我們的團隊和工程師去幫助他們解決了。
手機行業不是簡單地把設備裝在一起,有大量的技術問題,只有工程師對這些技術有非常深的理解。他們解決不了,我們驅動他們解決,在我們投的企業和我們上遊核心的合作方之間,都有非常好的協同管理。我們陸續跟這些合作夥伴建一些頂級的實驗室,一起探索更前沿的技術創新。
Q:小米已經不再是一個只做手機的廠商了,小米想通過開發者大會向外界傳遞什麼信息?想改變外界對於小米哪些看法?
A:有兩點,小米把「手機xAIoT」作為戰略,智能設備之間的連接會滲透到各個生活場景。手機跟每個人周圍各種各樣的智能設備,通過非常快捷、方便、貼心的方式關聯,我們的願景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或者享受生活的科技。原來是「手機+AIoT」,僅僅關注產品本身,現在更關注全場景體驗。
過去小米的工程師比較工程師化,不太對外交流,很多好產品都悶在家裡,現在想加強跟大家的溝通。MIUI原來就是非常開放的平臺,現在全系列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擁抱社會,把我們的平臺開放出來,讓所有人一起成長。這是整個集團戰略的轉變,也是我們思考文化的轉變、對於技術理解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