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再演《名優之死》 以戲論戲何為髓

2021-01-18 大眾網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高凱)「出將入相生死門,座中多是戲中人」,12日晚,當這句臺詞在首都劇場的舞臺上響起,北京人藝的這齣《名優之死》亦已達到話中之境,臺上人與臺下人,彼時達「共情」,都已成為「戲中人」。

  這部田漢的名作經過2018年的二度創作的創新,於昨晚再度開啟了新一輪的演出。

  北京人藝再演《名優之死》 史春陽 攝

  「這個戲新中見老,老中見新,既讓觀眾感到京劇的博大精深,又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和欣賞特點,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轉換自然、巧妙和有機,真正達到京劇不老,話劇出新,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看到兩種藝術的韻味。」導演任鳴在介紹該劇藝術特點時說。

  《名優之死》確讓人有驚豔之感,同為該劇導演之一和主演的閆銳自小學習京劇,在當晚演出中,觀眾時刻都可於舞臺上體味到其對於京劇的深刻理解和深沉熱愛。

  而這一點,對於詮釋這部經典的以戲論戲的作品而言,或可看作一切的前提。

  北京人藝再演《名優之死》 史春陽 攝

  田漢在《名優之死》中塑造了「活著是為了唱戲」的京劇名伶劉振聲(閆銳飾),而其最欣賞的親傳弟子則是始終認為「唱戲是為了活著」的鳳仙(李小萌飾),二人對於「作藝」的不同理解於舞臺之上,於戲中之戲裡,屢屢碰撞。

  正如閆銳對於本劇的思考,「藝術的生命是否與人的生命類似,都是從鮮活到老去?追求純粹,追求永恆是我們的理想。當理想與現實碰撞,是人留藝死還是人死藝留?」

  面對為了「上座兒」上演的「諸葛亮」飛身跳落城牆的荒唐戲碼,面對鳳仙「可是沒了座兒,還有什麼呢?」的詰問,劉振聲「人沒了戲還在」「戲活著」的回答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正向標語或口號,這番衝突的背後,是當下創作者與近一個世紀前創作該劇田漢的共同思考,而這,也正是經典值得改編,值得一演再演的真正意義所在。

  北京人藝再演《名優之死》 史春陽 攝

  從觀感而言,《名優之死》最大的看點無疑是京劇和話劇的完美融合,與以往話劇中運用戲曲元素不同,這部戲讓觀眾看見戲劇的敘事方式和京劇的故事內核。

  「見了觀眾一部戲才算是完成。」閆銳表示,有了2018年首演的舞臺檢驗和一段時間的沉澱,此番《名優之死》回歸也在舞臺處理上做出了調整,「首先臺詞上要更精煉,節奏上更緊湊。」同時「去掉了一些展示性的動作,還是別過分炫技,要以戲為主,從人物出發。」

  此外,從演員角度,他對人物認識和表演分寸上也與以往有了不同,「原來比較使勁,現在要放下來,松一點,才能更有強調和突出表現的東西。」

  《名優之死》的特別之處也在於此,劇中劉振聲給鳳仙說戲,一段「虞姬舞劍」,恰恰扣在「演誰是誰,不可炫技」之上。戲裡戲外,不僅僅是京劇,整部作品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完成了對舞臺藝術的一次莊嚴的凝視與思考。

  與其他話劇不同,《名優之死》一方面需要話劇演員有舞臺成長,另一方面還考驗演員的戲曲功底,雖然是戲曲科班出身,但閆銳稱要恢復起功夫來也不是件容易事,據介紹,他早在兩個月前就提前穿起了京劇的厚底鞋,甚至一邊導戲,一邊壓腿、踢腿。「你下多少功,出多少力,流多少汗,臺上就會結什麼果。」

  而對非科班出身的李小萌來說,就是更大的挑戰,「唱戲的音區和舞臺說話的音區是不一樣的,需要找到合適的位置。演員需要對自己有要求,有控制。不是要了解一些皮毛,要了解更深層的東西。」

  這部作品將上演至1月21日。(完)

  

  【編輯:白嘉懿】

相關焦點

  • 北京人藝再演《名優之死》以戲論戲何為髓
    北京人藝再演《名優之死》 史春陽 攝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高凱)「出將入相生死門,座中多是戲中人」,12日晚,當這句臺詞在首都劇場的舞臺上響起,北京人藝的這齣《名優之死》亦已達到話中之境,臺上人與臺下人,彼時達「共情」,都已成為「戲中人」。
  • 北京人藝上演《名優之死》展現京劇與話劇融合的魅力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王鵬)北京人藝新排經典大戲《名優之死》12日起二度登上首都劇場舞臺,開啟新一輪演出。這部名作經過二度創作的創新,呈現出全新的生命力。三幕話劇《名優之死》由田漢創作,以清末名須劉鴻升為原型,講述注重戲德戲品的京劇名角劉振聲,在徒弟劉鳳仙小有名氣而被流氓惡霸腐蝕後,起而抗爭卻倒斃於舞臺上的故事。2018年底,該劇新排版與觀眾見面。最大亮點便是通過京劇和話劇的融合,向觀眾展現出戲劇的敘事方式和京劇的故事內核。據介紹,新一輪演出的《名優之死》相較於2018年,又有新的調整。
  • 青年演員挑大梁,《名優之死》一回沉二回輕
    1月12日,北京人藝新年第一部大戲選擇了年輕演員挑大梁的新排經典大戲《名優之死》,臺上看的不僅是一代名角對規矩和氣節的堅守,也看得到人藝新一代「大梁」正在拔節、躥高。此次演出是由閆銳、李曉萌主演的這一版《名優之死》第二次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也是北京人藝建院六十多年來的第三版《名優之死》。
  • 藍盈瑩離職的北京人藝有多牛?
    近日,北京人藝負責人證實藍盈瑩因個人原因從北京人藝辭職。藍盈瑩因出演《甄嬛傳》浣碧一角被觀眾熟悉,2012年她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人藝。從北京人藝離職,藍盈瑩損失可大了。【人藝有最牛的劇作家】北京人藝全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於1952年,首任院長是我們著名的劇作家曹禺先生,劇作作品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文學大家郭沫若
  • 東城戲劇推薦 | 滿腔悲憤身故去——《名優之死》
    面對流氓惡霸對自己的刁難,小報記者對戲曲行業的無理取鬧,寄予厚望的親傳弟子鳳仙對藝術的背離,一代名優飽受打擊。在絕望與痛苦中,懷著最後一點對藝術的守護與捍衛,抱恙在身的劉振聲最後一次走上了自己為之堅守了半生的舞臺……演出時間:2021年1月12日——2021年1月21日晚7:30 (周一休息)演出地點:首都劇場票  價:680元、580元、480元、380元、280元、180元、80元學 生 票:40元(憑本人學生證入場)
  • 北京人藝 劇本朗讀《推銷員之死》線下線上同步上演
    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26日,北京人藝推出公益演出《推銷員之死》劇本朗讀,首都劇場迎來久違的觀眾。經過半年的暫別,首都劇場的大門當日重新開啟,舞臺上有了演出,舞臺下有了觀眾。《推銷員之死》是北京人藝外國經典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這部誕生於1949年的作品是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瑟·密勒的代表作,1983年他親臨北京人藝執導這部作品,英若誠、朱琳、朱旭等聯袂演繹。2012年,導演李六乙將這部作品再度搬上舞臺,丁志誠、盧芳與北京人藝新生代演員出演,全新解讀讓這部經典外國戲更具中國味道。
  • 田漢1:《名優之死》
    《名優之死》創作於1927年冬,最初以二幕劇的形式,在上海梨園公所演出。   2018年是田漢先生誕辰120周年,北京人藝年末推出了全新版的《名優之死》。楊大爺問蕭鬱蘭:蕭小姐在北京的時候,我也常看你的戲,那時候你的名字叫玉蘭,怎麼這會兒改了鬱蘭了呢?蕭鬱蘭:從前有爹媽的時候,心裡挺痛快的,這會兒單剩了我一個出門在外,心裡挺鬱悶。楊大爺:我還是喜歡玉蘭,改過來,改過來。
  • 北京人藝推出劇本朗讀《推銷員之死》與觀眾劇場重逢
    7月26日,北京人藝推出公益演出《推銷員之死》劇本朗讀,首都劇場迎來久違的觀眾。  《推銷員之死》是北京人藝外國經典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這部誕生於1949年的作品是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瑟·密勒的代表作,1983年他親臨北京人藝執導這部作品,英若誠、朱琳、朱旭等聯袂演繹。
  • 老戲骨巍子、江珊,為什麼要主動告別北京人藝?背後有何隱情
    如果不是「達康部長」在網上走紅,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吳剛已經演了32年的話劇。在電視劇或電影中成名比在戲劇中出名要快,但從來不是演員的追求,至少不是那些優秀的戲劇演員。在一個交通明星當道、電影票房輕鬆的時代,人藝月薪只有幾千美元,這大大降低了演員的吸引力。應該是在人藝演了一輩子還是默默無聞,但是應該是是一部很有名的電影。
  • 2018年,北京人藝都演啥?
    態勢中國藝術報記者   張悅  2017歲末,由莫言編劇、任鳴導演、王斑主演的《我們的荊軻》開啟了北京人藝的新春演出季。    9月21日,郭啟宏編劇作品《天之驕子》率先登場,讓觀眾一邊被「建安三子」的才情所徵服,另一方面又為「煮豆燃豆萁」的陰謀與較量而欷歔不已。「十一」檔期,《譁變》再度亮相,一方面以話劇本身的語言魅力徵服觀眾,另一方面還有「人藝五虎」掀起的舞臺「狂飆」 。緊隨其後的是北京人藝兩部京味兒話劇代表作,《天下第一樓》和《小井胡同》 。
  • 北京人藝重開大門 推出經典之作《推銷員之死》劇本朗讀公益演出
    本報記者 方非攝昨日,經過半年多暫別,北京人藝終於重新打開大門,在首都劇場推出經典作品《推銷員之死》劇本朗讀公益演出。北京人藝推出經典作品《推銷員之死》劇本朗讀。本報記者 方非攝這是北京人藝有序恢復劇場的第一步。
  • 江珊、巍子、王姬為什麼放棄北京人藝的鐵飯碗?
    江珊徐帆陳小藝很好認的好在班主任蘇同老師和北京人藝的夏淳老師幫她在表演上有所突破,使她堅持完成學業。北京人藝排練話劇《北京人》,人藝四大導演之一的夏淳老師讓江珊演了第二女主角。離開人藝後,江珊第一件事就是找房租房,她從小就渴望獨立生活,不想再和父母住在一起。她住過地下室、住過四面漏風的房子、還住過破舊的四合院……她最害怕的是接到房東讓她搬家的電話。
  • 北京人藝:巍子為錢選擇離開,王姬無戲可演,何冰恪守了30年
    在那裡的人,無論從哪去的,好像要是一進人藝的大門口,就擁有北京人的氣場。一般人描述北京人藝有一個修飾詞,稱為人才輩出,但實際上人藝一共也只培育過8期學生。北京人藝:巍子為錢離去,王姬無戲可表演走,何冰恪守了30年何冰是1987年考上人藝和中央戲劇學院的聯辦班的,教師便是濮存昕的爸爸,她們班的人如今隨意說一個全是腕。
  • 68歲的北京人藝「落伍」了?馮遠徵怒斥新人,演員為多賺錢出走
    其實,關於藍盈瑩與藍天野的關係,北京人藝早已公開闢謠,公開表示兩人僅為同事關係,而且藍盈瑩目前已從人藝辭職。不說話要死啊。」演員中誰挑大梁演《茶館》,誰就是公認的傳承者。,大導演林兆華根本難得打聽其他單位如何挖人,直接一個電話打給巍子,說了句:「來人藝,給你解決北京戶口」,便順利將巍子招到麾下。
  • 江珊、巍子、王姬,為什麼都放棄了北京人藝的鐵飯碗?
    江珊徐帆陳小藝很好認的好在班主任蘇同老師和北京人藝的夏淳老師幫她在表演上有所突破,使她堅持完成學業。北京人藝排練話劇《北京人》,人藝四大導演之一的夏淳老師讓江珊演了第二女主角。那是在她很灰心的時候,出現的一道亮光。在排練的過程中,江珊看到了自身的優缺點,作為一名學生能在北京人藝舞臺演出這樣的話劇,收穫特別大。
  • 他是話劇之王,人藝的掌門人,去世後驚動整個演藝界
    娛樂小魔魚2013年去世,他是話劇皇帝于是之被稱之為中國話劇皇帝,主要原因是他開創中國話劇時代,李立群曾說是于是之教會他怎麼演戲。于是之便是其中的一位。1927年于是之出生在唐山一個普通家庭,襁褓中的嬰兒還來不及喊爹爹,父親在他不滿三個月就離世了,母親帶著年幼于是之輾轉來到北京。
  • 北京人藝最純的「老炮兒」,在食堂
    他是劇院裡唯一一個騎摩託車的人,他的摩託車還挽救過一次差點釀成的演出事故;他從不上臺卻有一口絕對讓人忘不了的老煙嗓,林兆華導演曾看中了這把好嗓子邀他演戲,但他總以那句「還是幹點兒自己擅長的事兒得了」回絕……他叫傅偉良,北京人藝食堂的大領班。
  • 老戲骨巍子、江珊主動「辭別」北京人藝的日子
    北京人藝的全稱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始建於1952年,至今已有68年,是中國話劇的代名詞,也是中國話劇的希望所在。北京人藝向來講究戲比天大,再大的角在人藝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話劇演員,根本不能裝大腕。現在的人藝還有著許多優秀的演員,比如濮存昕、馮遠徵、何冰、宋丹丹、吳剛、梁冠華等人。
  • 他是北京人藝最不像演員的演員,卻是宋丹丹最崇拜的表演大師
    可是在北京人藝,卻真正培養了眾多優秀演員,如因主演《情滿四合院》而獲得第24屆「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的何冰,還有大家所熟悉的濮存昕、宋丹丹,以及《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吳剛等。但他們有一個共同崇拜的偶像,那就是我國著名的表演藝術大師于是之先生——他們都太想成為他了。在中國,崇拜于是之表演藝術的,又何止何冰、濮存昕、宋丹丹、吳剛這幾個人呢?
  • 鑑戲報告 | 英達為北京人藝導了一部美國非裔版「我愛我家」?
    雖然是一部大多數中國觀眾並不熟悉的外國戲,但英達導演獨特的「英氏喜劇風格」,使舞臺上的一切都那麼親切和自然,如同發生在北京人自己身邊的故事。北京人藝青年一代演員,也在這部劇中挑起大梁,展示了他們的成長與才能。不過,這部時長三個小時的作品,部分內容略有冗長之感。希望在經過正式演出的舞臺錘鍊和精心打磨之後,能夠呈現出更為完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