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手機支付 Huawei Pay 首次落地新加坡:支持華為和榮耀手機

2020-12-27 站長之家

站長之家(ChinaZ.com) 4 月 7 日消息:據中國銀聯網站消息,銀聯國際近日與華為、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合作,首次在新加坡推出銀聯手機支付 Huawei Pay 服務。

Huawei Pay 是華為終端設備的行動支付和電子錢包服務,集成在華為錢包應用中,可以應用在公交出行、綁定銀行卡支付、HUAWEI AI PASS、電子證件等。提供與 Apple Pay、Samsung Pay、Mi Pay 等類似的服務。

據介紹,當地華為和榮耀手機用戶綁定工行銀聯信用卡,即可在 47 個國家和地區享受「揮」機支付的便捷體驗,包括當地近 3.5 萬臺 POS 終端。目前境外已有 57 個國家和地區超 450 萬家商戶受理銀聯行動支付服務,13 個國家和地區落地了 53 個用銀聯標準建設或升級的電子錢包,支持當地銀聯卡持卡人「揮」機支付或掃碼支付。

相關焦點

  • Huawei Pay四周年,中國銀聯攜手Huawei Pay為華為手機用戶提供專屬...
    近期,華為旗下行動支付產品Huawei Pay迎來了四周年生日,經過四年的發展,Huawei Pay推出了多種創新產品,滿足了用戶日常生活多樣支付需求,並在支付體驗上持續升級,為用戶提供了無限便捷。
  • 華為Pay落地馬來西亞 中國手機廠商爭相出海拓展支付業務
    海外市場,是否會是華為Pay,以及其他手機Pay的一片藍海?  「一步就能做到的事,為什麼要花兩三步?」――這句話,是銀聯手機閃付的廣告詞之一。  11月17日,銀聯國際宣布,與華為、中國工商銀行馬來西亞分行達成合作,首次在馬來西亞落地Huawei Pay。
  • 原來這些一閃就付的手機Pay都是銀聯手機閃付
    常需往返好幾個校區上課的小張最近發現,校車上開通了銀聯手機閃付,不用帶零錢,免去校園卡,輕輕一閃輕鬆搭乘,一部手機全搞定。校園裡的超市、列印店、水果店也都全面支持,小張放心了:「丟三落四不用怕,手機不離手就OK」。銀聯手機閃付,一閃就付,不僅讓校車盡顯校園時尚,也讓公交車成為展示城市幸福指數的窗口。
  • 華為手機POS來了!華為手機錢包上線「商家收款」!支付公司大喊狼來...
    近日,新版的華為錢包上線了一個名為「商家收款」的功能,實際上這就是傳言已久的「手機POS」功能。根據官方解釋,華為手機POS是華為錢包聯合銀聯和第三方支付公司,近期推出的一款創新型多功能移動收款產品,無需藉助外接設備,商戶憑一部華為手機即可收款,降低收單成本,實現收單移動化。
  • 【每日Pay料】微信支付攜時尚品牌推支付腕錶 銀聯雲閃付首度落地高鐵
    銀聯雲閃付首度落地高鐵近日,中國銀聯首度在高鐵列車上實現了包括銀聯手機閃付、銀聯二維碼支付、銀聯IC卡閃付在內的全系列支付方式受理。首批上線銀聯閃付及二維碼支付的包括G1「復興號」京滬高鐵等10條高鐵線路,銀聯正不斷推動民生服務在更廣範圍落地,後續將有更多線路陸續上線。
  • 樂視、酷派 發布首款cool1生態手機
    本報訊(記者王大千)前日,樂視和酷派正式推出cool品牌,並發布雙方合作的首款新品:cool1 dual生態手機。  樂視作為酷派集團大股東,此次樂視、酷派聯合推出的cool品牌,是雙方化反的突破口,樂視和酷派聯合推出的cool1 dual生態手機,融合了雙方優勢。劉江峰出任酷派集團CEO。
  • 銀聯國際董事長蔡劍波:推進與新加坡支付設施和網絡互聯互通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魏倩)6月18日,銀聯國際董事長蔡劍波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推進支付設施和網絡互聯互通,更好地服務新加坡與上海之間、東南區域內的跨境支付。據介紹,銀聯自2004年起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目前當地ATM和商戶的銀聯卡受理覆蓋率分別達到98%和90%,本地累計發行240萬張銀聯卡。近年來,銀聯國際積極推動新加坡行動支付業務布局,與NETS合作推出電子錢包NETSPay,用戶數已超過10萬。今年4月推出當地首款「卡碼合一」產品Huawei Pay,同時支持銀聯手機Pay和二維碼支付。
  • Apple Pay被吐槽!我被一隻手機給鄙視了……
    相信很多朋友昨天的朋友圈和公眾號都被apple pay給攻佔啦新聞君也一樣!
  • 不是手機支付是無感支付,海爾智家與中國銀聯攜手推廣物聯網支付
    當「物」也能「上網」時,它會為你帶來除了手機支付之外一種全新的支付方式——物聯網支付,帶來更為便捷的無感支付體驗。  12月10日,海爾智家、海爾衣聯網、中國銀聯三方的物聯網支付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青島舉辦。
  • 手機支付的發展歷程
    2005年,成立剛滿3年的中中國銀聯設立了一個專門的項目組,負責跟蹤、研究NFC的發展。很快在2006年,中國銀聯便推出一項基於金融IC卡晶片的行動支付方案。2009年4月,中國聯通推出內置NFC晶片定製刷卡手機。但是隨著3G網絡的興起和當時POS終端並未普及以及NFC技術標準分歧等原因,NFC技術支付便逐漸沉寂。
  • 圖文詳解華為智慧型手機中,Huawei Pay使用方法
    其實華為智慧型手機中的Huawei Pay在2016年8月31日就上線了,是國內首個基於NFC晶片的便捷行動支付工具。開啟方式很簡單,在華為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中,點擊「設置」,在「設置」界面,選擇「設備連接」選項,進入後將「NFC」功能打開,然後在系統「錢包」選項中,添加「銀行卡」,就可以用Huawei Pay進行支付了,無需掃碼,結帳和乘坐公共運輸直接用手機刷卡即可。1、在華為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中,點擊「設置」。
  • 榮耀X10 Max發布會,華為錢包為何成為關注熱點?
    第二,作為榮耀X系列目前唯一的NFC手機,榮耀X10 Max豐富的華為錢包功能成為此次發布會背後關注的一大熱點,也代表了榮耀面向細分年輕用戶群體加速推動華為錢包智慧全場景落地的重要目標。截至目前,華為錢包已支持44張交通卡片,其中京津冀互聯互通卡可以免費開通,一卡暢行312城。用戶到了一個新的城市,可一鍵開通當地交通卡,無需再去購買任何實體卡片,並且支持在線充值和手機抬手刷交通卡功能,更換手機時可免費遷移,解決了線下交通卡用戶長久以來的諸多痛點問題。
  • 民生信用卡:華為商城銀聯分期 分期支付單筆滿3000立減100
    民生信用卡:華為商城銀聯分期 分期支付單筆滿3000立減100 2020/12/14 15:31 來源: 編輯:遊歷 瀏覽:1254
  • 華為鴻蒙開放手機公測 但野心不止手機
    因為美國政府的制裁,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安卓系統,促使華為走上了作業系統自研之路。  去年 9 月,華為推出鴻蒙 1.0,但當時僅有華為榮耀智慧屏(網際網路電視)裝載鴻蒙,今年 9 月,華為推出 2.0 版本,鴻蒙露出了更多的「廬山真面目」,不過支持終端只有三類,分別是大屏(如電視)、手錶和車機。
  • 華為鴻蒙開放手機公測,但野心不止手機
    廣大手機應用開發者可以從官網下載開發工具包,針對鴻蒙進行應用開發。因為美國政府的制裁,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安卓系統,促使華為走上了作業系統自研之路。去年9月,華為推出鴻蒙1.0,但當時僅有華為榮耀智慧屏(網際網路電視)裝載鴻蒙,今年9月,華為推出2.0版本,鴻蒙露出了更多的「廬山真面目」,不過支持終端只有三類,分別是大屏(如電視)、手錶和車機。
  • 玩轉銀聯雲閃付——不止Apple Pay, Android也要刷起來!
    銀聯雲閃付是銀聯行動支付新品牌,旗下囊括了與銀行、國內外手機廠商、通訊運營商等合作方聯合開發的各類行動支付產品, 適用於多種手機品牌和型號,包括iPhone以及華為、小米、中興、聯想、三星等安卓手機,可以在線下商戶及手機APP
  • @華為用戶,Huawei Pay武漢通免費領,名額有限,速領!
    除了華為、榮耀手機,手錶、手環也可以參與本次活動。乘車支付 只需一步在手機上開通Huawei Pay武漢通後,刷手機就能乘公交地鐵。使用時,只需將手機靠近刷卡感應區,即可完成支付,無需解鎖屏幕、無需打開APP、無需聯網,打電話、看視頻也能輕鬆通關。
  • 各大銀行的Apple Pay支付薅羊毛攻略匯總
    首批支持 Apple Pay 的銀行有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上海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郵儲銀行和浦東發展銀行在內的 12 家。為了推廣 Apple Pay,各大銀行也推出了各自的優惠活動(等的就是這句話啦)。小編從各大銀行的微信公眾號上收集了優惠信息,看看你家銀行都有啥!跟著小編把羊毛薅起來!
  • 騰訊與銀聯啟動雙向跨境支付合作,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中國銀聯和銀聯國際將通過系統升級改造,完成與財付通、微信香港錢包之間的資金結算。簡單來說,四方合作的模式即香港用戶在內地標明支持「微信支付」的指定商家使用微信香港錢包進行消費後,產生的資金結算流程將由微信香港錢包對接銀聯國際,再由中國銀聯對接財付通,轉接交易並清算資金。此次合作籤約將有助於解決哪些情況?
  • Apple Pay一周年了,其它安卓Pay都做了什麼?
    正值在Samsung Pay上線的前夕,華為聯合銀聯宣布雙方就延續行動支付業務合作關係達成共識,共同推廣華為行動裝置上基於安全晶片的Huawei Pay服務,正式將Huawei Pay納入雲閃付陣營。但是,在此之前華為全終端模式的手機支付就已經在部分機型上推出了,比如中信銀行和Mate S在15年9月推出的全終端手機支付就是Huawei Pay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