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ay落地馬來西亞 中國手機廠商爭相出海拓展支付業務

2020-12-25 同花順

  海外市場,是否會是華為Pay,以及其他手機Pay的一片藍海?

  「一步就能做到的事,為什麼要花兩三步?」――這句話,是銀聯手機閃付的廣告詞之一。

  11月17日,銀聯國際宣布,與華為、中國工商銀行馬來西亞分行達成合作,首次在馬來西亞落地Huawei Pay。

  華為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Huawei Pay走向海外是正常的業務拓展,也是服務華為手機用戶,提升用戶體驗的舉措。

  Huawei Pay是手機Pay(手機閃付)的一種方式。手機Pay使用的NFC功能,能夠在手機觸碰NFC設備的瞬間喚起支付界面,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兩三個步驟才能實現的付款,手機Pay一個步驟就可實現。除此之外,手機Pay還有離線支付、閃付公交等多樣功能。

  然而在現實中,手機Pay卻在中國市場被逐漸邊緣化。

  據艾瑞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國內行動支付市場上,沒有任何手機Pay產品上榜。

  於是,一些手機Pay將目光轉向海外。例如華為,據時代財經查閱華為英文官網,Huawei Pay目前已支持俄羅斯等7個國家和地區。而小米的MI Pay也已在2019年落地印度。

  目前,無論微信還是支付寶,海外布局仍主要依託於中國遊客消費。海外市場,是否會是華為Pay,以及其他手機Pay的一片藍海?

  2014年,蘋果公司在其秋季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基於NFC技術的Apple Pay。兩年後,Apple Pay業務入華,三星推出的Samsung Pay也緊跟其後。

  也是在2016年,華為與銀聯合作推出Huawei Pay,至今已有4年時間。

  「手機Pay」乍聽之下,跟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差不多,但行動支付網分析師慕楚告訴時代財經,手機Pay跟第三方支付是完全不同的兩樣事物。

  最根本的不同點是,手機Pay主要是將銀行卡/信用卡/交通卡進行虛擬化。

  慕楚告訴時代財經,第三方支付跟銀聯、各大銀行是上下遊的關係。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與各大銀行合作,各家銀行的錢可以接入支付寶、微信的系統中,用戶在付款時,錢從銀行卡轉出、經過銀聯/網聯的清算,再轉到收款者的帳戶中。

  但慕楚指出,現在當資金進入某些第三方支付機構時,便脫離了銀行,由第三方支付機構管理。

  相比之下,現時包括Huawei Pay在內的各家手機Pay,只是銀聯與手機廠商合作,推出的虛擬化的卡。當用戶在使用手機Pay時,實際上是使用銀聯卡,只不過這種卡是虛擬化的卡而已。

  跟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等相比,手機Pay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手機只要輕觸POS機或NFC標籤就會立刻喚起支付界面,支付步驟更少。手機Pay也可以用於公交、地鐵的乘搭,使用者只要進站時用手機觸碰閘口,出站時再觸碰一次,手機就會自動計算並支付車費。

  拓寬華為業務空間

  銀聯一直力推手機Pay。易觀諮詢金融行業分析師王蓬博向時代財經分析,銀聯的目標絕不僅僅在於只做一個清算機構,在國內的行動支付市場,銀聯無疑希望分一杯羹。

  在王蓬博看來,自從2017年雲閃付發布之後,銀聯花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在雲閃付的推廣上。而手機Pay作為銀聯另一款行動支付領域的拳頭產品,銀聯自然也希望通過它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行動支付市場份額。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這也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手機Pay的推廣,可以讓消費者更多的使用手機廠商自帶的錢包功能,從而讓消費者更多的留存在自己的錢包上。」王蓬博說。

  目前,Huawei Pay等手機Pay,更多是停留在與銀聯合作的模式。銀聯會向華為等廠商提供技術和接口,讓手機可以支持Pay,而手機跟其他銀行談綁卡事宜。

  但慕楚告訴時代財經,如果Huawei Pay不再是一張虛擬卡,而是可以存錢,能夠涉及金融業務,那華為就不再是單純的手機廠商,其業務想像空間將會大為拓寬。

  目前華為錢包已可將各類卡、證、票、券、鑰匙等裝進錢包。支持添加銀行卡、交通卡、eID(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零錢、會員卡、發票,以及社區門禁卡、智能家用鎖門卡、智能酒店房卡等,通過一部手機即可滿足交通出行、行動支付等生活場景。

  有此野心的不止華為。一加手機產品團隊的相關負責人也告訴時代財經,一加之所以推出One Plus Pay,也是為了用戶便捷操作,用於乘坐交通工具、門禁、購物等各樣場所。

  憑藉NFC的先進技術,手機Pay本應該在行動支付市場佔一席位,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單一手機品牌在普及度上,天然就比不上支付寶、微信這樣的「全民APP」;NFC技術依賴NFC設備,也使手機Pay在普及度遠遠不及只需二維碼的支付寶跟微信。

  艾瑞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行動支付市場上,支付寶支付佔比55.1%,微信支付則緊跟其後,佔比38.9%,二者加起來已佔94%。

  中國支付如何出海?

  中國市場的格局暫時難以撼動,那麼國外會不會是一片新的藍海?

  2020年11月,銀聯國際與華為、中國工商銀行馬來西亞分行達成合作,首次在馬來西亞落地Huawei Pay。銀聯國際官網稱,馬來西亞幾乎所有ATM和超過90%的商戶已支持銀聯卡,累計發行銀聯卡超100萬張。

  今年,Huawei Pay在海外明顯加快了步伐。自從在2020年3月16日落地巴基斯坦以來,今年已有5個國家和地區宣布支持Huawei Pay。據時代財經查閱華為英文官網,Huawei Pay目前已俄羅斯等7個國家和地區落地。

  最早推出手機Pay的小米,也在嘗試走向海外。2019年,小米已跟印度合作,MI Pay落地印度。

  而另一邊廂,在國內近乎壟斷行動支付市場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海外的步伐仍然比較謹慎,至今仍主要依託中國遊客,以發展服務於中國遊客的商家為主。

  時代財經向騰訊了解微信支付步伐謹慎的原因,騰訊媒體事務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主要是由於疫情,「時間點不太合適。」

  對於支付寶、微信來說,堪稱「全民APP」的用戶覆蓋度,是其在中國攻佔行動支付市場的制勝法寶。但在海外,使用人數太少反而成了兩家的硬傷。

  相比之下,華為等中國手機想在海外發展手機Pay,有著先天的優勢。2020年10月30日,Counterpoint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量排行榜顯示,華為僅此三星位居第二,小米緊跟其後。榜上有名的中國手機品牌,全球市場佔有率總和接近一半。

  不過,儘管與國內市場相比,手機Pay在海外市場確實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但想像空間能否兌現,還需看手機Pay能否克服重重阻力。

  慕楚告訴時代財經,中國手機Pay要走向世界,在不同的地區遇到阻力的程度也不同。

  如果是新興國家市場,例如東南亞等,要面臨的問題則是當地支付環境還不成熟,需要大力深耕。

  在歐美市場,當地對用卡消費更為熟悉,手機Pay也更容易落地,但當地主要使用的是Visa、萬事達等信用卡。依託銀聯的中國手機Pay要進軍歐美市場,免不了一番競爭。

  不過慕楚也表示,中國手機Pay出海更根本的問題,在於華為等中國手機企業在海外需要一支強大的運營團隊,將行動支付鋪滿大街小巷。面對海外的本土金融財團,恐怕阻力重重。

  因此慕楚認為,目前Huawei Pay等手機Pay在海外的最佳戰略,還是依託於銀聯網絡,銀聯服務鋪到哪,手機Pay就拓展到哪。或者與境外卡組織及銀行展開合作,打開用戶及受理市場。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xz

相關焦點

  • 中國手機能否成為中國應用出海的第三極?
    回顧小米出海東南亞之路,2017年9月,小米應用商店率先在印度上線;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海外應用商店啟用全新的名稱「Get Apps」。2018年4月,華為面向海外用戶推出華為應用商店「App Gallery」。同年,OPPO遊戲就以印度和印尼兩個國家為主,通過軟體商店、遊戲中心和瀏覽器,拓展海外遊戲市場。
  • 銀聯手機支付 Huawei Pay 首次落地新加坡:支持華為和榮耀手機
    站長之家(ChinaZ.com) 4 月 7 日消息:據中國銀聯網站消息,銀聯國際近日與華為、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合作,首次在新加坡推出銀聯手機支付 Huawei Pay 服務。
  • Apple Pay中國發展路在何方?
    支持互聯互通卡之後的Apple Pay受到了果粉以及行動支付粉絲的強烈追捧,很多網友表示Apple Pay交通卡的刷卡體驗要比安卓的好很多,也有業內人士認為Apple Pay的交通卡解決方如果未來能夠兼容二維碼將會是完美的交通支付方案。但兩年才拓展兩張交通卡的Apple Pay是不是真的體驗那麼完美,其與國產手機廠商的Pay相比好在哪差在哪?
  • 2021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因此,中國出海應用也希望借道中國手機海外應用市場,降低流量費用,提高變現效率。 一位長期從事海外App應用市場分發的業務人士透露,幾年前出海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傾向於去Facebook、Google買流量,但是後來發現效果並不明顯。 「現在中國手機應用出海,首選的渠道就是和中國手機廠商合作。」
  • 【每日Pay料】微信支付攜時尚品牌推支付腕錶 銀聯雲閃付首度落地高鐵
    在行動支付市場上,微信支付背後的財付通份額從Q1的40%下降到Q2的39.8%。於是就有分析人士認為,微信支付份額下降,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發展動能減弱;另一方面,則與市場上其他廠商的崛起有關,其巨資扶持的美團就位列其中。
  • 餘承東站臺華為HMS:出海的新一波紅利你嗅到了麼?
    發布會一開始,身著白色襯衫、黑色西裝的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對外公布了2019年華為的業績:2019年華為全年營收達到8500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8%。手機業務保持全球出貨量第二,一共出貨2.4億臺手機,同比增長16.8%。華為全球5G智慧型手機,截止2020年1月,出貨量突破1000萬臺。
  • 華益弘為了免費:國產手機能否成為第三極
    回憶小米出海東南亞之路,2017年9月,小米應用商店率先在印度上線;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海外應用商店啟用全新的稱號「Get Apps」。2018年4月,華為面向海外用戶推出華為應用商店「App Gallery」。同年,OPPO遊戲就以印度和印尼兩個國度為主,經過軟體商店、遊戲中心和閱讀器,拓展海外遊戲市場。
  • ...SZ)與華為軟體籤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 涉及華為錢包商家收款業務等
    格隆匯2月23日丨拉卡拉(300773.SZ)公布,2020年2月21日,公司與華為軟體技術有限公司(「華為軟體」)籤訂了《業務合作框架協議》,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圍繞華為終端,連接華為用戶與公司商戶,開展手機POS收款、會員營銷、便民業務和華為PAY推廣等面向海量用戶和商戶的業務合作
  • 國產手機出海瞭望:東西不如南北
    穩固國內基本盤,出海尋找新增量國內手機市場趨於飽和已經是行業的共識了。智研諮詢數據顯示,在2016時,中國智慧型手機保有量就達到了96臺/百人,幾乎是人手一部。反應在數據上就是,到了2017年時,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了負增長(-4%),這一數據的變化,加之國內手機行業「OV華米」的市場格局的穩固,使得國內手機廠商把更多精力投向海外市場,國內穩住基本盤就好。
  • 國產手機廠商一大痛點:專利儲備太少
    如今,國產手機廠商作為全球日漸崛起的一大軍團,所受到的關注已經蓋過不少曾經聲勢浩大的國際品牌。甚至近一兩年來,無論是在國際市場站住腳跟的華為、中興,還是短時間內迅速崛起的新興廠商,都越來越多地把關注點投向海外市場。然而一直在提的「走出國門」,真正實踐起來卻並不容易。
  • Apple Pay一周年了,其它安卓Pay都做了什麼?
    華為支付 Huawei Pay2016年3月21日。正值在Samsung Pay上線的前夕,華為聯合銀聯宣布雙方就延續行動支付業務合作關係達成共識,共同推廣華為行動裝置上基於安全晶片的Huawei Pay服務,正式將Huawei Pay納入雲閃付陣營。
  • 中國行動支付出海記
    中國出境遊客旺盛的購物慾像一個樂團中正在揮舞的指揮棒,決定著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出海演奏的方向與旋律。
  • 手機遊戲棋至中場:「擺渡人」華為HMS生態破局
    ,助力更多的中國應用拓展全球業務和生態。這對於出海的中國遊戲開發者來說,堪稱是及時雨。根據Frost & Sullivan公司統計,2019 年中國移動遊戲出海總收入585 億,相當於國內移動遊戲市場收入的30%。在國內近乎紅海競爭的情況下,渴望在國外找到藍海的遊戲廠商,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挑戰。「國內遊戲『出海熱』愈演愈烈,但大部分中小公司對海外市場並不清楚。
  • 中國果粉辣麼多!可是蘋果的Apple Pay在中國啥火不起來?
    可以看出,Apple Pay正在轉向地方性的銀行甚至農村信用合作社,努力將這個重要業務覆蓋的人群及城市範圍更廣泛一點。2016年2月,Apple Pay正式在中國上線,上線12小時內的綁定銀行卡數量超過3800萬,有人甚至認為未來一年蘋果將成為中國行動支付市場的顛覆者。但時至今日一年時間過去了, Apple Pay在華拓展卻困難重重。「微信還是支付寶?」
  • 中國在手機鏡頭上逆襲!蘋果、華為爭相購買!網友:實力強悍!
    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於手機技術的需求也是水漲船高,手機上的配置也必須不斷創新才能夠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其中智慧型手機在拍照方面的技術更是近年來各大手機廠商爭相突破的一個新的競爭點。近年來發布的智慧型手機來看,該手機的相機鏡頭上從最初的單攝逐漸演變進化為了雙攝、三攝,甚至華為的旗艦機型上開始應用到了四攝、五攝,並且在一年一度的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各大知名手機廠商的新品發布會上每次都要對自己發布的新機型的攝像技術進行一番實力吹噓。
  • 出海日報|彩妝品牌Venus Marble完成千萬級融資;Lazada首個跨境...
    歡迎關注36氪出海微信公眾號( ID:wow36krchuhai ),及時獲取前沿資訊、了解全球新趨勢。文末掃碼關注並加入出海社群,遇見全球商業夥伴。 中國企業全球化 彩妝品牌 Venus Marble 完成千萬級 A 輪融資。
  • 軟硬兼施,華為汽車「復刻」手機之路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新車型滲透率已達到40.1%,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萬輛;微觀層面,消費者對更智能的出行體驗有較高的需求,車雲研究院的調查報告顯示,超半數消費者願意為智能車聯額外支付費用。
  • 5G「出海+」,華為音樂全場景時代的可能性 | 音娛觀察
    9月11日,東莞松山湖華為大學,陽光普照,間或夾雜一陣細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論壇在這裡舉行。來自音樂行業的唱片公司、版權代理方、音樂娛樂科技公司等齊聚一堂,參加了華為音樂在華為大學教學樓內舉行的《華為音樂出海,共建全球音頻生態》主題論壇。伴隨著5G時代加速落地,全球消費者對內容消費及體驗的不斷升級,移動音樂+音頻行業將迎來更大的全球化市場。
  • 對話 馬來西亞直播電商平臺
    12年到13年在印尼做SP業務,是一個基於簡訊彩信的社交業務,叫HISNS。13年中開始做音樂流媒體社區,是華為與運營商的項目,當時接觸了娛樂行業、版權行業這些。13年下開始跨過音樂版權轉售,彩鈴業。當時參與一個大運營商的投標,我負責標書中的商業計劃這一部分,後面這個項目成功了。
  • 信用支付火爆全球 借唄卡 微眾錢包 錢夾穀穀誰再現Afterpay奇蹟
    另外,Afterpay率先打入英國和美國支付市場。2018年5月,Afterpay在美國市場開展市場推廣,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已有超過120個商家、約5萬名用戶在使用公司的產品。目前Afterpay業務已經覆蓋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英國等地區。網絡資料顯示,今年6月Afterpay英國用戶已過百萬,5月時美國用戶已破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