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是否會是華為Pay,以及其他手機Pay的一片藍海?
「一步就能做到的事,為什麼要花兩三步?」――這句話,是銀聯手機閃付的廣告詞之一。
11月17日,銀聯國際宣布,與華為、中國工商銀行馬來西亞分行達成合作,首次在馬來西亞落地Huawei Pay。
華為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Huawei Pay走向海外是正常的業務拓展,也是服務華為手機用戶,提升用戶體驗的舉措。
Huawei Pay是手機Pay(手機閃付)的一種方式。手機Pay使用的NFC功能,能夠在手機觸碰NFC設備的瞬間喚起支付界面,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兩三個步驟才能實現的付款,手機Pay一個步驟就可實現。除此之外,手機Pay還有離線支付、閃付公交等多樣功能。
然而在現實中,手機Pay卻在中國市場被逐漸邊緣化。
據艾瑞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國內行動支付市場上,沒有任何手機Pay產品上榜。
於是,一些手機Pay將目光轉向海外。例如華為,據時代財經查閱華為英文官網,Huawei Pay目前已支持俄羅斯等7個國家和地區。而小米的MI Pay也已在2019年落地印度。
目前,無論微信還是支付寶,海外布局仍主要依託於中國遊客消費。海外市場,是否會是華為Pay,以及其他手機Pay的一片藍海?
2014年,蘋果公司在其秋季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基於NFC技術的Apple Pay。兩年後,Apple Pay業務入華,三星推出的Samsung Pay也緊跟其後。
也是在2016年,華為與銀聯合作推出Huawei Pay,至今已有4年時間。
「手機Pay」乍聽之下,跟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差不多,但行動支付網分析師慕楚告訴時代財經,手機Pay跟第三方支付是完全不同的兩樣事物。
最根本的不同點是,手機Pay主要是將銀行卡/信用卡/交通卡進行虛擬化。
慕楚告訴時代財經,第三方支付跟銀聯、各大銀行是上下遊的關係。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與各大銀行合作,各家銀行的錢可以接入支付寶、微信的系統中,用戶在付款時,錢從銀行卡轉出、經過銀聯/網聯的清算,再轉到收款者的帳戶中。
但慕楚指出,現在當資金進入某些第三方支付機構時,便脫離了銀行,由第三方支付機構管理。
相比之下,現時包括Huawei Pay在內的各家手機Pay,只是銀聯與手機廠商合作,推出的虛擬化的卡。當用戶在使用手機Pay時,實際上是使用銀聯卡,只不過這種卡是虛擬化的卡而已。
跟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等相比,手機Pay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手機只要輕觸POS機或NFC標籤就會立刻喚起支付界面,支付步驟更少。手機Pay也可以用於公交、地鐵的乘搭,使用者只要進站時用手機觸碰閘口,出站時再觸碰一次,手機就會自動計算並支付車費。
拓寬華為業務空間
銀聯一直力推手機Pay。易觀諮詢金融行業分析師王蓬博向時代財經分析,銀聯的目標絕不僅僅在於只做一個清算機構,在國內的行動支付市場,銀聯無疑希望分一杯羹。
在王蓬博看來,自從2017年雲閃付發布之後,銀聯花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在雲閃付的推廣上。而手機Pay作為銀聯另一款行動支付領域的拳頭產品,銀聯自然也希望通過它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行動支付市場份額。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這也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手機Pay的推廣,可以讓消費者更多的使用手機廠商自帶的錢包功能,從而讓消費者更多的留存在自己的錢包上。」王蓬博說。
目前,Huawei Pay等手機Pay,更多是停留在與銀聯合作的模式。銀聯會向華為等廠商提供技術和接口,讓手機可以支持Pay,而手機跟其他銀行談綁卡事宜。
但慕楚告訴時代財經,如果Huawei Pay不再是一張虛擬卡,而是可以存錢,能夠涉及金融業務,那華為就不再是單純的手機廠商,其業務想像空間將會大為拓寬。
目前華為錢包已可將各類卡、證、票、券、鑰匙等裝進錢包。支持添加銀行卡、交通卡、eID(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零錢、會員卡、發票,以及社區門禁卡、智能家用鎖門卡、智能酒店房卡等,通過一部手機即可滿足交通出行、行動支付等生活場景。
有此野心的不止華為。一加手機產品團隊的相關負責人也告訴時代財經,一加之所以推出One Plus Pay,也是為了用戶便捷操作,用於乘坐交通工具、門禁、購物等各樣場所。
憑藉NFC的先進技術,手機Pay本應該在行動支付市場佔一席位,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單一手機品牌在普及度上,天然就比不上支付寶、微信這樣的「全民APP」;NFC技術依賴NFC設備,也使手機Pay在普及度遠遠不及只需二維碼的支付寶跟微信。
艾瑞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行動支付市場上,支付寶支付佔比55.1%,微信支付則緊跟其後,佔比38.9%,二者加起來已佔94%。
中國支付如何出海?
中國市場的格局暫時難以撼動,那麼國外會不會是一片新的藍海?
2020年11月,銀聯國際與華為、中國工商銀行馬來西亞分行達成合作,首次在馬來西亞落地Huawei Pay。銀聯國際官網稱,馬來西亞幾乎所有ATM和超過90%的商戶已支持銀聯卡,累計發行銀聯卡超100萬張。
今年,Huawei Pay在海外明顯加快了步伐。自從在2020年3月16日落地巴基斯坦以來,今年已有5個國家和地區宣布支持Huawei Pay。據時代財經查閱華為英文官網,Huawei Pay目前已俄羅斯等7個國家和地區落地。
最早推出手機Pay的小米,也在嘗試走向海外。2019年,小米已跟印度合作,MI Pay落地印度。
而另一邊廂,在國內近乎壟斷行動支付市場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海外的步伐仍然比較謹慎,至今仍主要依託中國遊客,以發展服務於中國遊客的商家為主。
時代財經向騰訊了解微信支付步伐謹慎的原因,騰訊媒體事務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主要是由於疫情,「時間點不太合適。」
對於支付寶、微信來說,堪稱「全民APP」的用戶覆蓋度,是其在中國攻佔行動支付市場的制勝法寶。但在海外,使用人數太少反而成了兩家的硬傷。
相比之下,華為等中國手機想在海外發展手機Pay,有著先天的優勢。2020年10月30日,Counterpoint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量排行榜顯示,華為僅此三星位居第二,小米緊跟其後。榜上有名的中國手機品牌,全球市場佔有率總和接近一半。
不過,儘管與國內市場相比,手機Pay在海外市場確實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但想像空間能否兌現,還需看手機Pay能否克服重重阻力。
慕楚告訴時代財經,中國手機Pay要走向世界,在不同的地區遇到阻力的程度也不同。
如果是新興國家市場,例如東南亞等,要面臨的問題則是當地支付環境還不成熟,需要大力深耕。
在歐美市場,當地對用卡消費更為熟悉,手機Pay也更容易落地,但當地主要使用的是Visa、萬事達等信用卡。依託銀聯的中國手機Pay要進軍歐美市場,免不了一番競爭。
不過慕楚也表示,中國手機Pay出海更根本的問題,在於華為等中國手機企業在海外需要一支強大的運營團隊,將行動支付鋪滿大街小巷。面對海外的本土金融財團,恐怕阻力重重。
因此慕楚認為,目前Huawei Pay等手機Pay在海外的最佳戰略,還是依託於銀聯網絡,銀聯服務鋪到哪,手機Pay就拓展到哪。或者與境外卡組織及銀行展開合作,打開用戶及受理市場。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