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朱諾看到了木星上的精靈和小鬼

2020-11-18 騰訊網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號外!號外!朱諾在木星的高層大氣中探測到了短促有力的紫外閃光。這些現象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木星大氣中的「精靈和調皮小鬼現象」。聽起來又酷又好玩有木有?大氣精靈(sprites)和調皮小鬼(elves)是雷暴發生時附近大氣區域的光學現象,都屬於大氣瞬態發光事件(Transient Luminous Events ,簡稱TLE's)。

Credit: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上圖就是第一張被拍攝下來的地球大氣精靈。這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出現在雷暴雲的上方,形狀變化多端,由雲底和地面的正極閃電(電子向上傳遞)誘發。色彩上一般有紅橙和藍綠這兩個範圍,下端像長了觸鬚,上端看似弧狀。Sprites在字面上既是精靈的意思,也是Stratospheric/mesospheric Perturbations Resulting from Intense Thunderstorm Electrification 這個複雜詞組(強雷暴起電引起的平流層擾動)首字母的縮寫。

那調皮小鬼(elves)又是怎麼回事呢?Elves是另一個複雜詞組EmissionofLightandVeryLow Frequency perturbations due toElectromagneticPulseSources(電磁脈衝引起的發光與甚低頻擾動)中加粗部分的首字母組合。事實上,小鬼們並沒有活靈活現,反而是一副低沉、暗淡的樣子,通常只能持續1毫秒,但是小鬼發出的微光卻能覆蓋大約直徑400千米的範圍。雷暴上方100千米的電離層,就是小鬼們的樂園啦。之前由於難以捕捉,在很長一段時間,小鬼們的顏色一直是一個謎,不過近來的研究越來越傾向於小鬼們可能最愛紅色系。

Credit: NASA / JPL-Caltech / SwRI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看女一號朱諾發現了什麼鬼怪。上面這副紫外影像中,在木星南極區域,那處被黃色實線圈出的部分,就是所謂的精靈現象,表現為明亮的短時光閃。注意,不要和南極上空的大片極光現象混淆。此外,大家還可以看到伊娥(Io,木星衛星)留下的磁性腳印,就是光閃閃的那圈。伊娥靠近木星時,木星的極光就會有神奇的光環耶!愛的磁性……贊贊贊!

就是那個在紫外成像上看到的精靈,幹擾了我們最近對木星的研究。不過木星那湍急的大氣層,住些精靈小鬼也不奇怪!敲個黑板,本文女二號,米國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羅西尼童鞋(Rohini Giles)在上周二(10月27日)向大家介紹了朱諾的發現。從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朱諾一共看到了11次紫外閃光呢!

首先,它們不可能自發放電。木星大氣層是不會傳導紫外輻射的,所以這些閃光必須在比雷暴雲高得多的大氣中生成。有多高?科學家們的估算高度是比1個大氣壓平面高出約260公裡。

每次閃光只會持續幾毫秒, 想像一下朱諾所看到的這些閃光會是什麼樣子?其實就接近於點閃。這說明什麼呢?這些點光源不可能覆蓋超過1000公裡的範圍。那這些引人好奇的閃光又發生在哪裡?就在那些容易形成雷暴的高層區域中。

羅西尼和她的夥伴們推測這些閃光就是我們前文解釋過的大氣精靈和調皮小鬼現象。事實上,大氣瞬態發光事件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幾十年前,人類就觀測過地球上的這些「妖魔鬼怪們」。只不過直到1989年才第一次被拍攝下來。它們因電磁擾動而生,通過放電被我們看到。

但是,場景換到了木星,這種瞬態發光事件就不容易在可見光範圍內被看到,因為它們的始作俑者是氫分子(H2),而不是地球高層大氣中的氮分子(N2)。

Credit: Jesper Gr nne / S&T Online Photo Gallery

若是有幸在地球上看到這種罕見的大氣精靈現象,你看到的會是紅色的精靈。但在多氫的木星大氣中就不同了, 那裡的精靈是藍色或者粉色的。

藍精靈你好

Credit: NASA

早在2009年,以色列的一個研究團隊就已經預測過其他星球的大氣瞬態發光事件會是什麼樣子。那多年後的朱諾看到的是什麼樣呢?據羅西尼稱,木星上這些被朱諾看到的閃光完全符合「精靈」的特徵。再貪心一點,要是能研究不同星球上的瞬態發光事件,對於研究星球磁場也是大有裨益的。

絮叨了這麼多,還剩下一個懸念沒有答案。

那就是——

朱諾無法判斷這些紫外閃光和雷暴雲產生的閃電是否是同時發生的。為啥?原因出在了朱諾的結構上,因為紫外儀器和可見光儀器沒被安在同側……這種設計會導致兩種儀器有10秒的工作間隔……當然,這個懸念也給下一步研究埋下了伏筆。

誰來救場呢?希望無線電和等離子波的測量儀器能幫上忙吧。強烈的放電是有可能產生長波輻射的。

畢竟,在木星這個熙熙攘攘的舞臺上,幕布從來都沒有落下過。

參考文獻:

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juno-discovers-sprites-and-elves-on-jupit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pper-atmospheric_lightning

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769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the-sciences/ios-footprint-on-jupiter-takes-the-lead

https://phys.org/news/2020-10-juno-sprites-elves-frolic-jupiter.html

來源:牧夫天文

相關焦點

  • 木星可能擁有地球外從未見過的大氣「精靈閃電」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1月2日發表報導稱,木星可能擁有在地球之外從未被看到過的大氣「鬼怪閃光」或「精靈閃電」,全文摘編如下:「鬼怪閃光」或「精靈閃電」是當閃電改變風暴上方大氣層中的電磁環境時所形成的兩種大氣光亮。在地球上,這些電磁幹擾會導致上層大氣中的氮分子發出短暫的紅色光輝。
  • 朱諾上木星的真實目的:帶著平底鍋去抓!小!三(們)!
    持續35分鐘的主引擎點火減速之後,北京時間今天(7月5日)中午11:53,朱諾(Juno)成功進入環繞木星(Jupiter)運轉的軌道。探測器上除了儀器,還帶了這樣三個樂高小人兒。左邊的是朱庇特(也就是宙斯的羅馬對應神)拿閃電,右邊是伽利略拿著望遠鏡和球,中間嘛當然是本次的主角、朱庇特的老婆大人朱諾,拿著……平底鍋?嘛,這一定是拿去揍小三的咯!眾所周知,木星衛星的英文名字非常有槽點,大批大批的都是史上第一渣男木星/朱庇特/宙斯瞞著史上第一悍婦朱諾/赫拉在外面亂搞的小三。
  • 朱諾的承諾
    朱諾拍攝的木星。NASA / SwRI / MSSS成群的氣旋,巨大的阿摩尼亞噴流,狂亂的磁場,強勁的電子流,以及存在於它們之間的那些錯綜複雜的相互影響。朱諾,這個小小的、在無邊黑暗中獨自穿行的探測器,正在替我們感受著自然的偉大和宇宙的神奇。朱諾的裝備,既可以從外部觀察木星,也可以檢測到來自木星雲層內部的信息。
  • 木星也懂「梵谷」?木星大氣迷幻風暴充滿藝術範
    自今年7月進入環木星軌道後,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發回大量木星圖片,展現了木星大氣複雜的雲系,這些圖片都是由朱諾號上的「朱諾相機」
  • 朱諾號探測器揭開了木星的大氣謎團,得以一窺木星的深層大氣層
    25年前,美國宇航局向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大氣層發射了歷史上的第一個探測器。但是,伽利略號探測器在降落到木星時傳回的信息卻令人撓頭,它所墜入的大氣層比科學家們預期的要密集得多,溫度也更高。來自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宇宙飛船的新數據表明,這些「熱點」比預期得更廣更深。
  • 木星全息圖——最為詳細的木星介紹和描述
    木星上的大氣狀況。它被稱為氣體巨星,主要由氫和氦(就像太陽一樣)組成。在木星的大氣層深處,氫被壓縮成液體,因此木星擁有太陽系中最大的海洋。由於這種向內和向外地遷移——即所謂的大航向假說——太陽系內部的行星,如火星,都很小。其他系統在這個區域有超級地球,而我們的太陽系沒有。這也可以解釋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的存在,包括巖石和冰的小行星。    因為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氣體行星,所以它沒有一個真正的表面。它主要由旋轉的氣體和液體組成,具有極高的溫度和壓力,足以壓碎任何冒險進入其表面的宇宙飛船。
  • 木星大氣風雲雷電?太空船和地面望遠鏡帶回照片!
    哈勃望遠鏡和雙子座正在參與這個新的聯合觀測項目。每一次朱諾靠近木星並且聽到雷電的信號時,哈勃和雙子座就會捕獲這顆星球的圖像。這些圖像是解釋和理解朱諾數據的關鍵。西蒙在一份新聞稿中解釋說:「朱諾的微波輻射計可以對木星產生的可穿透大氣層的高頻電磁波進行檢定和分析,從而使得我們能夠深入地研究木星大氣。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和雙子座天文臺的數據告訴了我們木星的大氣厚度以及我們當前觀測的大氣深度。
  • NASA最新公布木星高清大圖:宛如梵谷名畫
    不過對普通人來說,看到木星高清美圖的第一感覺就像是看到一幅畫一樣,有人稱讚著像是梵谷名畫《星空》,不過我看著更像是中國敦煌地區的各種壁畫。 下面幾張也是木星的高清圖,同樣是來源於朱諾號的攝像頭。
  • 大氣謎團:從金星到木星
    金星的熱點還沒過,木星又來湊熱鬧了。一直以來,木星的大氣現象就令人著迷,最新的研究帶領我們走進這個巨型氣態行星。朱諾木星探測器   credit:space.com2016年,NASA的朱諾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當它飛過南北兩極時,發現木星極地地區存在幾個巨大風暴,而且這些氣旋在極地地區規律地排列著。北極地區存在一個中心風暴,並且還有8個氣旋圍繞著他。
  • 真奇怪,木星的南北極光是彼此獨立的
    另外,作為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也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這一點在木星強大的極光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它在某些方面與地球上的極光相似。近年來,天文學家試圖研究木星大氣和磁氣圈的模式,以解釋木星上的極光活動是如何運作的。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木星照片唯美似「星空」?真實環境其實很可怕……
    有人感嘆木星表面看上去像是梵谷的名畫《星空》,也有人調侃,說有點坑坑窪窪,像是用舊了的鍋底。「這張照片由正在環繞木星飛行的『朱諾』探測器拍攝。」劉尚飛說,人們看到的上述木星唯美圖景的照片,都是要經過科學處理後「上色」得到的,不能簡單等同為肉眼看到的顏色。
  • 木星的眼睛到底有多恐怖?
    幼年的劉啟和爸爸劉培強說,他發現木星上有一隻眼睛。爸爸告訴他,這隻眼睛是一個大風暴。而當地球來到木星身邊,木星籠罩整個天空時,這個風暴真的就如一隻怪獸的巨眼那樣俯視著一切,似乎打算把地球一口吞掉。這個大風暴其實就是著名的木星大紅斑。電影暗示我們,在幾十年後的未來,大紅斑依然存在。當然電影只是藝術虛構。
  • 木星看起來就像一幅美麗的水彩畫,朱諾號幫了大忙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拍下了這張令人驚嘆的木星氣體雲的照片,這張照片更像是一幅抽象的水彩畫,而不是由太空探測器拍攝的圖像。這張照片拍攝於2020年2月17日,兩個月後,美國宇航局分享了這張照片,而該探測器自2016年7月以來一直環繞木星運行。
  • 一組美圖,帶你一睹木星世界的芳容
    金星,月球和木星 在猶他州骷髏谷的孤獨巖石上看到的太陽系的一部分,以及銀河系的其他恆星。
  • 木星照片唯美似《星空》?真實環境其實很可怕……
    劉尚飛說,人們看到的上述木星唯美圖景的照片,都是要經過科學處理後「上色」得到的,不能簡單等同為肉眼看到的顏色。&nbsp&nbsp&nbsp&nbsp事實上,「朱諾」號攜帶的照相機有四個濾光片,除可見光的波長外,還記錄了部分肉眼看不見的近紅外的光。
  • 雙子座望遠鏡觀測的木星雲層深處,揭示了這顆巨大行星的新秘密
    研究人員在夏威夷的毛努阿科(Maunakea)上使用雙子座北望遠鏡使用稱為「幸運成像」的技術,收集了一些從地面獲得的最高解析度的木星圖像。這些圖像是與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的一項多年聯合觀測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支持NASA的朱諾任務。
  • 【免費領取】《朱諾》中文劇本
    🎬人人可以學電影,人人可以拍電影本期新大陸電影學習社分享劇本是諾蘭的經典名作《朱諾》中文版劇本,曾獲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 太陽系新知 17 | 朱諾號在木星的三大發現(本系列完)
    而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木星也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說它熟悉,是因為木星的形象特別受藝術家的青睞,是因為各種影視作品和書籍,往往都把木星作為天體的代言人,比如《2001 太空漫遊》、《木星上行》,還有 2019 年年初上映的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都出現了木星。在流浪地球裡,我們地球就差點撞上它而毀滅。
  • 引人注目的高解析度照片顯示木星的大紅斑上有洞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同時也是本文的第一作者Michael Wong表示「我們想知道的是木星上的大氣層是如何活動的,這正是朱諾飛船,哈勃望遠鏡和雙子星天文臺合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