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進入了網絡戰——量子技術成為關鍵

2020-12-24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美國網絡司令部控制室在網絡空間有一場戰爭。每天,全世界都有成千上萬次針對電腦和網絡的攻擊,黑客們尋找漏洞,試圖訪問受限制的系統,竊取數據或破壞網絡。

不僅是銀行或信用卡公司:政府和國防系統也是目標。2019年1月,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報告稱,在2018年中期選舉後的幾周內,該委員會遭到俄羅斯黑客的攻擊。

據紐約外交關係委員會估計,有25個國家可以發起網絡攻擊,2018年有50多起由國家支持的攻擊。就在今年,黑客試圖竊取27所大學的軍事海事技術研究成果,美國和歐洲的智庫網絡遭到入侵,印度尼西亞指責俄羅斯的黑客修改選民資料庫,以擾亂總統選舉。

「十年前,這幾乎是科幻小說,」澳大利亞國防研究機構——國防科技集團(DSTG)在阿德萊德的網絡戰和電子戰部門的研究負責人加雷斯·帕克博士說。「十年前,人們還在考慮防病毒保護。」

現在,有一大堆威脅:數據抓取、擊鍵盜竊、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蠕蟲和特洛伊木馬、遠程埠掃描、網絡釣魚,甚至光纖網絡竊聽。防務界幾乎沒有人會承認入侵或成功攻擊——但從邏輯上講,如果私營部門的大型而老練的參與者可以被黑客攻擊,那麼政府和軍方也可以。

美國網絡攻擊演習中的威脅評估屏幕這就是為什麼反網絡攻擊的研究蓬勃發展的原因。為什麼在最好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的國防機構正在進行研究,澳大利亞就是其中之一。

在澳大利亞國家科學研究組織的數據研究部,計算機工程師正在開發高度複雜的算法,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搜索,不斷監控行為,並試圖識別和遏制入侵者。

但工程師們不是在編寫軟體:他們是在讓算法自己編寫。它被稱為「對抗機器學習」,這是人工智慧(AI)如何在當今國防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例子。

假設一個對手試圖感染、攻擊或毒害位於你的網絡中的伺服器。機器學習算法的目標本質上是找出發生了什麼,並糾正網絡的行為。但要做到這一點,它只能通過接觸入侵的例子和觀察來學習。

這相當於網絡上的戰爭遊戲:一旦核心的機器學習軟體被開發並部署到一個模擬的防禦計算機網絡中,許多計算機工程專業的學生將試圖黑進這個系統,要麼偷偷潛入而不被發現,要麼試圖造成破壞並使網絡癱瘓。簡而言之,他們將試圖模擬敵人可能試圖攻擊的防禦設施或支持戰場上軍事人員的計算機系統。

機器學習是一種人工智慧技術,幫助谷歌DeepMind的AlphaGo在2016年3月的中國圍棋比賽中成為首個擊敗9段世界冠軍的程序。它依賴於「強化學習」,這是一種神經網絡,由一種精心設計的算法驅動,這種算法在一件事上很特別:學習它需要什麼來實現它的目標。

Data61的理察·諾克博士是一個團隊的一員,他們利用高超的數學知識挫敗了這類網絡攻擊策略(CSIRO)隨著神受到越來越多的攻擊,它建立了一個入侵資料庫,並教會自己識別人類無法識別的模式。你不能理解它是如何做到的,只是看到它做得很好。

這是神經網絡問題的一部分:你怎麼知道一個複雜的入侵者,知道你有一個機器學習算法保護你的網絡,而它本身沒有開發出另一個機器學習算法,一旦它進入系統,它就善於偽裝自己不被發現?或者更糟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巧妙地「訓練」你的防禦算法來忽略它的存在。

「這有點像人工智慧的軍備競賽,」諾克表示贊同。但他們的項目還旨在擊敗這種攻擊策略——使用高級數學。他補充道:「本質上,問題在於你的訓練算法的基礎數學是最穩健的……因此,它實際上看到了可能的篡改。」

此外,通過網際網路、內部數據網絡、甚至Wi-Fi來檢測可疑行為也日益受到關注,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數據被加密的情況下。那就是Project Deep Bypass誕生的地方:由Data61,雪梨大學,DSTG和雪梨科技大學開發,它「嗅探」高速網絡數據流量並表徵加密流量。

再次強調,機器學習是關鍵。Deep Bypass使用三種不同的深度學習模型和相應的神經網絡架構來快速過濾數據和搜索關鍵統計特徵。實際上,它可以「指紋」數據,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識別內容。如果這些內容之前被標記為國防或情報機構感興趣的內容,如恐怖主義宣傳視頻或仇恨言論視頻,Deep Bypass將識別這些內容,甚至識別播放的視頻,準確率達97%。

「這相當令人印象深刻,」DSTG的帕克說。「但這是你希望能夠做到的,對網絡流量有一個高層次的了解,並了解人們使用它的目的。」當然,還要識別惡意行為。」

理查·許副教授(中)與雪梨科技大學的同事。DSTG目前管理著澳大利亞國防部的下一代技術基金,該基金將在未來10年花費7.3億澳元來開發應對國防挑戰的新解決方案,該基金還充滿了人工智慧方面的工作。另一個由DSTG和Data61牽頭的項目,這次涉及莫納什大學和迪肯大學,目的是利用人工智慧來發現網絡或其他軟體中的漏洞,這些漏洞可能被攻擊者利用。

所有的軟體都有缺陷——錯誤或缺陷會產生不正確的結果,或使程序以非預期的方式運行。這些錯誤的出現是因為軟體是由人類設計和編寫的,據估計,每1000行軟體代碼中至少有一個錯誤或缺陷。發現和修復bug是很困難的,即使是最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即使使用最複雜的調試工具,也無法發現所有的缺陷,或者預測多個軟體和硬體層之間的交互方式。

這就是黑客們所依賴的:他們對軟體的各個部分進行詳細的研究,尋找可以讓他們通過後門進入網絡的漏洞,或者繞過訪問控制,獲得未經授權的特權來操作計算機或伺服器。雖然這對每個IT經理來說都是一個頭疼的問題,但在國防領域,這可能意味著戰鬥中的生死之別。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找出漏洞,然後識別出那些可能造成安全風險的漏洞,」帕克說。因此,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軟體自動分析過程,使用一種被稱為符號執行的技術,這種技術「在計算機安全方面具有改變遊戲規則的潛力,」他說。

研究人員還有意將符號執行與機器學習結合起來,以創造一種新的網絡武器:快速威脅分析,這將使防禦工程師在擊退網絡攻擊時,不僅能識別惡意代碼,還能了解其最終任務或目標。在過去,這樣的方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計算機的響應,把這些方法結合起來,就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其目標是開發一種技術,使可攜式工具能夠在網絡攻擊發生時立即、自主地做出反應——甚至是對未知的網絡攻擊。

快速威脅分析使防禦工程師不僅能識別惡意代碼,還能了解其最終任務密碼學是另一個領域。它長期站在保護軍事和民用網絡的前線,依靠極其複雜的數學公式擾亂通信,而破解這些公式需要數十年的計算時間。但更好的是量子密碼學,它依賴於量子力學令人毛骨悚然的特性,使其完全不可破解。

問題是,量子密碼學在短距離和安全的光纖網絡上工作得最好。然而,在坎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物理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技術,使量子密碼學能夠通過衛星與量子加密雷射通信系統進行安全的國防通信。它與「量子存儲器」配對,後者可以捕捉和存儲用雷射束編碼的信息,然後發送到衛星上,而不需要讀取或篡改數據,從而保持量子密碼的完整狀態。

複雜性停留在地面上,在那裡你產生量子態,把它發送到宇宙飛船,然後再重新傳輸。實際上不必相信飛船上的硬體,因為它無法在不完全摧毀它們的情況下測量這些量子態。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技術力量
    打開APP 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技術力量 智能製造網 發表於 2020-11-16 11:15:28 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提速,業態日益豐富。人工智慧API、人工智慧平臺、人工智慧開源社區等,也成為了產業發展的熱詞。 今年10月23日,2020年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以「A.I.煥新•更美好」為主題,在合肥啟幕。
  • 法國量子技術研究取得多項成果 軍隊獲準研發「超級戰士」
    本報駐法國記者 李宏策法國將數位化發展作為後疫情時代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2020年在量子、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法國索邦大學聯合歐洲其他7個大學組成的量子研究團隊,用一組僅2.5釐米長的銫原子陣列,使量子存儲器的存儲和檢索效率達到創紀錄水平,向未來建立跨越洲際的大規模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關鍵一步。研究人員成功實現了一種新型量子糾纏交換協議,有助於未來的量子網際網路中,不同平臺在複雜異構環境的連接。
  • 關鍵技術再迎突破,未來15年都將領先美國?
    關鍵技術再迎突破如今是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這個領域也成為了各個國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是量子計算機,因為量子計算機所帶來的用途,影響巨大。量子計算機的研究是為了解決計算機中能耗的問題。然而近年來,我國在高速的發展,又一技術,我國獲得了領先。中科院公開官宣了!關鍵技術再迎突破,這一關鍵技術就是量子計算機領域。潘建偉團隊突破了星地單光子時間傳遞、高速率星地雙向異步雷射時間應答器等關鍵技術。基於這種技術上的突破,在精度上我國已經達到了星地雷射時間傳遞的國際領先的水平。
  • 量子科技是新的技術革命,微美全息科學院有望開啟新的量子全息技術
    如今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的興起和發展,也正在推動信息技術向量子信息技術跨越,將可能導致新的技術革命。自從它問世以來,量子科學已經先後孕育出原子彈、雷射、核磁共振等新技術,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量子計算在特定算法上的效率比現有計算機快一億倍。量子計算機能輕易破譯所有密碼,會迫使一切現有密碼學全部重新改寫。
  • 量子科技成「新風口」 百度讓「人人皆可量子」
    1未來已來,我們早已進入量子時代從1900年量子力學的出現,到量子計算逐步落地應用,中間已經走過了120年。過去30年,我們經歷了全球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進程,其實也可以看做是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時代。3提前布局,百度讓「人人皆可量子」量子計算在國內已經進入了快車道。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這一領域發展中存在的短板,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支撐設備、關鍵元器件以及人才儲備方面都存在挑戰。在國外,谷歌、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頭都已在量子計算領域有所斬獲。
  • 瞬間通信:量子網絡即將成為現實?-瞬間通信,無延遲,量子網絡,量子...
    可以實現瞬間傳輸的量子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途徑。最近由世界各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創造了新的量子數據傳輸記錄,讓構建全球量子網絡成為了可能。由世界各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成功將一量子比特(quantum bit)從拉帕爾瓦(La Palma)傳輸到特納利夫島(Tenerife),創造了量子數據傳輸的距離之最:143千米,打破了之前由中國保持的97千米的記錄。
  • 敲開量子時代大門 百度搭建全球領先量子生態
    無論從國家戰略、企業布局還是普通用戶的興趣方面,量子計算都已成為關注的焦點,那它距離我們究竟有多遠呢?我們國家的量子計算水平又處在怎樣的位置呢? 未來已來,我們早已進入量子時代 從1900年量子力學的出現,到量子計算逐步落地應用,中間已經走過了120年。
  • 百度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 巨頭爭搶賽道
    本報記者 楊清清 北京報導 導讀     數據、計算能力和算法是決定人工智慧能力的關鍵要素,目前爆發式增長的數據正在考驗企業和行業的處理能力。量子計算的核心優勢是可以進行高速並行計算,這將為人工智慧行業帶來全新的想像空間。          百度也開始在量子計算加大投入了。
  • 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未來量子信息技術將如何發展?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做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學術報告,對上述問題做出回應。  潘建偉從愛因斯坦的信念「上帝是不擲骰子的」出發,深入淺出地回顧了量子力學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並向大家介紹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研究進展與前景展望。
  • 美媒:美軍擬發力推進抗量子加密技術 以防對手量子計算機攻擊
    隨著中國等勢均力敵的對手努力研發足以突破當前加密技術的量子計算能力,抗量子加密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儘管還需要數年時間,但量子計算機將使安全通信變得幾乎不可能實現。華萊士指出,作為美國國防部的作戰信息技術支持部門,DISA目前沒有正在進行中的抗量子技術項目。但他對記者說,DISA希望「很快」行動起來。華萊士說,他相信量子計算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一個真實存在的威脅。
  • 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發展及應用前沿報告2020
    進入二十一世紀,量子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第二次「量子革命」正在到來。量子信息科學是量子力學與信息科學等學科相結合而產生的新興交叉學科,目前其重點發展方向包括量子通信、量子測量和量子計算三個領域,分別以面向無條件安全的保密通信、超強的計算能力、精密探測突破了信息科學的經典極限,將為信息社會的演進提供強勁動力。
  • 令人著迷的量子控制技術——探索量子物理學和經典物理學的邊界
    雷射冷卻微小的玻璃納米顆粒(比一粒沙子小几千倍)使其進入量子狀態,使研究人員得以探索量子和經典物理學之間的模糊邊界。雖然以日常標準來衡量,研究小組能夠操控的粒子很小,但它的密度和固體物體差不多,比原子物體大幾百萬倍,也更複雜。原子物體包括單個原子、離子和分子,傳統上用於研究「量子運動」。
  • 戴上「白帽子」 人工智慧投身網絡安全攻防戰
    面對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的缺陷和漏洞,黑客們找準機會實施攻擊,白帽黑客則利用黑客技術來測試網絡和系統的性能以判定它們能夠承受入侵的強弱程度。短短幾年時間,人工智慧已進駐多個行業,落地無數場景。其中一些行業和場景已為大家所熟知,還有一些正在進入我們的視野,在網絡安全領域,AI「白帽」正成為網絡安全工程師的得力助手。  據報導,近日美國市場調研公司CB Insights發布報告預測了2019年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趨勢,其中一個趨勢便是用人工智慧發現網絡威脅。
  • 前沿|潘建偉:量子通信不會取代現有通信方式 量子計算正從「玩具...
    30多年前,在科學家們對量子疊加、量子糾纏等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研究過程中,精細的量子調控技術逐漸發展起來,使得人類從對量子規律的被動觀測跨越到對量子狀態的主動精確操縱,由此我們現在所說的「量子科技」便誕生了。量子科技是融合量子調控和信息技術而產生的新興學科。在這一領域,我國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並在部分方向實現國際領先。
  • 首設量子計算前沿技術賽題 2020百度之星大賽「鮮肉」雲集炫技
    當你用智能音箱操控空調時,當自動駕駛汽車開上街頭時,又或者當量子計算成為討論話題時,那些關於AI時代便捷、高效的想像也許正在成為現實。而在時代還在緩緩拉開的時候,年輕的AI人才已經湧現,而此刻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正齊聚技術界「奧斯卡」——2020百度之星大賽的頒獎典禮現場。
  • 三星Neo QLED電視發布 採用全新量子點矩陣技術
    三星Neo QLED電視採用了全新的量子點矩陣技術,通過三星獨有的技術打造出了量子迷你LED(Quantum Mini LED),其體積和一粒沙子一般大小,高度僅舊款LED的1/40。  利用「光聚焦技術」,三星對這些密集排布的LED進行超高精度的控制,最大程度防止產生光暈,保證純淨的畫面顯示。此外,搭載量子迷你LED的屏幕亮度也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可呈現12bit、4096層次的色彩。
  • 擁抱量子時代,推動技術產品標準化|量子科技|量子|中國管理科學...
    專家們認為,量子科技在經濟社會的許多方面都有廣闊的應用,我們要擁抱快速走來的量子時代,要積極推動技術產品標準化,為量子科學技術產業化發展做出積極努力。與會人士還提出倡議,倡議「將每年8月16日確定為我國量子科技成就紀念日」,旨在揚起科學創新的風帆,在放歌量子科學技術成就之時,倡導學習科學家大膽探索、開拓進取、勇於實踐的精神。
  • 專注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國儀量子」獲高瓴領投數億元B...
    作者:李子月編輯:石亞瓊**36氪獲悉,量子精密測量儀器公司國儀量子完成B輪融資數億元,高瓴創投領投,同創偉業、基石資本、招商證券跟投。本輪融資用於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研發和自主高端科學儀器的行業應用。國儀量子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以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為核心技術,打造先進儀器產業集群。
  • 百度用直播科普量子計算:擁抱「人人皆可量子」的正確方式
    △圖註:量子計算機示意圖(來源:網絡)這正是發生在2019年10月底,谷歌宣布的其名為Sycamore 53位晶片已經成功實現「量子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所達成的效力。是不是霸氣十足且威力無限?中金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表示:通用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是未來30年最重要的兩項顛覆性技術。
  • 28歲青年運用量子技術立志「為國造儀」,公司估值已近30億元
    那次報告中提及的科學儀器叫做 「電子順磁共振譜儀」(EPR),它在材料學、化學、物理、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領域有廣泛用途,是進行物質結構與成分分析的不可或缺的科研設備,這也是後來國儀量子創業研發出的第一款商業化產品,它打破了過去幾十年間,這類儀器一直被國外壟斷的局面,並在關鍵性能指標上實現了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