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定海神針」,上海第一高樓硬剛17 級颱風!

2021-02-08 藍海長青智庫



點擊進入,招募ing.


半個月前,沿海的壇友們都感受到了 17 級颱風「 利奇馬 」的肆虐。


為了抵抗這強力的颱風,新京報還讓「 最有分量 」的記者對颱風登入上海進行了一線的報導。



和銀幕上虛假的「 上海堡壘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大家知道了誰才是真正的上海堡壘。



不知道社友們有沒有關心,每次颱風登入,上海的這些高樓們是如何抵擋這些毀天滅地的自然災害的呢?



眾所周知啊,上海的這些摩天高樓們由於結構的影響,它們在颱風來臨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高空中颱風呼嘯,而摩天大樓大概只能在颱風中瑟瑟發抖了。。。



可是這些摩天高樓卻總能在颱風中全身而退。


其實吧,這些大樓在設計之初就早就考慮到了類似颱風或是地震這樣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了。


它們在大樓裡安裝了一個叫做阻尼器的防颱風神器,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就安裝了一個我國自主研發的電渦流擺式調諧質量阻尼器——「 上海慧眼 」。



別說這個「 上海慧眼 」長得挺好看的。。。


它被安裝在大廈的第 126 層,由吊索、質量塊、阻尼系統和主體結構保護系統四個部分組成,足足有 1000 多噸重。



那麼這個「 上海慧眼 」是怎麼抵禦颱風的呢?


其實原理很簡單:當強風來襲時,阻尼器的質量塊由於慣性會產生一個反作用力,使得阻尼器在建築受到風作用力搖晃時,發生反向擺動,從而起到減振作用。


下圖模擬了帶阻尼器的大樓和沒帶阻尼器的


下面兩個積木建的大樓,一個是安裝了微型阻尼器的,一個則沒有。


當地震或是颱風來臨的時候,安裝了阻尼器的積木大樓穩如老狗,而另一邊的大樓已經搖搖欲墜了。。。



如果還不明白,我們再舉個例子,颱風中的大樓就像一艘遇上了巨浪的小船,當巨浪從一側來襲,船上的人就會朝小船晃動的反方向移動,來抵消巨浪的衝擊力,取得平衡。



小船就是大樓,而阻尼器的作用就是船上的人。


而這次「 利奇馬 」的來襲,上海中心大廈的阻尼器也開始了工作,這次的超強颱風讓「上海慧眼 」的擺幅大約在 50 釐米左右。(上海慧眼的極限擺幅在 2 米左右)


而阻尼器這樣的裝置,在沿海城市的摩天大樓中都有安裝。


2004 年建成的臺北 101 大廈也同樣在 87 層和 91 層之間安裝了一個重達 662 噸的風阻尼球。而這個阻尼球也是第一個提供參觀的阻尼器。



整個球體由 8 組 90mm 直徑的高強度鋼索,透過支架託住球體質量塊的下半部。透過支架託住球體質量塊的下半部,將 660 噸的阻尼器懸掛起來。



而它的作用和「 上海慧眼 」大同小異,同樣也是在颱風來臨的時候,為大樓提供一個反向的作用力,讓大樓能在大風中保持住平衡。


而廣州的第一高樓「小蠻腰」廣州塔也同樣安裝了類似阻尼器的裝置。


不過廣州塔的處理方案明顯更加聰明:與其讓這塊幾百噸重的阻尼器就這麼閒著,那不如把阻尼器做成一個消防水箱。



在廣州塔頂層的安裝了兩個各 540 噸容量的鐵質消防水箱,水箱下面裝有軌道並帶有控制裝置。


水箱平時當阻尼器用,當塔身晃動時,水箱受計算機控制向反方向滑動以消除塔身的晃動。


而一旦建築發生了火災,在外部消防無法到位時,這兩個水箱可便可以承擔兩個小時的噴淋滅火任務,畢竟裡面足足裝了 540 噸的水。。。



運用非常簡單的原理製造出來的阻尼器,卻成了摩天大樓們應對颱風以及地震時的秘密武器。


有時候簡單粗暴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吧,比如體重就是你應對颱風的最好武器。


來源:差評


回復關鍵字,獲取相關主題精選文章熱點聚焦:軍民融合  |  一帶一路  |  電磁武器  |  網絡戰  |  臺海局勢  |  朝鮮半島  |  南海問題  |  中美關係大政方針:十三五  |  兩會  |  國家戰略  |  經濟  |  軍事  |  科技  |  科研  |  教育  |  產業  |  政策  |  創新驅動  |  信息化建設  |  中國製造  |  政策法規  |  產業快訊 軍民融合:民參軍  |  協調創新  |  成果轉化  |  軍工混改  |  重大項目  |  國防工業  |  第三方評估創新前沿:人工智慧  |  顛覆性技術  |  無人系統  |  機器人  |  虛擬實境  |  腦機接口  |  可穿戴設備  |  3D/4D列印  |  生物科技   |  精準醫療  |  智能製造  | 雲計算  |  大數據  |   物聯網  |   5G通訊  |  區塊鏈  |  量子通信  |  量子計算  |  超級計算機 |  新材料  |  新能源  |  太赫茲  |  航天  |  衛星  |  北鬥  |  航空發動機  |  高性能晶片  |  半導體元器件  |  科技前沿應用  |  創新科技尖兵利器:航空母艦  |  潛航器  |  水面艦艇  |  無人機  |  新型轟炸機  |  先進雷達  | 新型飛彈  |  新型坦克  |  反導  |  高超聲速武器  |  武裝直升機  |  裝備  強軍動態:軍隊改革 |  軍事戰略  |  人才培養

安全縱橫:綜合安全  |  經濟安全  |  軍事安全  |  科技安全  |  信息安全  |  太空安全  |  發展安全  |  網絡安全

其他:未來戰爭  |  大國博弈  |  貿易戰 |  國際新秩序 |  習近平  |  馬化騰  |  馬斯克 |  DARPA  |  蘭德研究報告  |  潘建偉 |  梅宏  |  吳曼青  |  李德毅  |  施一公  |  金一南  |  顧建一  |  盧秉恆  |  鄔江興  |  王鳳嶺  | 鄔賀銓  | 沈昌祥  |  名家言論  |國防建設  |  外軍動態其他主題文章陸續整理中,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上海第一高樓硬剛17級颱風,全靠一顆球...
    級颱風「 利奇馬 」的肆虐。。。不知道有沒有人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每次颱風登入,上海的這些高樓們是如何抵擋這些毀天滅地的自然災害的呢?眾所周知啊,上海的這些摩天高樓們由於結構的影響,它們在颱風來臨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高空中颱風呼嘯,而摩天大樓大概只能在颱風中瑟瑟發抖了。。。
  • 上海第一高樓硬剛17級颱風,全靠一顆球!
    半個月前,沿海的社友們都感受到了 17 級颱風「 利奇馬 」的肆虐。
  • 上海第一高樓硬剛17級颱風,全憑一顆球...
    不知道差友們有沒有關心,每次颱風登入,上海的這些高樓們是如何抵擋這些毀天滅地的自然災害的呢?眾所周知啊,上海的這些摩天高樓們由於結構的影響,它們在颱風來臨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高空中颱風呼嘯,而摩天大樓大概只能在颱風中瑟瑟發抖了。。。
  • 上海第一高樓硬剛17級颱風,全靠一顆球!
    半個月前,沿海的社友們都感受到了 17 級颱風「 利奇馬 」的肆虐。
  • 我國「最高」的大廈,有一座被稱為「定海神針」,還有一座在上海
    近幾年社會發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已提高的生活裡,外出遊玩成了人們的不二選擇,那麼哪裡的風景比較特別,引人好奇呢,接下來跟大家說說我國最高的幾座大廈,有一座被稱為「定海神針」,還有一座在上海。
  • 【組圖】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及陸家嘴金融核心區
    【組圖】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及陸家嘴金融核心區
  • 還記得《流浪地球》裡被冰封的上海中心嗎?中國第一高樓究竟如何...
    昨天22時,上海市區溫度降至-7℃,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的塔冠區,氣溫一度逼近-15℃。為確保中國第一高樓運營安全,上海中心大廈提前制定好預案,採取為高層區設備逐一「體檢」、24小時不間斷巡查等舉措。
  • 這個觀光塔被稱為「定海神針」,將成上海濱江地標新成員
    這個觀光塔被稱為「定海神針」,將成上海濱江地標新成員 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 2020-10-28 18:56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國第一高樓,高度有632米,其底部地基的建造讓人讚嘆不已
    我國第一高樓,高度有632米,其底部地基的建造讓人讚嘆不已,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非常有實力,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影響力很大的建築物,例如,我國的上海中心大廈現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廈,雖然比世界第一大廈差得多,但能建造這麼高的建築物已經使我們國家的實力非常豐富。
  • 印度殲敵者號是定海神針還是隨波逐流?
    印度目前唯一擁有的這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究竟是定海神針?還是為擁有核潛艇躋身中美俄英法大國行列而隨波逐流?圖:印度殲敵者號核潛艇模擬圖關鍵看令核潛艇能稱霸海底世界震懾全球的核動力系統性能如何。不像如今買美俄武器裝備那麼高調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印度幾乎沒有向外界公布過『殲敵者』號設計建造信息。
  • 《可凡傾聽》對話張文宏,聽上海人民心中「定海神針」怎麼說
    深度解讀 | 抗擊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面對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嚴峻的防疫局面一個自稱長年習慣性焦慮的男人站了出來「定海神針」如今以上海口音普通話為人熟知的張文宏出生於浙江瑞安,1987年就讀於省重點瑞安中學高三的他,毅然放棄了保送另一所著名大學的機會,轉而考入上海醫科大學,也就是如今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 揭秘中國第一高樓屹立不倒的秘密,全靠它來減少晃動
    揭秘中國第一高樓屹立不倒的秘密,全靠它來減少晃動 2020-12-14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總會動態】尹氏宗親會一行參觀臺灣臺北101原居世界第一高樓
    齊聚臺灣臺北101世界高樓觀景。        隨後一路觀賞著臺北的各種風景,喜悅的心情,家人的凝聚,大家都沉浸在親情的氛圍之中,不知不覺來到臺北101原居世界第一高樓處。        臺北101大樓,英文名Taipei101。由臺灣十二家銀行及產業界共同出資興建,臺北101多節式外觀,以高科技巨型結構(M ega Structure)確保防災防風的顯著效益。
  • 《可凡傾聽》對話張文宏,聽聽上海人民心目中的「定海神針」怎麼說
    深度解讀 | 抗擊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面對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嚴峻的防疫局面一個自稱長年習慣性焦慮的男人站了出來他是張文宏,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實事求是的科普精神和個性鮮明的語言風格
  • 超強17級颱風!部分高鐵停運!無錫人民不要抖!
    級!「利奇馬」(超強颱風級)的中心今天(9日)早晨5點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東南方大約365公裡的東海南部海面上,就是北緯26.1度、東經124.0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6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20百帕。
  • 中國第一高樓世界第二高樓,耗資148億,使用壽命卻只有50年
    現在我國已經富裕了很多,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所以很多城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聳的高樓取代了原來的平房,整個城市給人一種非常先進的感覺,當我們去某個城市的時候,這些高層建築經常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來杜拜會想起杜拜塔,去臺北會想起臺北的101大廈,去上海會想起全球金融中心
  • 13號颱風「玲玲」即將強勢來襲!或達超強颱風級!上海接下來……
    今年第13號颱風「玲玲」(編號1913號)的中心今天(4日)上午8點鐘位於我國臺灣省宜蘭縣東南方約390公裡的臺灣以東洋面上,就是北緯22.3度、東經124.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80-30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70-100公裡,十二級風圈半徑50公裡。
  • 演員陶虹的育兒觀:相信孩子的智慧,做家裡的「定海神針」
    1.好媽媽,就是家裡的「定海神針」在陶虹看來,媽媽應該是家裡的「定海神針」,也就是說,媽媽情緒穩定,對於營造和諧輕鬆的家庭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其實,父母的情緒狀態,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尤其是媽媽,因為孩子天然地和媽媽親近,對媽媽的狀態特別敏感,所以媽媽要做家裡的「定海神針」,一家人才有可能和諧共處。
  • 中國最高的四座大樓,第一座為世界第二高樓,第四座有著超快電梯
    上海中心大樓是中國建造的大樓中最高的一座,在上海市浦東地區,以632米的高度獲得了中國第一高樓的桂冠,在世界的高層建築中,排名第二,國內和國際都很有名,上海中心大廈是中國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和美國聯名設計的,總費用達150億元,120度螺旋上升的流線型玻璃晶體是其外形設計上的最大亮點,很多遊客去上海旅行,必須要做的事情是在上海中心大樓按卡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