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凡傾聽》對話張文宏,聽聽上海人民心目中的「定海神針」怎麼說

2021-01-10 新民晚報

深度解讀 | 抗擊疫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

面對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嚴峻的防疫局面

一個自稱長年習慣性焦慮的男人站了出來

他是張文宏,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

實事求是的科普精神和個性鮮明的語言風格

讓他一躍成為最具關注度的焦點人物

也成為了上海人民心目中的「定海神針」

前兩張為崔天凱手書,後兩張為張文宏手書

近日,中國駐美大使館

收到了一封漂洋過海而來的特殊回信

張文宏邀請同為上海人的駐美大使崔天凱

「待世界抗疫勝利之時,請您一定要

回到家鄉,我們一起在小酒館把酒言歡。」

2020年5月16日周六晚19:10,敬請期待

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

就讓我們從這封難得的手書聊起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張文宏專訪(上)

他說

政府有極大的決心

醫生有拼命的精神

民眾有一起協同作戰的風格

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迎來了五月,而全球疫情仍未被完全控制。歐洲剛剛看到新增病例降低的曙光,美國的新增病例尚在高位徘徊,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南亞印度、南美巴西以及非洲各國的疫情峰值還遲遲未見,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則繼續嚴防死守。新冠病毒似乎並不肯輕易離開,人類究竟該何去何從?何時可以真正恢復疫情之前的新常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張文宏醫生

最近世衛組織反覆在說,中國事實上是為全世界留出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時間窗。所以如果這次沒有看到全世界疫情的控制,你很難想像我們中國民眾的配合程度到什麼程度。等於是政府有極大的決心,醫生有拼命的精神,民眾有一起協同作戰的風格,我們才可以取得今天這個非常好的狀態。現在各個商場的促銷,政府的帶貨,都是為了回歸常態。

但是我們回歸常態是一個方面,那事實上你內心是不是還比較忐忑不安呢?你回去常態又怎麼辦?大家都覺得所謂的常態,我要回到疫情來臨之前的那個叫常態。所以我只是跟你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抗疫專家,福奇他就說過,在疫苗出來之前,我們是回不到以前的原來的那個時代。而疫苗來臨的時間,最快的時間應該是明年的年初和年中。所以也就是在這之前,他的意見,基本上是回不過去的。

他說

我們都以為不帶走一片雲彩

今天它留下了一片雲彩,就是新冠病毒

2020年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爵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需要約60%的英國人感染輕症新冠病毒,來獲得對新冠肺炎的群體免疫。由此,「群體免疫」概念引發軒然大波。雖然之後隨著疫情的發展,英國也公布了更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但依然被拖入了新冠病毒蔓延的泥潭之中。「群體免疫」究竟是什麼?它到底能不能成為這場大疫的終結者呢?

張文宏醫生

哪怕有六千萬、幾千萬人的感染,最終都不能建立一個群體的免疫。你唯一的做法就是大量感染的人當中,很多人死掉,剩下來的人都被感染過,這是建立群體免疫。你說歷史上有過嗎?歷史上可能有,但是它的代價就是造成大量人的死亡。你現在不能隨意地提出群體免疫來預防傳染病,這會導致醫療資源會癱瘓,群體免疫只是一種願望。

在已知的大流行的疾病中,幾乎沒有一個是通過這種大流行自己滅絕的。SARS是一個自然界的病毒到人類當中,就這麼悄悄地走過一趟而已。但我們都以為不帶走一片雲彩,今天它留下了一片雲彩,就是新冠病毒。我們能做的就是等疫苗出來,還有等大家的免疫都提高了,我們都採取很好的像中國一樣的防控模式,說不定走著走著沒有了,也就真沒有了。

他說

一堆「後浪」給「前浪」一口飯吃

他們給你一些就業的機會

這場史無前例的抗疫戰打響以來,年輕人成為了最值得關注的一支重要力量。據統計,在各地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伍中,1990年之後出生的醫務工作者有1.2萬人,差不多佔到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近日,關於這一代「後浪」的評論也延伸到各個領域,作為一名60後的「前浪」,張文宏又會如何看待如今風頭正勁的「後浪」呢?

張文宏醫生

嗶哩嗶哩網站就是90後的一個天地,所以我們按道理上,我們這種60後,說句實話,我們不能貿然去踏足人家這個領域的,我一般不大敢進去。90後在他們的天地裡,他就是王,你現在要進來,他就覺得不爽,我猜是。但是90後的反應也是對的,不代表他們不懂事。

每一代人自己都會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時代。「前浪」也不要覺得不爽,一到現實的生活當中,你是「前浪」還是「前浪」,他是「後浪」還是「後浪」,「後浪」和你配合得很好。很多「前浪」有點焦慮,不要緊,他們永遠對自己的方位感是非常清楚的。事實上很多「後浪」已經成為這個真實世界的主宰。到這個時候,我跟你說是一堆「後浪」給你「前浪」一口飯吃,他們給你一些就業的機會。

他說

90後只要有一技之長,你就是牛

你可以領導我們60後

如今以上海口音普通話為人熟知的張文宏出生於浙江瑞安,1987年就讀於省重點瑞安中學高三的他,毅然放棄了保送另一所著名大學的機會,轉而考入上海醫科大學,也就是如今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這個選擇幾乎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從此走上醫學之路,並且再也沒有離開。

張文宏醫生

我覺得中國,應該說是這個時代,我們對國家抱有極大的希望。至今為止,我們中國還是社會的階層,我講的階層之間的一個區分。事實上我們知道會有一些富豪的存在,但至少在整個社會的空間,成長的空間裡面,大家其實沒有被阻塞掉,農村的也好、城鎮的也好,事實上我覺得沒有完全被阻塞掉。

我們也非常希望這種人才可以蜂擁而出的環境要繼續存在,這些90後只要有一技之長,你就是牛,你可以領導我們60後,我們都沒意見。我是覺得到目前,我仍然看到中國社會的階層之間並不是固化的。大家還是有很多的機會能夠脫穎而出,所以我們非常幸運,今天我們可以一個外地人、一個上海人,我們坐在一起,在這裡對話,對不對?

實事求是,金句頻出

這就是「定海神針」張文宏醫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2020年5月16日周六晚19:10

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張文宏專訪(上)

相關焦點

  • 《可凡傾聽》對話張文宏,聽上海人民心中「定海神針」怎麼說
    「定海神針」《可凡傾聽》就讓我們從這封難得的手書聊起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張文宏專訪(上)他說政府有極大的決心醫生有拼命的精神民眾有一起協同作戰的風格大家還是有很多的機會能夠脫穎而出,所以我們非常幸運,今天我們可以一個外地人、一個上海人,我們坐在一起,在這裡對話,對不對?實事求是,金句頻出這就是「定海神針」張文宏醫生
  • 《可凡傾聽》對話張文宏下集,不按常理出牌的他依舊金句頻出
    原創 抱薪者 可凡傾聽 不按常理出牌的他收穫了大批忠實粉絲2020年5月23日周六晚19:10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張文宏專訪(下),敬請期待當然,乾貨滿滿的訪談之外我們還準備了超級大福利
  • 可凡傾聽丨鍾南山的故事(四):我的壓力來自於病人的生命
    可凡傾聽丨鍾南山的故事(四):我的壓力來自於病人的生命 2020-11-24 0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可凡傾聽》播出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重磅訪談
    11月21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深度訪談欄目《可凡傾聽》播出了《大醫精誠——鍾南山院士專訪》,鍾院士和曹可凡一起,完成了一次對自己人生的回望。節目播出後,引發轟動,「鍾南山談疫情期間最大壓力」迅速衝上熱搜榜。
  • 這一回,傾聽可凡
    2004年2月1日問世的《可凡傾聽》是一檔高端文化名人訪談欄目,原先起名《與大師對話》,覺得容易受束縛而改。上世紀80年代,就有電視人提出錄「100個上海文化名人」的想法,後來無果。今天,《可凡傾聽》把文化名人錄到兩岸三地,甚至國外,譬如世界三大男高音。曹可凡說:「港臺兩地90%的大腕已經做過,李敖、龍應臺、白先勇、余光中,遺憾的是沒有做到金庸。」
  • 發布會圓滿成功,傾們拿到《可凡傾聽-別樣幽芬》新書了嗎
    原創 點個讚 可凡傾聽2020年8月16日《可凡傾聽》新書發布會圓滿成功傾們,你拿到新書了沒▲新書《可凡傾聽—別樣幽芬》其實,每一年的8>▲感謝張文宏醫生親臨現場與《可凡傾聽》的觀眾們見面並回答大家關心的有關疫情防控問題▲籤售現場,熱情聆聽拿到書的朋友已經迫不及待要欣賞起來啦▲現場積極互動
  • 張文宏性情清高,與唐嫣合影仍拘謹嚴肅,曹可凡王冠卻滿臉堆笑
    在醫療圈,張文宏是因為新冠肺炎期間,愛對外發表意見,才被大眾知道和了解的。組局,讓唐嫣張文宏王冠一起玩的情形來看,你會覺得張文宏的性情比較清高。雖然張文宏紅起來的時間不久,唐嫣在大眾的心目中又是一個高人氣的女明星,但在那麼成功的女明星面前,張文宏一點也沒有討好,反而依然拘謹嚴肅,表現一個醫生該有的穩重。反倒是曹可凡王冠,因為突然可以跟唐嫣那麼厲害的女明星一起玩,還可以與現在是紅人的張文宏聚在一起,兩人合影的時候真的是滿臉堆笑。
  • 走進《可凡傾聽》,看看共和國英雄鍾南山、李蘭娟的人生橫截面
    11月21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深度訪談欄目《可凡傾聽》播出了《大醫精誠——鍾南山院士專訪》,鍾院士和曹可凡一起,完成了一次對自己人生的回望。「我們沒有太多談疫情,而是選擇了他人生中的幾個橫斷面,我希望從他的成長中,找出他今天之所以成為共和國英雄的『因』。」曹可凡告訴記者。圖說:鍾南山據悉,下一期的《可凡傾聽》還將播出李蘭娟院士專訪。
  • 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日前,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深度訪談欄目《可凡傾聽》播出了《大醫精誠——鍾南山院士專訪》,鍾院士和曹可凡一起,完成了一次對自己人生的回望。節目播出後,引發轟動,「鍾南山談疫情期間最大壓力」迅速衝上熱搜榜。11月28日,《可凡傾聽》還將播出李蘭娟院士專訪,兩大重磅嘉賓、兩期「王炸」節目,《可凡傾聽》正在努力踐行一檔全國知名人文欄目的社會責任。
  • 屬雲的人:《可凡傾聽》黃宗英專訪
    編者按:據文匯APP消息,上海作家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先生於今日凌晨3:28逝世,享年95歲。2016年,黃宗英接受滬上名牌節目《可凡傾聽》專訪,娓娓道來自己的藝術人生。澎湃新聞經授權全文刊載本期內容。
  • 對話《長安十二時辰》作者馬伯庸,《可凡傾聽》導演隨筆
    (影視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海報)好奇得知《可凡傾聽(馬伯庸做客《可凡傾聽》)《可凡傾聽》中觀看,另外還有些限於節目篇幅,沒能詳盡展現的,我也整理成文字,在文尾與大家分享,儘量滿足馬先生的書迷和粉絲。
  • 我國「最高」的大廈,有一座被稱為「定海神針」,還有一座在上海
    近幾年社會發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已提高的生活裡,外出遊玩成了人們的不二選擇,那麼哪裡的風景比較特別,引人好奇呢,接下來跟大家說說我國最高的幾座大廈,有一座被稱為「定海神針」,還有一座在上海。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日前,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深度訪談欄目《可凡傾聽》播出了《大醫精誠——鍾南山院士專訪》,鍾院士和曹可凡一起,完成了一次對自己人生的回望。11月28日,《可凡傾聽》還將播出李蘭娟院士專訪,兩大重磅嘉賓、兩期「王炸」節目,《可凡傾聽》正在努力踐行一檔全國知名人文欄目的社會責任。 醫者的大愛都來自家庭 「父母給我最大的教育可以概括一句話,當老實人、做老實事,這是給我一個最大的教育。」鍾南山說。
  • 那些角色教給我的:《可凡傾聽》殷桃專訪
    那些角色教給我的:《可凡傾聽》殷桃專訪 2020-09-01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個觀光塔被稱為「定海神針」,將成上海濱江地標新成員
    這個觀光塔被稱為「定海神針」,將成上海濱江地標新成員 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 2020-10-28 18:56 來源:澎湃新聞
  • 樊登做客《可凡傾聽》: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複製
    當曹可凡對話樊登,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雙十二當晚19:10,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樊登專訪——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豐富的個人履歷 樊登的多面人生樊登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專業,又相繼獲得管理學碩士和電影專業博士,之後在央視擔任策劃與主持,同時,也在大學任教。從小愛閱讀的樊登於2013年創辦「樊登讀書」,開創文化消費先河,如今,樊登讀書已擁有超4千萬用戶。
  • 94歲高齡再唱《小燕子》,一代女神王丹鳳做客《可凡傾聽》!
    2017年11月25日、26日周六、周日晚20:00《可凡傾聽》王丹鳳專訪。似曾相似燕歸來,閃耀銀幕四十載的她風採依舊,更有「小影迷」孫儷專程獻花拜訪。一代美的化身王丹鳳,她是德藝雙馨的影壇前輩,也是親切貼心的上海奶奶。
  • 本周六《可凡傾聽》元宵特製:光輝歲月 讓愛相隨
    元宵佳節來臨之際《可凡傾聽》節目組祝所有朋友元宵節快樂!
  • 當愛傾聽的可凡,遇見愛講書的樊登,守護愛讀書的你
    當愛傾聽的可凡,遇見愛講書的樊登,守護愛讀書的你 2020-12-11 0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一醫生一夜爆紅,他卻說:紅實非我所願!張文宏,你究竟是一個...
    (原標題:上海一醫生一夜爆紅,他卻說:紅實非我所願!張文宏,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