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 | 抗擊疫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
面對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嚴峻的防疫局面
一個自稱長年習慣性焦慮的男人站了出來
他是張文宏,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
實事求是的科普精神和個性鮮明的語言風格
讓他一躍成為最具關注度的焦點人物
也成為了上海人民心目中的「定海神針」
前兩張為崔天凱手書,後兩張為張文宏手書
近日,中國駐美大使館
收到了一封漂洋過海而來的特殊回信
張文宏邀請同為上海人的駐美大使崔天凱
「待世界抗疫勝利之時,請您一定要
回到家鄉,我們一起在小酒館把酒言歡。」
2020年5月16日周六晚19:10,敬請期待
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
就讓我們從這封難得的手書聊起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張文宏專訪(上)
他說
政府有極大的決心
醫生有拼命的精神
民眾有一起協同作戰的風格
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迎來了五月,而全球疫情仍未被完全控制。歐洲剛剛看到新增病例降低的曙光,美國的新增病例尚在高位徘徊,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南亞印度、南美巴西以及非洲各國的疫情峰值還遲遲未見,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則繼續嚴防死守。新冠病毒似乎並不肯輕易離開,人類究竟該何去何從?何時可以真正恢復疫情之前的新常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張文宏醫生
最近世衛組織反覆在說,中國事實上是為全世界留出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時間窗。所以如果這次沒有看到全世界疫情的控制,你很難想像我們中國民眾的配合程度到什麼程度。等於是政府有極大的決心,醫生有拼命的精神,民眾有一起協同作戰的風格,我們才可以取得今天這個非常好的狀態。現在各個商場的促銷,政府的帶貨,都是為了回歸常態。
但是我們回歸常態是一個方面,那事實上你內心是不是還比較忐忑不安呢?你回去常態又怎麼辦?大家都覺得所謂的常態,我要回到疫情來臨之前的那個叫常態。所以我只是跟你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抗疫專家,福奇他就說過,在疫苗出來之前,我們是回不到以前的原來的那個時代。而疫苗來臨的時間,最快的時間應該是明年的年初和年中。所以也就是在這之前,他的意見,基本上是回不過去的。
他說
我們都以為不帶走一片雲彩
今天它留下了一片雲彩,就是新冠病毒
2020年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爵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需要約60%的英國人感染輕症新冠病毒,來獲得對新冠肺炎的群體免疫。由此,「群體免疫」概念引發軒然大波。雖然之後隨著疫情的發展,英國也公布了更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但依然被拖入了新冠病毒蔓延的泥潭之中。「群體免疫」究竟是什麼?它到底能不能成為這場大疫的終結者呢?
張文宏醫生
哪怕有六千萬、幾千萬人的感染,最終都不能建立一個群體的免疫。你唯一的做法就是大量感染的人當中,很多人死掉,剩下來的人都被感染過,這是建立群體免疫。你說歷史上有過嗎?歷史上可能有,但是它的代價就是造成大量人的死亡。你現在不能隨意地提出群體免疫來預防傳染病,這會導致醫療資源會癱瘓,群體免疫只是一種願望。
在已知的大流行的疾病中,幾乎沒有一個是通過這種大流行自己滅絕的。SARS是一個自然界的病毒到人類當中,就這麼悄悄地走過一趟而已。但我們都以為不帶走一片雲彩,今天它留下了一片雲彩,就是新冠病毒。我們能做的就是等疫苗出來,還有等大家的免疫都提高了,我們都採取很好的像中國一樣的防控模式,說不定走著走著沒有了,也就真沒有了。
他說
一堆「後浪」給「前浪」一口飯吃
他們給你一些就業的機會
這場史無前例的抗疫戰打響以來,年輕人成為了最值得關注的一支重要力量。據統計,在各地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伍中,1990年之後出生的醫務工作者有1.2萬人,差不多佔到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近日,關於這一代「後浪」的評論也延伸到各個領域,作為一名60後的「前浪」,張文宏又會如何看待如今風頭正勁的「後浪」呢?
張文宏醫生
嗶哩嗶哩網站就是90後的一個天地,所以我們按道理上,我們這種60後,說句實話,我們不能貿然去踏足人家這個領域的,我一般不大敢進去。90後在他們的天地裡,他就是王,你現在要進來,他就覺得不爽,我猜是。但是90後的反應也是對的,不代表他們不懂事。
每一代人自己都會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時代。「前浪」也不要覺得不爽,一到現實的生活當中,你是「前浪」還是「前浪」,他是「後浪」還是「後浪」,「後浪」和你配合得很好。很多「前浪」有點焦慮,不要緊,他們永遠對自己的方位感是非常清楚的。事實上很多「後浪」已經成為這個真實世界的主宰。到這個時候,我跟你說是一堆「後浪」給你「前浪」一口飯吃,他們給你一些就業的機會。
他說
90後只要有一技之長,你就是牛
你可以領導我們60後
如今以上海口音普通話為人熟知的張文宏出生於浙江瑞安,1987年就讀於省重點瑞安中學高三的他,毅然放棄了保送另一所著名大學的機會,轉而考入上海醫科大學,也就是如今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這個選擇幾乎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從此走上醫學之路,並且再也沒有離開。
張文宏醫生
我覺得中國,應該說是這個時代,我們對國家抱有極大的希望。至今為止,我們中國還是社會的階層,我講的階層之間的一個區分。事實上我們知道會有一些富豪的存在,但至少在整個社會的空間,成長的空間裡面,大家其實沒有被阻塞掉,農村的也好、城鎮的也好,事實上我覺得沒有完全被阻塞掉。
我們也非常希望這種人才可以蜂擁而出的環境要繼續存在,這些90後只要有一技之長,你就是牛,你可以領導我們60後,我們都沒意見。我是覺得到目前,我仍然看到中國社會的階層之間並不是固化的。大家還是有很多的機會能夠脫穎而出,所以我們非常幸運,今天我們可以一個外地人、一個上海人,我們坐在一起,在這裡對話,對不對?
實事求是,金句頻出
這就是「定海神針」張文宏醫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2020年5月16日周六晚19:10
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張文宏專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