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舊媒體的博弈共生以及90後、00後的成長,媒介生態和話題高地正悄然改變。新生代審美需求的變化,使得傳統好萊塢明星制及曾經日劇、韓劇帶來的流行文化正讓位於綜藝節目引發的偶像生成熱潮,綜藝節目消費和明星製造的互為依存關係越來越強烈。
在新的傳播時代和市場需求下,偶像養成類節目可謂是一個滿足供需雙方的節目形式,兼具了明星生成載體和偶像崇拜平臺。從目前透露出的各衛視2016年節目編排可看出,明年亦是該類節目爆發的一年,《燃燒吧少年!》《蜜蜂少女隊》《夏日甜心》《元氣美少年》《甜蜜青春》《青春紀念冊》等一批以少男少女天團養成為主題的偶像養成類節目呼之欲出。
「擁有更多90後、00後觀眾市場」是浙江衛視新的時代宣言,為吸引15-25歲觀眾群體,近期由浙江衛視聯合天娛傳媒、騰訊視頻出品的偶像養成類節目《燃燒吧少年!》先於第四季度播出。面向年輕族群、將年輕偶像的成長曆程一一呈現,與日益年輕態的平臺收視群體和粉絲經濟的興盛相得益彰,首期節目即取得收視破一的佳績,而與年輕偶像的伴隨式成長過程使得觀眾的代入感和參與性持續發酵。
「練習生」制度螢屏化,新造星模式觸發觀眾多重心理
偶像養成類這一節目形式的誕生有其自身文化土壤。早在五六年前,日韓挖掘新人便是採用「練習生」制度,幾乎每個娛樂公司都會定期訓練新人,表現出色的練習生便可獲得出道機會。據悉,2010年起,韓國娛樂公司在4年多的時間內,共推出了102個偶像組合。其中,僅2012年,就有39個組合出道。
《燃燒吧少年!》與以往選秀節目模式不同的核心要素在於,採用了日韓練習生選拔機制的同時,將一度屬於娛樂公司後臺操作的練習生制度螢屏化。目標是打造偶像,但在節目之前就已完成新人選撥,整檔節目更側重於對目標人選造星過程的呈現。
節目組從4月份開始招募選手,早期收到兩萬多名少年的報名,最終從中選出50名左右。在節目開始前,製作方已經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選拔和培訓,最終從中選出16名參與到節目中。對於節目自身來說,選手雖然都是素人,但已在前期經歷了層層選拔,完全具備了明星潛質,顏值、才華、個性一應俱全,保證了選手的優質性和節目的可看性。
對於觀眾來說,可將目光始終聚焦16位選手,沒有真正意義的淘汰,節目採用「雪藏」和「分拆」等形式來推進層層晉級,逐漸實現「偶像的養成」,既縮小和集中了觀眾關注範圍,同時可在整個偶像養成的過程中全程陪伴、共進退,對於偶像的認知亦將是全面立體的。
對於每一位選手來說,這檔節目的初衷是為擁有舞臺才華的少年們提供一個極具團隊性的鍛鍊平臺,不僅是提升個人能力,重要的是讓其在偶像養成過程中形成團體意識,真正具備優質男團基因。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燃燒吧少年!》既保留了以往選秀節目選拔淘汰的競爭殘酷性,同時也契合了時下流行的真人記錄元素,結合了音樂類節目的特色,滿足了追星一族的窺視欲望,收穫了與偶像伴隨式成長的驚喜。目前從《燃燒吧少年!》節目中,已經可看到一些青春明麗的90後,00後少女粉絲們,在現場發出狂熱的尖叫聲並不亞於對一些明星的追捧。
繼《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現象級節目的打造和品牌效應的累積,相比去年同期,浙江衛視2015年1月至今,4—24歲年輕觀眾份額漲幅為98%,收視漲幅90%,年輕群體和衛視平臺都在飛速成長。在這樣的收視背景下,《燃燒吧少年!》的推出恰逢其時,並為進一步獲取年輕觀眾提供了內容出口,而抓住年輕觀眾就意味著抓住了未來。
全方位展示偶像養成,臺上臺下「圈粉」
與一般PK賽制的選拔類節目只是進行棚內才藝展示和棚外故事補充不同,《燃燒吧少年!》將是全方位無死角的偶像養成記錄過程。
所謂「養成過程」即是並不避諱選手最初臺上或是演唱或是表演或是颱風的稚嫩、不足以及臺下訓練的過程。比如前幾期節目中,有選手因為舞臺經驗缺乏出現了掉話筒、耍花槍等失誤,都毫無保留的呈現,體現真實的同時也可讓觀眾感受到偶像養成的殘酷。
除此之外,《燃燒吧少年!》也將用全紀錄的方式試圖呈現偶像養成的全貌,除了舞臺上才藝的檢驗外,以往作為棚內補充的「少年掌門人」的臺下指導、訓練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藝之外更看重每一位偶像情商、個性的展示。簡而言之,偶像養成類節目將單純選秀節目的才藝展示升級為才藝表演為偶像成長服務。
從內容上來看,《燃燒吧少年!》中每一位選手在訓練及成長過程中的故事更具看點,人物亦有了比單純才藝展示更多元充沛的展示空間,培訓和生活的記錄內容使得節目敘事更加清晰和飽滿。如此,對於觀眾、粉絲的吸引亦將是深入而全面的。
與以往單純的選秀節目相比,《燃燒吧少年!》旨在製造90後,00後的時代偶像,節目目的簡單直接。
而這些可能之前籍籍無名的少年們,通過在節目中的表現,將慢慢培養自己的粉絲。節目組也將在微博、微信等平臺為選手與粉絲交流搭建平臺。人氣一點點增加,草根素人就慢慢成為了偶像,整個養成過程是臺上臺下全方位的。據悉,後期還會有與粉絲現場互動的環節,這也是偶像養成的一部分。
為了多元化呈現,騰訊視頻策劃了兩檔衍生節目,一檔點播節目揭秘臺前幕後,另一檔直播節目,將以任務形式展示少年節目外的生活起居等,碎片化直播可使得網友在第一時間看到選手們最真實的反應。
不同於日韓偶像養成模式,節目後期還將加入真人秀內容,選手們將不再只待在練功房、錄音室,也將參加室外任務,甚至參加其他真人秀。
韓日團體偶像在國內年輕人中頗有市場,這背後是其系統化的養成體系作支撐。練習生制度是其培養和打造偶像人才的一個重要通路。《燃燒吧少年!》也在與韓國演藝經紀公司SM合作,期望借鑑它們的養成技術,對選手們的唱跳等才藝進行培養,並在後續產業鏈開發上有一系列的合作。
明星的畫龍點睛和素人的煜煜星光
素人節目在國內的綜藝節目市場的發展並不順暢,觀眾對於明星的好奇心和窺私慾望遠遠大於素人。從節目模式來看,《燃燒吧少年!》屬於一檔素人養成類節目, 12期節目將歷時三個月,16位選手要接受不斷的全方位培訓和選拔過程,最終一支團隊將會正式出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養成類節目因為選手的明星潛質往往比一般素人節目具備了先天的優勢,間於素人和明星類節目之間。比如《燃燒吧少年!》中的「小胡歌」白澍,「不同頻道」的趙磊,「大眼萌」焉栩嘉等一眾選手,雖然才藝個性不同,但皆以濃鬱的小鮮肉氣質和新人類烙印在節目播出的短短兩期內就收穫不少粉絲,星光無限。
除此之外,《燃燒吧少年!》為了給這些少有舞臺經驗的年輕人一些指導和訓練,找來華少、龍丹妮、蘇芒擔任少年boss團,負責對每一位選手的點評打分,李宇春和舒淇擔任少年掌門人,伊一和白舉綱分別擔任掌門人助手,節目會設置主題任務,比如給兩個小隊不同的元素,要他們根據元素排一場秀等,掌門人將分別帶領自己的隊伍進行PK。
素人之外構築的明星三角結構頗具新意,中國「選秀教母」龍丹妮、「時尚先鋒」蘇芒都是第一次由幕後走向臺前,分別作為所在領域的領風人物,給予選手專業點評。節目同樣加入了少年掌門人搶人、兩隊對抗PK的元素,但掌門人+助教+boss團的立體結構使得節目更具層次性,再加上後期會將選手們舞臺上的PK和舞臺下的培訓相結合,既豐富了看點,又讓人對《燃燒吧少年!》的偶像養成成功機率多了幾分信任。
女神級別的舒淇和個性李宇春咖位十足,但在節目中卻只起「配角」的作用,真正的主角是16位素人小鮮肉,他們將在兩位「少年掌門人」的帶領下,開展為期12周的偶像養成之路,最終決出一支組合,勝者出道。
一般來說,偶像才藝的養成之路是一個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如何在12期節目中打造出一支新生代男團,從目前呈現出的內容品質來看《燃燒吧少年!》值得期待!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深度透視影視產業規律,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新版微信長按二維碼圖可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