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丨如何行使約定解除權解除院線電影收益權轉讓合同?

2021-02-25 版話
在《對院線電影收益權轉讓合同法定解除權不被支持的總結》一文中,我們對院線電影收益權轉讓合同中,個體投資者法定解除權不被支持的情形進行總結,介紹了一些不被接受的法定解除權事由。應予言明的是,法定解除權事由與最終結果之間並不存在必然關係。在行使法定解除權時,對方當事人通常不只會有一項違約行為,實踐中尤其是引起解除糾紛時,一般會有多項甚至是系列性的違約行為。單一的違約行為被作為法定解除權事由不被接受,並不意味著其他違約行為不被支持。因此,前文中所指的不被接受的法定解除權事由主要是為了提起當事人的注意,在行使法定解除權之前應審慎思考,不可草率,非指法定解除權均不被支持,更非意味著必然承擔失敗的結果。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此為約定解除權,是「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在合同成立以後,沒有履行或者沒有完全履行之前,由當事人一方在某種解除合同條件成就時享有解除權,並可以通過行使合同解除權,使合同關係歸於消滅(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第三版),332頁,中國人民出版社)。」

本文認為,對院線電影收益權轉讓合同而言,約定解除權應優先於法定解除權。原因有二:首先,法定解除權以合同目的落空為條件。但在影片尚未上映之前,很難證明轉讓方喪失結算發行收益的能力,無論是其主觀性的拒絕還是客觀性的喪失都較為困難。而約定解除權以約定解除事由的發生的條件,只需證明該事由發生即可,相較於證明合同目的落空,顯然證明客觀性的事由更為容易。其次,約定解除權是當事人合意的產物,意思自治應優先於法律,更應該被尊重。但對方當事人存在多項違約行為,其中包含有可導致合同目的落空的行為,也包含約定解除的事由時,當事人應首選約定解除權。

約定解除權由合同條款體現。而合同條款作為合同內容需要當事人有識別的能力,即當事人應該能夠從合同約定中發現解除權的存在,此後才可以啟用該條款所設定的解除權。先識別,後行使,識別是關鍵。識別涉及到對合同條款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有時約定較為直接、明確,當事人可輕易發現其間解除權的存在,但有些情況下約定是模糊抽象的,無法直接得出解除權的存在,此時便需要對合同條款進行解釋。以下便以2020年度中,我們處理此類案件中所遇到的約定解除權條款為例,給予介紹,希望投資者從中得以借鑑。

合同約定:「如不可抗力情況延續時間或不可抗力情況阻礙一方或雙方履行本協議項下任何義務為期三個月以上,則任何一方均有權要求終止本協議」。此處的終止其實包含解除之義。因為院線電影收益權轉讓合同的性質是轉讓方向受讓方按約定比例結算發行收益,受讓方支付合同款後影片未上映,無發行收益產生,在合同終止時轉讓方收取的合同款仍應返還受讓方。因此,此處的終止並非「終止」,而是解除。

合同約定:「本片因任何原因未能在2020年2月1日之前上映的,乙方有權以書面通知終止本協議並同時向甲方出具退款申請函。甲方應在接到乙方出具的退款申請函後十個工作日內退回投資款至乙方的指定帳戶。」此處的「終止」也是解除之意,即甲方違反對最遲上映時間的約定,乙方有權解除協議並要求甲方退款。只是該條對解除的方式和退款時間作出了具體約定。

合同約定:「本協議履行期間,若影片因國家電影局的決定意見而遲延或終止推廣發行、放映或無法獲得公映許可證時,甲方應及時通知乙方並與之協商本協議的變更或解除事宜。」此處也暗含解除權。在前述特定事由發生時,甲方應履行通知義務並有權與乙方協商解除事宜。

合同約定:「如不可抗力事件持續超過60天,雙方應根據不可抗力事件對履行協議的影響,協商雙方認可的解決方案,如無法達成共識的,任何一方均有權解除協議。」該條約定了解除權的實體和程序條件,在兩種條件均成就時,任何一方均有權解除合同。
合同約定;「如任何一方違反協議任何一項約定或其在協議項下所作的陳述、承諾或保證不實,且在收到對方書面通知後的合理期限內仍未作出補救並得到對方認可的,對方有權隨時終止協議並要求違約方賠償守約方因此而遭受的損失」。該條也實為約定解除權,且被廣泛應用,出現在不同版本的合同中,其所約束的對象涵蓋了陳述、承諾及保證,如當事人尋求解除權,該條應為便捷條款。

合同約定:「電影預計2019年7月-9月(暑期檔)上映,實際根據具體優勢檔期可能提前或延期上映;如超過2020年3月31日(春節檔)未上映的,乙方有權要求甲方退還所購買產品的全部款項,乙方所購產品禮盒無需退還甲方,但不再享有本合同第三條的電影票房收益」。該條的解除權也更為隱晦。解除的本質是取消交易。該條中未出現「解除」或「終止」的概念,但約定在影片超過春節檔仍未上映時,乙方有權要求甲方退還合同款,但同時乙方喪失收益權,合同其實回到了初始狀態。該條約定的是解除的效力,即恢復原狀的法律後果,等同於變相在設定解除權。

合同約定:「甲方保證影片在2020年3月31日前完成上映工作,若由於檔期選擇原因導致影片延遲上映,須提前十五天告知乙方,否則甲方按照乙方投資額並加上年化收益10%進行回購」。該條中出現「回購」的概念。回購也暗含解除之義。因為回購是轉讓方向受讓方退還合同款,收回收益權,也有恢復原狀的效果,其中的10%的年化收益實為違約金的性質。

合同約定:「若合同籤訂後影片在2年內未在院線公映,甲方需退還乙方投資款並按乙方實際投資金額的年化10%支付違約金。」退還投資款並支付違約金,實際也為合同的解除。

合同約定:「經雙方協商可終止合同退還乙方所支付的投資款,但乙方須支付投資額的10%作為服務費。」該條可解釋為乙方可解除合同,但應支付10%的違約金。

以上種種,不一而足,有的約定了終止或解除,有的雖未直接明示為約定解除,但卻約定了解除的效果,可作解除對待。若院線電影收益權轉讓合同中出現與前述類似含義的條款或內容,建議在訴求解除時應優先適用。

相關焦點

  • 什麼情況下可以解除合同,解約權如何行使
    律七團戎律師講解:依合同解除權產生的條件不同,可將其分為約定解除權和法定解除權。1、約定解除權。即指通過當事人約定於一定事由發生時,一方或雙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約定解除權的產生是基於雙方當事人的約定,而不是單方所能決定。這種約定可以在訂立合同時在合同中約定,也可以在訂立合同後另行約定。根據《合同法》第93條第2款「當事人可以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的規定,當事人在約定解除權時,對此種權利的行使可以附加一定的條件,如解除權的發生情形、行使條件以及行使解除權的效力等。
  • 承包人可以行使解除權的情形有什麼,哪些情況下可以行使解除權?
    建設工程合同是一種具有特殊性的複雜合同,其解約程序和解約事由也不同於其它類型合同。那麼承包人可以行使解除權的情形有什麼,哪些情況下可以行使解除權?就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而言,發包人的主要義務即為支付工程款,如果發包人不支付工程款或者未按照約定支付工程款,可以認為發包人違反了合同約定的主要義務。即承包人因發包人的遲延付款行為而無法繼續施工,是判斷違約方是否遲延履行合同的主要債務的標準。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工程價款,致使承包人無法施工,經催告無效的,承包人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權。
  • 約定的解除合同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單方解除合同
    約定的解除合同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單方解除合同 2020-11-24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委託合同任意解除權的相關裁判規則8條
    審理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案例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發布日期:2018-09-10實踐中,為了防止委託人行使任意解除權帶來的不確定風險,雙方在籤訂合同時可能會對任意解除權予以限制,如約定「不得中途單方面解除合同」。那麼,如何認定這種約定的效力呢?該約定能否排除任意解除權行使的效力呢?司法審判中,對此有不同認識。
  • 熱點問答丨約定不可撤銷的表決權委託vs 任意解除權
    所謂表決權委託是指:指公司股東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對應的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參與性權利(不包括分紅權等股東財產性權利)委託給他方行使。通過表決權委託進行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轉讓具有操作簡單靈活、成本較低等優勢,但弊端在於缺少登記的權利外觀,實踐中易導致協議雙方隨意解除表決權委託、委託人重複委託等情形,使得上市公司控制權處於不穩定狀態。
  • 律師及法官也會搞錯——簡評委託合同任意解除權限制條款的效力(一)
    委託合同雙方當事人存在人身信賴關係,在信賴關係喪失的情況下,委託合同便沒有存續的必要,故合同法賦予當事人行使隨時解除委託合同的權利即任意解除權。如果委託合同約定委託不可撤銷,限制或者排除任意解除權的行使,該約定是否有效?委託人還能否行使任意解除權?
  • 《民法典》:合同解除5個法律要點
    後A與B協商解除合同,B返還A已支付款項八萬元。此種情況即屬於雙方協商解除合同。約定解除權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在合同成立以後,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由當事人一方在某種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享有解除權,並可以通過行使合同解除權使合同關係消滅。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重大變化:單方解除有一年除斥期間的...
    ,保險法施行後,按照保險法第十六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行使解除權,適用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三十日的; (三)保險法施行後,保險人按照保險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解除合同,適用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二年的; (四)保險法施行前,保險人收到保險標的轉讓通知,保險法施行後,以保險標的轉讓導致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為由請求按照合同約定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適用保險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三十日的
  • 律師及法官也會搞錯——簡評委託合同任意解除權限制條款的效力(二)
    在此情況下,如仍允許委託人行使任意解除權,就會給受託人帶來重大損失,且由於經營可得利益的不確定性,解除合同後受託人所能獲得的損害賠償往往與繼續履行合同所能獲得收益不相匹配,這一結果顯然有悖公平原則。因此,鑑於商事委託合同的特殊性,當雙方當事人對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作出特別約定時,應當認定《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條關於任意解除權的約定已經被排除適用。
  • 茂名人 解除合同要注意這麼多問題?!必須注意了…
    點擊播放 GIF 0.2M10月9日晚,廣東省犯罪學研究會研究員、茂名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茂名市委組織部部風監督員、茂名市第一看守所特邀監督員、廣東法申律師事務所主任鄭嚴防律師在好心書院進行「好心茂名律師案說民法典」系列之13講「《民法典》合同解除權的若干問題
  • 解除通知送達後合同即解除 超期異議的法院不做實質性審查
    【分歧及觀點闡述】    對該案的審理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判斷原、被告雙方籤訂的《銷售合同》是否已經解除應當進行實質性審查,首先需要審查原告廖某行使合同解除權是否有正當理由,即是否符合約定或法定的合同解除條件,具體到本案中,就是需要審查被告某米業有限公司所供稻穀質量是否存在不符合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以及國家標準的情形。
  • 九民紀要|資產收益權轉讓及回購業務的性質認定
    如果合同中約定由轉讓方或者其指定的第三方在一定期間後以交易本金加上溢價款等固定價款無條件回購的,無論轉讓方所轉讓的標的物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實際交付或者過戶,只要合同不存在法定無效事由,對信託公司提出的由轉讓方或者其指定的第三方按約定承擔責任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 觀劇釋法 | 從《三十而已》分析租房時遇上賣房應如何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29條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這即是買賣不破租賃原則,該原則有三個構成要件:第一,租賃合同合法有效;第二,所有權轉讓行為合法有效;第三,租賃合同先於所有權轉讓行為。
  • 「村歌」剛寫完歌詞,委託方卻突然變卦,單方解除權有效嗎?法院...
    該案例對智慧財產權類的委託合同糾紛依法解除後如何確定合理的報酬損失,具有較好的指引意義。本案例中涉及到該合同履行中委託方單方解除權的行使,要分析該問題,首先應對委託創作合同本身有一準確定位,即在法律層面確定其性質歸屬。委託創作合同的定性問題。就委託創作合同,在理論界普遍存在著多種法律關係的歸類。
  • 潘重陽:論真正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的違約救濟
    相較於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取得的模糊地位而言,債權讓與中受讓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新債權人的地位不可謂不清晰,在債權讓與中,債權主體直接發生變化。即便是在受讓人已經成為債權主體的情況下,民法典第547條在規定債權轉讓中從權利一併轉讓時,仍然設置了「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這一但書。
  • 藝人能否以喪失信任為由單方解除經紀合約?
    蔣勁夫以缺乏信任為由主張行使合同解除權,於法無據,本院不予採納。一、2011年3月5日,蔣勁夫與上海唐人公司籤訂《經理人合約》,雙方約定上海唐人公司作為蔣勁夫的獨家經理人,輔助蔣勁夫發展其演藝事業,合同有效期為2011年3月5日至2018年3月4日止。
  • 律師告訴你籤訂房屋買賣合同的30個法律要點!買房安家的你一定要...
    買房是人生一大事,籤訂房屋買賣合同更不可放鬆警惕,因為買賣雙方在專業知識上信息不對稱,有時買方並非出於本意或者不知道如何把握合同,以致最後在合同履行中處於被動地位。因此,在籤訂房屋買賣合同時需要多加注意,了解合同內容,謹防合同陷阱。
  • 籤訂房屋買賣合同的30個法律要點!你一定要知道
    第一,開發商不能按期交房,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沒有履行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二,逾期交付,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沒有履行的,買受人不解除合同,可以請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第三,逾期交付,經催告後開發商在合理期間內交付的,不能解除合同,但是可以請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需要注意的是,買受人享有的解除權必須在法定期間內行使,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
  • 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7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有哪些規定
    第五百六十二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第五百六十四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 特許經營付費後未收到應有服務 法院:單方解約 解除合同
    近日,成都市錦江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一審判決解除雙方所籤訂的特許經營合同。 成都市民張某是特許經營合同的被特許人,與某合作社白酒公司籤訂《中國酒類批發網線下實體批發店合同書》,約定張某享有開設「中國酒類批發網」線下實體批發店的權利。支付特許經營費後,被告白酒公司尚未提供經營之道,也尚未交付案涉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