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合同解除5個法律要點

2020-12-23 澎湃新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464條規定: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在我們的生活中,合同無處不在,大到國家間貿易往來,小到每一個自然人的衣食住行,處處能看到合同的影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事人來法院打官司要求解除合同的案件明顯增多。本期京小槌普法結合《民法典》的相關規定,為大家系統講一講合同解除的相關法律問題及風險防控。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關係成立以後,當具備合同解除條件時,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關係自始消滅或向將來消滅的一種行為。

二、合同解除的種類

(一)約定解除

約定解除包括協議解除和約定解除權兩種情況。

協議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後、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時,當事人雙方通過協商解除合同,從而使合同效力消滅的行為。協議解除是在合同成立以後通過雙方協商解除合同,因此又稱為事後解除。

例如:A與B約定雙方合作購買預售商品房一套,首付款雙方各出資50%,貸款雙方各承擔50%。交房後A不同意繼續履行合同,要求B退還已支付的款項。後A與B協商解除合同,B返還A已支付款項八萬元。此種情況即屬於雙方協商解除合同。

約定解除權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在合同成立以後,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由當事人一方在某種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享有解除權,並可以通過行使合同解除權使合同關係消滅。

例如:馮某與某村委會籤訂承包合同,約定馮某承包某村委會大棚一個,村委會不能及時提供大棚或所提供的大棚不符合使用條件,嚴重影響馮某正常使用的,馮某有權解除合同。後村委會未能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交付大棚,馮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解除承包合同。村委會逾期交付大棚的行為符合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馮某作為守約方有權要求解除合同,此種情況馮某享有約定解除權。

(二)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後沒有履行或者沒有全部履行完畢之前,當事人一方通過行使法定的解除權而使合同效力消滅的行為。其特點在於,法律規定了在何種情況下當事人享有法定解除權,在該情況發生時通過行使解除權導致合同解除。在法定解除權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直接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無需徵得對方當事人同意。

法定解除的情形: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例如:李某為了給單位的員工發福利和月餅廠籤訂了買賣合同,約定月餅廠於中秋節前十天向李某提供月餅20盒。不料因山洪暴發月餅廠的機器設備受損,月餅無法按時交付。

此時月餅廠有權依照上述第一種法定解除情形即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為由要求解除合同。

在沒有發生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如果月餅廠在雙方約定交貨日期前明確和李某表示月餅提供不了了,則屬於上述第二種法定解除情形,李某有權要求解除合同。

若到了中秋節前第十天月餅廠沒有交貨,李某催告月餅廠限三日內交付而月餅廠仍沒有交付的,屬於上述第三種法定解除情形。如果中秋節已過月餅廠仍沒有交付月餅,此時月餅廠延遲履行的行為已經導致李某給員工發中秋福利的目的不能實現,李某有權依法解除合同。

三、合同解除的程序

合同在符合法定或約定要件的情況下也不產生當然解除的效力,只有通過行使解除權才能使合同被解除。

(一)解除權的行使方式

當事人行使解除權必須做出一定的意思表示。

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通知載明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的,合同自通知載明的期限屆滿時解除。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

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直接以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張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該主張的,合同自起訴狀副本或者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

在上面的案例中,中秋節已至,月餅廠遲遲沒有交付月餅,李某想要解除合同,此時雙方籤訂的買賣合同不會自動解除,需要李某向月餅廠發出解除合同的通知,當月餅廠收到通知時合同解除。如果李某沒有向月餅廠發出通知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合同,人民法院經審理確認該合同解除的,合同自起訴狀副本送達月餅廠之日解除。

(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

解除權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行使。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自解除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內不行使,或者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四、合同解除的法律後果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

五、合同解除的風險管理

✪ 訂立合同時,合同條款應準確清晰,尤其是關於合同解除和違約責任條款的約定。如果合同沒有約定解除的情形,守約方只能依據《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規定的法定解除的條款主張解除合同,此時守約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違約方存在根本違約行為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故在訂立合同時應對於合同解除的情形作出明確約定。

✪ 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應在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期限內行使。如果沒有在上述期間行使解除權,則守約方的解除權發生消滅的法律後果。

✪ 通過通知對方當事人的方式行使解除權,應當妥善保管通知的相應證據,綜合採取郵寄通知書、發送電子郵件、簡訊或微信通知等方式。

✪ 訂立合同時應明確約定一方違反合同約定應當承擔的違約責任,可以約定賠償損失的數額、違約金的數額或者計算方式等。

來源:法務之家

1

2

3

4

原標題:《《民法典》:合同解除5個法律要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民法典 | 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百八十一條)12.細化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規則《民法典》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有利於保護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規定使用期限最長七十年,如繼續使用需再籤訂合同,繳納費用。是否繳納費用、繳納多少費用等等問題,《民法典》授權單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後規定。
  • 民法典 | 這些法律要點你知道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頒布實施民法典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規法條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熟知的內容。
  • 《民法典》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百八十一條)12.細化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規則《民法典》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有利於保護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規定使用期限最長七十年,如繼續使用需再籤訂合同,繳納費用。是否繳納費用、繳納多少費用等等問題,《民法典》授權單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後規定。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百八十一條)12.細化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規則《民法典》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有利於保護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規定使用期限最長七十年,如繼續使用需再籤訂合同,繳納費用。是否繳納費用、繳納多少費用等等問題,《民法典》授權單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後規定。
  • 《民法典》新增典型合同與準合同亮點解讀與風險提示
    江西康潤律師事務所 楊 西 《民法典》中合同編佔據了近「半壁江山」,可見合同編的體系龐大和重要。 此次《民法典》在原來合同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吸收和修訂,新增的幾大典型合同,更是 《民法典》合同編編纂的一大亮點。
  • 《民法典》相關文獻整理——第三部分:《民法典》合同編相關文獻
    劉承韙:《民法典合同編的立法建議》,《法學雜誌》2019年第3期【摘要】2017年8月以來,全國人大法工委先後完成了民法典合同編的"室內稿""徵求意見稿""一次審議稿"三個草案,草案條文較合同法增加了不少
  • 《民法典》2021.1.1施行,這些法律要點你了解多少?
    (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百八十一條)4.細化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規則《民法典》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有利於保護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規定使用期限最長七十年,如繼續使用需再籤訂合同,繳納費用。是否繳納費用、繳納多少費用等等問題,《民法典》授權單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後規定。
  • 《民法典》2021.1.1施行:人人必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頒布實施民法典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規法條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熟知的內容,特轉載供大家參閱。
  • 《民法典》與藝人解約糾紛的合同僵局
    單從法律而言,藝人和經紀公司通過一紙經紀合同建立合作基礎,而雙方發展到某個節點,藝人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想要提前和公司解除合同,而經紀公司也出於其自身利益和立場的考慮,很少能夠輕易接受藝人提前解約的要求。在此情況下,不少藝人都會選擇直接離開公司、單方解除合同,而在公司不認可藝人此種行為之時,雙方就可能訴諸司法手段,通過法院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的形式來明確經紀合同是解除還是繼續履行。
  • 茂名人 解除合同要注意這麼多問題?!必須注意了…
    》合同解除權的若干問題」的法律宣講活動。本期宣講的內容,主要是圍繞《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條至第五百六十六條關於合同解除權的規定而展開,同時結合辦案實例進行實務分析。在經濟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合同制度無疑為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買房、買車有買賣合同,花唄、借唄有借貸合同,開公司、辦企業有股權協議,上學、上班更少不了合同……合同早已貫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有形無形中影響著我們行為的方式。
  • 文物藝術品視域中民法典合同編主要變化內容(下)
    2.規定了出賣人無權處分行為的法律後果。《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條規定:「因出賣人未取得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3.規定了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承運人即為履行交付義務的情況下,標的物的風險轉移。
  • 《民法典》實施後上海首案 一審宣判涉案保理合同解除 轉讓方...
    2021年1月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下稱「上海浦東法院」)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相關條款,審結一起標的額近3000萬元的保理合同糾紛,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案情回放】原告為遠東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遠東公司」)。
  • 文物藝術品視域中民法典合同編主要變化內容(上)
    5.明確規定了選擇之債、按份之債、連帶之債的各項內容。(1)規定了選擇之債中選擇權的歸屬、移轉和行使。《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五條規定:「標的有多項而債務人只需履行其中一項的,債務人享有選擇權;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
  • 《民法典》開始施行,49個要點一定要牢記!
    (第一百零一條) 5.個人信息和網絡虛擬財產受保護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 《民法典》繼承權5大變化+遺囑合法有效的8個法律要點|轉需
    有辦法:雖然張大爺是文盲,但其可以選擇採用錄音錄像遺囑或者列印遺囑的方式訂立遺囑,這是民法典新增的兩個遺囑形式。民法典第1136條規定: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籤名,註明年、月、日。民法典第1137條規定: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 《民法典》合夥合同章金融商事解讀丨融金尚法社
    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學習《民法典》,也為了更好地宣傳《民法典》,我院金融庭「融金尚法社」及時組織學習,對《民法典》中與金融商事審判密切相關的部分進行要點解讀。僅為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今天推出的是《民法典》合夥合同章要點整理。
  • 民法典解讀|一覽無遺:《民法典》實質性修改的94處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民法典的94個要點: 總則編 第一編「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
  • 《民法典》買賣合同八大修訂解讀 | 學習民法典之77
    iCourt法秀法秀,讓法律人更優秀買賣合同位列《民法典》第二分編第九章,共計 53 條(第 595 條-第 647 條)。該章大部分條款由《合同法》《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承襲發展而來。此次《民法典》編纂新增 2 個條款,分別為法定與意定標的物回收的法律效果規則(第 625 條)與試用買賣中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規則(第 640 條)。
  • 《民法典》對保險合同訂立影響的金融商事解讀丨融金尚法社
    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學習《民法典》,也為了更好地宣傳《民法典》,我院金融庭「融金尚法社」及時組織學習,對《民法典》中與金融商事審判密切相關的部分進行要點解讀。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今天推出的是《民法典》對保險合同訂立影響的金融商事解讀。
  • 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7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有哪些規定
    第五百六十二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第五百六十四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