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與藝人解約糾紛的合同僵局

2021-02-24 周公觀娛
上周,Yamy被老闆「職場PUA」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Yamy和公司的解約糾紛也引得眾人關注。
不過,藝人和經紀公司鬧解約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單從法律而言,藝人和經紀公司通過一紙經紀合同建立合作基礎,而雙方發展到某個節點,藝人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想要提前和公司解除合同,而經紀公司也出於其自身利益和立場的考慮,很少能夠輕易接受藝人提前解約的要求。在此情況下,不少藝人都會選擇直接離開公司、單方解除合同,而在公司不認可藝人此種行為之時,雙方就可能訴諸司法手段,通過法院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的形式來明確經紀合同是解除還是繼續履行。但在經紀合同並未賦予藝人約定解除權、具體案件事實又難以適用合同法94條法定解除情形時,判決/裁決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據一直存在爭議,對此,《民法典》第580條有所回應,本文即對該條可能對藝人解約案件產生的影響簡要分析。從司法實踐看來,目前藝人解約糾紛案件中,最終判決繼續履行和解除的案例均有出現。在既往判決合同解除的判例中,部分法院會援引合同法第110條作為判決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據。合同法第110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的除外。法院據此認為,經紀合同中合同義務的履行具有強人身性質,需要藝人本人配合提供演出/表演等勞務,因此,在藝人拒絕參與演藝活動或公司不再對藝人安排演藝活動的情況下,即便法院判決或仲裁裁決合同繼續履行,事實上也難以繼續履行,只能產生「合同僵局」的效果,因而適用合同法第110條判決合同解除。「合同僵局」是指,合同尚未達到解除條件,但是部分當事人仍堅持解除合同,拒絕繼續履行或客觀無法履行,合同處於實際無進展的僵化狀態。顯然,合同僵局會導致現有合同價值無法實現,仍然強行要求合同繼續履行,勢必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也就是說,藝人方要求提前解除合同時可能主張,其與公司的合作基礎已不存在,無論公司提供的演藝機會有多優質,藝人都已徹底不願意繼續履行合同、配合公司所安排的演藝機會,甚至公司也可能會封殺藝人,根本不為其安排演藝機會。此種情況下,合同就進入無實質履行進展的僵化狀態。正是為了解決這種可能的合同僵局,有法院援引合同法第110條判決/裁決合同解除。合同法第110條規定在《合同法》的違約責任一章下,規定的是「非金錢債務的違約責任」,因此,該條款實際是對違約之後責任承擔——繼續履行非金錢義務的抗辯,部分學者認為第110條只能用於對繼續履行責任的抗辯,而不能作為主動要求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據;並且,第110條是在違約責任項下,並非解約權的直接法律依據,不直接賦予違約方以解除合同的權利。實際上,上述的藝人解約糾紛中能否以《合同法》110條為據解除合同這一問題,在本質上就是在藝人並無約定解除權、《合同法》第94條法定解除權又不適用的情況下,如藝人為違約方,為避免合同僵局,其能否享有單方解約權的問題。儘管賦予違約方解約權在表面上是對遵守合同的一方的不公平,似乎打破了合同嚴守的法律原則,但如果確實出現合同僵局,合同繼續履行似乎對守約方和違約方都無益處,是一個並不「經濟」的狀況。這一問題並不僅僅存在於藝人解約糾紛中,不少長期性合同的糾紛中,都可能出現合同僵局和違約方的單方解約權問題。為了給這個問題尋找通路,2019年9月《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九民紀要》」)第48條就提出:「【違約方起訴解除】違約方不享有單方解除合同的權利。但是,在一些長期性合同如房屋租賃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形成合同僵局,一概不允許違約方通過起訴的方式解除合同,有時對雙方都不利。在此前提下,符合下列條件,違約方起訴請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人民法院判決解除合同的,違約方本應當承擔的違約責任不能因解除合同而減少或者免除。」雖然《九民紀要》僅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會議紀要,但也反映出司法實踐中對於在特定條件下賦予違約方單方解除權的傾向。

在此背景下,《民法典》第580條直接在原《合同法》110條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二款:「有前款規定的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係,但是不影響違約責任的承擔。」

儘管《民法典》第580條和《合同法》第110條一樣,是被歸在「違約責任」一章項下,但新增的第二款從文字表述來看,確實可以被違約方援引為其單方解約的法律依據。放在藝人解約糾紛的語境下如何理解《民法典》第580條的變化?相較而言,《九民紀要》對違約方享有單方解約權的條件規定得更為具體,而《民法典》第580條則使用了「不能實現合同目的」這一更為概括、兜底的表述,給違約方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就是說,對想要單方解約的藝人而言,如依據第580條解約,就需要考慮如何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說明合同目的確實不能實現。同時,第580條第二款也表明,當事人需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請求解約。根據王利明教授在《論合同僵局中的違約方申請解約》一文中的觀點,此規定實際上是在法定解除權之外對司法解除制度的探索,「在當事人未向法院申請司法解除的情形下,法院不能依據職權認定合同形成僵局,並通過司法解除的方式解除合同。「因此,藝人如擬據第580條第二款主張單方解約權的,應主動向法院提出申請。還值得注意的是,第580條第二款也明確規定,司法機關依當事人請求終止合同權利義務的,「不影響違約責任的承擔」。這句規定提示經紀公司,最好事先在經紀合同中約定高額違約金和合理的計算方法,如果經紀合同最終被判決/裁決解除,還能藉此儘量止損。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可能同樣適用於藝人和經紀公司的解約糾紛。藝人和經紀公司的合作既是商業合作,也不可避免地涉及藝人個人和公司文化、甚至公司經紀人、公司領導層之間的契合度和信任度。導致藝人解約的原因五花八門,藝人能否成功解約,或者說應否支持藝人的解約,沒有人能給出固定的答案。儘管《民法典》第580條似乎對想要單方解約的藝人提供了更明確的路徑,但最終判決/裁決繼續履行還是解除,都需要根據個案的不同事實具體分析。

網絡侵權中的平臺責任,《民法典》有自己的想法

《民法典》頒布,原告維護名譽權再添利器

《民法典》頒布,電子合同規則有哪些變化?

歡迎添加助手「周小娛」

與律師直接對話,還可加入影視娛樂法討論群/企業商譽保護討論群哦👇

「周公觀娛」由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周俊武率領的精英律師團隊傾力出品。「周公團隊」主要從事智慧財產權及民商事爭議解決等法律業務,在文化娛樂、影視遊戲、網際網路等多領域有極為豐富的經驗,系中國最早及領先的專業娛樂法團隊之一。

聯繫方式:zhou_junwu@jtnfa.com;010-57068035

周俊武律師所獲榮譽包括:

錢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2020年亞太法律指南》「傳媒與娛樂」領域上榜律師

湯森路透ALB中國十五佳訴訟律師(2019)

湯森路透ALB中國十五佳TMT律師(2019)

《亞洲法律概況》(Asialaw Profiles)2020亞洲法律領先律師榜單媒體及娛樂領域知名律師

《商法》推薦的娛樂及體育領域卓越律師團隊(2016)

LEGALBAND中國體育娛樂領域領先律師(2014-2020)

北京市優秀智慧財產權律師(2013)

【免責】本文內容屬於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對有關問題的法律意見。如您需要法律意見或專家諮詢,請向具有專業資質者尋求針對性解答。

運鈔專用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相關文獻整理——第三部分:《民法典》合同編相關文獻
    王利明:《論合同僵局中違約方申請解約》,《法學評論》2020年第1期【摘要】合同僵局是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合同法不能通過確認違約方享有解除權的方式打破僵局,但有必要通過確認司法解除制度,允許違約方申請司法解除
  • 《民法典》新增典型合同與準合同亮點解讀與風險提示
    江西康潤律師事務所 楊 西 《民法典》中合同編佔據了近「半壁江山」,可見合同編的體系龐大和重要。 此次《民法典》在原來合同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吸收和修訂,新增的幾大典型合同,更是 《民法典》合同編編纂的一大亮點。
  • 明星經紀合同糾紛丨明星與經紀公司的合約糾紛的司法動向
    明星與經紀公司往往定下5年甚至10年以上的合作周期,加之其內容豐富,包含居間、委託、代理、行紀、居間、服務、等各種事項,合同履行中出現的各類情況也難以預測,明星與經紀公司在履約過程中發生糾紛甚至要求解約的情況並不少見。本文藉助諸多案例,梳理出明星經紀合同解約糾紛中的司法動向,為明星與經紀公司在合約的訂立、履行及糾紛解決提供一些參考思路。
  • 《中國民法典釋評·合同編·通則》
    我國《民法典》合同編一共分為三個分編(通則、典型合同、準合同), 共計526條,佔《民法典》條文總數的40%以上,幾乎佔據《民法典》的半壁江山,在《民法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更好的理解、適用民法典合同編的內容也就至關重要。
  • 《民法典》下的違約精神損害賠償
    明星藝人與客戶籤署了廣告代言合同,遇到客戶違約的同時又損害了明星藝人的人格權(如名譽權)的,藝人該如何主張權利呢?是在違約責任、侵權責任二者中只能擇其一,還是能同時主張呢?對於這一問題,在《民法典》出臺前後,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結果。
  • 養老相關糾紛的《民法典》詳解,結合案例,你一看就懂,趕快了解
    財產篇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根據《民法典》中的增改內容,我們整理了同養老相關的部分,結合案例一起看看《民法典》中與養老相關的內容更新有哪些?
  • 《民法典》之保證合同解讀——默認方式簡單一改,保證責任大大改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民法典》之前,法律制度重點考慮如何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而從《民法典》開始,法律有意側重保護保證人的合法權益,該轉變首先體現在對保證方式的修改。《民法典》實施後的保證方式有何變化?讓我們先來看看《擔保法》和《民法典》中關於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時候默認是按哪種保證方式來承擔保證責任的呢?
  • 《民法典》買賣合同八大修訂解讀 | 學習民法典之77
    該章大部分條款由《合同法》《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承襲發展而來。此次《民法典》編纂新增 2 個條款,分別為法定與意定標的物回收的法律效果規則(第 625 條)與試用買賣中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規則(第 640 條)。
  • 文物藝術品視域中民法典合同編主要變化內容(下)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四條規定:「保證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被保證的主債權的種類、數額,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保證的方式、範圍和期間等條款。」2.規定了保證合同訂立的具體方式。《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條規定:「保證合同可以是單獨訂立的書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債權債務合同中的保證條款。第三人單方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作出保證,債權人接收且未提出異議的,保證合同成立。」
  • 文物藝術品視域中民法典合同編主要變化內容(上)
    筆者分別查閱了中國裁判文書網、聚法案例網、無訟案例網,以文物藝術品為關鍵字,選擇二審為搜索條件,結果均顯示,合同糾紛數量居文物藝術品司法案件的首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作為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充分考慮了社會經濟生產生活的新變化,回應了現實社會中包括文物藝術品行業出現的新問題。
  • 《民法典》對保險合同訂立影響的金融商事解讀丨融金尚法社
    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學習《民法典》,也為了更好地宣傳《民法典》,我院金融庭「融金尚法社」及時組織學習,對《民法典》中與金融商事審判密切相關的部分進行要點解讀。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今天推出的是《民法典》對保險合同訂立影響的金融商事解讀。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八)增加規定居住權《民法典》明確規定,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03《民法典》"第三編 合同"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完善電子合同訂立規則,增加了預約合同的具體規定《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二條規定:"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訂立的電子合同的標的為交付商品並採用快遞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貨人的籤收時間為交付時間。
  • 【民法典微講堂】漫話《民法典》之「風火輪」練習生
    【民法典微講堂】漫話《民法典》之「風火輪」練習生 2020-12-27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這一輩子遇到哪些事情,需要通過《民法典》來解決
    《民法典》已經開始實施,官方亦早就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對什麼是民法典,以及民法典的內容和實施的意義進行廣泛地宣傳。說實話,作為一個擁有最樸素價值觀的普通老百姓,對民法典調整的對象及其內容和實施的意義或許並不怎麼關心,亦更不知曉民法究竟是用來幹嘛的。就像我家隔壁的老王一樣,有一次他問我,若是他家不交物業費,物業把他告了,法院會判他幾年。
  • 《民法典》後保理商對債務人的求償權,應以受讓債權為限!
    在《民法典》頒布之前,司法實踐認為保理商對債務人的求償權,以保理融資額為限。齊精智律師提示在《民法典》頒布後,保理商對債務人的求償權,以受讓但未清償的應收帳款為限。本文不追淺陋,分析如下:一、《民法典》頒布前,債務人就保理業務所負債務承擔第一順位清償責任,清償範圍以保理融資款為限。
  • 《民法典》實施後上海首案 一審宣判涉案保理合同解除 轉讓方...
    2021年1月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下稱「上海浦東法院」)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相關條款,審結一起標的額近3000萬元的保理合同糾紛,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案情回放】原告為遠東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遠東公司」)。
  • 多做家務多分錢,人格權保護,出軌家暴受懲罰,《民法典》告訴你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讓律師調侃道「半生所學,毀於一旦」,且意味著《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物權法》等九部法律同時廢止,《民法典》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 案例研讀 | 藝人提前解約,合同未履行部分的損失怎麼算?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條[1](原《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損害賠償的範圍包括實際發生損失及預期利益,其中,預期利益計算需符合「可預見性原則」。而在演藝經紀合同被判提前解除的場景下,預期利益損失往往成為合同雙方爭議的難點。為釐清這一問題,我們梳理了部分法院的裁判規則,嘗試探尋司法實踐對這一問題的處理思路。
  • 4類情形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
    二、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第一條 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 《民法典》對保險合同履行影響的金融商事解讀丨融金尚法社
    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學習《民法典》,也為了更好地宣傳《民法典》,我院金融庭「融金尚法社」及時組織學習,對《民法典》中與金融商事審判密切相關的部分進行要點解讀。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今天推出的是《民法典》對保險合同履行影響的金融商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