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家務多分錢,人格權保護,出軌家暴受懲罰,《民法典》告訴你

2020-12-24 阿海之家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這部讓律師調侃道「半生所學,毀於一旦」,且意味著《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物權法》等九部法律同時廢止,《民法典》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這部將在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被稱作「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幾乎囊括了你自出生到讀書、到工作、到買房買車、到生兒育女、到分家析產、到安享晚年的一切大事小事。

接下來給你整理幾個最近比較熱的亮點:

1.多做家務多分錢

社會的發展,讓男女平等上了臺面,但是也出現一個現狀,老年人追求自由拒絕幫帶孩子,所以很多女性迫於家庭經濟原因,在婚後陷入生兒育女的牢籠之中,犧牲了自己的事業發展。

而這部分家庭女性,一旦離婚,往往會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導致在爭取孩子撫養權上缺少底氣,生活經濟也變得很困難。

但是,《民法典》給予了家庭主婦和全職太太一把最強大的「尚方寶劍」!

《民法典》明確規定:夫妻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時,在離婚的時候,有權向另一方主張補償。

也就是說,全職太太在至少分到一般財產的基礎上,還會得到額外的賠償,爭取小孩撫養權也更有優勢。

所以,日後家庭主婦做家務的時候,要記得照片拍起來、視頻錄起來,還有時刻記錄孩子的學習生活事宜,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2.其中人格權的編制,在保護公民的人格權利外,也為明星藝人更好地行使和保護人格權利提供了新的法治保障。

很多藝人、作家習慣使用筆名、藝名或網名。藝名為公眾所廣泛熟知,其影響力比本人的真實姓名往往要大得多。不少經紀公司為了防止藝人單飛,在經紀合同中約定藝名歸屬經紀公司所有,甚至將藝名申請註冊商標。如果藝人解約,藝人不能繼續使用自己成名已久的藝名,而經紀公司可以把這個藝名再轉給其他新藝人繼續使用。這確實引來很多粉絲的爭議。

即將生效的《民法典》規定,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譯名等,參照適用姓名權保護的有關規定。另規定包括姓名權在內的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

相信民法典實施後,知名明星藝人再不必擔心自己的藝名因解約等情況被經紀公司拿走或被他人使用。

3.出軌方、家暴必處罰

最近,復工後首部上映的全新好萊塢巨製《信條》,上映以來收穫一眾好評,這是一部科幻動作題材的電影

在電影裡,反派安德烈以孩子為威脅,強行將凱特留在身邊。並且在生活中經常對她進行言語上的恐嚇、威脅。選擇間接傷害她的心靈,在凱特心裡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最後女主霸氣手撕家暴男。

這部電影對家暴行為進行譴責,並且鼓勵女性勇敢反對家暴。

近年來,家暴問題愈演愈烈,不僅是社會上家暴問題頻出,連娛樂圈裡也時常被曝出有明星被家暴。

比如前有偶像明星蔣勁夫家暴日本女友,後有美妝博主宇芽被前男友家暴。

由此可見,家暴不分階層學歷,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家暴的施暴者與受害者。

可是因為家暴的施暴者與受害者身份特殊,且多為情侶或夫妻關係,因此大多數家暴受害者都沒有勇氣曝光施暴者,很多人都是選擇默默承受。

不過!這種行為自《民法典》出臺以後,會被狠狠打擊!

因為《民法典》規定,在以下5種情況下,無過錯的一方可以向有過錯的另一方提出經濟賠償:(一)重婚;(二)與他人同居;(三)實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五)一方有重大過錯。

而出軌、家暴等行為,都可以被認定為「重大過錯」範疇內,所以無過錯方完全可以向不忠誠的另一半索求賠償。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家裡急需一本《民法典》呢?2021年就開始實施了,現在還不了解,實在太沒有法律意識了,這本百科全書以後就是我們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我們利益的法寶,因為還在過渡期,價格比較實惠,點下面連結28元就可以買回家了!額外還送一本法律常識書。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強化對人格的保護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消息,從保障公眾私生活「安寧權」,到構築個人信息安全防火牆;從全面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到及時應對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對人格權的挑戰……保護人格權、維護人格尊嚴,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民法典加強人格權立法,使其獨立成編,強化對人格的全面保護,讓人民生活更有尊嚴。
  • 首次「觸典」獨立成編,《民法典》這樣保護你的人格權
    交匯點訊 近日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有一個格外醒目的「人」字——人格權首次獨立成編,這被稱為民法典編纂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之一。  人格權之於人民,是權利的宣言書。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省高院正在對照民法典,按照不同案件類型編制案件審理指引,從而更好地指導法院審判實踐。江蘇省高院民一庭法官楊曉告訴記者,以往的司法實踐中,人格權救濟常常通過侵權責任法實現,即權益受到損害再來主張維權。人格權編的積極確權,為法院審理人格權糾紛提供了明確依據,當人格權存在受損的風險或危險時,權利人即可主張要求行為人消除危險,不需要舉證侵權造成的損害以及行為人的主觀過錯。
  • 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兩會·看典)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作者 黃鈺欽  從密織個人信息保護網,到保障私人生活「安寧權」,從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到應對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對倫理的挑戰……隨著人格權益不再局限於生命與健康,如何適應社會變化、保障「人的尊嚴」成為民之所呼,亟待法有所應。  對此,中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給出正面回應。正在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予以「特別關注」。
  • 法律解讀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之人格權編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部法典,民法典從編纂到頒行都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它標誌著我國民法體系進入新的階段,我國公民民事權利保護開啟新的徵程。新編纂的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 從民法典人格權編看我國人格權保障的憲法實施
    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有關要求,為保障民法典編纂工作順利推進,全國人大憲法法律委、常委會法工委在民法典編纂工作中高度重視民法典草案中有關合憲性、涉憲性問題的研究工作,專門召開專家座談會研究有關憲法問題,梳理總結我國關於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保護的憲法規範、制度發展和立法實施,妥善回應社會關切,有力保證了民法典人格權編等符合憲法規定、原則和精神。
  • 我國民法典中的人格權請求權 | 學習民法典之62
    保護人格權、維護人格尊嚴,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加強人格權保護的呼聲和期待較多。為了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全會關於「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精神,落實憲法關於「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要求,綜合考慮各方面意見,總結我國現有人格權法律規範的實踐經驗,我國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第四編)。
  • 崔麗丨民法典第1009條:基因人格權的創設、證成與實現
    隨著民法典編纂進程的推進,2019年8月28日公布的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在二審稿「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之後增加規定:「不得損害公共利益」。至此,該條款得到進一步完善。2020年5月28日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1009條沿襲了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的規定,確立了與人體基因保護有關的私法規範。
  • 預防家暴,人身保護令怎麼申請?
    2021年《民法典》即將實施,其中最具爭議的可能是離婚冷靜期制度。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設置離婚冷靜期的立法說明,增加離婚冷靜期制度主要是針對輕率離婚現象的增多。設置冷靜期,可以給輕率離婚的夫妻一個挽回婚姻或者反悔的機會。但是讓民眾最為擔憂的是,「離婚冷靜期」是否會導致夫妻一方所受家暴的苦難延長?
  • 民法典在線 | 公民人格權受法律保護
    民法典在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1260條,總字數逾10萬。這10萬多字法律條文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涵蓋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鹿城警務在線」特別開設【民法典在線】系列欄目,從「案例評析」開始,讓您人生中在各個年齡段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全都有法可依!
  • 「學「典」知識」肖像權保護,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臉面」
    雲南省楚雄州中級人民法院推出民法典宣傳片系列情景劇場,由楚雄中院幹警主演,帶你解讀民法典的亮點法條。本集提示: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彰顯了我國社會對於人的尊重與保護。該編對於肖像權保護規範進行了極大的充實與豐富,首次針對肖像權的客體、內容、財產利益及合理使用等進行了明確,並就姓名許可等和聲音保護的參照適用作出了規定。
  • 看熱播劇《三十而已》 用《民法典》維護權益
    今天小編將通過《三十而已》劇中情景,用《民法典》為你的生活保駕護航,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該法典共7編1260條,包括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關 於用《民法典》維權今天小編帶你看看,劇中情景假設放在民法典生效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
  • 盛世民法典丨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框定未來十年網際網路合規基本框架
    在此背景下,重新全面重視「人」,回歸「人」,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是當前網際網路法治發展的形勢所趨。今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最大焦點,就是歷時五年編纂的中國首部民法典。在這部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作為整部法典最大的亮點「C位出道」,精準有力地回應了人格權保護在網絡資訊時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一、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給人格權保護帶來哪些挑戰?
  • 民法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據統計,過去五年間,民法典編纂前後共10次公開徵求意見,有425600多人參與提供意見,總數達102萬條。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充分凝聚了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特別是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對人格權進行系統的規範,保障了民法中的人格權制度和憲法人格尊嚴原則的精神統一,是對憲法規定的「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要求的落實。
  • 民法典來了|程嘯:《民法典》與個人信息權益保護
    《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第4條規定:「本規定所稱用戶個人信息,是指電信業務經營者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收集的用戶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住址、電話號碼、帳號和密碼等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用戶的信息以及用戶使用服務的時間、地點等信息。」《民法典》第1034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二)確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將綠色原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三)規定胎兒有權利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民法典》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AI換臉時代怎麼保護我的臉?民法典如何保護我的肖像權不受侵犯
    在這個掃臉日益頻繁,換臉觸手可及的時代,如何保護我們的臉?肖像權的法律保護AI換臉,主要涉及肖像權的法律保護問題,儘管肖像權是較早被確認為人格權的權利類型之一,但系統的肖像權立法,不僅在我國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不常見。我國民法典在人格權編第4章,以專章詳細規定了肖像權的相關規則,可以說在肖像權保護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延續了《民法總則》第111條關於自然人個人信息保護的一般規定,並於人格權編中專章探討民事主體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明確規定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定義、保護原則以及基本權利義務框架。[1]這不僅表明立法者關注網絡隱私安全、強化個人信息保護的立場,同時在基本法律層面,為我國未來構建科學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奠定基礎。
  • 朋友圈貼圖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民法典》將強化名譽權保護
    明年將要施行的《民法典》中對名譽權是如何規定的?●《民法典》相關解讀馮濤說,明年將施行的《民法典》繼續延續和強化了對名譽權的保護。首先,對包含名譽權的人格權單設一編,與物權、合同、侵權、婚姻和繼承各編並立,並將「名譽權和榮譽權」單設一章,體現了立法者對於人格權及名譽權制度的高度重視。
  • 程嘯:我國《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創新與發展
    在我國《民法典》編纂過程中,也有學者不斷呼籲《民法典》中應當明確規定「個人信息權」,而不應當僅使用「個人信息保護」這樣的表述。然而,立法機關無論是在《民法典》的總則編抑或人格權編中都沒有使用「個人信息權」的表述。
  • 法官說 | 民法典 佑護尊嚴生活 定分民商權益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故民法典致力於以人文關懷構建民法的價值理念,重視對人的自由和尊嚴的充分保障,譬如民法典第109條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這既是明文規定的具體人格權益的基礎,也為有待未來發現的人格利益的確認和保障提供規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