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動力2號」電池損毀,太陽能環球之旅最終還是輸給了儲能技術嗎?

2021-02-08 無所不能




納尼?!無所不能(caixinenergy)一直關注的「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的環球之旅因為電池問題要暫停了?這架太陽能飛機的電池到底出了什麼故障?如何解決?「陽光動力2號」又是如何廣泛「吸金」來解決環球飛行的資金問題的?請看今天的深扒:


【文|Solarlab】7月初,「陽光動力2號」從日本名古屋起飛後,在連續飛行了4天21小時52分鐘後,終於在太平洋正中的夏威夷群島安全降落。

不過,這一次機組成員根本高興不起來,因為在飛行過程中,飛機的電池倉溫度過熱,大家擔心飛機無法安全抵達。雖然飛機沒有自燃或電能耗盡跌入海中,但是經過技師的詳細檢查,最終宣布飛機的電池組受到「不可逆損壞」,餘下的全部行程都將暫停。直到2016年4月,飛機才能完成維修並再次起飛。


消息一經傳出,網友紛紛留言表達失望之情:


看吧...現在飛行目標變成了:「史上時間最長的環球飛行」。這對我來說就是宣告「失敗」,而且任何世界紀錄也彌補不了無法馬上修復飛機的悲傷之情。——coolgunz

橡膠繃帶鬆了麼——DermotB

小子,我很高興自己的F250(一臺複雜的福特大型卡車)換電池比它快!——pilotrockpat

如果一趟「環球之旅」要花三年,還能稱之為世界紀錄嗎?我說,不算——usapatriot1



那麼問題來了,飛機的電池倉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才導致了這次事故?而且竟然要花整整8個月來維修?這一切,還要從太陽能飛機獨特的飛行軌跡講起:

我們都知道,陽光動力2號是一架依靠太陽能供電飛行的飛機,為了保證充分接觸陽光,它每天日出前就必須從1000米的巡航高度爬升至8500米的雲層上方,在吸收陽光、充飽電池之後,再在夜晚下降到空氣阻力更小的低海拔高度,以減少飛行中的能量損失。

這個飛行模式在前面1~2天的短途飛行中效果很好,直到它連續飛5天的時候,不間斷的幾日爬坡飛行,電池滿功率工作,電池倉開始發熱,並且無法有效散熱,最終導致了電池的永久損毀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下特斯拉用的電池技術:18650鋰電池。這是一種由鋁製外殼包裹鋰聚合物的電池,它的一個特點就是金屬的外殼更容易散熱,這也是特斯拉的電池溫控技術的核心



但是「陽光動力2號」因為要控制飛機的總重量,不可能選擇這種大量使用金屬包裝的電池,因此他們尋找到了一種韓國人開發的「軟皮包裝」鋰電池:Pouch pack battery


這種電池的外皮是一層柔軟的「鋁箔」,而且它可以設計成單體電池更大的「電池包」,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電池的重量和體積




但是這種電池也有一個明顯的弱點:極容易受溫度和溼度的影響而膨脹失效。為了減少電池的損毀可能,電池的供應商韓國Kokam公司特別研製了一種化學試劑加注到電池中,以減少膨脹和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根據電池的官網介紹,他們研製的電池將把這種軟皮電池壽命從500次增加至2000次充放電周期。有了這套電池技術,飛機就可以「輕裝上陣」了。不過,最終證明電池技術的夢魘才剛剛開始...


有很多網友都很好奇,飛機在高空飛行時外部溫度往往低於0℃,怎麼還會有散熱問題?



這個問題問到了點上,飛機的工程師們恰恰是過多的考慮了「軟皮電池」脆弱的外表,擔心高空溫度過低,才為電池穿上了厚厚的一層保護衣。在設計之初,「陽光動力2號」所有的電池倉,都是按照載人的駕駛倉做的保溫層,它可以允許電池在25℃的恆溫條件下工作,但是保溫過多、散熱不夠。連續多日的爬升操作,電池所發熱量根本散不出去,反而燒壞了電池板

在最新發布的「陽光動力2號」官方信息中,工程師估算有超過一半的電池片都因過熱導致了鋰電池的損毀。


在談到這次電池故障時,「陽光動力2號」的飛行員探險家Bertrand Piccard是這麼描述電池技術的:「電池和人體的細胞極為相似,這也正是它難以捉摸的原因所在。每一塊『陽光動力2號』的電池都包含了70組『軟皮鋰電池』,它們就像人體內的細胞一樣,每一個都不同。它們也像人一樣,不喜歡壓力,極端的冷或熱都會影響它們的工作能力,而且如果前一天工作過度的話,第二天能充入的電能就會略有差別。想像一下,如果前一天你跑了一趟馬拉松,第二天肌肉就會酸痛,工作效率也會大打折扣。這也正是每一塊電池之間產生差別的原因。」因此,掌握和控制每一個「電池細胞」,並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多虧了「陽光動力2號」的努力,科學家終於有機會見到了電池跑完「馬拉松」之後的狀況,相信這次環球之旅收集到的數據,能夠幫助他們研發出下一代更好的電池技術。

「陽光動力2號」失敗了嗎?答案很明顯:並沒有,它才剛剛開始!


太陽能大飛機實用嗎?想了解太陽能大飛機的「吸金哲學」,還得先從它的實用價值講起...

我們都知道,為了安裝足夠的太陽能板,「陽光動力2號」的翼展達到了72米,比一架波音747客機的翼展還大。但是它自己的長途運輸,卻還要靠波音貨機來完成。


↑↑↑「陽光動力2號」拆解後裝入波音747貨機↑↑↑

我們來做一道數學題:


1、陽光動力2號,機翼可用面積269m²,安裝轉換率23%的太陽能板後,每天可收集340Kwh的電能,這些電能僅夠搭載1名駕駛員飛行。2、波音747客機,機翼可用面積500m²,如果安裝同樣的太陽能板,收集的能量最多夠搭乘2人。就算未來轉化率達到50%,也只能搭載4人,連一個機組都不夠!要知道現在波音747客機的載人量可是300人啊,真靠太陽能完全提供飛機的動力恐怕一百年也做不到。


所以從一開始,有很多網友就在吐槽,說「陽光動力2號」完全沒有實用價值。但是真金白銀支持環球之旅的大財團們可不這麼看,要知道他們可是以逐利為第一要義的,那麼他們到底關心的是什麼呢?

首先不得不承認,太陽能飛機進行環球之旅的確是一個科技成果的試驗場。在背後支持這個項目的共有12家大型財團,他們分別掌控著世界上能源、航空技術、化工原料等最重要領域,有了這樣一趟環球之旅,他們的技術可以接受現實環境的檢測。其次這還是一個巨大的品牌推廣的機會,印在飛機上的大LOGO會在世界各地最高大上的場合露面。


但是僅僅如此,我們也未免太小瞧這些大財團的智商了。在一次採訪中,這次飛行的發起人、探險家Bertrand Piccard說走了嘴:「一開始我們的目的就不是載人飛機,而是太空無人機。」


此語一出,問題豁然開朗。





這是一架由前英國國防部研發的無人機,叫做Zephyr(名字取自希臘神話中的西風之神)。它完全由太陽能驅動,現在已經被全球最大的飛機製造商Airbus公司收購。



這項技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很可能取代昂貴的繞地衛星,作為地面通訊的基站。現今製造一顆衛星的成本約在2億-4億美元之間,而一枚大力神4火箭的成本為2.5億-3億美元。也就是說,發射一顆衛星,少說也需要5億美金。而且它還只能按固定的路線環繞地球飛行,不能做到「哪裡需要去哪裡」。但是Zephyr這樣的太陽能無人機則不同,它成本低廉,貼近地表飛行,運營區域可控,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可以依靠太陽能常年滯留空中。因此載人太陽能飛機其實僅僅是為了測試輕量化飛機的技術,並同時近距離在空中監測飛機運行狀態,它是未來無人機的鋪路石。財團們才不會製造太陽能載人商用客機,他們緊盯的是無人機替代衛星這一巨大的市場。




而要佔領這一巨大市場,重要的不是飛機製造技術,甚至也不是電池技術,而是實打實地拼太陽能板科技水平


要想讓飛機繞地飛行,必須儘量減輕太陽能板自身的重量,並同時提高它的能量轉化率。傳統的太空光伏電池板雖然轉換效率最高可達30%,但是它既厚重又昂貴,不適合無人機的應用。



Zephyr的工程師則藉助無人機的研發經驗,開發出了新型的電池板。這種電池板比紙片還薄,同時還可彎曲。



把這種太陽能「薄片」貼在機翼上,既能減輕無人機的自重,又不用擔心機翼弧度影響太陽能板的外型,其商業價值可見一斑。


現如今各大跨國科技公司都在加緊研發各自的技術,像Google和Facebook這樣的公司也都分別公布了地面無人機計劃。但是實驗室數據是一碼事,實地應用的考驗則是另一碼事。而且考慮到國際政治和科技保密的因素,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敢在別國進行飛行試驗。這時站出來的「太陽能飛機環球旅」就正中大財團的下懷。各家公司既能在全球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驗證自己的技術,又能冠冕堂皇的收穫「環保」的美譽,何樂而不為?

況且,一旦試驗成功,大家都能從未來太陽能無人機的市場中分享利潤。而這,才是現如今各大財團趨之若鶩的真正原因。怎麼樣,「陽光動力2號」的吸金術你看懂了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號Solarlab(微信:solarlabie),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 ——



我們在策劃一件偉大的事兒

把世界各地的能豆粉連接起來

一起讓能源被更多人了解並熱愛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2021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太陽能光伏及儲能技術設備展
    由廣東省太陽能協會、順德中山大學太陽能研究院、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2021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太陽能光伏及儲能技術設備展」,以行業的先進適用技術與產品為依託,以新產品發布、新技術演示、新服務模式推廣為目的,促進參展企業技術對接、成果轉化和產品交易,打造資源高效對接的品牌盛會。
  • 世界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飛抵中國重慶
    在機場最北端,「陽光動力2號」的臨時機庫燈火通明,靜待它的到來。今晨1時許,「陽光動力2號」在江北機場上空盤旋。今日凌晨1時35分,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終於抵達重慶江北機場。為了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給讀者展現「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在中國的首個華麗轉身,重慶晚報特地派出三路記者,全方位多角度為您揭開太陽能飛機來重慶的整個過程。重慶機場,萬裡無雲。這個初春的重慶,昨日氣溫飆升到了26℃,無風。
  • 太陽能飛機的發展歷史
    2007年11月5日,在瑞士杜本多夫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展出了「陽光脈動」太陽能飛機樣機。科研人員歷時4年製成了這架太陽能飛機。瑞士探險家貝特朗·皮卡爾2003年提出太陽能飛機環球飛行構想,計劃駕駛太陽能飛機,經過5次起降實現環球晝夜飛行。環球飛行預計在2011年開始,這將是太陽能飛機歷史上首次載人作晝夜、長距離飛行。
  •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飛機!
    2016年7月26日,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抵達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完成了環球飛行的壯舉。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架不依靠燃料、不排放任何汙染物、僅靠太陽能晝夜飛行的飛機。2015年3月9日,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從阿聯首都阿布達比起程,開始環球飛行。4月21日,陽光動力2號,從重慶抵達其環球之旅的第六站南京。5月31日,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從南京啟程前往美國。6月29日,「陽光動力2號」從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起飛,飛往夏威夷。
  • 太陽能飛機將飛向何方?
    這是太陽能飛機第一次環球飛機,因此受到全球航空界的關注。那麼,為什麼太陽能飛機能夠不間斷飛行?制約其發展的技術瓶頸到底有哪些?進入2015年3月以來,不溫不火的全球通用航空開始吸引世人的目光,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於當月9日從阿聯首都阿布達比起飛,開始僅依靠太陽能為動力的首次環球飛行。
  •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飛機全裸曝光
    太陽能飛機的動力裝置由太陽能電池組、直流電動機、減速器、螺旋槳和控制裝置組成。2016年7月26日,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抵達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完成了環球飛行的壯舉。今天,大家聊聊這架不依靠燃料、不排放任何汙染物、僅靠太陽能晝夜飛行的飛機。
  • 儲能產業鏈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統計,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已投運的儲能項目累積裝機規模達184.6GW,其中電化學儲能佔5.2%,僅次於抽水蓄能位居第二;鋰離子電池累積裝機量約為1378MW,佔電化學儲能的80.6%。
  • 2萬億儲能市場爆發!CATL儲能電池裝機暫居第1 國軒高科/億緯鋰能不...
    (來源:微信公眾號「起點鋰電大數據」ID:weixin-lddsj 作者:陳熙)01、2萬億的市場規模2018年,在所有人都未曾預期到的情況下,電網側儲能應用規模爆發,將中國儲能市場送入「GW/GWh」時代。
  • 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新技術應用示範項目投入運行—新聞—科學網
    新一代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     新一代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    邵家雲攝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帶領科研團隊,採用自主開發的新一代可焊接全釩液流電池(VFB)技術集成的8kW/80kWh
  • 歐洲最大電動汽車充電園區計劃部署2MWh電池儲能系統
    據外媒報導,一個據稱是歐洲規模最大電動汽車充電園區計劃部署Tesvolt公司提供的2MWh電池儲能系統,並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為該儲能系統充電。Tesvolt公司首席技術官兼聯合創始人Simon Schandert日前表示,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看,在大規模電動汽車(EV)充電設施中部署儲能系統是有意義的。
  • 太陽能飛機Solar Impulse製作工藝!
    以下內容選自「小白不菜」這幾天某童鞋應瑞士大使館之邀,來瑞士觀摩該國的「陽光動力號」環球起飛的第一步:出發!就是把飛機拆解,用一架大型747運送到阿布達比,再組裝起來。 怎麼樣,它很漂亮吧?【關注e-works要快馬加鞭,每天內容精彩無限!】
  • 【獨家】太陽能飛機:渾身都是高科技!
    【聽楊姐說】 這幾天楊姐應瑞士大使館之邀,來瑞士觀摩該國的「陽光動力號」環球起飛的第一步:出發!這是一項專注於電機效率和重量的技術,採用全新開發的材料和技術設計,對磁體採用了全新的處理工藝,對疊片組進行了特殊的切片,儘可能將功率損耗降到了最低——陽光動力飛機是最早使用這項突破技術的項目。 第二就是其在材料上的創新——輕!能飛行那麼久,當然這就跟飛機本身的重量有關。 第一種材料,這個飛機採用了一種全新的輕型複合材料。
  • 解讀儲能標準 GB/T 36276-2018《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與電工新技術研究所官亦標主任介紹,電池性能指標的模糊化、規劃設計的簡單化、消防設施的形式化成為當前電池儲能電站整體質量和安全的巨大隱患。因此,該標準的發布,對於規範產業發展、引導電池製造企業技術轉型與升級、消除信息不對稱具有重要的意義。
  • 播報:臺灣三大電信運營商大舉進軍太陽能;邁為籤訂HJT太陽能電池等...
    其中,臺灣大宣布,規劃投入上百億元新臺幣自建太陽能電廠,相關工程由臺汽電承包,預計2022年產出200萬度綠色電力,是臺灣首家自建太陽能電廠的運營商。  臺灣大總經理林之晨預計,臺灣大最快2030年,最晚2040年可以達到100%使用綠色能源的目標。
  • 【猜你會好奇】最大太陽能飛機來中國啦!近距離感受下?
    昨天凌晨,人類首次嘗試太陽能動力環球飛行的 「陽光動力」2號飛機順利完成了它的第六段飛行,安全抵達重慶江北機場。預計它將在中國度過三周左右時間。然而,「陽光動力」2號又是一架集合了當今材料、電子、結構、人機工程學最頂尖技術於一體的大號玩具。它的機翼、機身和水平尾翼上共貼敷了17248片135微米厚的單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雖然23%的光電效率並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卻是平衡了能效、強度和重量後的最優選擇。
  • Lumcloon Energy公司與韓國韓華在愛爾蘭投運100MW電池儲能項目
    Lumcloon Energy公司在Derrycarney 110kV變電站附近部署的電池儲能項目Lumcloon Energy公司項目開發經理Jack Bracken說,「Lumcloon Energy公司和韓華集團司正在推進這兩個電池儲能項目的交付,我們高興地宣布Derrycarney 110kV變電站開通運營,而Lumcloon電池儲能系統將在為該變電站提供快速響應服務
  • 頭部電池企業深度布局儲能市場 屬誰「先知先覺」?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列第十名的企業裝機量僅為645.01MWh,也就是說雙登集團、南都電源從上述兩個大型項目中拿到的5G基站用磷酸鐵鋰電池的訂單量,就超過了大多數電池生產企業2019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隨著5G基站數量的鋪設,預計5G基站項目熱度還會持續幾年,對於磷酸鐵鋰儲能項目的需求一直都會較為可觀。
  • NextEra Energy Resources公司將部署200MW/800MWh電池儲能項目
    該項目將混合部署一個裝機容量為250MW風力發電設施、250MW太陽能發電設施和200MW/800MWh電池儲能系統。該公司在推特上表示,該項目中的風力發電設施已於2020年12月19日投入運營,Skeleton Creek項目中太陽能發電設施和電池儲能系統將於2023年投入運營。
  • 電化學儲能技術除了鋰離子電池還有什麼可供選擇?
    最近,IDTechEx從技術和市場的角度對氧化還原硫電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評估了它們應對不斷發展的固定儲能市場的潛力。很明顯,鋰離子電池將在不久的將來佔據主導地位,目前,鋰離子電池已經展現了在佔領儲能市場份額的不俗勢力,這推動儲能行業走向新的篇章。
  • 【億鑫豐·觀察】探索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之道 四大難題五點建議
    當前我國動力電池綜合利用尚未形成規模化和規範化的應用場景,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加快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規模化發展迫在眉睫。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和保有量的不斷攀升,動力電池將逐漸進入退役期,電池回收市場前景廣闊。當前我國動力電池綜合利用尚未形成規模化和規範化的應用場景,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加快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規模化發展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