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偶像製造 《明日之子2》驗證了三個方法論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上周五晚,第二季《明日之子》直播收官,「傻子與白痴」蔡維澤成為最強廠牌,獲得白金唱片稱號,田燚和斯外戈分別獲得黃金唱片和白銀唱片。至此,今年夏天的這場有關「帶領、衝撞、正流行」的偶像製造,徹底拉上了帷幕。

  應該說,這一季的《明日之子》越來越能抓準年輕人的喜好,在製造偶像這件事上,也想得越來越清晰。而對於騰訊視頻來說,經過了去年第一季《明日之子》的摸索和今年第二季度熱播的《創造101》的市場化驗證,使得第二季的《明日之子》有了更加規範的操作以及對偶像製造更準確的理解。

  其實《明日之子2》的上線時間並不算最好,無縫連接在《創造101》之後,網友的疲勞感是非常明顯的。但好在節目穩紮穩打,逐漸收穫到了這個夏天應該有的關注度。而且在冷眼君看來,這一季節目在不經意間也驗證了有關偶像製造的三個方法論,可能這才是《明日之子》在收官之後,給整個行業留下的更具價值的東西。

  方法論一:要有邏輯清晰的節目作為依託

  事實證明,一檔邏輯清晰的節目才是製造偶像的基礎,也是整個產業閉環的重要起點。所以,但凡不尊重節目製作規律的人,其實都不是在真心的製造偶像,因為在節目的選拔階段就疑點重重,何談之後的產業化。

  對於《明日之子》來說,走到第二季之後,節目在概念上和賽制邏輯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冷眼君認為,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當然是第二季節目在舞美和視覺系統上的改變。尤其是新手戰的內容,有了更強的整體感,同時也因為賽道概念的深入,三大賽道的專屬感也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得到加強。

  我們都知道,第一季《明日之子》的新手戰用的是同一套舞美,只不過通道內的元素有調整而已,從觀看體驗來說,網友很難一眼看出這是哪個賽道。但是第二季節目,不僅做了賽道空間的區分,還將三大賽道的空間進行有效的連接,讓整個舞臺結構形成一個整體,冷眼君認為這是第二季節目最成功的一處升級調整。

  其次,節目期數壓縮。這一季依然分為錄播和直播兩個階段,只不過這一季整體壓縮了節目的期數,從去年的15期壓縮到今年的12期,其中錄播的新手戰也從3期增加到了5期,所以第二季的直播場次也就只有7期。

  說實話,去年12場直播有些過於冗長了,賽制的晉級感也會在漫長的比賽中慢慢消耗。而這一季在前五期的錄播中就快速捋清楚了九大廠牌候選人,緊接著的第一場直播就產生了九大廠牌。剩下的6場直播就是各種幫唱和助攻,9進8,7進5,5進4,非常清楚,也算留出足夠多的時長讓網友們去熟悉這九大廠牌分別都是誰。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是方便製作團隊塑造重點人物,另一方面也是避免讓網友消耗在相對漫長的晉級之路上,失去耐心。

  最後,就是賽制邏輯。可能很多人也發現了,第一季的時候,當九大廠牌誕生之後,賽道的概念其實就已經模糊化了,而這一季的處理是將賽道的概念一直貫穿到最後,星推官和選手之間的捆綁關係是一戰到底的。在整個的直播階段,三位星推官也一直在強調著各自賽道的存在感,即便是蔡維澤獲得最強廠牌,也是不忘強調是盛世獨秀賽道的勝利。

  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沒能解決的就是賽道之間有了貫穿始終的專屬感之後,區別感似乎在變弱。比如在新手戰時新增的星推官搶人,實際上就是在說賽道間的差別其實並沒有那麼大。但是冷眼君認為,如果把三位星推官所在的賽道單純的當成三個戰隊,其實這個模式也就好理解了。

  所以第二季整體看下來,在節目層面變得越來越清楚,不管是視覺系統還是整個的賽制邏輯,都更具模式感。也正因為如此,在整個偶像製造的閉環裡,節目這一環有了很好的保障,也就讓偶像的誕生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方法論二:要有足夠多元化的選手,並尊重他們

  有了好的節目作為依託之後,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這些選手了。

  坦白講,當選秀進入到全新的時代,尤其當偶像的產生不再局限於衛視平臺的時候,這一類以選拔優質年輕偶像的節目在製作時,就需要對選手的選擇做出相應的調整,要做到真正理解他們。

  隨著選秀徹底進入網際網路時代,製作方和平臺方越來越看重選手的多元化和各自的圈層屬性,不管是泛音樂類的選手,還是垂直領域的選秀,都是如此。因為根據網際網路受眾的特點,自己心儀的偶像一定不會是全民屬性的了,未來的任何一檔選秀類節目也不可能選出一個全民偶像。所以,讓選手足夠多元化,就成了這類節目的基本原則。

  但是多元化一定不是節目初期的噱頭,從而去吸引不同圈層的網友進入,這樣一定不會長久。真正要做的,其實是在保證選手足夠多元化的同時,還要做到真正尊重他們。

  這其實就是《明日之子》一直以來的一個態度,不管是第一季的荷茲還是第二季的Odyssey,不管是第一季的王竟力還是第二季的許含光,甚至第二季的斯外戈,一個自帶超高流量的非科班選手的存在,都是在讓網友們儘可能看到當下年輕人的豐富性。甚至是最後的冠軍,節目能選出一個不善言談的毛不易,也能選出一個更不善言談的蔡維澤。所以節目不僅尊重他們的外形,還要尊重他們各自所屬的圈層,最關鍵的是還要尊重他們各自的音樂。反過來講,其實就是要儘量放大每一位選手的個性與音樂表達的方式。

  這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從節目製作的角度出發,製作團隊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節目效果和現場效果等。所以如何去保證每一個選手的個性都有機會得到釋放,比如原創歌曲這一點,第二季12期節目中原創歌曲達到87首。這對於一檔音樂節目來說,這是不可想像的,畢竟大量的新歌,網友的接受度會有很大的困難,而且製作團隊也不可能賭每一個人的原創都能像毛不易那樣首首傳唱。所以《明日之子》能做到儘可能尊重每一個選手的個性,給予選手音樂上最大的寬容與支持,就顯得非常難得。

  方法論三:要做到真正的傳承和產業化操作

  所謂傳承,其實就是讓網友們看到偶像之間的那種相互支持,然後成就彼此。對於這一點,第二季的《明日之子》體現得還是很充分的。

  李宇春和華晨宇作為星推官的同臺,其實就是一種偶像傳承。當年李宇春就是在《快樂男聲》的舞臺上見證了華晨宇成為總冠軍出道,如今同為星推官,攜手發掘新的偶像,這何嘗不是一種傳承呢?作為第一季的最強廠牌毛不易見證第二季的師弟們比拼,何嘗不是一種傳承呢?剛剛成團出道的火箭少女101助攻九大廠牌,這何嘗不是一種傳承呢?總決賽上,兩季《明日之子》的選手齊聚並參與投票,又何嘗不是一種傳承呢?也正是因為這種傳承,讓偶像的產業化操作有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個信仰缺失的網際網路時代,年輕人理應擁有自己專屬的偶像,這是產業,也會是年輕人共同的成長記憶。所以作為平臺方的騰訊視頻,其實不僅是在製作節目,其實也是在為年輕人們製造專屬的青春記憶。而作為火箭少女101的運營方和《明日之子》的出品方之一哇唧唧哇來說,讓年輕的偶像們互相借力,尋求更多的產業化可能。隨著《創造101》和《明日之子》的製作與播出,偶像產業一定會越來越明晰。

  在上周五晚直播的最後,何炅宣布第二季《明日之子》收官的同時,也宣布了巡迴演唱會即將在11月份開始,據了解,節目中的重點選手,目前已經確定了很多品牌代言,這也預示著明日之子們的商業化從節目一結束就已開始。相信在之後,還會有一系列音樂領域的嘗試,我們可以共同期待。

  綜上,關於偶像製造,第二季的《明日之子》基本驗證了這三個重要的方法論。其實這是三個具有普世性的規律,也希望越來越多的網絡選秀類節目能夠明白這幾點。順便期待一下第三季的《明日之子》。

相關焦點

  • 關於偶像製造,《明日之子2》驗證了三個方法論
    而對於騰訊視頻來說,經過了去年第一季《明日之子》的摸索和今年第二季度熱播的《創造101》的市場化驗證,使得第二季的《明日之子》有了更加規範的操作以及對偶像製造更準確的理解。 其實《明日之子2》的上線時間並不算最好,無縫連接在《創造101》之後,網友的疲勞感是非常明顯的。但好在節目穩紮穩打,逐漸收穫到了這個夏天應該有的關注度。
  • 製造偶像樂隊是《明日之子樂團季》的原罪嗎?
    今晚,由胡宇桐,田鴻傑,馬哲,趙珂以及李潤祺組成的氣運聯盟,獲封《明日之子樂團季這樣的結果,似乎進一步蓋章了《明日之子樂團季》對於造星的重視要優先於音樂專業度,這是與過去樂團選拔綜藝相反的特質:粉絲取代樂評人,成為決定樂隊存亡的關鍵鑰匙。偶像樂隊的誕生,意味著《明日之子樂團季》正在從孵化端,掀起一場樂隊產業的變革,爭議尚存,但時代的洪流並不等人。
  • 明日之子——中國新生代音樂人的搖籃還是披著偶像外皮的音綜?
    2020年9月25日,明日之子家族演唱會在無錫錄製完畢。從2017年的盛夏一直到2020的初秋,四季籤約哇唧唧哇的《明日之子》選手齊聚一堂共享這一音樂之夜。選手們隨後也在微博曬出了家族照,不禁讓人覺得團魂滿滿。那麼,《明日之子》到底是個什麼類型的節目呢?
  • 《明日之子》收官,新生代偶像樂團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要人氣,也要實力‍就像歌手往往被劃分為偶像派和實力派,在一檔以新秀選拔為基礎的音樂節目中,《明日之子樂團季》的學員也不得不同時面臨著兩個維度的考量。《明日之子樂團季》前三名:氣運聯盟樂團(第一)、午睡留聲機樂團(第二)、水果星球樂團(第三)
  • 《明日之子2》:新偶像時代粉絲與偶像的共成長
    《創造101》火爆程度超出預期,緊隨其後播出的《明日之子》第二季面臨了不小的壓力。今年的《明日之子》也尋求更多改變。
  • 明日之子四季首聚演唱會,前三季九大廠牌誰沒來?
    《明日之子樂團季》在9月12日正式收官,氣運聯盟獲得最後的冠軍。 而哇唧唧哇也順勢宣布舉辦明日家族四季演唱會,將四季的選手聚到一起,龍丹妮是真的會玩。但前三季中的九大廠牌,有一些人可能無法出現在演唱會的舞臺上。
  • 《明日之子》的四年:打破規則重置「偶像」
    不管外界怎麼看《明日之子》,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是一個節目試圖打破一些既定的規則。在第二季的《明日之子》中,提出了一個口號「帶領、衝撞、正流行」。在我們看來,「衝撞」這個詞總是貫穿在四季節目中。《明日之子》「衝撞」反映了許多傳統的選擇概念。比如虛擬偶像的參與。在「明日家族四季首聚演唱會」之夜,虛擬偶像荷茲也出現在舞臺上。
  • 同樣偶像+樂團,為何《我們的樂隊》糊了,《明日之子4》火了?
    首先,《明日之子4》的導師團太好了《明日之子4》請到了六大導師。鄧紫棋、郎朗、歐陽娜娜、周震南、梁龍、樸樹等六大教師團。六個導師分別從唱作實力、器樂演奏、舞臺經驗、音樂態度、實習教師等等,全方位指導學員,有種名氣和實力,風格和互動完美契合的情況。就伯光看這兩年的國內選秀節目,《明日之子4》的導師團。可以說是繼《青春有你2》四大導師團過後,中國又一個選秀綜藝最好的導師團。
  • 《明日之子2》真的選出明日之子了嗎?
    關於《明日之子一是在第一期播出後,探討(自己講這兩個字還是有點不好意思)了下他們到底是以什麼標準,在選什麼樣的明日之子:如今選偶像,比玄學還要玄一點二是眾所周知的青峰專訪。(自己講是真的挺不好意思)最不好意思的來了,周五決賽過後,我覺得自己當初寫得還真是蠻對的…這個時代還需要偶像嗎?
  • 需求方法論(2):需求的分析、驗證與排序
    所以我的需求方法論由七個部分組成:需求的理解、需求的來源、需求的挖掘、需求的記錄、需求的分析、需求的驗證、需求的優先級排序。舉例:下圖是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從0到1構建電商平臺之訂單系統(2):支付訂單》」裡的一個流程圖,畫的就是在客戶端的支付訂單這個頁面裡的一系列後端判斷。我就以這個流程圖來舉例。(圖有一些地方不一樣,在那篇文章中有說明)A.
  • 《新說唱》、《明日之子2》再現停播疑雲,偶像養成網綜迎來「至暗時刻」?
    在文章中還爆出了兩個驚人的消息,7月14號即將播出的《中國新說唱》冠名商撤資,已經停止了一切宣傳工作,推遲九月播出;已經播出兩期的《明日之子》則疑似面臨永久停播,之後的《偶像練習生2》等網綜也恐怕遭到波及。
  • 案例精選 | 《明日之子》第三季:偶像的江湖,英雄不再
    今年,騰訊視頻推出《明日之子》第三季:水晶時代。與前兩季相比,第三季將目光聚焦於 solo 女歌手,旨在尋找和打造能夠被市場接受的女性音樂榜樣。目前,《明日之子》第三季豆瓣評分為6.8分,高於第一、二季。但隨著不斷播出,節目也出現了不少爭議。
  • 《明日之子樂團季》:偶像樂團背後的音頻偶像
    《明日之子樂團季》已於9月12日圓滿收官。最強廠牌「氣運聯盟」奔赴919百度好奇夜與國慶檔多個音樂節,履行現場見的約定。在總決賽前夕,WORLD SHOW走進了《明日之子樂團季「我以前做其他節目的時候,會根據藝人的聲音、樂隊演奏的狀況、音樂類型以及編曲等等,選擇聲音表現適合他們的話筒,」林老師說,「那這次《明日之子樂團季》,本來也是計劃如此,所以各個品牌的樂器話筒以及人聲話筒,我都有備著,準備到時再去做選擇。」
  • 到底什麼是明日之子
    來到《明日之子》三個多月,男孩們經歷了數次樂團的拆合。他們嘗試尋找音樂夥伴,也在這個過程中接受面對自我的成長。第一期節目播出後,馬昊叫來所有學員,開了一場「吐槽大會」。《明日之子樂團季》(以下簡稱《明4》)的大部分學員都是第一次面對鏡頭的素人,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對「出道」也沒有任何概念。面對短時間內激增的曝光和關注,所有人都有點兒不知所措。
  • 《明日之子》這四年:打破規則,重置「偶像」
    》早前落下帷幕,氣運聯盟樂團成為《明日之子》自2017年創辦以來的第四個最強廠牌。但「明日之子」們並不只有「年輕」,新觀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明日之子》相比同類型的選拔類節目,更重視才華和個性。在三石一聲看來,《明日之子》是一個看重「才華」的節目,「強調音樂實力,比較看起來不那麼idol的屬性」;樂評人鄒小櫻則說,「《明日之子》的音樂榜樣基本都是以才華吸粉,和傳統那些以外形吸引人的偶像有明顯區別。」
  • 《明日之子2》:一場大眾推動的新審美革命
    八個月的時間,毛不易的成績印證著《明日之子》這檔節目持續的影響力。正如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所說,偶像類節目的價值不僅在播出期間,更重要的要看其長尾效應,騰訊視頻的平臺實力能夠為選手提供長線的發展機會。 毛不易作為全新的偶像,儘管沒有靚麗的外形,但仍靠音樂實力拿下粉絲無數。
  • 《明日之子》這四年:打破規則,重置「偶像」
    》自2017年創辦以來的第四個最強廠牌。但「明日之子」們並不只有「年輕」,新觀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明日之子》相比同類型的選拔類節目,更重視才華和個性。在三石一聲看來,《明日之子》是一個看重「才華」的節目,「強調音樂實力,比較看起來不那麼idol的屬性」;樂評人鄒小櫻則說,「《明日之子》的音樂榜樣基本都是以才華吸粉,和傳統那些以外形吸引人的偶像有明顯區別。」
  • 騰訊視頻《明日之子》:未來年輕偶像將如何誕生?
    騰訊視頻總編輯、影視業務部總經理王娟,騰訊視頻綜藝業務部總經理兼企鵝影視副總裁馬延琨,《明日之子》監製、哇唧唧哇娛樂文化有限公司首席內容官馬昊,上海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勇,微博副總裁曹增輝等四大出品方代表及《明日之子》首席星推官楊冪出席發布會。
  • 騰訊視頻《明日之子》開播,網際網路偶像養成節目全新亮相,顛覆了什麼?
    大型偶像養成類節目《明日之子》就是網際網路時代偶像養成理念的切實踐行者。行業媒體「冷眼看電視」曾這樣評價《明日之子》——「很好的詮釋了何為養成」。6月10日,騰訊視頻將攜手網民開啟「偶像養成」之旅,鍛造未來十年的偶像。《明日之子》告訴觀眾什麼叫做真正的「偶像養成」。
  • 《明日之子2》四強誕生:一場以偶像為名的社會成長實驗
    這個周末,《明日之子》第二季迎來四強廠牌爭奪戰的關鍵時刻,面對舞臺上迅速成長起來的選手,總導演何炅發出了如上感嘆。距離最強廠牌的誕生僅剩下兩周時間,從素人到偶像的蛻變也逐漸成型:田燚、鄧典、蔡維澤與斯外戈四位個性十足的少年,都在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