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對秦朝統一的助力有多大?

2021-01-09 只曬網不打魚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湧現出了大量聲名顯赫的武將。諸如王翦、蒙恬、章邯都是大家耳熟能詳能獨當一面將星。但是古代冷兵器戰爭的勝負主要是依靠士兵的數量、素質、士氣;陣型的排列和純熟運用;後勤補給的流暢精準。這些導致勝負的基本因素都需要一位優秀的軍事家來運籌帷幄,秦國國尉─尉繚正是這樣一個對大秦統一功不可沒的優秀軍事家。

入秦

公元前237年,秦國發現鄭國渠工程是消耗國力的陰謀,嬴政下令驅逐客卿,李斯上書《諫逐客書》,勸導秦王收回成命。尉繚正是在這一年入秦遊說,初始他認為嬴政無仁德之心而不願輔佐,秦始皇產生了殺心,又是李斯為其求情,並建議將國尉之職授與他,才使他真心服務於秦,為秦國開創統一之局面立下了赫赫功勞。

功績

一、尉繚從人性論的角度,考察了人們的心理,提出正義和非正義之戰,製造理由,使秦國出兵站在道義制高點。二、採用嚴苛的治軍手段,賞罰分明的軍功制度為秦國訓練出了素質高明、鬥志昂揚的百勝鐵軍。三、明確軍事和經濟牢不可分關係,指出沒有強大的產能就沒有強大的軍隊,建立完善的補給系統給出徵軍隊穩固的後勤保障。四、重視指揮官的個人魅力對軍隊的凝聚作用,要求指揮官以身作則、為軍表率、恩威並施、獎懲分明。五、在戰術上排布、訓練領先時代的戰陣,用錯落有致、職位分明、變化多樣的陣法將軍隊的效率最大化。六、將戰鬥設施、臨戰資源的對比作為評估戰鬥勝負的依據推廣開來,做到戰必勝、攻必克、守必固。七、對各國進行賄賂、遊說、拉攏、離間等暗戰方法降低敵對國家的軍事抵抗力。

以上都是尉繚為秦朝統一做的貢獻,如河流般長久滋潤而名聲不顯,遠沒有戰場明星那麼耀眼奪目,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功績。從尉繚晚年學生韓信的軍事成就,也可以側面反映出他在古代軍事上的卓越成就。

結語

武將的名聲來源於強盛的軍隊,軍隊的威能取決於完善的保障,補給的充足依靠強大的產能。每一個傑出銷售都離不開優質的產品,公司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因為給百姓創造了價值,並不是個人能力有多強。如果因為一點成就沾沾自喜,盲目地脫離了成長的土壤,將結局難測。

本文由只曬網不打魚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成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歷代名人|秦朝- 尉繚與半葉鐵觀音小切茶
    尉繚在戰國時期有兩人,其中一人為魏惠王時期的隱士,另外一人是秦王嬴政時期的國尉繚。因同在戰國,容易混淆。
  •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中,最重要的五個人,你知道是誰嗎?
    尉繚 尉繚是鬼谷子的弟子,智謀過人在秦始皇攻打六國前,尉繚為秦始皇獻上了離間計,尉繚認為如果秦國一對一攻打各國,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六國聯合在一起,秦國是抵擋不住的。於是秦始皇採用了尉繚的遠交近攻,離間各國的軍事謀略。最終秦國得以逐個消滅各諸侯國。
  • 秦王政身邊的國尉繚負責什麼?
    這時,出現在秦國身邊的官員,除了李斯,王綰,羋啟外,還有一位陌生面孔:尉繚。國尉繚負責什麼?當帥。秦國將軍雖然不少,但是他們都是將才,不是帥才,沒有成熟的軍事理論。這個軍事大家,必須非常了解內政與軍事之間的關係,有豐富的軍事理論,有超強的遠見卓識,能為秦王政提供有說服力的建議。尉繚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踏入了秦國。據說尉繚剛入秦的時候,蒙恬見了他畢恭畢敬,親自為他牽馬。
  • 尉繚是秦王嬴政重要謀士,秦王給他高官做,為何他匆忙逃走了
    (尉繚)我們先來說說他不怎麼出名的情況。尉繚究竟是誰,歷史上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定論。根據《史記》記載,魏惠王時期曾經有過一個尉繚,秦王嬴政時期也有一個尉繚。這兩個尉繚,相差100多年。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他們不但同名同姓,而且思想主張各方面都非常一致。而且根據《史記》介紹,秦王嬴政時期的尉繚,也是從魏國來的。這樣一來,讓人感覺這就是同一個人。
  • 魏國軍事家尉繚,曾逃離秦國,為什麼秦始皇還是重用了他
    尉繚是魏國人,是戰國時期的兵家代表人物。他主要活動在秦王嬴政時期,魏國派他去秦國遊說,結果是一去不回了,被嬴政任命為了國尉,成為了秦國的大臣。 那麼尉繚為什麼會留在了秦國呢?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1、尉繚懂軍事尉繚是戰國的兵家代表人物,因此他是很懂軍事的。
  • 秦朝先後滅六國,統一中國,為什麼短短15年就滅亡?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長,一整個秦朝還沒有其它朝代一位君主在位的時間長,但是,它的出現對中國後世2000年的封建王朝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是開山之祖。秦始皇可以統一中國,可以說能力實力都是非常強的,為什麼秦朝只存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被取代了?
  • 三國分裂結束:西晉統一,為什麼不像秦朝那樣經常被提及呢?
    也是一個結束長期分裂的統一王朝。有什麼區別?不同狀態中國的歷史雖然延續了5000多年,但真正實現統一的時間並不多。但幾乎每一個實現大一統的王朝,都會創造一個相對於之前分裂狀態的穩定時期,因此常被歷史學家提及。比如漢代的文景之治!比如,唐朝在開元盛世。
  • 為什麼秦朝統一後那麼多前六國人造反,漢朝統一卻沒人造反了呢?
    作為戰爭機器的秦國固然足以讓山東六國俯首稱臣,但是當統一戰爭結束之後,國家卻進入到了一個死胡同。既然實現了大一統,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實際上底層百姓的出路也就被再次堵死了!這樣一來,原本洶湧的對外情緒,轉眼之間便成為了對內的不滿。這樣一來國家內部實際上就積聚了大量的矛盾。
  • 尉繚:一個早就知道暴秦最終命運的卜人:宮廷鏡變之揭秘版
    如果不是母后大人擅自去揭示隱密,若子時寡人自己打開,這豈不意味著,銅鏡中顯示的將是寡人形象,這意味著寡人就是宮中賊人?李斯說:銅鏡不是我造作出來呈送大王的,大王囑我尋找宮中賊人,憑我一雙肉眼不可能發現,現在這個結果,大野心家嫪毐顛覆集團被摧毀,有異心的母后也已下獄,難道不足以證明,呈送銅鏡給大王,是天意之為,而非人力之作?
  • 尉繚是傑出的軍事家嗎?
    要說到尉繚,在歷史上還真是不少,一個是秦國政時期的尉繚。他再歷史上的記載還是相對比較多的。而另一位便是魏惠王時代的一個隱士。關於兩個人很多歷史學家也是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兩個人是同一人,有的人認為兩個人不可能是同一人,可能只是重名。但是根據出土的《尉繚子》我們可以斷定,兩個人不可能是同一人。那麼《尉繚子》的作者到底是誰呢?這位尉繚子真的是傑出的軍事家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看一下吧。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王翦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是秦國開疆拓土的最大功臣,秦滅六國時,除韓國是內史騰所滅之外,趙、燕、魏、楚、齊五國都有王翦家族之人參與,魏國、齊國是王翦之子王賁所滅,其餘三國王翦都是直接參與,也是主要功臣,王翦可以說對秦統一天下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王翦最終也功績卓著被封官拜爵,拜太師一職,封武成候。
  • 秦始皇雖然雄才偉略,但殺錯了一個人,不然秦朝也不會如此短暫
    秦國的強大得益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這段歷史中思想開放程度遠遠高於歐洲的文藝復興,大周經歷了800年,到末期諸侯林立,王室的威信已經不足以震懾諸侯,所以各諸侯紛紛獨立成過,互相徵伐,最後成了春秋五霸的局面,後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成了戰國七雄並列的時代,也正是因為這段時期多國林立,國家之間文化差異較大,競爭也比較激烈,所以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有創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秦朝滅亡場景有多慘烈?秦朝是怎麼強大的?為何短短兩年就覆滅?
    秦朝的建立是經過秦國歷代祖孫八代,160餘年的改革、發展、圖強、積累造就了秦王嬴政時期的強大,秦王政靠著歷代秦國君主的餘蔭才最終一統六國,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建立了起了大一統、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 千古一帝秦始皇,秦朝的百姓認不認呢?
    不可否認,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天下,車同軌書同文,居功至偉。如果要對他做一個總的評價的話,肯定是功大於過。但是不管他的功勞有多大,可是秦朝畢竟是在他死去三年後就滅亡的。這是一條不可改變的歷史事實。在我的印象中,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位被稱作千古一帝的皇帝,在他們死後這麼快他們的國家就滅亡的。也許有人會說當時的秦始皇已死,秦朝的滅亡和他沒有關係。這是趙高李斯秦二世的鍋,他不背。
  •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有昏君,為什麼秦朝統一還需要經過一百多年?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統一了天下。那麼,秦國為何經過7代國君、花費了一百多年才完成了大一統?因為秦國的統一實在是太難了,千古一帝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那背後可是實打實的功績和努力。秦朝的統一比後世封建王朝的統一更難,主要難在兩方面:其一:破天荒的創舉。秦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在此之前,周朝的分封制和維護分封制的思想、制度已經統治華夏大地將近800年。在秦以前,雖然也有夏商周王朝,但他們都沒有實現中央集權,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地區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諸侯、部落等獨立性很強的政權或勢力。
  • 秦朝皇帝世系
    秦朝僅有三位君主: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嬰。秦朝君主與秦國君主不是同一概念。
  • 秦朝僅十多年就滅亡,秦始皇為什麼是千古一帝?他有哪些貢獻?
    然而,秦始皇期望大秦江山千秋萬代的夢想卻並沒有實現,在他去世僅三年後,秦朝就被推翻了,從統一到滅亡前後還不足15年時間。造成秦朝短命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認為是秦二世昏聵無能,有人認為是趙高專權擅勢。然而說一千道一萬,秦始皇在位期間推行的諸多不合理政策制度早已惹得民怨沸騰,所以秦始皇才應該是秦朝滅亡的主要責任人,而秦二世、趙高等人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 秦朝衣服有哪些特點?男人和女人的衣服有什麼不同?來看一下!
    在每個時期,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朝代文化,其中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就是服飾了。因為服飾是看人第一眼看到的地方,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就是秦朝的服飾了。那麼秦朝的服飾有什麼特點呢?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就跟著小編走進秦朝來看一下吧!
  • 魏新:秦朝得罪了誰?
    我本不想和「天罵」糾纏,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也不喜歡秦朝,但看到一些人把秦朝罵得如此不堪,覺得有必要解釋幾句,畢竟,一個如此可怕的國家,如此殘暴的帝王,能夠一統天下,讓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奇蹟。 把秦朝當成一個完全反面的典型,是從漢朝開始的。這再正常不過,如果秦朝幹得那麼好,漢代的江山自然沒有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