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今天可以說是日本動畫史最黑暗的一天。
京都動畫,這家日本知名動畫公司位於京都市伏見區的第一工作室,在7月18號發生了火災。
消息一傳出來,牽動著無數阿宅的心——
原畫稿怎麼樣了?
畫師們受傷了嗎?
京都的損失還能彌補嗎?
哪裡可以捐款?
本以為是場意外,但糟糕的消息一個接一個,這場火災被確認為人為縱火,並且事態愈來愈嚴重,死傷人數一直在上升,武本康弘(《幸運星》、《涼宮春日》的消失)、河浪榮作(《Free!》)等幾位監督至今失聯,令大家心痛萬分。
▲B站哀悼頁面
畢竟,那可是京阿尼啊(京都動畫的暱稱)。
只要是愛看日本動畫的人,誰沒有看過、並且喜歡上這家公司的動畫呢?
▲這個小房子裡,誕生了無數好作品
「京阿尼出品,必是精品」,是業界公認的事實。
每次推出新作,都能引起大家的關注,成為當月新番的熱門話題。
比如去年的新番《紫羅蘭永恆花園》,就以幀數炸裂和細節爆炸的作畫成為阿宅心中的又一神作,追番過程中截圖鍵停不下來。
TV動畫做的比別人的劇場版還要華麗,京阿尼就是有這樣的自信和魄力。
京都動畫的創始人八田陽子女士曾在手塚治虫的蟲製作公司擔任動畫完稿上色的工作,後有感於女性在日本動畫業界沒有發言權。
1981年,她成立了工作室,聚集了鄰近的家庭主婦一起承接動畫外包的上色工作,1985年,正式成為動畫公司。
此時,京都的高品質名聲已經在業界聞名,許多製作公司還為了等待京都的檔期而調整動畫的製作時間表。
這就是京都動畫發展的原點,意識很先進,水平很優越。
▲京都早期工作人員合影
不止如此,開始做動畫後,京都體系也自成一派。
日本動畫多是流水線作業,但京都不同。
不找層層外包,動畫製作的所有工作幾乎都是由內部員工完成。
自由的工作氛圍不僅保證了其行業領先的作畫質量,作品的完整性也得到了全權把控,京阿尼能圈那麼多粉絲,得到口碑認可,正是靠作品說話。
2005年,京都推出首部小說改編動畫《全金屬狂潮 TSR》。
京都一出手,做出了《全金屬狂潮》系列中製作水平最高的作品,校園篇氛圍輕鬆、段子有趣,在搞笑動畫中水平數一數二,成為國內觀眾最熟悉的一部作品,也是很多人入坑「全金」的初心。
同年,還有另一部催淚神作推出,《AIR》。
由知名遊戲社KEY社作品改編,雖然現在動畫畫風看起來有點古早,但作為「三大催淚彈」之一,地位很高,這麼多年來,還是有很多新人前來補番。
《AIR》裡難得地描寫了日本動畫中很少提及的母愛,一首《鳥之詩》,猛男也落淚。
《全金屬狂潮 TSR》和《AIR》,一部讓你笑出眼淚,一部讓你感動流淚,京阿尼的開場相當完美。
當然,後面還有更猛的。
2006年,團長出現了——《涼宮春日的憂鬱》。
在這部作品中,可以充分看到京都動畫敢於創新冒險的精神。
這在業界是非常難得的事,畢竟動畫製作投入太大,大家都偏向於求穩。
女主角涼宮春日的經典臺詞是:「我對普通的人類沒有興趣。你們之中要是有外星人、未來人、異世界人或者超能力者的話,就儘管來找我吧。」
這番宣言對平庸發起挑戰,也是《涼宮春日》系列動畫作品一直以來的追求。
2006的TV版,為了解決篇幅問題,採用跳軸播放,打亂播放順序。
第一話採用DV第一視角,看的人一頭霧水。
但意外地,也呈現出本作的內涵,世界上的一切都被涼宮春日這個任性的少女玩弄於鼓掌之間。
自然,本作引起了極大的討論度,當時的中日動漫論壇,全都是《涼宮春日》的相關帖子。
2009年,萬眾矚目的《涼宮春日的憂鬱 第二季》。
對於當年追番的人來說,對第二季一定記憶深刻,愛恨交織。
因為這次,京都藝高人膽大地玩起了「重複」,做了幾乎完全相同的八集——《漫無止境的八月》。
劇情、對白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分鏡和作畫細節。
內容是暑假普通的一天,但是涼宮春日不想讓暑假結束,因此讓這天陷入了無限輪迴,除了女二號長門有希和觀眾,其他人都對輪迴毫無知覺。
當時追番的觀眾,等了一周,發現又是相同的一集,內心的崩潰可想而知,也對長門有希產生有了前所未有的認同感。
我們只是重複了八周,長門可是重複了上萬次啊。
什麼叫入戲?
京都用極其大膽、令人髮指的做法讓我們感受到了。
2010年,劇場版《涼宮春日的消失》。
雖然神作被用爛了,但允許我再次打出這個詞,真的是神作。
不戴粉絲濾鏡來看,本作的表現形式不落俗套,可以當做一部單獨的文藝片來欣賞。
男主角阿虛的內心獨白被完全放大,展現內心戲的畫面非常有衝擊力。
此處,阿虛質問自己,踩住了自己的頭:
大膽、有趣、藝術性、開創性,京阿尼讓《涼宮春日》成為了一個社會現象,並且直接帶動了日本動畫輕小說改編的熱潮。
當然,京阿尼帶起的熱潮不止於此。
2009年,《輕音少女》播出,一群美少女喝茶組樂隊的日常故事。
原作是四格漫畫,京都卻將之改編到完美,影響力遠超漫畫。
有多火?
動畫歌曲霸佔排行榜,主角們使用的樂器頻頻賣空,大量女高中生加入輕音部,更直接催生出後面影響業界的「萌廢風格」。
但說《輕音少女》是萌廢,我是不認可的。
萌廢指的是:除了賣萌,什麼都沒有。
但《輕音少女》在可愛之外,悠閒而自然地展現了女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溫情又輕巧,很清新,代入感十足 。
導演山田尚子作為女性,很擅長刻畫甜而不膩的萌系角色,不會用力過猛。
所以,以「萌廢」來黑京阿尼和《輕音少女》的人,大概都是沒好好看完這部作品。
▲生活化的細節毫不刻意
從《輕音少女》開始,京阿尼也進入了新時代畫風,並出現了「京都臉」這一風格。
雖然作畫越來越精緻,但是人物也越長越像。
關於京都臉,大家各有說法。
不可否認的是,京都的製作體系較為封閉,負責人設的也就那幾個人,不可避免地越長越像。
但不管大家喜歡還是厭煩,總是拿「京都臉」來說話,忽視作品就本末倒置了。
相似的人設之下,優秀、風格各異的作品層出不窮。
較為小眾的佳作——《冰菓》。
將推理融入日常,古典融入校園戀愛,風格十分獨特,成為不少人心中的最愛。
作品空間雖然不大,但京阿尼的想像力極大,將主角的腦洞世界展現地生動有趣:
作畫登峰造極的《吹響悠風號》。
同樣是美少女+音樂的題材,這次卻走上了文藝的風格,對人與人的交往有了深刻描寫,青春期的少女們看了都會很有共鳴。
鬼畜、脫線、搞笑神作——《日常》。
▲感動!不是京都臉
如果你看過這部動畫,大概證明你是真的「京蜜」。
不按常理出牌,接連的神操作讓人措手不及。
玩遍了SF、軍火、科幻,最後一句「我們所度過的每一個日常,也許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蹟」,讓人瞬間淚奔。
這也是京阿尼常見的套路,最後兩集一定會有所升華,讓你感動一下。
包括輕鬆戀愛向的《中二病也要談戀愛》,最後兩集也結結實實把人虐到了。
或許這也是京阿尼的堅持,就算再套路的劇作,也一定要有打動人心、有所思考的地方。
回溯一下,發現京阿尼真的陪伴了很多阿宅的追番時光。
就算這兩年業界不景氣,為了銷量和市場,京都也走上了「賣元素」的道路。
但也拿出了《利茲與青鳥》這樣的佳作,說明其用心。
精不精品沒法獨斷,但是京都出品,必屬良心。
仔細看每個鏡頭,顫動的髮絲、精心計算過的躊躇腳步、黃昏切割出的陰影,你會感覺到,這些人是真真正正地愛著動畫啊。
今天的這場火,燒掉了京都創立以來的動畫原畫、還有正在製作的動畫、以及預備中的動畫企劃,凝結了非常多的心血。
甚至有傳,不少原畫師是為了救畫稿,才葬身火海。
畫丟了可以再畫,生命丟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只能期盼京都快點好起來,少了京都,日本動畫將會失掉多少樂趣啊。
- END -
關於作者
克洛裡
「流行文化rules the world」
📪
如何投稿
微信後臺發送「投稿」查看投稿要求
愛電影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