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用音樂貫穿始終且隨處散發著溫情的電影。自2004年3月在法國上映以來播散全球,掀起了一股強勁的音樂旋風。影片中充滿人性的鋼琴樂音及孩子們深情真摯的合唱不僅打動了全球各地觀眾的心,而且給影片注人了全新的視點。
影片通過音樂的成功介人,以其創意非凡又不乏觀賞快感的特質打破了「法國電影=藝術電影,藝術電影=不好看"的一貫偏見,並在一定層面上昭示了法國電影的某種新的方向一一以情感、趣味取勝阡樂是沒有國界的,《放牛班的春天》用自身的成就充分證明了音樂對人性所能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
音樂以一種超越權力的力量效應影響著整個「池塘之底"的方方面面:躁動的孩子們變得安寧;混亂的秩序轉向有條不紊;冷漠的師生之間也開始充溢著溫情;就連暴戾的校長哈珊也不得不承認合唱隊的存在,甚至和孩子們一起踢足球、在辦公室裡學孩子們一樣玩紙飛機。雖然最終在蠻橫的校長的壓逼之下,馬修不得不離開「池塘之底",但他已經用自己的愛和尊重贏得了孩子們的心,也用音樂幫助他們重拾對生活的希望和崇敬。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將音樂副北、滲透於電影的總體構想中,並且把對人物的理解、對主題的理解融人人們對於音樂的感受當中。也就是說,音樂達到了與影片整體風格的和諧,並與其敘事結構相輔相成。
從影片的整體框架來看,美妙的音樂貫穿整部影片的始終,它出現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並多次穿插在故事的情節當中和主題音樂關照全劇,對劇情進行了概括和提煉,並為整部影片溫情、優雅、懷舊的風格進行了充分的展示,奠定了影片基本的格調和節奏。
此外,在對劇情結構的啟發和推動上,音樂也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以音樂家的演奏進人劇情,用馬修這位助理教師簡單、寧和的音樂聲奏人溫情,最後則以自詡失敗者的音樂家偉大的成功一一一打開了孩子們心智的天窗,將他們引向美好的前程作結,充分顯示了音樂的巨大魅力。音樂的力量在影片中表現得很充分,暴力都沒有使這些叛逆而不聽話的孩子屈服,但是在馬修的音樂裡,原本扭曲的靈魂得到了徹底的淨化。孩子們那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美妙和聲在電影中流淌了一個多小時,純淨、清澈`悠長,仿佛一條來自高原的溪流,流人觀眾內心最深處,能把塵世間所有的灰塵全部掃除乾淨一一音樂之美真的是一股可以塑造和改變孩了心靈的巨大力量。每一個音符宛如一個鮮活的精靈,「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最終讓孩子們實現了心靈的轉向。
2004年,該片在法國是票房冠軍,這部沒有美女、沒有暴力、沒有動作、沒有兇殺,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商業元素的電影在法國上映時,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就吸引了6傭多力觀眾湧進影院,並創造了3傭0多萬美元的票房。片中飾演馬修老師的傑拉爾·朱諾是法國影壇最優秀的男演員之一,在法國具有很強的票房號召力,24年法國總統席哈克授予其「榮譽騎士"稱號。而影片中桀驁不馴的小男高音一一莫朗,擁有清新明亮的天籟嗓音,試鏡時即一鳴驚人,被評論家譽為「歌聲宛如天籟,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這是一部關於師生關係的電影,也是關於音樂、心靈與愛的電影。美妙的音樂不僅喚醒了「池塘之底"所掩埋的璀璨的人性光輝,也叩啟了一扇通向希望與快樂的心靈之窗。正如影片的最後皮利諾所說:「馬修後來一直給別人上音樂課,直至去世,從未試圖以此揚名立萬,他所做的一切都成為屬於他自己的秘密,只是他的秘密,僅此而已。"音樂巨大的感化作用和老師無私的愛也成為這部影片最打動人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