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毀動漫」似乎一直以來都在動漫界存在著遼闊的市場。
除了《銀魂》有點特別,屬於「動漫毀真人」以外,像《網球王子》、《進擊的巨人》、《死神》等其他真人化作品都無法從這個魔咒輕易逃脫。
今天要講的動漫《死亡筆記》,拍過一版系列電影(2006年版)和一部電視劇(2015年版)。
其中系列電影的「L」的飾演者松山健一演技尚可,被設定為「優等生」的夜神月的飾演者藤原龍也則顯得像個山村裡跑出來的沒見過世面的小笨孩,少了點從容不迫的神態,多了點心緒不寧的感覺,也應了「真人毀動漫」的魔咒。
2015年版的《死亡筆記》則吸取了之前系列電影的教訓,改了劇本,將夜神月設定為家境普通的大學生,與原著的設定大相庭徑。但這個版本的夜神月反而比舊版的更有味道,這裡面的玄妙非常值得探討。
從家庭狀況的角度
原著中的夜神月是還在讀高中的優等生,擁有優渥的家庭背景,父母健全,還有個可愛的妹妹。他可以說是外在完美無缺的人,是個生來就被上帝眷顧的男孩。
就是這樣的一個男孩,拿到了死亡筆記本,可以隨便決定他人的生死。
這種動漫人物塑造對於真實世界來說,是過於理想化的,天馬行空的。這其實在真人化時,就給選角、演繹增加了難度。
新的劇本裡,夜神月是一個普通大學生,來自單親家庭,妹妹有點兒不講道理。除此之外,他還混跡於普通的朋友圈,日常追星,準備考公務員,晚上還在飲食店打工。
這樣一個普通人,撿到了死亡筆記本,無意間就拉近了觀眾和主角的距離,使得大家興趣盎然——如果是我,撿到這樣的筆記本,會怎樣呢?
在觀眾會感興趣的同時,夜神月的選角和演繹難度大大降低。這種設定,不必再讓演員在「神經兮兮」和「居高臨下」兩個極端狀態之間來回倒騰了,而可以自如地從「異常緊張」到「逐漸適應」慢慢轉變。
從對待死亡筆記的態度的角度
原著中的夜神月給人一種冷漠清高的感覺。表面謙遜有禮,內心自以為是。他渴望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製造意外,渴望成為大英雄、救世主。
他得到「死亡筆記」時是喜不自禁的,或者說這就是他一直以來的渴求。他開始使用「死亡筆記」也是自然而然的,從「試驗」到「實施」,全程冰冷無溫度。
新版的夜神月則更平易近人,具有普通人的道德心和是非心。更重要的是,他偶爾得到「死亡筆記」時異常驚慌,發現它的用處後,甚至試圖扔掉它。他正式開始使用「死亡筆記」的契機,完全來自於要從歹徒手中救出自己的父親。在千鈞一髮之際,他迫不得已利用它殺死了歹徒。
所以新版的夜神月看起來更加「情有可原」,對於死亡筆記的態度,他是從「抗拒」到「接受」再到「濫用」,有一個明顯的變化過程。相比之下,原著的夜神月就好像有點「人格缺陷」了。
從劇本希望傳達的信息的角度
雖說原著的夜神月可能只適合呆在二次元,到了三次元也許就不是個討喜的角色;但是原著如此設定也有它想表達的意思——世界上並無十全十美的人;表面完美無缺的人,內在也許具有某種缺陷;人性所具有的「背光面」會通過某種機遇表現出來。
而新版的夜神月則是展示了一個普通人走上歪門邪道的心理過程。最初他的行動是出於善意,但畢竟不是合理的救人方式。如果不合理的行為不被制止,對其放任自流,最後可能就會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後記
新版真人化的《死亡筆記》中的夜神月曾經一度是話題的焦點。該版電視劇因為捨棄了動漫版中夜神月的「高智商」、「高冷帥氣」和「圓滿的家庭」等元素而飽受詬病。但我們不應該只從表面是否還原而評判一部真人化作品的優劣,而應該從其試圖傳達的含義方面去了解這部作品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