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有件事情一直想做但不知道怎麼做,就是想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幫助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現在這個心願終於可以完成了。」
12月9日,在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一名普通教師匿名捐出10萬元善款,成立「砼心」貧困生勵志獎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度過大學生活。
捐款憑證。
「砼是混凝土的同義詞,意在激勵學生堅強自立;砼心也取了『同心』的諧音,表示師生同心,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該教師說。
9日當天,這名教師正式籤訂「砼心」貧困生勵志獎助學金協議書。根據協議,從2021年開始,這筆10萬元獎助學金將分5年實施,每年資助額度為2萬元,其中獎學金1萬元、助學金1萬元。
什麼事情引發了這樣的凡人善舉?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周西安告訴記者,在12月3日的排查中,他們發現有一名來自貴州的貧困生沒有冬衣,穿的還是校服和軍訓時的解放鞋。
第一時間,輔導員帶領學生為其購買了一身冬衣和兩雙鞋子,「換衣服的時候才發現,學生校服裡面穿的還是一件短袖,輔導員看到都心疼得掉下了眼淚。」
當晚10點多,周西安就在學院教師群中發出了倡議,希望教職工整理家裡的舊衣物,分發給需要的學生,「必須保證我們的每一位學生吃得飽、穿得暖,讓他們能感受到學院大家庭的溫暖。」在留言中,周西安這麼寫到。
「看到了這條消息,心裡很是觸動,因為我就是來自於貧困家庭,兄弟姊妹多、生活困難。」第二天凌晨5點多,該教師迫不及待地和周西安取得了聯繫,表達要捐出10萬元設立獎助學金的心願,也特意提出,「讓那位貴州的同學先領12月的補貼,幫他解決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周西安介紹,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現有少數民族學生73人,分布在全國16個民族,其中新疆民族生9人,西藏民族生15人,孤兒大學生3人。這些學生主要來自偏遠山區,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2013年學院教師自發捐款6萬餘元成立「致遠」基金, 2017年黨員教師又自發上交特殊黨費2萬餘元,均全部用於資助貧困生。2018年,學院院長畢勤勝帶頭資助了一名孤兒大學生,並負責其大學四年生活費,他介紹,「學院將努力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實現無償資助與有償資助、顯性資助與隱性資助的有機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
堅持選擇匿名,這位教師說,「我只是想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圖任何回報,但是,我相信愛能夠撫慰心靈。」
該教師也表示,希望通過捐助,幫助貧困學生擺脫經濟貧困和心理貧困的雙重壓力,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貧困家庭,關愛貧困學生。(記者袁濤 通訊員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