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們正處在一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越來越好、支付方式越來越便捷的環境下,只需要通過一部手機即可完成衣食住行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技術的加持下,人們看病就醫的體驗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去醫院不需要再攜帶實體醫保卡,用手機掃碼的方式即可完成掛號、付費等操作。
為何需要醫保電子憑證?
很多人是否有著相同的經歷?去醫院看病配藥,但是醫保卡沒帶,那麼這時候是選擇直接現金支付還是回家取卡?
為了市民就醫能夠更加的方便,國家醫療保障局推出了「醫保電子憑證」,該醫保電子憑證是具有身份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醫保結算等功能,確保能夠在網際網路上高效、安全地享受醫療保障部門的各項公共服務。
據新華社消息,2019年11月24日全國醫保電子憑證在山東省濟南市首發,同日河北、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山東、廣東七個省(市)的部分城市陸續開通使用。醫保電子憑證的正式啟用,也標誌著醫保卡正式進入電子化時代。截至發稿時,醫保電子憑證累計全渠道用戶量超過3億,預計年底可在全國所有省份開通使用。
安全性關乎人們的信息安全、財產的安全。醫保電子憑證採用了國產的加密算法,數據加密傳輸,動態二維碼展示,有效確保個人信息和醫保基金的使用安全。除此以外,醫保電子憑證是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生成,標準也是全國統一的,跨區域互認,可依此在全國辦理有關醫保業務。
醫保電子憑證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
在上海市某醫院內,會有志願者來主動介紹醫保電子憑證的開通和使用方法,如遇到有患者未攜帶實體醫保卡的情況,志願者會問「手機有沒有帶」「帶了就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開通醫保電子憑證進行就醫付款」。
雖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但由於現在信息太多,且很多都是「快餐文化」,導致我們並不能去獲取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在開通醫保電子憑證的初期,面臨著很多患者不了解業務或者就診醫院不支持線上服務的問題。隨著醫保電子憑證覆蓋的城市、醫院以及各類App支持的越來越多,加上醫院內志願者對於醫保電子憑證的熟知度越來越高,培訓也越來越到位,真正的實現「脫卡支付」指日可待。
支持醫保電子憑證服務的App越來越多。目前用戶可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雲閃付」App、支付寶、微信進行領取和使用。
別讓老年人再「傷心」
中國是老齡化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推行醫保電子憑證「脫卡支付」的同時,不能忘了其本質—「實體卡支付」,莫讓「94歲行動不便的老奶奶,為了激活社保卡,被家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湖北宜昌一對老人去辦理業務,因櫃檯不收現金,而被拒絕」「老年人因不會使用健康碼,而被拒絕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等新聞中的事情再發生。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未來要多為老年人考慮,在發展新鮮這些事務的同時,別忘了傳統的支付方式。
醫保電子憑證這項服務的開通,對於患者來說是非常方便的,不用為了沒帶醫保卡而返回家中取,而且在手機上即可查詢消費記錄,該憑證還支持異地使用,也打破了異地就醫的支付瓶頸。對於行業來說,可以更好的推進「網際網路+」醫保支付。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行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行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