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閃光燈在出售時,會同時附有多種濾色片,這些五顏六色的濾色片,安裝在閃光燈燈前,可發射紅光或綠光等,能夠增加畫面色彩效果。但是很多人從來不使用濾色片這其實是種資源浪費。這類濾色片,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拍攝夜間等題材時,為了渲染色彩效果使用。
以攝影者經常拍攝的古民居夜景為例,在實際拍攝時,可以利用多種閃光燈,分別安裝不同顏色的濾色片,多角度多方位地照射古民居,可以以形成光怪陸離的色彩效果。比較典型的一個成功案例是,膠片攝影時期,北京一群攝影者共同完成的金山嶺「長城夜景」,這幅集體創作的寓意為「騰飛的巨龍」的夜長城照片,因其巨大空間被五顏六色的閃光照亮,色彩新穎轟動一時,曾經一度成為了頗為流行的創作手法。在數碼攝影中,這類彩色濾片同樣可以發揮這作用。
第二種是以濾色片來改變閃光燈色溫,以便與現場其他光線的色溫吻合,可以獲得更為自然正常的色彩還原。這種濾色片一般配備在較高端的專業閃光燈中。
我們知道,在不少場合拍照片和拍視頻是同時進行的。尤其是在較為偏遠的地區,攝影師為保證視頻質量,常常用低色溫的照明燈,有些甚至還在使用碘鎢燈,這些光線儘管也達到了一定強度,但對拍照片的來說照度往往不夠強,勉強使用自然光拍攝就不是太理想。如果使用全畫幅相機,可選擇較高感光度,根據現場光源設定相應白平衡,利用現場光即可獲得較好效果。而檔次相對較低的APS-C規格數碼單眼相機,如選擇較高感光度後,圖像容易出現噪點,為保證質量一般較少用ISO1000以上的感光度拍攝。這就需要在充分利用現場光前提下再配合使用閃光燈。由於閃光燈與白熾燈、碘鎢燈的光源色溫差異懸殊,而相機只能針對一種色溫來平衡現場光。只要將色彩合適的橙色濾光片安裝在閃光燈燈頭上,濾色片的橙色就能將閃光「調整」為低色溫輸出,恰好與現場光吻合。但此時需將相機白平衡設為「白熾燈白平衡」模式,因為當時雖然是在使用閃光燈,但閃光色溫已被濾色片大為降低,降低到恰好與白熾燈白平衡吻合,此時無論作直射閃光還是折射閃光,主體與背景的色彩還原都會比較自然,如發現仍有輕微偏色,也可利用白平衡微調作適當調整。◎徐和德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人民攝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