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顱定位側位片上各主要影像的解剖結構精確描繪匯總----頭影測量描跡

2021-02-12 頭影測量

1、垂體窩(pituiary fossa)

通常又稱為蝶鞍,位於頭顱正中矢狀平面上。

2、蝶骨板

從垂體窩影像往前延伸,即為蝶骨板(platunum of sphenoid bone)。

蝶骨板是前顱底的組織結構,描跡線自然應描於其骨影跡上的表面,即顱底面。

3、篩狀板

蝶骨板往前延伸,遇有上下分叉兩條影跡,下面一條即為篩狀板(cribriform plate),但是其影跡在二維影像上並不顯示或很淺淡。

同樣被視為顱底的結構,描跡線應描於其骨影跡的上表面,即顱底面。

4、額骨篩狀切跡緣

在篩狀板上方的分叉影跡為額骨篩狀切跡緣,上行與額骨內側影像相連。

其描跡線同樣應順著額骨篩狀切跡緣的走勢,而描於其骨影跡線的上表面。

5、前床突

前床突(anterior clinoid process)在二維影像中位於垂體窩口前上部,向後突向垂體窩口。有時呈雙重影像,需均分取中。描跡線通常描於其輪廓的表面。

6、額骨眶面

從前床突向前上延伸,可看到有很多緻密骨質線影像聚集在一起,其下緣為額骨眶面,即眼眶的頂部。其上部顯示的則是大腦隆突或稱大腦嵴。額骨眶面的描跡線應描於其朝向眼眶的表面。

7、蝶骨大翼(大腦面)

蝶骨大翼大腦面,有人稱其為內穹隆,位於翼上頜裂上方,呈弧形與蝶骨板相交,交點為W點。有時則與額骨篩狀切跡緣和篩狀板相交,與篩狀板相交點稱為SE點。

8、後床突

後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與垂體窩一樣位於頭顱正中矢狀平面上。其位置正處於垂體窩後上口部,一般朝上或呈上前向突起,形似鞍狀。蝶鞍可能由此而得名。描跡線應描於其骨影跡的外表面上。

9、蝶骨斜坡

蝶骨斜坡(clivus of sphenoid bone),從垂體窩後床突往下後方向形成的一斜坡,與枕骨基部影跡線相交於顱底點(Ba.basion)。蝶骨斜坡從後床突下行,其影跡應該位於外耳道影像之前方,而不會在外耳道後方。

斜坡在頭骨正中矢狀剖面上可清楚看到,而在頭影像上有時略顯模糊。但根據其解剖走向仔細辨認,還是能捕捉到其影跡的,而顱底點可根據其與枕骨髁突皮質骨影跡的恆定解剖位置關係去辨認定位。蝶骨斜坡的描記線應順其走勢描於其骨影跡線的表面。

10、枕骨基部

枕骨基部(basal part of the occipital bone)又稱為外穹隆

在二維影像中與蝶骨斜坡相交點----顱底點出發,往上前方向延伸,有時易與定位儀耳杆弧形影跡相混,需注意區別的是,其延伸影跡與下頜髁突頸部相交,其交點為關節點(Ar)。其骨質影跡一路向前上,似乎與蝶骨大翼大腦面(內穹隆)相接,實際上在頭顱三維結構中兩者並部相接。在幹頭骨正中矢狀剖面上,可清楚看到枕骨基部。描記線應描於其向下的外表面上。

11、枕骨髁突

從x線定位側位片的二維影像來看,枕骨髁突位於顱底的下方,其皮質骨影跡呈北鬥星狀,前緣向上與枕骨基部影像相交,略前於顱底點,通常不直接與顱底點相接。

枕骨髁突後切跡的最凹點即為Bolton點,以紀念Bolton家族的貢獻。

描跡線應描於枕骨髁突皮質影跡線的外表面上。

枕骨髁突從幹頭骨頦頂位來看,位於枕骨打孔兩側,其前緣略前於枕骨大孔前緣即顱底點,兩者同位於顱底,關係恆定。

12、額骨

額骨在頭影測量中主要是指額前部,此部分骨質緻密,外表光滑,下行到鼻額縫處有一明顯陰影「缺口」,即鼻根點。

描跡線應沿著額部骨影跡外表面從上往下畫到「缺口」處。

有些人會一直連續畫到下前部的鼻骨,這是不對的。

額骨到此處實際上與鼻骨並部直接連接。

13、上頜骨

上頜骨從側位影像圖來講主要是指上顎部,

它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其最前端的前鼻棘點,此點的前後向位置比較模糊,不易確定。

從前鼻棘點向後下呈弧狀延伸到上牙槽緣,其凹陷部為上牙槽座,最凹點即為上牙槽座點;

上顎影像的最後端為後鼻棘點,此點有時會被未萌出的第三磨牙牙胚影像所遮蔽,但循跡翼上頜裂之上頜骨後緣影跡下行線,即止於後鼻棘點

從後鼻棘點往前,其下部影像為硬顎部,此部分為生長穩定部分,再往前下即為上牙槽顎側部分,在二維影像中,通常止於上中切牙釉質牙骨質界或稍上方。

    從後鼻棘點往前,其上部為鼻腔底部,再往前有一凹陷為切牙孔。切牙孔往前上一突起為鼻嵴,從鼻嵴往前下行呈弧形為鼻切跡,鼻切跡往前下行與顎中部前後向緻密骨影跡或上牙槽座弧形影跡相交點,即為前鼻棘點。

    此處有兩種描跡方法:一種是描跡切牙孔;另一種是向上隆起描出鼻嵴及鼻切跡。兩種方法都可以,但在前鼻棘較模糊,前後向位置不易確定時,作者傾向於第二種描跡法,即藉助鼻切跡走向確定前鼻棘點。

    上頜骨影像中還包括上中切牙和上第一磨牙影像。應挑選最前突位之上中切牙影像,而不必均分雙重影像。其切端與根尖點連線常作為代表牙長軸的兩個標誌點;上第一磨牙近遠中影像常有疊影,需均分取中確定牙冠近遠中接觸點,以及根分叉點。描跡圖中牙齒形態最難畫好,需有一定的繪圖經驗。

    上頜骨各部的描跡線均應描於影跡表面,因此此處各部位的標誌點均位於組織結構的表面。

14、下頜骨

    下頜骨最高處為髁突,其內側為顳骨的緻密骨板,由於影像重疊,加之左右兩側髁突雙重影像,所以有時髁突的影像不是很清晰。但一般來說髁突影像略低於眶耳平面。在二維影像中,髁突頭略下方前後兩側可見稍凹處,即為髁突頸。

    從前方髁突頸往下前的弧形為下頜切跡,從下頜切跡往前上為喙突。下頜切跡和喙突在頭影像上並不十分清晰。描跡這兩部分需十分熟悉解剖形態,並具有豐富的描跡經驗,有時還需要一定的想像力。從喙突往下是下頜升支前緣。

    而從後方髁突頸往下為下頜升支後緣。在二維影像中,下頜升支後緣近髁突頸部與枕骨基部上行影跡相交點為關節點。

    下頜角為下頜升支後緣與下頜體下緣呈角形的移行部。下頜體下緣前部與下頜聯合部相接。由於左右兩側的放大誤差不同,在定位側位影像中,下頜升支後緣、下頜角及下頜下緣後部常呈雙重影像,需均分取中。

    下頜聯合具有緻密的骨皮質,影像清晰。下頜聯合前部和下部統稱為頦部。頦前部往上為一呈弧形凹曲面即為下牙槽座,在二維x線側位影像中,其最高點止於下中切牙釉質牙骨質界或下方,此處為下牙槽緣點。下牙槽座最凹點為下牙槽座點,在頦部還有頦前點、頦下點、頦頂點以及下頜聯合體的中心點D點等標誌點。

    下中切牙與上中切牙一樣,其影像常有疊影而不易辨認,重要的是選擇最前突中切牙,並確定其切端和根尖。

    下第一磨牙近遠中也常有疊影,均分確定好近遠中接觸點是第一步,再確定根分叉點。

    在下頜有時還需要描跡下頜神經管,在側位影像中呈陰影,從升支內側中部的下頜神經孔開始往下前方延伸。需要注意的是,此處有一些骨小梁也呈同樣的走向,只是骨小梁呈緻密骨影跡,而下頜神經管呈陰影。下頜神經管與下頜聯合體一起有時會用於重疊比較法中的重疊區。在頭影側位像中,下頜神經管也常呈雙重影像,需注意均分取中

   由於下頜各部位的標誌點,除下頜聯合體中心點D點位於下頜聯合體內,其他所有標誌點均位於下頜各部位的表面,所以描跡線也應描於其表面。此外,還有下頜神經孔和管,描跡線應描於其管腔的內表面。

 15、鼻骨

與鼻額縫一起構成鼻骨,往前下呈一尖矛狀三角形,與額骨表面交界處即為鼻根點。鼻骨三邊除了鼻額縫,另外兩條描跡線均應描在鼻骨皮質骨影跡的表面。從鼻骨尖端往下後呈弧形的描記線則為鼻骨的梨狀孔

鼻額縫是鼻骨與額骨相接之骨縫,從後下往前上呈鋸齒狀陰影,到額骨表面下部之「缺口」處。此缺口最前端即為鼻根點。也可先循著額骨前部緻密骨板影跡下行找到「缺口」,再從此缺口往後下尋找呈鋸齒狀的鼻額縫陰影。描跡線應描在鼻額縫影跡的中間。

16、眶側緣和眶下緣

實際上眶側緣與眶下緣無明確分界,可視為一個完整的眶緣影像。由於兩側眼眶放大率不一致,側位片上呈兩個眶緣影像。而眶側緣後方即為顳下窩前壁,有時易誤把顳下窩前壁視為其中一個眶側緣,需加以注意。而眶下緣最低點即為眶點。由於有兩個眶緣影像,描跡時需注意均分取中。描跡線應描於眶影跡的邊緣。

 17、顳下窩前壁和顴牙槽嵴

顳下窩前壁與顴牙槽嵴在二維影像中,呈順暢的上下弧形連接,習慣統稱為顴牙槽嵴。其實上部弧線是顳下窩前壁,下部弧線才是顴牙槽嵴。最下部呈圓弧三角形者,即稱為Key ridge,位於上頜第一磨牙根部外側或上方。由於左右兩側放大率不一致,所以通常呈前後兩個顳下窩前壁和顴牙槽嵴影像。由於骨質較緻密,其影像一般均較清晰,兩條骨影跡外表面上均分取中描跡。

也有人把上部弧線誤認為是顴骨額突的後緣,這是錯誤的,是一種想當然的認識。

18、翼上頜裂

又稱翼顎窩,由蝶骨翼板和上頜骨後緣構成。兩者骨影跡下端相交點即為翼上頜裂點。而上頜骨後緣影跡繼續下行,與上顎部後端影像相交,即為後鼻棘點。在定位影像中,翼上頜裂有時呈雙影,描跡定點時應均分取中。翼上頜裂作為由蝶骨翼板和上頜骨後緣構成的腔隙,描跡線描於兩者骨影跡的內表面上。

19、外耳道

常顯雙重影像,需均分取中。在辨認描跡時,需與耳塞影像、內耳道影像區分。耳塞影像多位於外耳道前下方,呈緻密結構且阻塞線,也有呈機械性圓圈,易區別。外耳道是一通道,影像一般呈陰影。而內耳道位於外耳道上偏後方,其影像也呈陰影,比外耳道小。

描跡線應描於外耳道的內表面上。

在辨認外耳道時還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在外耳道內有左右和上三個陰影區,分別為耳蝸窗鼓室岬前庭窗。其陰影要比實際的外耳道要小很多,要避免將某一陰影區誤認為整個外耳道。

二是由於x線片上左右外耳道常有雙重影像。不要將兩側外耳道的重疊部分誤認為整個外耳道。

20、樞椎和寰椎

在二維頭影側位影像中,樞椎位於枕骨髁突的下方。樞椎上部為樞椎齒突。由於樞椎與顱底之間是活動結構關係,加之各人生理曲度不同,所以樞椎與顱底的位置關係多樣,並不固定。樞椎齒突前方呈弓形的影跡是寰椎前弓,樞椎齒突後方為寰椎,其後端則為後弓。描跡線應描於其外表面。

21、軟組織

有想要加入頭影測量學習交流群的朋友請加我微信,備註:頭影測量

一定要備註啊~

微信號:linlin463

相關焦點

  • 髖關節X線解剖+攝影技術+測量方法
    圖1 骨盆正位片(1)髖骨的X線解剖 常規投照正位(圖1)。在X線像上,構成髖骨的三個部分融合於髖臼,可清晰分辨。髂骨翼的內側1/4影像與骶骨影像重疊,外側3/4因有髂窩而較透亮。髂嵴陰影較緻密,邊緣不光滑,外側可見髂前上棘影,髂後上棘則重疊於骶骨影內。弓狀線及骨盆腔內側壁形成複合影像,外側可見弧形的髖臼陰影。
  • 「0」基礎小白必備寶典:認識肺部影像結構
    「0」基礎小白必備寶典:認識肺部影像結構 2020-08-13 0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影像醫師看過來~讀完此文,胸部X線閱片再也不怕了~
    胸部x線胸部正常解剖及變異 胸部正位片與胸部側位片 1.胸部正位片 上圖是胸部側位片的拍攝,一般採取右側位拍片,如果看心臟影可以採取左側位片。
  • 全身各部位角度測量方法匯總
    橈骨尺偏角是指橈骨縱軸線的垂線與橈骨遠端尺橈側最遠點的連線之間的夾角。橈頭角是指腕部側位片上橈骨和頭狀骨中軸線的夾角。參考意義:正常值6-26°。>26°,提示腕關節不穩。踝關節活動度:踝關節的軸線:踝關節屈曲軸線在內、外踝尖端之間的連線上,在冠狀面、橫截面上各有10°、6°的輕微傾斜。
  • 【人手一冊】史上最詳細的高清頭顱MR解剖
    枕葉主要是依距狀溝分為上方的楔葉和下方的舌回,楔葉在軸位MR上相對容易辨別,主要負責從對側優勢視網膜接受視覺信號,與下視障礙相關;舌回與前方的顳葉缺乏明顯分界,辨識相對困難,舌回也是重要的視覺功能區。枕
  • 頸椎病解剖、經典影像改變,看這一篇就夠了!
    久坐電腦前、經常低頭玩手機讓不少年輕人過早地出現頸椎問題,嚴重者甚至會患上頸椎病。頸椎病輕則引起脖子酸痛、活動受限、手臂發麻,隨病情發展,甚至會出現頭暈、頭疼、走路不穩甚至是猝倒。隨著頸椎病人群的急劇攀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頸椎健康。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相關的解剖結構和影像學診斷關鍵技巧,值得學習借鑑!
  • 臨床神經解剖圖譜(斷層影像+切片)
    庖丁解剖學和您一起學解剖臨床!熟悉斷層解剖重要,掌握斷層解剖與影像結合更重要。圖2 通過前連合即內囊膝部與穹窿柱平面的冠狀位嘴側面影像。與圖1相比,尾狀核顯示較小,蒼白球比較明顯,內側鄰近殼核。圖4 通過丘腦前核、乳頭丘腦束、乳頭體平面的冠狀位影像。此平面也包括橋基底(切片及磁共振影像可見)。這兩張片子為相同平面磁共振影像(均為反轉恢復技術),可顯示許多切片上確認的解剖結構。蒼白球在切片中清晰地分為內、外側兩段。
  • 必看:腕關節X線高清解剖及閱片技巧
    但如果對其解剖不了解,加上閱片經驗少、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很多醫生對如何快速從X線片檢查中迅速辨別出有用的信息、準確作出診斷有一定的難度。今天重點給大家分享腕關節X線解剖,希望能對提升大家診治水平有幫助!
  • 臨床筆記 | 神經解剖圖譜(斷層影像+切片)
    圖2 通過前連合即內囊膝部與穹窿柱平面的冠狀位嘴側面影像與圖1相比,尾狀核顯示較小,蒼白球比較明顯,內側鄰近殼核。圖4 通過丘腦前核、乳頭丘腦束、乳頭體平面的冠狀位影像此平面也包括橋基底(切片及磁共振影像可見)。這兩張片子為相同平面磁共振影像(均為反轉恢復技術),可顯示許多切片上確認的解剖結構。蒼白球在切片中清晰地分為內、外側兩段。
  • 骨科常用的角度測量方法匯總
    橈骨尺偏角是指橈骨縱軸線的垂線與橈骨遠端尺橈側最遠點的連線之間的夾角。橈頭角是指腕部側位片上橈骨和頭狀骨中軸線的夾角。參考意義:正常值6-26°。>26°,提示腕關節不穩。踝關節活動度:踝關節的軸線:踝關節屈曲軸線在內、外踝尖端之間的連線上,在冠狀面、橫截面上各有10°、6°的輕微傾斜。
  • 【腹部超聲】胸水定位巧記
    僅僅會看骨頭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藉助胸片上的一些標準協助定位胸骨柄下是第二肋間隙,在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解剖結構就是氣管開始分叉,CT上這個平面叫肺動脈窗平面我們熟悉的肝上界是第五肋間隙吧就是鎖骨中線上膈肌頂端
  • 鼻竇影像解剖+MR掃描技術
    今天掃了一個鼻竇,晚上沒事順手標了下解剖,檢驗一下我的解剖是否還記得,當時頭頸部的解剖可以說下了相當大的功夫了,內耳那幾個壁的結構倒背如流的,哈哈不過一段時間不用還是忘。當時我們在輪轉頭頸骨關節組時,在蔡劍鳴主任的帶領下小夥伴們準時七點四十開始20分鐘小講課,然後開始讀片。
  • 為什麼醫生總讓人拍口腔全景片!拍片有什麼用!
    全景片就是可以在一張膠片上可以完整、清晰地顯示上頜骨、下頜骨全貌,上下頜牙列情況,牙槽骨情況,能清晰顯示上頜竇腔、竇壁、竇底情況,以及顳頜關節情況,並對頜骨周圍疾病的診斷提供幫助。
  • 【技術前沿】無人行車精確定位到卷料卷芯位置的方法
    01 引言 根據國家智能製造的戰略要求,無人化行車在各大鋼廠或物流企業開始興起,本文通過介紹定位方法在無人行車中的應用,通過一段時間的測試運行,此方法精確定位到卷料卷芯位置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 地籍測量中GPS定位技術的應用分析
    一、合理確定控制測量的精度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地籍測量時,應首先合理確定控制測量的精度,這是採集數據的核心環節。特別是在對土地權屬的各個特徵點進行測量時,控制網點的密度設置以及測量精度的選擇必須滿足測量的要求[2]。在實際應用中,地籍測量工作的控制測量主要分為地籍控制測量以及基本控制測量這兩大類。同時,在基本控制測量時,測繪人員還需要合理劃分等級。
  • 史上第一次,物理學家精確測量出弱核力
    這個效應和輪賭盤上的輪賭球的行為相類似。在高能量下(當這輪子轉得很快時),這球的行為基本上只有一個方式——即不斷地滾動著;但是當輪子慢下來時,球的能量就減少了,最終球就陷到輪子上的 37 個槽中的一個裡面去。換言之,在低能下球可以存在於 37 個不同的狀態。
  • 圖解髕骨解剖
    高位髕骨通常無症狀,儘管它是膝關節不穩定的重要解剖危險因素之一。e圖,人工膝關節置換後患者一年複查,側位片提示低位髕骨;箭頭是髕韌帶疤痕形成。Fig. 9: Trochlear dysplasia圖9:(股骨)滑車發育不良股骨滑車發育不良是指滑車溝前部的幾何外形和深度存在的解剖學異常
  • 【人體解剖畫集】 頭——大腦、半腦的結構
    對了,最近迷上《我的天才女友》,挺燒腦的,畫面也很美,有空去看看吧,打算再去看看原著,這樣就完美了。進入正題吧,前方多圖預警1.這次畫的半腦,上半部分還是比較接近半圓了,有沒有。。畫出大致的輪廓,用作後面的參考線。3.逐步的細化,不要擔心畫錯,在畫的過程中,不斷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