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近期頒布的2021足球俱樂部準入制度中,中性化名稱已經是無法更改的鐵律,多數俱樂部從之前的抵制、觀望態度也慢慢轉為默認和配合。而國安和其他幾個老牌俱樂部則死守初衷,想盡一切辦法尋找著突破規則的最後途徑。有媒體曝出國安俱樂部的控股方,中赫集團啟動了收購中信國安股份的計劃,從而讓國安隊名得以保留,但這一方案的可行性幾乎為零。
首先轉股單從工商註冊方面需要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而足協的註冊截止時間是2月28日,刨去春節及假日,這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中信國安作為一個上市公司,股權變更也需要經過複雜的內部流程,並不是中赫集團一提出就可以立馬響應,即便是全力配合從內部流程再到工商完成變更,時間也幾乎不可能趕在3月之前。
足協的公告中還有另一個時間節點:「各俱樂部應不晚於2020年12月31日將經工商部門初步核准的擬用名稱、俱樂部所有股東營業執照複印件、俱樂部股東隸屬及下屬企業名稱、工商營業執照編號,報中國足協競賽部審核。」中赫怎麼可能在本月底交出一份沒有中信國安的俱樂部營業執照。
另外中信國安將股權轉讓,意味著徹底退出足球圈,這對中信的影響恐怕不是球迷層面所認知的,為了成全「國安」二字保留在中超賽場上。而是在資本市場層面會有更多的解讀,也許會對整個集團造成不良的影響,這與是否保留國安企業名字就不是一個量級了。所以中赫一廂情願提出的解決方案,中信國安未必領情。
雖然中赫是出於對國安球迷的重視、以及對北京足球文化的保護而出此計,但從提出設想到實施,再到解決流程中的困難,都絕非易事。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中性化名稱的解讀權,這掌握在中國足協手中,中赫收購了剩餘股權之後,國安與中赫是否還有關聯關係?如果中赫不能全款結清所有股權變更中的資金,而是以其他的方式與中信仍有債權關係,那麼足協可以認定中信國安與中赫仍有關聯關係,這樣也不符合足協的要求。中赫必須兩個月之內籌集數十億資金,一次性解決所有後續問題,才能不再與中信有瓜葛。所以現在來看股權變更可行性不大,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渺茫。
足協要求中性隊名的初衷就是去企業化,「國安」不管在不在股東名單中,他確確實實仍是一個企業名,所以足協會用一切方式進行阻撓。所有不願改名的俱樂部都等衝在前排的國安抗爭出個結果,一旦國安用這種方法撬開了口子,足協的規定就又成了一紙空文。足協又怎麼能容忍在2021年的中超中某某人隊、某某城隊、某某市隊中蹦出一個北京國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