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第一部膠片機怎麼選?

2021-02-11 圖蟲APP


膠片攝影——這種復古、文藝的記錄方式,得到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with 文藝青年,手動doge)的關注,圖蟲菌經常會被問到,人生第一臺膠片機怎麼選?這個嘛,交給專業的來咯~

圖蟲菌給大家請來資深膠片攝影師——_風瞳_,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年輕人的第一部膠片機怎麼選。

圖文|_風瞳_

(掃描文末二維碼,快速關注)


我覺得你在選擇膠片機之前,應該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  買這臺膠片機是用來把玩的還是用來拍照的?

 2  預算是多少?面對膠片的後期消費有多少了解,對於後期的膠片消費是希望最經濟還是預算很充裕。

 3  買來是用來拍什麼的?是孩子?人像拍攝?還是旅途的風景及生活中的點滴?

 4  你還天真的以為你喜歡的那些攝影師所拍攝的顏色,就是衝掃直接就可以得到的色彩嗎?

其實當你問了自己這些問題,你所需要的機器基本就心中有個大致的概念了。

例如第一個問題,如果是用來拍照的那就是實用主義至上,優先考慮自動對焦的機器,你要考慮一點,自動對焦對於拍攝的便利性無需質疑的,你在面對人像拍攝的時候模特等待你對焦的時間也是最短,相對來說大家都不那麼辛苦。

△ Nikon F100

如果你是買來把玩的,那各種顏值高,成色新淨的手動復古膠片機也可以劃入你的採購名單之中了。

△ Olympus OM1


預算是多少?面對膠片的後期消費有多少了解,對於後期的膠片消費是希望最經濟還是預算很充裕?

第二個問題,其實膠片拍攝這種記錄方式,機器的成本還好說,後期的膠片和衝掃的持續消費是需要在購買膠片機之前,就去正視的一個問題。膠片的價格,隨著定位和技術含量的不同大致在十幾元一卷到 70-80 元一卷不等,衝掃的價格也是 20-200 多一卷不等,這些都是需要做事先了解的。

△ 常見膠捲


關於膠片的價格,你要堅信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不同的卷在衝掃出來以後,都會有一些自己的色彩表達。上面是市面上常見的一些膠片品種,我自己現在只使用柯達的 portra 系列的 400,800,富士的 400H 這三種型號了。


上面是 portra400 的 135 膠片在室內燈光下的色彩表現,原圖只做色階,曝光度,色溫的調整,沒有做其他調色。


上面是富士 400H 的 135 膠片在室室外自然光下的色彩表現,原圖只做色階,曝光度,色溫的調整,沒有做其他調色。

我是比較懶的類型,不太喜歡來回的去測試不同的卷,另外也是因為 120 畫幅本身也沒有太多的膠捲型號可以選擇了。

如果你是預算有限,建議考慮 135 畫幅的自動對焦機器,如果是尼康和佳能這兩個品牌的用戶,你們很幸福,這兩個品牌有完全兼容現有鏡頭的機身可以讓你選擇。佳能的 EOS5 尼康的 F80 都算是入門時候比較經濟的選擇。


如果你預算很充裕,想享受更多畫質帶給你的感官愉悅,可以考慮 120 畫幅的相機。

這是幾個常見畫幅膠片感光面的尺寸對比,在 120 畫幅裡面的小弟弟 645 ,它的底片面積也是比常規 135 畫幅的膠片機大了兩倍多,同樣帶來的細節和寬容度也會更好。帶來的結果也是機身和鏡頭成本會增加很多。

△ Fuji GA645(6x4.5畫幅)

△ Rolle 2.8GX(6x6畫幅)

△ Fuji 6x9(6x9畫幅,非常變態了...)


買來是用來拍什麼的?是孩子?人像拍攝?還是旅途的風景及生活中的點滴?

然後我們說說第三個問題,你要知道自己買這臺相機拍攝的主體是什麼,如果是拍孩子,對於新手同學,我也都是推薦佳能的 EOS3,尼康的 F100 作為入手的選擇,身為一個呆萌女童的父親,我深深的知道她在興奮的時候那個狂暴的狀態😆

我覺得這個級數的機身,對焦系統面對孩子的時候才更穩定,如果預算很多,可以直接選擇佳能 EOS1V,尼康 F6 這些當年的頂級旗艦器材,她們都是當年定位於體育新聞機的定位對焦的速度和精確度都很可靠,上面這張照片也是用 1V 去拍攝的。

如果是拍成年人的人像,之前提到的 EOS5 和 F80 那類級別的機身就已經足夠了,這裡就不再累述了。

如果是想買來相機,記錄生活中的日常,或者拍攝旅途中的點滴,我感覺這類拍攝機器的體積和便攜性會顯得更加重要,以便攜度去做考量的話,袖珍的 PS 機型應該會更適合你的要求。

我女兒拿的是一臺康泰時 T3,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尺寸的機器,就算是在三歲孩子的手中也還是很小巧,更別提成年人拿著這臺相機的便攜度了,PS 機的選擇就完全是看個人預算了。

△ 廉價一次性相機(100-200 左右)

大家所看到很多博主整天用來抽獎的那些膠片卡片機多數都是價格 150-200 區間的,這個價格區間我覺得的測光準確快門準確就可以了,在性能和鏡頭方面沒有什麼值得去稱謂和推薦的地方,樣子一般也很難看(我是顏控)。

△ Konica Big minI(某寶價 1500)

預算再多可以看看和奧林巴斯 U2 價格相仿的機型,大概是 800-1000 左右的樣子,這個價位的 PS 機機身和鏡頭素質比前面的那個等級可用性高了很多。

△ GR21(傳言為森山大道同款)

價格再往上應該就是 3000 起步的陣營了,這個價格的 PS 機顏值,機身性能,鏡頭素質相對來說都更有保證,理光 GR系列、富士KLASS-S、富士KLASS-W、康泰時 T2 和 T3等等等,有很多靠譜的選擇了,這裡也不一一累述了,預算到合格價位,你肯定有自己內心心儀的 PS 機。

你還天真的以為你喜歡的那些攝影師所拍攝的顏色,就是衝掃直接就可以得到的色彩嗎??

我想,對於剛接觸膠片的同學,像這個問題所說,這樣理解膠片色彩的同學應該不在少數,我自己也算是拍了一段時間的膠片,對於膠片的色彩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首先膠片的這種記錄方式對光線還是有一些要求的,晴天自然光線下,是可以直接原片直接拍到這樣的色彩:

▽ 晴天直掃出片


這是在光線舒服的情況下,適合的膠片,店掃的原片可以到達這個效果,但是當光線比較不那麼舒服的時候,就需要你的後期基礎去做支撐了。例如,我之前在雲南帶 NONO 旅行的時候,在酒店的大堂拍攝的照片。

▽ 室內暗光前後期對比


中午前後的時候,雲南大理,大蒜地裡背光拍攝的照片。

▽ 多雲前後期對比

在一些光線不那麼舒服的時候,照片色彩的呈現我覺得就不能偷懶了,還是需要後期去做一些彌補,膠片並不是萬能的,也有很多聲音會說:我拍膠片就為了不後期啊,你還去後期,那又何必拍膠片。(靈魂拷問:掃描儀掃描算不算後期?)

如果你接觸一段時間以後,應該會逐步了解到,SP3000、諾日士、哈蘇等等這些掃描儀的品牌都有自己的色彩傾向,那不同色彩傾向的掃描儀給你的照片就是膠片原本的色彩嗎?

這個理解見仁見智吧。每一個攝影師的風格,就是代表他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色彩也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一個衝掃店掃完的照片大家都不做任何的個人化後期調整,大家的色彩千篇一律,這件事光是想一下就會覺得很無趣了。

如果你是一個對攝影這件事情有自我要求的同學,基本功還不是很好(構圖,後期調色)的情況下,膠片這種記錄方式我建議用來當做調劑你拍照狀態的工具,不要依靠膠片的自帶發色來解決你後期調色的短板,這只是一種迴避並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

如果你是用來記錄生活的點滴,記錄孩子的日常,在你按快門的時候不要腦子裡總想著每一次快門的成本,這樣會讓你的拍攝分心,也會錯過很多看好的瞬間,但是同樣也要思考著去拍照,這個就要自己心裡有數了。

如果你預算很充裕,除非你是想做器材的收藏,否則不要買太多的器材,這樣會讓你分心,每次拍攝的時候瞻前顧後,恨不得全帶上,實際上你帶的越少,得到的才會越多。

說到這裡,大家的心中,基本有個目標機器的雛形了吧?歡迎來評論區一起聊聊膠片那些事兒~

最後,無敵可愛 NONO 大魔王鎮樓。



 更 多 精 彩 內 容 

(點擊下圖,即可跳轉閱讀哦~)

點擊閱讀原文,解鎖更多攝影技能:)

相關焦點

  • 現在的年輕人,開始玩膠片機了?
    年輕人玩膠片機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怎麼拍才夠潮!據說,現在年輕人的手機桌面是這樣滴▼對號入座,看看自己的手機都裝了哪幾個修圖軟體?~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手機拍照軟體也增加了膠片風格功能。But 拍出來的效果感覺好假、好有距離感。你可能不信,那就來比較一下吧,有圖有真相。
  • 膠片入坑指南|你的第一部膠片機該怎麼選購?
    讓你在面對琳琅滿目的膠片機時能否找到自己心儀的那一款~一、關於膠片機的那些事作為已經玩了三年膠片的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家相機店的小店主,經常遇到想買膠片機卻不知道如何選購的新手朋友,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膠片機以及選購指南。1、膠捲相機為什麼這麼多二手?
  • 人生第一臺「膠片機」,到底應該怎麼選???
    一位朋友這樣描述過膠片和數碼的區別:「數位相機是通過電子感光無件來成像,它所做的就是在用數字來模擬它感覺到的顏色;而膠片的成像顏色是非常不真實的,它的顏色是跟現實中不一樣的。它是通過快門一瞬間進來的光照在底片上,這時候底片上上億個銀鹽分子見到光後瞬間產生化學變化,產生了影像呈現給你。因此這兩者的區別,一個是在模擬,一個是在創造。
  • 我的第一部膠片機⑨ 賓得SPOTMATIC
    我的第一部相機就是我的第一部膠片機,賓得SPOTMATIC,是我女朋友送給我的。
  • 我的第一臺膠片機-奧林巴斯35sp
    說起我的第一臺膠片機本應該是奧林巴斯35DC,但是陰差陽錯成了35sp。
  • 如何選購膠片機?看這篇指南就對了!
    可能有一些攝影小白迷戀膠片攝影的風格卻不知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膠片機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這篇
  • 膠片機入門,這一篇就夠了!
    和數位相機最大的不同就是,膠片機的成像自帶濾鏡,它在近年來非常受歡迎,濃濃的香港電影的膠片風,一度讓很多人走起了復古路線,紛紛體驗了一把復古風。在成本上,我們要購買底片的費用,要洗成照片,又需要底片的衝費與相紙的費用,算一算每一卷負片所要花費的成本大約是60元上下,如果是正片,大約是40元上下,難怪大家都說這膠捲啊,是燒錢大坑!
  • 說好不哭,這幾款「入門膠片機」送給你!
    前幾天,周杰倫的《說好不哭》發售,MV中的哈蘇中畫幅膠片機也是出盡了風頭。
  • 「相機閒聊室」膠片機基礎操作指南
    但在拍膠捲的人中,能夠熟練玩轉膠捲的大觸非常少,大部分人是沒有接觸過膠片機的小白。小白們在初面對膠片機時(註:此處所指並非一次性膠片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本著樂於助人的精神,館館製作了一篇幫助小白認識膠片機基礎的推文。
  • 買不起「哈蘇」的我,只好把這幾款「入門膠片機」送給你了!
    但其實膠片機的流行風潮早就已經興起了,不少人因其獨特的顆粒感和飽滿的色調路轉粉,也有的因為明星和潮人紛紛購入同款。不過大多弄潮兒都難過第一道坎「人生的第一臺膠片機咋選?」(我的推薦理由是:便攜/適合新手/¥1500以下。不同需求的請自動略過,略略略~)
  • 別再跟風買又貴又雞肋的膠片機了!
    了解了膠片攝影是什麼之後,下一步就是了解下拍攝膠片大概需要多少錢?是不是很燒錢?(下面提到的優點缺點僅代表我本人的看法哈) 1、一次性膠片機 兩年前去青島玩的時候拍的,傻瓜機旅行拍會很方便很多!圖三四是開了寬幅模式的。以上就是一些我用過的傻瓜機們,樣片都是洗出來直接的樣子沒後期過的……然後下面!就來種草些我自己很種草但是因為沒錢還在觀望的中高端傻瓜機們吧!
  • 幾百塊就能拿下的膠片機,比iPhone還划算!
    要拍出膠片感的皂片,光用手機濾鏡怎麼行但太貴的相機又讓人望而卻步,今天我司琪人兒就帶大家入門,幾百塊就能拿下的膠片機,出片效果完全不輸大牌萬元設備!想看更多親測好用的時尚穿搭、美妝分享和生活好物?別忘了關注好物女孩們的公眾號:HAUL好物(ID:haulgirls)哦!
  • Leica M5,年輕人的第一臺徠卡?
    :1)M5是第一臺內置測光系統的M機,而且是TTL(Through-the-lens)測光,要知道,下一次徠卡在機身內加入ttl測光技術,已經是1998年的事了(M6 ttl)。結合上面提到的測光系統,M5就成為了M系膠片機中唯一一臺,在拍攝時,眼睛不需要離開取景窗、單手可調節快門速度的高效拍攝機器。相比起M6,在實拍時,確實會明顯感受到M5的便捷和快速。
  • 「膠片機只是拍照的工具,具體能拍出什麼完全取決你本人」
    例如 Uli 本人,其實很早以前就對膠片機感興趣,還曾買過二手的膠片機拍照,後來看到雞湧歐巴也在玩膠捲,哈,頓時感興趣度蹭蹭蹭地上升了幾十倍,但對膠片機這領域卻不大了解。隨著明星/潮流大神們的推波助瀾,越來越多年輕人也開始使用膠片相機拍照。
  • 攝影乾貨 | 膠片機知識大全
    前天發了《攝影乾貨 | 相機選購指南》後,有小夥伴提出想了解些關於膠片機的知識,作為一個寵粉的博主,我當然要滿足他,於是我昨晚搜集資料到了夜裡一點多。身邊很多玩膠片的朋友都對膠片愛不釋手,有的人甚至熱衷於親自衝掃。比之數碼機,膠片需要隔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片,每一次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那麼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膠片機的知識,乾貨滿滿,你要認真看哦!
  • 膠片相機推薦,第一款膠片相機該怎麼選?
    鏡頭是1.8—50mm,採用裂像對焦,它是世界上第一臺嵌入鏡頭和電子控制全自動單眼相機,還具有快門優先的自動曝光功能,讓專業相機的操作更簡單。佳能ae1是宮崎葵在電影《只是愛著你》裡的愛機,有「第一文藝膠片單反」的美譽,成像柔和,偏日系清新,色調偏暖,適合人像拍攝。
  • 我與膠片機Canon 佳能 AE1
    在7.80年代是一代經典,仍然是很多膠片愛好者的主力機,有第一文藝膠片單反的稱號.我也被它的古典的外表以及拍出來的照片所吸引,2016年3月18日,在萬能的X寶上購買了一臺佳能AE-1以及50 1.4 ssc的鏡頭.
  • 膠片機:「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但並不是全部膠片相機都是那麼好用,大部分都採用手動對焦,而且畫質效果也差距甚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文藝範是怎麼選膠捲相機的~當然啦,如果你對品質感的要求很高,也可以試試非一次性、好操作的傻瓜膠片機。如果你更喜歡全面操控相機感覺,手動相機中也有比較容易上手的選擇,比如膠片機裡的大熱門康泰時T2,也是水原希子的「掌中寶」哦!
  •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如何選擇?堅定不移就選WEY
    每一個初入社會、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心裡都有一個汽車夢,汽車對於他們來說不僅是上下班的代步車,更是一份經濟獨立的象徵。年輕人的第一輛車如何選擇?毋庸置疑,就要堅定不移的選擇長城奢華SUV WEY品牌旗下的車。
  • 世界上第一臺GoPro,原來是35mm膠片機
    尼克·伍德曼在衝浪時將一臺膠片機用腕帶固定在胳膊上,這成為了GoPro誕生的一個契機。伍德曼在電視銷售頻道首次宣傳他的產品時說:「我認為必須有一種更容易攜帶和使用相機的方法,所以我設計出了GoPro Hero。」所以最初的GoPro產品實際上是一款「終極相機帶」,是一種將相機捆綁在胳膊上的腕帶,這是當初他與自己設計的GoPro Hero原型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