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臺「膠片機」,到底應該怎麼選???

2021-02-12 AIRPHOTO

關鍵詞:膠片  相機  復古  推薦 

AIRPHOTO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並回復「666」

即可獲得獨家攝影大禮包喲!

提起膠片,很多人都會想起濃鬱飽滿的色調以及那厚重的顆粒感。與數碼的快捷不同,膠片攝影更需要我們的耐心。無法立刻查看成片,無法馬上拿到衝洗好的照片······而正是這種充滿驚喜的期待感,讓我們無法自拔地愛上了膠片攝影。

而今天,Air君想給大家分享下經書同學經過多年膠片拍攝經驗,「吐血」總結的《膠片機及膠捲購買指南》,有計劃入坑的盆友,千萬別錯過~

近幾年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膠片開始復興,膠片特殊的質感和色調在網際網路中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和喜愛。與數碼相比,膠片具有更細膩的成像和更高的寬容度,到現在為止,數碼也還不能完全地代替膠片的特點。

一位朋友這樣描述過膠片和數碼的區別:「數位相機是通過電子感光無件來成像,它所做的就是在用數字來模擬它感覺到的顏色;而膠片的成像顏色是非常不真實的,它的顏色是跟現實中不一樣的。它是通過快門一瞬間進來的光照在底片上,這時候底片上上億個銀鹽分子見到光後瞬間產生化學變化,產生了影像呈現給你。因此這兩者的區別,一個是在模擬,一個是在創造。

儘管膠片有許多麻煩的地方,比如需要衝洗和相描等過程才能收到最終的成像,卻也因為充滿未知的等待和讓人驚喜的效果帶給大家許多快樂。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膠片愛好者出現,我也經常被大家問到關於膠片一些常見的問題,這裡就來一起說一說。希望可以能對喜歡膠片或者正準備入膠片坑的朋友們一些幫助。

1、美能達的PS機

高中畢業的時候,因為看了喜歡的博主用這款拍照,瞬間就迷上了。於是我買了人生第一臺膠片機——美能達的PS機。這款膠片機充滿電影感的寬幅效果讓人震撼(更專業的說法是偽寬幅),拍出來的畫面就好像拍出來電影截圖的感覺,色彩也很棒。缺點是外漆比較軟,很容易被刮擦。

2、奧林巴斯u2

後面用了一段時間朋友的奧林巴斯U2,這款號稱豆瓣神機,35MM的廣腳加上2.8的大光圈,性能比較綜合的一款傻瓜機,外形也小巧,非常適合旅行和掃街。

3、佳能AE-1P

因為我時不時也會拍拍人像,所以買了膠片單反佳能AE-1P。最開始是用相機一起帶的鏡頭50MM 1. 8,後面「斥資」換成了50MM 1.4。大光圈的鏡頭在虛化的效果和畫面的銳度上都有更好的表現。


這款相機外形很文藝,偶爾給客人拿在手裡出出鏡也能成為很好的道具。不過手動裂像的對焦方式,在對焦時需要一些經驗和技巧,比較費時,不容易抓住人物瞬間的表情和動作。

4、FUJI BLACK F1.9

最後就是我旅行的時用得最多的月光機了,也是FUJI N.A TURE S。這個相機有兩款,一款是定焦的,最大光圈1.9,另一款就是我在用的變焦,最大光圈2.8。定焦那款的光圈大效果也很好,但是變焦的在旅行時非常實用。為什麼俗稱月光機呢?是因為它在只有月光的地方,也可以通過相機的NP模式不開閃光燈進行拍攝。

經過這幾年的使用經驗來看,陽光明媚的景色自然不用說,即使在暗夜裡或者微光下,再或者是強烈的逆光下,月光機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另外它的外形美觀小巧,旅行的時候如果沒有過高的要求,帶上它就足夠了。

每次發照片都有朋友在問是用什麼相機拍的?在這裡想我和大家解釋下,其實相片的成像其實主要取決於膠捲、鏡頭和衝掃,和機身的關聯並不是那麼大的。接下來,我再來跟大家嘮一嘮膠捲和衝掃。

說起膠捲,這裡面的分類和數量真的太複雜了。彩色卷、黑白卷、電影卷、反轉卷每一種裡面都有各種牌子和種類,門道真的太多了。不同種類的膠捲在銳度、色彩、寬容度和顆粒度等各個指標上都各有千秋,使用者也都各有所好。我這次就先介紹幾款最通用和日常的膠捲吧。

1、柯達金KODAK200和愛克發VISTA400


這兩款是我用的最多的膠捲——柯達金KODAK200和愛克發VISTA400。我的風景照基本都是這兩種膠捲拍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們物美價廉,狂按一陣也不心疼。不過近幾年膠片市場回暖,這兩種膠捲也是眼睜睜看著他們從十幾塊漲到了二十幾塊,心在滴血。

我偏愛景物在陽光下明亮溫暖的色調,因此選擇的這兩種膠捲拍出來的膠片也都是色彩飽度高和並且略微偏黃或者偏紅的。這兩者的區別主要是感光度的不同,400的我一般在早晨或者傍晚等天色較暗時用,200的多數用在太陽光線強烈的時候。

2、富士C200

這款富士C200也是我之前用的比較多的,它也同樣物美價廉。這款膠捲適合多數的普通題材,富士總體偏綠一些。不過這個卷有段時間質量出了問題,掃描出來顏色泛紅,我也遇到了,後面就沒有再用它了。

3、Ektar 100和PORTRA 160


這兩種都有點貴,本窮人我用得比較少,一般拍人的時候才會用。這倆色彩豔麗,質感細膩,適合拍人像,不過有時會有一點偏紫紅。

其實135的彩色負片還有很多種類的膠捲,我最常用得就是上面這幾種。另外諸如富士業務100和400、LOMO卷、柯達PROIMAGE100專業人像都能帶來很多不同又驚豔的效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都可以去嘗試下。

另外一種是我最近入坑了的電影卷,我只用過5207這一個型號。這種電影卷真的太細膩太溫柔了,電影卷比較偏向專業領域,濃縮了KODAK技術精華,比普通負片有更高的寬容度,以及更好的描述特性,最大化保留高光馬暗部的細節。缺點就是太昂貴,也比較考驗後期的校色能力。

1、衝洗工藝 

C-41代表彩色負片的衝洗

ECN-2代表電影卷負片的衝洗

D-76代表黑白負片的衝洗

E-6代表反轉正片的衝洗

這幾乎涵蓋了市面上所有常見類型的膠捲衝洗工藝了,一般我拍普通彩色負片就是選C-41。

2、掃描儀的區別 

我們所謂的衝掃就是膠捲的衝洗和掃描,掃描的效果主要取決於不同的掃描儀。我最常用的掃描儀就是SP3000,我所有的膠片(電影卷除外)都是用這款掃描的。

下面是不同掃描儀的一些區別,用了我最常用的衝掃店「焦平面」某寶產品頁面上的對比圖(已授權),可以更直觀地了解不同掃描儀的區別。

 我的樣片 

SP300

諾日士

愛普生(電影卷5207)

哈蘇(電影卷5207)

不同的衝掃也奠定了膠片風格的基調,SP3000偏向於真實,SP2000濃豔,諾日士淡雅,哈蘇和愛普生都留給了膠片更多的後期空間。

膠片機種類繁多,我大致分成這幾類(不嚴謹)。

 一次性膠片相機 

如果你想先嘗試一下膠片的感覺,可以買個一次性的膠片相機體驗一下。相機裡面是一卷膠捲,柯達和富士都出了對應的相機,外形也很好看。這個拍完之後直接整個寄去衝掃店衝掃就可以了。

 機械膠片單眼相機 

這類相機的顏值非常復古,就算不用來拍照,模特拿在手裡當道具都是很好的。作為老一代的單眼相機,它們做工很精巧,機身質感棒。因為幾乎已經停產了,一些稀少機型的收藏價值也很高,像佳能AE、尼康FM、美能達X700、奧林巴斯OM-1等都屬於這一類,也算最能體現膠片情懷的相機啦。不過這類相機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就是需要手動對焦,操作繁瑣上手慢,顯得有些費時費力。極不適合抓拍,因為有些轉瞬即逝的畫面慢一秒就可能錯過了。

 自動膠片單眼相機 

這類相機因為可以自動對焦,因此對於拍攝者來說操作簡單很多,並且功能齊全,提高了拍攝的效率,讓膠片的使用也更加普及。像佳能EOS 1/E0S 3/EOS 5/EOS 7、KISS系列等都屬於這個系列,不過這類相機普遍體型笨重,不便於旅行攜帶,專業拍人像的會用的比較多。

 傻瓜相機 

最後一種就是我最推薦入門者使用的傻瓜相機,也是袖珍相機的俗稱,原因是這類相機操作非常簡單,似乎連傻瓜都能利用它拍攝出曝光準確、影像清晰的照片來。除了操作簡單的特性外,傻瓜相機還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低廉等特點。這類相機非常適合旅行和日常攜帶,也是我出門每次都會帶上的相機。我覺得有時候並不是刻意地去拍照,更多的,是記錄下生活裡不經意間的美好。

 總結 

型號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找到合適自己的,讓它陪你度過很多值得記錄的時刻,一起去看看世界的風景,彼此磨合才更可貴。花時間了解其中一臺膠片機,要好過每次都在糾結其他人是用什麼機器,才能拍出這樣的照片。照片的好壞取決於人,而不只是相機。

經常有朋友讓我推薦膠片相機,不過除了前面寫過自己的那幾款以外,其餘的是真沒有用過,實在不知道怎麼給大家推薦。所以這次寫入門指南就索性請教了一下身邊專門賣膠片機的朋友店主眼飛@CNU_ EYEFLIGHT, 讓他來推薦幾款適合新手的膠片機。

 ANGLE UF501 

圖來自膠片機店鋪「膠片復興事務所」

這是一款國產相機,不同於很多牌子的相機只能買到二手,這款是全新的庫存機,不用擔心成色問題有說明書,也有包包和手繩,很適合送人。

這款膠片機價格在250RMB左右,35MM /F3.8定焦鏡頭,泛焦,閃光可控,ISO可調,性價比很高。


來源 @三歲魚

 OLYMPUS U1 

如果你的預算再高一點,則可以選擇這款奧林巴斯U1,35MM/F3.5定焦鏡頭,閃光燈可控,自動對焦,日期後背,定時。

這款有寬幅版和普通版,無寬幅800RMB左右,有寬幅900RMB左右。這款的廣角配上大光圈,出片質量還是很感人的,比較適合旅行和掃街使用。


 CANNON A1 

這是比較實用的一款手動對焦膠片機,很適合新手感受一下機械膠片機的質感。

每次髮膠片的照片都會有朋友在下面提問,這次我匯總了一下大家的問題,解答下大家的疑惑。

Q:想入膠片坑,但沒頭緒,有推薦的相機嗎?

A:其實我用過的相機真的不多,就之前提到過的幾個,大家可以根據每個相機的樣片和自己的預算進行選擇。有兩點意見,一是不要盲目跟風,用的人多的相機價格也被炒高了,對於剛入門的新手來說性價比就很低。二是最好自己多做功課,膠片的成像效果不僅和相機有關係,膠捲的選擇,掃描儀的選擇以及後期的校色對成像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也不用過分執著於別人是用哪一款拍啦。

Q:玩膠片是不是很花錢啊?

A:對於不理解的人,膠片自然是費時費力的,但是喜歡的人就會覺得物超所值。我一般買的幾款膠捲均價大概在20-30元左右。其實膠捲價格相差挺大的,十多塊到近百塊不等還有衝掃費用也是如此,如果是經常洗膠片的常客,建議辦個會員之類的。還有膠捲寄去衝掃店來回的快遞費,我習慣寄順豐,畢竟太寶貝了不能出意外。總之玩膠片確實挺費錢的,但是收穫也很大。

Q:微博發的膠片是原圖還是經過修圖的?

A:基本都是修過的,但是不會大調顏色了。因為我覺得膠片最原始的顏色已經很好看了,不過我都會再裁剪重新構圖一下,然後去SNAPSEED裡面再稍微調整一下細節,修圖沒啥規律主要憑個人感覺。

Q:我的膠捲不小心過了安檢的機器,要緊嗎?

A:其實感光度較低的膠捲如100、200的通常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比較擔心建議還是要求安檢人員進行手檢,一般都會配合的。而感光度比較高的如400、800和1600的建議裝在專業的膠片保護袋並且手檢。

Q:我應該怎麼選擇衝掃店呢?

A:因為我比較心急,為了避免快遞可能造成的風險,我都是選擇自己同城的膠片衝掃店,但是衝掃店的質量穩定更為重要。我選擇的是「焦平面」(坐標杭州),速度快,質量穩,從來沒有失望過。電影卷的話我選擇的是外灘圖社,店主親自調的色彩很高級,就是出片速度有點慢。

-經書 

微博知名攝影博主

膠片發燒友

資深旅行玩家

"遊氧旅行"創始人

坐標杭州

你都使用過哪些膠片機呢?

快在評論區安利下吧~


已入坑or想入坑膠片攝影的盆友

請點擊這裡!

相關焦點

  • 年輕人的第一部膠片機怎麼選?
    膠片攝影——這種復古、文藝的記錄方式,得到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with 文藝青年,手動doge)的關注,圖蟲菌經常會被問到,人生第一臺膠片機怎麼選
  • 說好不哭,這幾款「入門膠片機」送給你!
    前幾天,周杰倫的《說好不哭》發售,MV中的哈蘇中畫幅膠片機也是出盡了風頭。
  • 我的第一臺膠片機-奧林巴斯35sp
    說起我的第一臺膠片機本應該是奧林巴斯35DC,但是陰差陽錯成了35sp。
  • 買不起「哈蘇」的我,只好把這幾款「入門膠片機」送給你了!
    但其實膠片機的流行風潮早就已經興起了,不少人因其獨特的顆粒感和飽滿的色調路轉粉,也有的因為明星和潮人紛紛購入同款。不過大多弄潮兒都難過第一道坎「人生的第一臺膠片機咋選?」(我的推薦理由是:便攜/適合新手/¥1500以下。
  • 徠卡膠片機竟能變身為「拍立得」?
    ①將徠卡膠片機變成「拍立得」無需任何改裝,將經典Leica M系列膠片相機轉化為「拍立得」相機?」(SINGLETON)和臺灣「採採食茶」合作推出冰果酒凍粽,以酒入粽,搭配口感獨特的冰果,讓人十分好奇會帶給味蕾什麼感覺。
  • 選個姐姐乘風破浪,你選「港女」鄭希怡還是「臺女」伊能靜?
    「港女」和「臺女」其實都遭遇了汙名化 特別說明一下,本文的目的並非打地圖炮,而且「港女」和「臺女」兩個名稱也並沒有任何偏見和歧視的意思,請勿抬槓和過度解讀 比如《陀槍師姐》的英勇帥氣,比如《金枝欲孽》的愛憎分明,比如《神鵰俠侶》的江湖義氣……都一定程度反映了「港女」的人生態度和脾氣。
  • 幾百塊就能拿下的膠片機,比iPhone還划算!
    不過EE2有個小小的缺點,在光線充足的地方拍出來才不會太暗,所以如果是晚上或者太過昏暗的環境,小半格就成磚啦,所以也有「日光機」的外號哈哈。下面我們來聊聊,入選10大膠片機入門神器榜單的佳能A1。它不僅顏值高,而且如果你比較注重相機的操控性,那麼選它就絕對沒錯啦。
  • 「相機閒聊室」膠片機基礎操作指南
    但在拍膠捲的人中,能夠熟練玩轉膠捲的大觸非常少,大部分人是沒有接觸過膠片機的小白。小白們在初面對膠片機時(註:此處所指並非一次性膠片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本著樂於助人的精神,館館製作了一篇幫助小白認識膠片機基礎的推文。
  • 新手入門,家裡第一臺洗碗機應該怎麼選?
    越來越多的人們了解併購買,但對於新手入門,家裡第一臺洗碗機應該怎麼選呢?大家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因此,我們在選購洗碗機的時候,還應該注意所挑選的洗碗機產品有沒有殺菌、消毒、烘乾等功能。不同於手洗,一些高端的洗碗機產品都具備一些功能點,比如,洗碗機可當消毒櫃使用;多種洗滌方式可供用戶選擇;還可以根據餐具的髒汙程度來自動匹配所對應的清潔程序等。
  • 膠片入坑指南|你的第一部膠片機該怎麼選購?
    5、補充說明:Q&A 環節Q:膠片機拍的照片怎麼才能在手機上看到呢?Q:請問衝掃應該如何選擇呢?A:比較常見的掃描儀是富士的 SP3000,平時能看到的所謂的「膠片色」基本都是這個掃描儀,當然掃描儀還有很多,比如諾日式,尼康,最頂級的哈蘇。某寶價格從15元一卷到300元一卷不等,大家可以按個人需求去選擇。Q:是不是用膠片拍就一定比數碼拍的漂亮?
  • 我的第一部膠片機⑨ 賓得SPOTMATIC
    我的第一部相機就是我的第一部膠片機,賓得SPOTMATIC,是我女朋友送給我的。
  • Leica M5,年輕人的第一臺徠卡?
    第一期,我們想要聊聊「Leica M5」,一臺被嚴重低估的徠卡M系膠片機身。,所以相比其他M膠片機型,M5擁有許多獨特的優勢:1)M5是第一臺內置測光系統的M機,而且是TTL(Through-the-lens)測光,要知道,下一次徠卡在機身內加入ttl測光技術,已經是1998年的事了(M6 ttl)。
  • 別再跟風買又貴又雞肋的膠片機了!
    嗨,大家好,我是貓不斬的北北~最近特別想購入一臺膠片機,但是膠片機的
  • 江湖兒女口中的掃街,到底應該怎麼拍?!
    膠片機一直以來,膠片機肯定是各位文青掃街的首選無論是傻瓜機還是機械膠片機,拍出來的質感,那絕對是用數碼拍攝後期不能比的~膠片機的選擇,小北我之前也有跟大家聊過,想具體了解的朋友可以戳👉《膠片機1》《膠片機2》《膠片機3》這裡小北再推薦幾臺社裡同志在使用的傻瓜機吧
  • 世界上第一臺GoPro,原來是35mm膠片機
    尼克·伍德曼在衝浪時將一臺膠片機用腕帶固定在胳膊上,這成為了GoPro誕生的一個契機。伍德曼在電視銷售頻道首次宣傳他的產品時說:「我認為必須有一種更容易攜帶和使用相機的方法,所以我設計出了GoPro Hero。」所以最初的GoPro產品實際上是一款「終極相機帶」,是一種將相機捆綁在胳膊上的腕帶,這是當初他與自己設計的GoPro Hero原型的合照:
  • 到日本青森怎麼能不喝蘋果汁,「acure」販賣機蘋果汁5選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富士」蘋果之外,還有「津輕」、「喬納金」、青綠色的「王林」、黃金蘋果「黃王」等,不論是產量或品種都是日本第一!在試喝評比之前,先來認識各種蘋果各有什麼不同吧!青森產量第一「富士」「富士」多汁又爽口「富士」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褐紅色的外皮,酸甜適中、清脆又爽口的口感,讓它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光富士蘋果的產量就佔青森蘋果總出口的最大宗!
  • 人生第一輛車,你會怎麼選?
    選購人生的第一臺車時的糾結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甜蜜的煩惱」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的生活方式會讓每個人選車的需求不盡相同年輕人買車重顏值,精細的人買車看油耗顧家的人看安全,中年人重舒適而最終的那些「脫穎而出」必然是有一些「不可替代」看看他們選擇第一臺車的故事或許,能讓你的思緒回到過往的某些時刻
  • 人生的第一臺黑膠唱機應該怎麼選?
    既然模擬錄音有著如此魅力,那麼對於播放黑膠唱片的唱盤來說,我們在挑選之前應該了解什麼呢?首先是黑膠唱盤的級別,朋友們會看到動輒百萬的發燒唱盤,還需要額外搭配唱臂和唱頭來使用,以及唱頭放大器等等。針對這種門檻以及非發燒市場,很多廠家推出一些方便操作的「一體式」和「多功能綜合式」黑膠唱盤,當中甚至內置藍牙和唱頭放大,只要連接上有源揚聲器即可使用。
  • Vlog |幾十塊的一次性膠片機到底能拍成什麼樣?
    喜歡膠片色調,又怕買了膠片機會浪費,這種時候就試試一次性膠片機吧。 But#什麼是一次性膠片機? 簡單地說,就是只能用一次,拍完以後整個相機送去衝洗,相機也就報廢了。 一次性膠片機外觀和普通相機差不多,它是一個簡易的塑料暗箱,配了一個簡單的鏡頭,光圈快門感光度都是固定的,不能調節,不需要裝電池,拿到手以後只需要按快門就可以了。 一次性膠片機大多數價格在60-80元左右,也有200多元的,比一卷膠捲貴一點,但比膠片機卻便宜很多。
  • 臺男「用微積分+開根號」,得出結論臺軍能擋10天.
    有臉書粉專親自做街頭民調,「兩岸開戰,臺灣打得贏嗎?」,卻有路人表示,打不贏,但臺灣能擋10天,並解釋原因。臉書粉專「鷹之眼」16日貼出一支關於「臺海是否可能開戰」的街訪影片,主要訪問4題。第一,關於「我國國名正確名稱為何?」,不少人第一反應是臺灣,但主持人提醒,「臺灣是地名」,大家馬上想起來,「中華民國」,且大家幾乎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