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麼大,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地方人的個性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娛樂圈中,雖然每個明星藝人都經歷過嚴格的訓練和學習,但仍然很難掩飾自己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根源於自己家鄉的氣質和味道,而這種看似BUG的現象卻為粉絲和觀眾帶來別樣趣味,是值得研究一番的文娛命題。
比如章子怡這個北京姑娘,渾身上下就是有一股子特別紮實的勁兒在裡面,很能夠代表北京人的大氣和自信。
比如孫儷這個上海姑娘,可鹽可甜,看人的眼神裡滿滿的都是戲,就像普通的上海人一般端正靚麗。
再比如周迅所代表的浙江女孩的水鄉靈氣和透徹,袁泉這個湖北姑娘代表的荊楚舊地的沉穩淡定,範冰冰身上山東姑娘的豪爽「爺氣」……形形色色的人兒,各種各樣的地域文化。
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面,每個姐姐更是把這一我國特殊的文化現象演繹的淋漓盡致;藍盈瑩把上海姑娘那種不服輸的拼勁兒詮釋得相當到位,許飛身上的東北姑娘的耿直更是圈粉一波兒。
然而最引起人注意的,莫過於來自於港臺地區和海外地區的姐姐們了,而其中來自上海但是在香港多年的鄭希怡,和現居內地但來自臺灣的伊能靜則被認為是最能代表香港和臺灣的兩位姐姐。
今天馬自答就來盤點一下,為什麼說她們兩位,是非常典型的港女臺女。
特別說明一下,本文的目的並非打地圖炮,而且「港女」和「臺女」兩個名稱也並沒有任何偏見和歧視的意思,請勿抬槓和過度解讀。
原本,「港女」這個稱謂本身是帶有不少負面色彩的,以前人們提到「港女」的時候總會順帶提到精緻利己、勢利眼、嫌貧愛富、拜金等等不怎麼招人喜歡的形容詞,而的確也有不少香港的女性的行為的確符合這一刻板印象。
其實,香港的女性其實是很值得尊重的,因為她們普遍比較努力自強,在職場上的表現也一直都可圈可點,從很多過去我們常看的TVB電視劇裡塑造的角色就能窺一斑知全豹。
比如《陀槍師姐》的英勇帥氣,比如《金枝欲孽》的愛憎分明,比如《神鵰俠侶》的江湖義氣……都一定程度反映了「港女」的人生態度和脾氣。
而「臺女」也是一樣,大家更熟悉的另一個叫法是「臺妹」。當然這個詞本身是臺灣人自己發明的,發明出來的時候也並沒有帶著褒義或者貶義的色彩,只是客觀陳述事實罷了。
但後面越來越多歌曲和綜藝內容提到「臺妹」的時候多少有些許物化女性和不尊重的意味在其中,所以跟普通臺灣女性提到這個詞的時候,對方多少會有一些覺得被冒犯的感覺。
兩個詞其實都是中性詞,可惜經過不同目的的演繹,導致均有一定程度的汙名化,這其實算是二者唯一的共性,因為二者的差異還是相當大的,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我們來盤點一下——
香港女性的性格各種各樣因人而異,但「直接」可以說是大部分「港女」的共同特性,鄭希怡就是如此,比如在接受《浪姐》節目編導採訪的時候就毫不顧忌地說評委杜華是「不知道是什麼的人」,讓觀眾驚呼「姐姐太剛了」。
如果接觸的香港女性比較多,你也會發現很多「港女」說話做事都是相當直接的,有些時候甚至會讓人覺得有點過於直接了。
而在為人處事上,「港女」走的是直接這個極端,而「臺女」就是另一個極端了——無比委婉。
伊能靜就是如此。
也許有觀眾會反對說伊能靜接受採訪的時候評價隊友王智王麗坤怎麼那麼直接呢?但其實一部分原因是伊能靜當時的表達有點詞不達意(她本人的目的也許真的沒有要貶低隊友而是強調自己面臨的處境很難罷了),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姐姐可能以為這些話後期會被剪掉。
放眼臺灣的藝人,尤其是女藝人,都是情商非常高,相當會說話的;而其實這並非他們勤學苦練才這樣的,普通臺灣人也大都情商非常高非常會說話。就算不喜歡你這個人,面對面的時候還是會表現的禮貌得體,不會做出讓雙方尷尬的行為舉止。
而縱觀伊能靜在節目中的表現,大部分時候都是會選擇把自己真正想說的話「包裝一下」之後再說出來。
比如,她跟隊友王智說「你不要管對錯,待會兒只要『用心』唱就對了」。其實如果換成耿直一點兒的姐姐來說的話,估計就會變成「想那麼多沒用的幹嘛,唱就完了」。
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臺灣人,我常常被他們的高情商和會講話驚訝到,但同時他們也經常告訴我常常被我們內地和香港人的毫不客氣的直接「嚇到」。
香港受海外文化影響較大所以普通市民的思想和行為都比較開放,穿著打扮上面也一般來說大膽一點,在街頭常能看到穿著露背裝的女孩子。
而臺灣其實仍然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從老一輩到年輕一代的思想都還是相對來說比較保守的。比如臺灣的傳統觀念仍然覺得一個女性嫁到別人家就應該做一個相夫教子敬老愛幼的標準媳婦,這些事情遠比你追求自己的職業發展和自由戀愛等等重要得多;而街頭很多美容院的廣告都會拿「好媳婦臉改造」作為噱頭,告訴顧客什麼樣的臉是好媳婦的樣子。
而這樣的社會文化和觀念,也深刻地影響了女性對於愛情婚姻家庭的認知,於是伊能靜針對梅豔芳的那段評價也並非令人意外的事情。
《浪姐》在香港也引發了熱烈的關注,伊能靜針對梅姐的「不敬之詞」也引起了市民強烈的反對。其實完全可以想像,如果伊能靜這番言論是當著香港女性比如鍾麗緹鄭希怡的面講出的話,有很大可能她會遭遇對方很直接的回懟。
然而,不論是開放還是保守,都只是個人自己的價值取向罷了,不應該作為評判別人的標準,可以不認同,但不要隨意反對,尊重即可。
香港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商業社會,整個城市的每一個市民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積極融入到商業當中的,這也造成了香港人看問題的立場普遍比較實際,會更接地氣而不是浮於表層侃天說地。
而在節目中,鄭希怡有時候不經意的一些行為,就能體現這種特質。
比如在黃曉明給各位姐姐送了火鍋外賣的時候,其他姐姐基本上要麼因為明星自我管理不吃要麼很想吃但是礙於「今天吃了會影響明天舞臺上的發揮」的所謂敬業精神而退避三舍,只有鄭希怡沒有管這些,想吃就吃了。這其實是基於實際立場考慮問題的一個表現。
而回到「臺女」伊能靜,本人活生生一個文藝公主,一直都愛打文藝人設,出的歌曲、演的角色都相當地文藝範兒。雖然後面因為「羽扇綸巾」翻了車,但也沒有阻擋她繼續賣文藝人設。
然而臺灣女性很多都熱愛文藝,文藝音樂人也是臺灣娛樂圈一個金字招牌,蘇打綠張懸等等都是文藝的道路上走得很徹底的音樂人,伊能靜並非個例。
其實,不管是「港女」還是「臺女」,我們不提倡給個人打上刻板標籤,因為每個人都是個特別的個體,每個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也正是因為這些個獨特的魅力,讓娛樂圈變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