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國畫大師呂佛庭
濃墨重彩桑梓情
馮華豫
在群星燦爛的泌陽名人中,有一個著名的愛國畫師——呂佛庭,他的事跡與作品一起,永遠銘刻在泌陽盤古兒女的心中。
呂佛庭,名天賜,字佛庭,清宣統三年(1911年)生於泌陽縣雙廟鄉夭莊村。早年即酷愛書法、繪畫,於民國20年(1931年)考入張恨水創辦的華北美術專科學校深造,受業三載,曾就學於許翔階、秦仲文、齊白石等名師門下,先臨摹《芥子園畫集》,學繪花卉、羽毛、仕女,繼學淡筆山水畫,初露頭角即顯示出非凡的繪畫才能。在美專深造期間,因家庭供養困難,靠勤工儉學方式,為人畫像掙得微資維持學習。他經常向齊白石等大師請教,經過數年寒窗酷讀,他不僅在繪畫技巧上有很大進步,在畫理上亦有很大提高。
呂佛庭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他隻身一人從1944年4月開始了蜀道、長江三峽的旅遊寫生,歷時4個多月。是年9月,他僅用1個多月就繪出巨畫百幅,在開封、西安、成都、重慶、南京等地舉辦畫展,名聲大振。1947年夏天,當時他在臺灣的一個族侄函邀佛庭去臺遊歷。
呂佛庭不僅以繪畫名揚四海,更以愛國之情為人稱道。抗戰時期,他與焦甫等人一起在縣內組織抗敵後援會,積極發動募捐,以身作則,盡捐畫作和妻兒首飾資助抗戰,呂佛庭還積極組織「怒吼」話劇團,自編節目在泌陽各地演出。四十年代末,他東渡臺灣執教,任臺灣省臺中市師專終身教授。幾十年來,他在講臺上積極宣傳愛國道理,為促進海峽兩岸及早統一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近年來,他更珍惜自己的有生年華,多次同家鄉通信聯繫,既為家鄉幾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歡呼,又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為弘揚家鄉民族文化,他多次為家鄉賦詩、作畫、題詞,為辦好家鄉學校,他先後捐款上萬元資助興辦希望小學,幫助解決貧困山區孩子就學難問題。
呂佛庭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興趣廣泛,集琴、書、畫、詩於一身。他的畫立意幽雅,境界超脫,極富個性,達到了師法自然的境界。他作畫布局疏密虛實,錯落有致,節奏明快,瀟灑自然,竹筆蒼勁潤澤,剛中有柔,雄中有秀。六十年代,他用4年時間,畫出《長城萬裡圖》、《長江萬裡圖》和《橫貫公路圖》三幅長卷,1981年,他和國畫大師張大千在臺北市舉辦聯合畫展。1983年到1985年,又用兩年多時間,畫出了《黃河萬裡圖》,作品長達32尺。呂佛庭晚年多次遠飛美國、歐洲、澳洲旅遊,寫出散文《蜀道萬裡》和《美歐遊蹤》,他「每有遊歷或感觸時皆隨即發而詠為詩文」,其詩作不下3000餘首,集有《江山萬樓詩集》行世。呂佛庭在書法方面,介於楷,隸之間的古拙書風,揉合了鍾(繇)、王(羲之)、褚(遂良)、歐(陽詢)之風格,端正挺秀,自具面貌。他曾27次舉辦個人畫展,其《長江萬裡圖》全幅長達190尺,巨畫從源頭至入海口,沿江重要城市、名勝古蹟盡入畫中,構畫壯麗,氣象萬千,不僅反映出呂佛庭對祖國山河的深厚感情,也表達了千百萬臺胞的共同心聲。
幾十年來,呂佛庭除精心育桃李外,還致力於中國繪畫史和繪畫理論的研討,為人類留下一整套完美的藝術遺產。他先後有《中國書畫源流》、《萬濤大師詳傳》、《中國通史詳傳》和《中國繪畫思想》等著作問世。
1996年,已經85歲高齡的呂佛庭大師,又欣然接受了泌陽縣委、縣政府的邀請,滿懷著濃濃的桑梓之情,為回報家鄉父老鄉親,創作出長卷名畫——《泌陽勝景》,奉獻給生養自己的泌陽故鄉。直到2005年,呂佛庭大師在臺北仙世,這幅《泌陽勝景》圖,成為他人生藝術之絕唱。
呂佛庭大師的長卷名作——《泌陽勝景》 馮華豫攝
投稿郵箱:ldsh@163.com
小編QQ: 903351793
添加朋友 → 查找公眾號:泌陽文史點滴
添加朋友 → 搜微信帳號:bywhws
本公眾號是廣大文化和文史愛好者學習、研究、創作、交流、探討、展示的平臺,相關內容僅供參考。秉承文責自負的原則,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引用來自網絡的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難免訛誤,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