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沒有被過分解讀,姜文是個好導演

2021-01-07 影視巴黎的春季

《讓子彈飛》海報一出來,一股西部片的味道,看的過程很有昆丁的感覺,大家就覺得挺爽快挺酷的一部片子嘛,為什麼很多人在說裡面隱喻這個隱喻那個的,哪有那麼多東西,不就是一部電影嘛,看看裡面演員精彩的演技,緊張的故事不就夠了,那麼情節和臺詞不就是為了有趣而設計的嘛

真的只是為了有趣而設計的嘛?

姜文是中國電影鬼才,要說讓他按部就班,按照中國現在電影的風格拍一部電影是不可能的,他一定會延續自己看似誇張但是裡面充滿內容的風格,所以說《讓子彈飛》一定不簡單

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原著,《讓子彈飛》劇本的原作者——馬識途(1915年生於重慶忠縣),《讓子彈飛》改編自馬識途的小說《盜官記》。

新中國成立以後,曾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四川省建設委員會主任、廳長及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共中央西南局宣傳部副部長、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全國第六、七屆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聯主席、省作家協會主席,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副會長,四川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中國國際筆會中心理事直至離休。

一個參加過革命,並且做過高級官員,還歷經過文革時期身世沉浮的人這樣的大師筆下,怎麼會是俗筆,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朋友們,不如去原著中查看一番,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更多內容,就會發現,這部電影其實還有很多沒有看懂的地方。

小編覺得大家應該多讀一點書,並且在對一個作品有全方位的了解和認識的時候,再去評價一部作品。

同時也很期待姜文的新片快要上映了,大家都期待嗎

相關焦點

  • 出彩的只有《讓子彈飛》,姜文導演真的江郎才盡了?
    提起姜文導演,不少人都會提起他的經典作品《讓子彈飛》。的確,《讓子彈飛》是姜文導演最佳作品沒有之一。 在經歷《鬼子來了》和《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失敗之後,《讓子彈飛》才應運而生,而姜文導演也在這部作品上投入了全部精力,算是破釜沉舟。
  • 讓子彈飛,姜文的子彈能飛多遠,眾多疑點深度解析
    姜文是眾所周知的好導演,也是最有個性的導演。他能將許多尖銳性的問題以自己獨特的述影方式去陳述去嘲諷,就像他的《鬼子來了》:雖然因為話題性問題在中國被禁,但我們不能去否認他的確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在國際上也贏得了許多聲譽——姜文能將一個簡單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上升到人性的層面升華到對民族奴性的抨擊。那我們就能說這個導演是成功的,即使封加偉大也絲毫不過分。
  • 《讓子彈飛》——姜文的驚喜
    ——《讓子彈飛》」如果給華語電影找個黑暗的時期,那無非就是21世紀的前十幾年。如果論這十幾年中哪一年最為黑暗,我想應該是2010年。姜文,這個鬼才,帶著他的作品,如同子彈一樣,划過國產電影黑暗的天空,就像這部電影的名字。《讓子彈飛》他給那些失望的人,翻譯了什麼叫驚喜。告訴他們兩件事。一、華語電影還有扛鼎之作。二、我姜文,回來了。
  • 姜文《讓子彈飛》,解讀暗線,還原真實故事
    相信很多人對姜文並不陌生,看過紅高粱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演員,但是他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導演。許多人會說他所拍攝的電影經常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今天小編便帶大家來說說他的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其實提到讓子彈飛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妻子周韻,在姜文和周韻在一起後,姜文的每一部電影其實都是由她出演的,而她其實也是一個美到超凡脫俗的女人,帶有古典美的特徵其實也非常打動人心。現在便來說一說讓子彈飛這部電影。
  • 解讀《讓子彈飛》精彩道具 看姜文柔情滿懷(圖)
    後來過了很久,導演突然點到我說,『你去查,歷史上有沒有馬拉火車』。我們查到的黑白照片,整個長春的大街上確實有縱橫阡陌的馬拉火車的軌道,特別好玩。」還不夠,姜文不放棄火車上冒白蒸汽的意境,蒸汽來源就是車廂內巨大的「火鍋」。為了將這夢幻的場景還原到大銀幕上,姜文在北京的郊縣開鑿了一條蜿蜒10公裡的鐵路;價值連城的8匹汗血寶馬,則花了足足兩個月時間的訓練,才適應了在鋪滿碎石的鐵軌上奔跑。
  • 讓子彈飛:姜文自傳
    姜文曾經說過,《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給他的禮物,而《讓子彈飛》則是他送給觀眾的禮物。顯然,《讓子彈飛》在姜文的心目中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他覺得的觀眾想要的。作為沉寂7年的復出之作,2007年上映的《太陽照常升起》的票房並不理想,這也讓姜文明白,過於的自我放飛並不能讓觀眾明白他的表達。
  • 《讓子彈飛》不易察覺的三個細節,讀懂了他們,就讀懂了姜文
    2010年姜文自嗨之作《讓子彈飛》上映,該片一上映就引爆全網,網友一邊解讀該片各種隱喻一邊「人傳人」紛紛去電影院圍觀。當時無數電影人還在為3億票房努力奮鬥,《讓子彈飛》一舉砍下6.76億登頂年度票房冠軍,將常勝將軍馮小剛斬於馬下。
  • 《讓子彈飛》,姜文導演的東山再起之作,是中國電影的希望
    2010年可謂眾望所歸的姜文推出了自己導演生涯的第4部作品,《讓子彈飛》伴隨著將近8億這一天文數字的高票房及良好口碑,姜文的名字及《讓子彈飛》被人們津津樂道,同時也鐫刻在中國電影史的光輝篇章上。在姜文名利雙收的背後,是其獨特的個人風格與閱歷積澱,造就了《讓子彈飛》的成功。
  • 姜文談《讓子彈飛》:世界就是長在誤讀的營養上
    八年過去了,姜文在這個時間裡,拍片的速度並不快,《太陽照常升起》和《讓子彈飛》是他在這八年裡拍攝的兩部電影。兩部作品出來,依然成為眾多觀眾熱議的影片。《太陽照常升起》上映之後的「生不逢時」和《讓子彈飛》獲得的七億票房形成了極大的反差。2011年1月。程青松和黃鷗再度來到姜文導演的工作室,有了第二次對話。程青松:《讓子彈飛》的票房很驚人,已經到7個億了。
  • 姜文「北洋三部曲」為什麼只成就了一部《讓子彈飛》,差異很明顯
    提起《讓子彈飛》,不少人都認為是姜文的得意之作,甚至有人認為《讓子彈飛》是姜文僅有的代表作。其實這樣理解也不過分,因為在三部曲中《讓子彈飛》的佳績實在耀眼。
  • 姜文:下山後,讓子彈飛(全文)
    姜文在17年裡導演了4部電影,《讓子彈飛》是第四部。在此之前,其他三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超出了事先的投資計劃,不得不追加投資;其他三部電影的製作周期也都超出了事先的製片計劃。《讓子彈飛》耗資一億一千萬,花4個月時間拍完,是姜文迄今為止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按照既定商業遊戲規則完成的電影作品。1993年,姜文開始拍攝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
  • 全面解讀《讓子彈飛》結局,張麻子到底有沒有贏
    姜文在《陽光燦爛的日子》流露了自己的英雄夢,到了《讓子彈飛》,他總算在電影裡當了一回真英雄。由於電影引發了現象級熱議,本來一個清晰明了的故事,被觀眾的各種腦洞分析搞得撲朔迷離。最大的一個爭議莫過於結局,張麻子真的贏了黃四郎嗎?
  • 姜文的「子彈」飛了十年,狂歡也持續了十年
    而《讓子彈飛》的歧義是面向政治的。它是某種由來已久的中國趣味在當代的極致展示。漢代的文人把詩經裡的一首首愛情詩解讀為政治諷喻,清代的讀者則把紅樓夢裡的男歡女愛看成了反清復明抑或明珠家事,仿佛不與政治相關,文藝作品就配不上心懷天下的中國男性的讚譽。
  • 姜文復盤《讓子彈飛》:一旦拍成電影,過去的都是現實
    」        《讓子彈飛》即將衝七億票房的前夕,百忙中的姜文坐下來接受我的採訪,聊了差不多三個小時。他拉上了述平和危笑,不僅因為他倆都參與了《讓子彈飛》,更因為他倆都參與了他的前一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述平是兩部影片的編劇,危笑在《太陽照常升起》裡是副導演,在《讓子彈飛》裡是編劇兼演員。  聊《讓子彈飛》,離不開《太陽照常升起》。不懂《太陽照常升起》而光是喜歡《讓子彈飛》,就如同看見樹葉沒看見巨大的樹幹。這是我採訪姜文前的先入之見。巧的是,這也成了本次採訪的共同切入點。
  • 姜文電影《讓子彈飛》,站著掙錢才夠爺們!
    又看了一遍讓子彈飛這是個好現象,電影是給人看的,也是任人說的。但這並不代表導演要妥協什麼,甚至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走向低俗。現在很多電影都沿著這條路往下走,不過以利益最大化為導向罷了。但我覺得誰也不必去期望什麼,也不用過度解讀什麼,姜文總和其他人的期望有差距。這些差距不能被解讀為特立獨行,只不過在我看來過於生猛。姜文作品的主要特色是節奏快,那麼節奏慢了是不是就沒意思了?我想姜文即使要拍爛片,也是爛的一片燦爛。
  • 《讓子彈飛》十周年:子彈依舊在飛,理想希望不滅
    姜文希望讓子彈飛一會,而這顆「子彈」飛了十年,不僅沒有轉瞬即逝,反而引發了更大的子彈狂潮,在華語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彈痕「。子彈依舊在飛的背後,是姜文不滅的理想,更是成功吸粉、數量相當的擁躉們所撐起的希望。 理想:站著,把錢掙了?
  • 姜文拍完《讓子彈飛》,為何之後的電影全都不行了?
    在日益增長的電影市場,作為一部萬眾矚目的著名導演大製作電影,如此票房成績屬於嚴重不合格。《邪不壓正》的票房失利,繼2014年的《一步之遙》之後,再次證明了2010年那部票房口碑雙爆的《讓子彈飛》, 對姜文而言,真的只是個華麗的意外。甚至可以說,《讓子彈飛》究竟是如何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其實姜文自己也並不明白,正所謂「身在此山中,雲深不之處」。
  • 讓子彈,飛一會兒
    《讓子彈飛》開始吧,巨多人讓我說說,那我也不矯情了。姜文是個產量特別低的導演,入行二十多年,才導了五部長片,但幾乎每部都能成為長久的話題,《讓子彈飛》是他邁入主流大導的重要一步,相信大量的觀眾都是從這部作品開始,變成姜文的腦殘粉。
  • 最終還是站著把錢掙了-《讓子彈飛》姜文
    很少有導演,每部作品都是精品,在我有限的認知裡,韓國的奉俊昊是一位,還有就是姜文。而且姜文是少有的,很任性的導演。姜文自己說:《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給我的禮物。《讓子彈飛》是我送給觀眾的禮物。八、張麻子,用錢用槍想讓百姓反抗,但是都沒有作用。只在看到替身黃四郎死的時候,百姓才反抗,他們只敢幫贏的人。九、黃四郎死後,曾經的馬匪,變成了現在的黃四郎。抵抗暴力者,最終也會變成施暴者。
  • 姜文的神作《讓子彈飛》的續集為啥沒有公映?網友:其實早就上映
    說來,同時擁有「票房黑馬」,「不算完美」標籤的文藝片其實不止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還有8年前姜文的《讓子彈飛》,但不同的是前者更多是因為口碑不完美,而後者則是因為情節和敘事不夠合理流暢這個硬傷。實際上,《讓子彈飛》不是姜文的導演處女作,而是他繼《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後導演生涯的第四部作品,他賦予了這部不算常規文藝片的電影,成人斑斕童話的開端,複雜荒誕脫離常規的劇情,各色誇張卻性格鮮明的人物,諸多伏筆、以及看似啼笑皆非、實則意味深長且開放式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