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不易察覺的三個細節,讀懂了他們,就讀懂了姜文

2020-10-07 大而不當

2010年姜文自嗨之作《讓子彈飛》上映,該片一上映就引爆全網,網友一邊解讀該片各種隱喻一邊「人傳人」紛紛去電影院圍觀。

當時無數電影人還在為3億票房努力奮鬥,《讓子彈飛》一舉砍下6.76億登頂年度票房冠軍,將常勝將軍馮小剛斬於馬下。

《讓子彈飛》節節勝利勢如破竹,馮小剛則肉眼可見的焦慮——他的《非誠勿擾2》隔了半個月上映,口碑票房全面敗北。

當時還有影評人說姜文是「以馮小剛諷刺馮小剛」,這也讓兩位大佬火藥味十足。

話說回來,《讓子彈飛》至今上映已經整整10年,網上關於本片的解讀仍然絡繹不絕,還屢屢成為熱點話題。

很多人說姜文在這部片子裡夾雜私貨,有太多的XX隱喻,當年姜文還親口否認了這點:

到底有沒有呢?

我想是有的。

網上關於《讓子彈飛》的解讀已經夠多了,甚至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幾乎已經到了每句臺詞都有解讀的程度,在我看來有點over了。

但片子裡有三個細節因為「工具人」的身份被好多人給忽視了,然而這三個細節正是解讀《讓子彈飛》、解讀姜文的關鍵。

第一個細節:鵝城還是康城?

影片最後三分之一處,跟張麻子鬥智鬥勇的馬邦德徹底臣服於張麻子,道出了一個深藏心底的秘密:他買的縣長不是鵝城,而是康城!

馬邦德說當時自己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張麻子給劫了,然後心生一計謊稱是赴鵝城上任。

康城富饒鵝城兇險,張麻子進城只有兩個結果:被黃四郎給做了,或者做了黃四郎,前者的話馬邦德走馬康城從容上任,後者的話就跟張麻子一塊撈錢。


那麼問題來了:張麻子並沒有鵝城的委任狀,為什麼還能順利地在鵝城上任當縣長呢?怎麼輕而易舉地就騙過了黃四郎呢?

原因並不複雜,姜文就是通過這點揭露了兩個真相:

1、推翻封建王朝的民國與過去並無二致,換湯不換藥。

中國過去2000年的封建史一直是王朝與士紳共天下,統治力量不下鄉,基層放手給士紳豪強管理,民國只是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王朝,內容上還是一樣。

2、民國對基層的統治力非常薄弱。

民國對於基層的管理還是通過黃四郎這種豪強以及兩大家族這種士紳在維持,其代價就是百姓淪為魚肉,黃四郎跟兩大家族可以隨意搜刮民脂民膏。

這樣就出現了第二個問題:既然假委任狀都能順利上任沒有任何阻力,黃四郎這種擁有地方武裝的豪強為什麼還要買縣長呢?

黃四郎買縣長要委任狀,歸根結底是在尋求法理上的認可。

這也是幾千年爭鬥留存下來的智慧:不管正義方還是侵略方,舉事之前都會為自己尋求一面正義的旗幟。

也就是說好多人所謂的正義善良其實只是掛了個羊頭,賣的還是魚肉百姓的狗肉。

另外這一點也在強調,官方對基層不是管不了,而是不想管!

說到底,黃四郎也只是高層的一條狗,也就是他所謂的「一根大腿」。

第二個細節:你不是要跟著我當麻匪到處發錢嗎?

這一點尤為重要,我發現好多人沒注意到。

現在絕大多數解讀都說最後張麻子的兄弟背叛了大哥,背叛了GM。

我覺得這是一種誤解:這幫兄弟背叛了大哥不假,但從未背叛GM,因為他們跟後者還有一步之遙

這些人包括花姐,他們跟著張麻子的目的就是當麻匪給窮人發錢,享受除暴安良被人感恩的成就感,順便自己撈點錢。

這一點影片有多次暗示,第一次拿到錢後弟兄們嚷嚷著要撤就是很好的暗示,這次直接明說了。

錢都發光了自然就要離開,這就是花姐等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花姐還有張麻子的兄弟都是好人,他們跟GM差的一步之遙是什麼呢?

是這個:

張麻子一支槍指著自己,一支槍指著別人,說「姑娘,你這樣拿槍的姿勢很美。」

有人說這是「批評與自我批評」,倒是也對,但更應該引申為信念、原則、使命,用一個詞概括就叫——主義。

老三或許真的懂張麻子,他可能明白張麻子的意思但並不支持,因為這樣「不輕鬆」:

這是姜文內心的潛臺詞,GM者向來是寂寞的獨行者,拉幫結派很容易,搞一支有同一個理念同一個使命並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隊伍太難了!

第三個細節:浦東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東。

不要糾結馬拉火車後面這個人是不是黃四郎,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老三老四這些人喊出來的。

這個細節揭露了另一個殘酷的事實:民眾對於改變、GM是不感興趣的!

老三、老四這幫兄弟跟了張麻子多年,出生入死親如手足尚且能做出如此抉擇,認為浦東上海沒什麼兩樣,安於現狀得過且過,何況那些任豪紳魚肉的「鵝」們呢。

注意到這三個細節才能成功解讀《讓子彈飛》,才能讀懂姜文。

姜文表面上是一個特別強勢,超級自信的藝術家,骨子裡其實是懷疑一切對社會不抱什麼希望的悲觀主義者,他對社會現狀持悲觀態度,對人性、對zz、對未來都是深度悲觀者,這種情緒幾乎在姜文所有電影裡都找得到。

在他眼裡大多數人生下來就是被人魚肉的,只有少數人是魚肉他人者,而所謂「青天大老爺」、「公平、公平、還是TM的,公平」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罷了。

相關焦點

  • 讀懂鵝城黃四郎,才能懂姜文的《讓子彈飛》。黃四郎真實身份解密
    平時不太喜歡看電影,對姜文那部《讓子彈飛》卻甚是喜愛。這部電影看了不下三回,每看一回,都有不同的領悟。感覺這不只是一部電影,更像一部文學巨作,一部意義深刻的文學巨作。耐人尋味,值得一讀……觀眾往往只會注動電影的開頭和末尾,而忽略了電影的中間部分。
  • 10年後再看《讓子彈飛》,終於讀懂了姜文眼中的大結局!
    在電影《讓子彈飛》的結尾,有這麼一幕讓人大惑不解,那就是張麻子終於打敗了黃四郎,解救了鵝城的老百姓。他是準備回山裡的,可是手下老三卻告訴張麻子,我們不準備回山裡了,要去上海,而且他們還坐上了當初馬邦德坐的那輛火車走的!
  • 有多少人讀懂了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
    姜文的水平果真數一數二,出道時意氣風發,滿腔熱血,於是大斧霍霍的施展才華,但發現在這個國家行不通。所以就有了這部,在意識形態的濃墨重彩下的文化環境中出現的「半妥協」的佳作《讓子彈飛》,這部電影信息量之大簡直超乎想像,既可作為娛樂消費的爆米花電影,又是一部有其豐富內涵的電影,可以次次說在被禁的邊緣試探,但卻可以在把握好力度,角度的同時加入導演自己的思想。
  • 《讓子彈飛》——姜文的驚喜
    ——《讓子彈飛》」如果給華語電影找個黑暗的時期,那無非就是21世紀的前十幾年。如果論這十幾年中哪一年最為黑暗,我想應該是2010年。姜文,這個鬼才,帶著他的作品,如同子彈一樣,划過國產電影黑暗的天空,就像這部電影的名字。《讓子彈飛》他給那些失望的人,翻譯了什麼叫驚喜。告訴他們兩件事。一、華語電影還有扛鼎之作。二、我姜文,回來了。
  • 讓子彈飛:姜文自傳
    姜文曾經說過,《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給他的禮物,而《讓子彈飛》則是他送給觀眾的禮物。顯然,《讓子彈飛》在姜文的心目中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他覺得的觀眾想要的。作為沉寂7年的復出之作,2007年上映的《太陽照常升起》的票房並不理想,這也讓姜文明白,過於的自我放飛並不能讓觀眾明白他的表達。
  • 10年前的《讓子彈飛》,現在再看時,發現這幾個姜文隱藏的細節
    距離《讓子彈飛》上映已經過去10年了,在導演姜文搞拍《讓子彈飛》之前,在2000年曾拍過一部叫做《鬼子來了》的電影,但是後來被禁了。2007年又上映了一部叫做《太陽照常升起》的電影,但是票房成績卻撲街了。
  • 姜文:下山後,讓子彈飛(全文)
    姜文在17年裡導演了4部電影,《讓子彈飛》是第四部。在此之前,其他三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超出了事先的投資計劃,不得不追加投資;其他三部電影的製作周期也都超出了事先的製片計劃。《讓子彈飛》耗資一億一千萬,花4個月時間拍完,是姜文迄今為止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按照既定商業遊戲規則完成的電影作品。1993年,姜文開始拍攝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
  • 讓子彈飛,姜文的子彈能飛多遠,眾多疑點深度解析
    讓子彈飛/宣傳報而姜文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民國三部曲」(最後一部《邪不壓正》今日上映並被作為中國的奧斯卡競選單元)。而今天我要分析的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讓子彈飛》。讓子彈飛/劇照然後白鵝被姜文以象徵來賦予鵝城百姓的性格。與家禽有過接觸的同學應該知道大白鵝的性情是非常溫順的,就代表著鵝城人的性格就是典型的「鵝」性格:他們已被惡霸黃四郎馴服,在他面前俯首稱臣。
  • 姜文說:別急,讓子彈飛一會
    姜文(張麻子):好了!我曉得你們個個身懷絕技!9、姜文(張麻子):這是穆扎的曲子。他們叫穆扎,我們這裡叫莫扎特。張默(老六):你還能聽出是穆扎來?姜文(張麻子):要分時候。張默(老六):什麼時候?姜文(張麻子):唱片上寫著穆扎的時候。10、發哥(黃四郎):我這是珍藏版地雷,世上只有兩顆,made in usa!胡軍(假張麻子):那另一顆呢?
  • 姜文 | 你所不知道的關於《讓子彈飛》的事兒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讓子彈飛》創作背後的種種故事。這本小說中也直接使用了很多四川方言,本來講的就是抗戰時期重慶治下的縣鎮世相,所以後來《讓子彈飛》也出了個川話版的,更符合原著。《讓子彈飛》裡面有對手戲,後來她在接受金星訪問時在節目裡表示和姜文對戲很過癮。
  • 中年姜文,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姜文飾演藍青峰。(網絡圖)這些都是隱喻,指向了那個姜文欲說還休的潛故事——他眼中的歷史的進程。一句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在《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中,姜文已經講了一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子彈飛》講的是群眾參與。要殺死一個人,殺死他的肉身是不夠的,必須殺死活在群眾心裡的他。
  • 最終還是站著把錢掙了-《讓子彈飛》姜文
    姜文自己說:《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給我的禮物。《讓子彈飛》是我送給觀眾的禮物。電影中的很多細節讓我們覺得不真切,比如巨大的火鍋,一地的錢;一地的槍;門樓下女人一張張慘白的臉;……可也總能在細節中發現電影與現實的交織和重疊
  • 你也許不知道《讓子彈飛》的36個細節
  • 姜文的《讓子彈飛》上映10年,這些細節你看懂了嗎?
    今年是《讓子彈飛》上映第10年。前幾天重溫,發現個有意思的細節:姜武扮演的黃四郎爪牙在縣長官邸囂張說自己是光緒三十一年的武舉人,誰敢動他?一句配角臺詞勾動我的較真,去查了下中國武舉的歷史。查到這裡我不禁笑了,是有意設計武舉人說謊,還是劇本未考證細節,都不重要。有意思的是姜文電影裡一貫的真真假假和影射諷刺。比起我2年前深度分析過的《邪不壓正》你沒看懂的5個細節,以買官縣長為故事切入的《讓子彈飛》是一部徹底地關於「真與假」的電影。
  • 策劃:你也許不知道《讓子彈飛》的36個細節
    從公映到聖誕節短短11天時間,《讓子彈飛》票房已經突破4億,搶錢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吃驚。而這期間,片中眾多好玩的臺詞、鏡頭等細節讓觀眾興奮不已,迅速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討論的談資,甚至網絡上已經有「子彈體」出現。為此,新浪娛樂找來《讓子彈飛》中的36個細節,和大家一同分享。
  • 如果想要看懂「讓子彈飛」,首先得看懂姜文的三個視角
    《讓子彈飛》之所以能夠成功,源於姜文高超的「騙術」。周潤發被姜文以「發哥之角,既有曹孟德之雄,又具周公瑾之英,且常自詡諸葛孔明,迴腸盪氣,出人意表」一語「騙」成了鵝城一霸黃四郎。葛優被姜文以「深信此角,必能助兄,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 如果想要看懂「讓子彈飛」,首先得看懂姜文的三個視角
    《讓子彈飛》之所以能夠成功,源於姜文高超的「騙術」。第一個是政治視角;第二個是姜文的價值觀;第三個則是姜文文藝手法的特徵,所以要更好的理解《讓子彈飛》需從這三種特質入手。後跑出縣衙,告訴看熱鬧的百姓,自己來鵝城只做三件事,一是公平,二是公平,三還是公平。最後在他們高喊「青天大老爺」時鳴槍,提醒他們這世道誰都不值得他們跪,只要站起來才能贏得尊嚴。這就是張麻子引導愚民的做法,不是空口白話與教條說道,而是用行動事實證明,強,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定會推翻壓迫。
  • 《讓子彈飛》揭開劇情謎底 姜文保證觀眾看懂
    姜文:《讓子彈飛》觀眾能看懂  開拍至今曝光的消息多是明星加盟,但《讓子彈飛》究竟講的是個什麼故事,怕是外界沒人知道。昨日發布會現場曝光的影片首款預告片,加上邵兵和廖凡的現場介紹,讓人終於了解到,《讓子彈飛》是一個火車劫案引發的驚天騙局。「我和廖凡都是姜文扮演的張牧之的兄弟,本來計劃打劫火車能打劫到金銀財寶,結果什麼也沒撈著。」
  • 姜文《讓子彈飛》,解讀暗線,還原真實故事
    相信很多人對姜文並不陌生,看過紅高粱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演員,但是他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導演。許多人會說他所拍攝的電影經常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今天小編便帶大家來說說他的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其實提到讓子彈飛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妻子周韻,在姜文和周韻在一起後,姜文的每一部電影其實都是由她出演的,而她其實也是一個美到超凡脫俗的女人,帶有古典美的特徵其實也非常打動人心。現在便來說一說讓子彈飛這部電影。
  • 姜文三部曲·《讓子彈飛》……
    三部曲第一部·讓子彈飛。八匹純血高頭白馬四蹄翻飛,車輪與鐵軌撞擊隆隆作響,兩節火車正以「馬拉火車」的夢幻奇景奔騰在南部中國的崇山峻岭之間。火車車頭的煙囪裡蒸汽蒸騰而上,不過這蒸汽的來源其實是車廂內巨大的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