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讓子彈飛》上映已經過去10年了,在導演姜文搞拍《讓子彈飛》之前,在2000年曾拍過一部叫做《鬼子來了》的電影,但是後來被禁了。2007年又上映了一部叫做《太陽照常升起》的電影,但是票房成績卻撲街了。那幾年姜文在電影上面吃了不少虧,但是他依舊沒有放棄,3年後也就是在2010年,《讓子彈飛》成功突破6.36億的票房成績,而且還在豆瓣上達到了8.8的高分。現在將《讓子彈飛》翻出來再看一遍,你會發現當年在看這部電影時有好多細節都沒有注意到。
一.新官上任被截胡
電影開頭時出現的馬兒拉火車的景象雖然非常的荒誕,但是其實是在透露當時是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火車被打劫後,張麻子代替馬邦德縣長的身份,而馬邦德則代替了師爺的身份,就這樣他們一個為了錢財一個為了活命,用完全不屬於自己的身份進入了鵝城。鵝城的地頭蛇黃四郎在縣長剛入城時,命人抬來一頂只放了一頂帽子的轎子迎接,其實這是黃四郎在給新任縣長下馬威。
二.馬邦德這個牆頭草
馬邦德當初既然能夠為了自保,將夫人都送給張麻子當老婆,還將自己的縣令身份也送給了張麻子,他自然也能為了利益而出賣張麻子,所以馬德邦是個牆頭草。假扮師爺的馬邦德看黃四郎與張麻子之間處於對立,於是就向黃四郎揭露了張麻子的真實身份,兩人計劃著利用委任狀害張麻子,但是最後卻在臨死前將計劃告知了張麻子,因為他不忍心看著張麻子被害死。
三.同為革命者卻走上了兩條不同的路
在影片中,黃四郎曾經提起過日本人切腹的方式,這段話讓人不得不懷疑黃四郎應該是革命人,後來黃四郎表示自己拿出的地雷在南國總共只有兩枚,第一枚已經在辛亥革命時爆炸了,這是第二枚,這也讓人不得不懷疑黃四郎應該是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的革命者。而張麻子曾經交代過自己的真實身份,早在17歲時就已經隨松坡將軍參加過辛亥革命,所以黃四郎與張麻子其實都是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的革命者,但是最終卻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四.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師爺死後,張麻子準備回鵝城找黃四郎報仇,但是他們幾人怎能對付黃四郎的幾百人?所以後來張麻子為了讓民眾一起與他反抗,便開始滿城撒銀子和槍,當張麻子發現百姓們手中雖然拿著銀子拿著槍,但是這些人寧願去打麻將,也沒有一個人願意或者是敢出來反抗惡勢力,這也是因為在當時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下,百姓們已經習慣被惡勢力踩在腳下,心中已經被懦弱吞噬。
姜文自導自演的《讓子彈飛》終於讓他在經歷了十多年的電影低谷後重新站了起來,不過不得不說,這部影片確實是一部良心之作,其中居然隱藏著這麼多細節,只看一遍諸多細節無法全部理清,所以建議大家在閒暇時光時,可以再將《讓子彈飛》翻出來欣賞一遍,絕對會有不一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