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心血一杯茶《茶人三部曲》解讀茶與人生

2020-12-24 浙報融媒體

上海書展期間,「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茶人三部曲》精裝修訂本讀者見面會」在上海長寧圖書館和上海展覽中心中心活動區舉行。在見面會上,著名作家王旭烽與浙江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王曉樂進行了精彩的對談,與大家共同分享了關於茶葉、茶人、茶事的點點滴滴。

長寧圖書館 活動現場圖

上海展覽中心 活動現場圖

王旭烽,教授,國家一級作家。出生於浙江平湖,求學於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歷史系,現為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名譽院長、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主任。曾供職中國茶葉博物館,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王旭烽從事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數十年,其代表作《茶人三部曲》包括《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為城》三部,是中國第一個反映茶文化的長篇小說系列,曾獲茅盾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獎項。2019年,《茶人三部曲》又入選中宣部「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

《茶人三部曲》以綠茶之都杭州的忘憂茶莊主人杭九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運變化為主線,塑造了杭天醉、趙寄客、沈綠愛、杭嘉和、楊真、杭漢、杭得荼等各具不同社會意義和藝術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在憂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堅忍負重、蕩汙滌垢、流血犧牲仍掙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氣質和風神,寄寓著中華民族求生存、求發展的堅毅精神和爭取自由、嚮往光明的理想。這三部小說是白話史詩式的描寫,但各有其核心所在。王旭烽表示,在《南方有嘉木》中,她側重於書寫茶的文化行為;在《不夜之侯》中,她寫的是茶的貿易行為;而在第三部《築草為城》中,她想在歷史的進步和退步中,書寫「人」的超越。「茶人的精神是超越紛爭,而不是繞過紛爭。茶人是長壽的,能度過煎熬的歲月。」茶的清香、血的蒸氣、心的碰撞、愛的糾纏,在王旭烽清麗柔婉而勁力內斂的筆下交織,世紀風雲、杭城史影及華茶的興衰過程在書中盡顯。

在回顧自己的寫作經歷時,王旭烽說自己的小說中有60多個人物,但最重要的一個「人物」是「茶文化」,「把它當作人來寫,當作主角來寫」。在她看來,茶文化的情理結構是通過物質融匯精神,通過肉體打通靈魂。茶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訓練方式,正如學佛必須要學會打坐一樣,「當你參與生活、改造生活、創建生活,或者被生活傷害、被生活摧殘,甚至死於生活的時候,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一個真正的作家。」茶代表中國文化的符號,它進入了人們的精神世界。而這一進入,首先是進入茶米油鹽醬醋的生活和生產的層面;第二是琴棋書畫詩酒茶,審美的層面,這意味著如何度過你的時間,它不是為了活命解渴,也沒有特別實際的功能,品茶功能主要是美;第三個層面是管理層面,如茶稅、茶馬司等國家政權架構起來的;最後一個層面是哲學宗教層面的,它和儒家、佛家、道家有關。

王旭烽在見面會中提到了與西方「酒神精神」相對應的「茶神精神」,在她看來「茶神精神」主要的內涵就是《茶經》裡講的「精行儉德」。如果把「精行儉德」這四個字再小一點,再提升一下,就是一個「內斂」的「斂」字,她認為中華民族本質上不是一個具有侵略性的民族。這種精神是內斂的,是保守的。這裡的「保守」不是指保守主義,也不是指封建主義,而是指在欲望橫流的世界上保持節制和理性。

王旭烽於1990年開始創作《南方有嘉木》,至今恰逢30周年,浙江文藝出版社特推出全新精裝修訂版。無論是內容,還是裝幀,這一版本都有所提升。在內容上,進行了仔細地校訂;在裝幀形式上,推出單本裝和函套裝。硬封選用和綠茶色調接近的綠色羊絨紙,燙有醒目的白色書名及綠色的小茶葉,腰封採用硫酸紙,若隱若現地呈現世紀風雲、杭城史影的韻味。函套大膽採用了反向條紋的瓦楞紙加裱紙的形式,以突出茶文化的氣質。函套內還附贈茶文化筆記本,普及關於茶葉、茶文化的小知識。

《茶人三部曲》問世以來,在評論界獲得諸多好評。著名評論家雷達曾說:「王旭烽的語言、文筆很清麗,文化氣息很濃,那種書卷氣的語言,加上杭州的方言,本身就和她描寫的茶文化的藝術氛圍非常契合,很相襯,很和諧。」對於廣大讀者而言,在某種意義上,該系列也已成為「茶文化」的代名詞,也成了很多讀者走上愛茶之路的引路石。

活動最後,王曉樂以「十年心血一杯茶」點出了王旭烽創作的態度,她說:「《茶人三部曲》以茶葉世家杭氏家族六代人的命運浮沉為主線,在100多年風雲變幻、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和歷史進程中,深刻淺畫,描繪了茶人的長幅畫卷,鉤沉了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史。整部作品,柔中有韌性,散發著茶風茶韻;字裡行間,絲絲縷縷,勾勒了茶人精神的豐富內涵和中國人的民族品性。作品問世二十多年來,常讀長銷,歷久彌新;《茶人三部曲》本身就是一杯讀來習習清風生的好茶。」

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在炎炎夏日,不妨泡一壺清新的茶,讀一讀《茶人三部曲》,走入一個具有茶人風骨的世界,相信定能品讀出人生況味。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茶界中國》(三)】黃建璋:路,承載著茶人的光榮夢想
    為了引導讀者更好的理解紀錄片,中國合作時報·茶周刊將特邀專家進行解讀,也歡迎各位讀者留言,分享自己的觀影感受。因為我也是個執著的茶人,自然倍感親切,感同身受。《根脈的傳承》賦予茶人與生俱來的使命,影片中所蘊藏的精神世界,和當下受眾的精神世界遙相呼應。善良、正直、進取、奉獻……這些人類最寶貴的品質,煥發出了一種新的光芒,深深擊中我的內心,給予我慰藉和啟示。開篇別出心裁,不說茶人做茶,而說茶人魏月德化身成鋪路者,別開生面地描繪一個茶人的夢想,美好的願景不會自動實現,茶人早立志是成功的起點。
  • 茶人五部曲:茶痴,茶鬼,茶魔,茶仙,茶人
    幹倉茶香氣揮發性較高……世界那麼大,茶山那麼多,即使跑斷腿,累歪嘴,也得至少三年,方可練成一名基本及格的茶痴茶痴的煩惱是:越來越不值錢。驢子和馬一雜交,就出現了很多騾子。驢友和茶友一雜交,就出現了很多茶痴。尤其是討厭的網際網路和機票……一直在降價。要想出人頭地,必須升級為「茶鬼」。
  • 「無需破浪的人生,只需一杯茶家的茶」
    然而,21歲的時候,她隻身到臺灣求學,與茶結緣,人生從此因茶而美。她曾跑遍各大茶山,用腳步丈量茶的天地;後來,從臺灣來到北京,創辦「晚香」、「茶家十職」,讓越來越多人以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中國茶。一路走來,對小曙老師來說,茶不止是茶,更是修行的法門,魅力的源泉。每當這時,茶的價值便體現出來——茶提供了面對生活、生命的思考與收穫。
  • 文藝茶人服!不是因為茶愛上茶人服,而是因為茶人服慢慢愛上茶
    茶人服,即茶服,始於漢,是一種有著千年歷史,專適於茶事活動的職業服裝。一般以薴麻、粗布製作,具有寬簡、質樸、舒適、大方的特點茶人服取茶文化之「靜、清、柔、和」的特點,吸收漢服的寬緩莊靜之美與唐裝的流暢舒適,並融合現代服飾的簡約設計理念,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 與茶氤氳中尋一方靜謐,《茶日子》一杯好茶乾淨為上
    《茶日子》共分為五談:以口品茶、以韻品茶、以身品茶、以心品茶和侘寂。茶文化起於唐而盛於宋,自古茶酒不分家,李白愛酒如命,無酒不歡,喝酒就有「詩百篇」,喝酒就舞劍,酒、詩、劍是李白的人生三寶。· 以心品茶中講述以修禪的靜心感知茶,制茶人必須以善心做茶,茶才能夠乾淨;茶商必須以善 心 賣茶,才能夠養心;人如能以心喝茶,才能養性。· 侘寂中闡述日本茶道精髓。「七分茶八分酒」 , 茶倒七分剛好,酒飲八分正妙!
  • 唐山人 您真的懂茶嗎?管家帶你「遇見一杯乾淨的茶」
    恆春源:百倍的投入換一份真有機 恆春源建立原生態有機茶園,形成完整的生態鏈,十幾年來致力於有機茶,承諾不打一滴農藥 恆春源有機茶實現了初衷: 恢復茶葉的原生種植狀態 回歸神農氏時代的茶 恆春源茶人做到了: 還原茶葉對人體的健康價值
  • 在茶生活博覽會上,聽臺灣茶人聊聊「關於奉茶那些事」
    筆者也好傳統茶飲,有一喝了幾十年茶的好友,常精挑細選一些茶葉從遠方郵寄給我,一次就是好幾斤,真感謝他的慷慨。這次聽說附近的茶文化主題商城舉辦茶生活博覽會,就約一好友相伴來參觀。聊到這,看得出眼前的這位茶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說道能遇到古茶樹,是他們團隊的福分。他還介紹自己入行的經歷,之前他從事金融行業,工作當中常常倍感壓力。有一次,在遊船上,聽一資深茶人談論關於茶的種種妙處,讚嘆不已。後來自己深入了解茶行業和茶文化,再三思考後決定轉行,現在常感到愜意,不向之前常常感到有壓力了。
  • 種茶人歐陽佰友:一杯黃湯 五十多年的堅守~
    種茶人歐陽佰友:一杯黃湯 五十多年的堅守~ 2020-08-17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杯茶,敬不甘的人生
    酒是烈性的馬,讓你往事越千裡;酒是柔性的花,孤芳自賞人生路。用一杯酒敬自己的往事,感謝曾經的自己,不管好與壞對與錯,我們做了最真實的自己,我們經歷的都是我們的標籤。酒,慰籍人生風塵;茶,敬人生不甘。世界上有太多問題根本等不到回答,太多不甘心被歲月強行拖曳,最後只留一句:算了,我不計較,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 大國重器國際杯——解讀首屆國際茶日·紀念茶器
    這是全世界對茶達成的共識,也是作為茶之故鄉中國的無比自豪與光榮,它將特別有利於中國同各國茶文化的交融互鑑,推動茶產業的協同發展,中國茶人的夢想,就是將世界鋪成一張茶席,讓全人類在此共飲。而中國人素以器為茶之父,醴陵瓷器以茶器的身份與茶結合,將是中國瓷器文化在世界上增添的又一個全新角色。
  • 人生至味一杯茶
    來源:一茶(yicha007)我們經常說「人間至味是清歡」,用一種清淡、歡樂的態度就面對人生。所謂清淡,就是遇事不急不躁,淡然面對一切好或者不好的事情。而歡樂就更不用解釋,人生在世,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不讓自己活得肆意歡樂些。喝茶之人則知,茶與人生總是被相互比喻,茶苦中帶甜,猶如人生有喜有悲的豐富滋味。茶總是平平淡淡,卻總是讓人在混沌中保持清醒,不忘初心。所以,與其說人間至味是清歡,還不如說人生中的各種苦樂都與茶有著類似的際遇。
  • 熱烈慶祝山國工夫茶隆重上市,十大評茶師聯名推薦,懂茶人的選擇
    不是所有的茶都叫山國工夫茶,好茶重工夫,好禮重情義。  2020年8月1日上午,「2020山國工夫茶新品發布會」在廈門威斯汀酒店召開。山國飲藝茶業創始人、董事長林玉輝出席此次大會,並發布了年度重磅新品「山國工夫茶」。林董將這次的新品譽為「重情義,下工夫」的好茶。
  • 好茶樓不應該僅僅只有一杯好茶
    因茶而生,因茶結緣,湖畔居的一杯茶,沉澱了太多城市的記憶。20多年潛心研茶,它也逐漸成為了全國最有代表性的茶樓之一。  以茶論道,以茶會友,為了共同推進中國茶樓行業發展,近日,「湖畔論茶」茶會活動在湖畔居舉行,全國各地茶人茶客,湖畔居的新老朋友們匯聚一堂。
  • 茶人告訴鐵觀音屬於什麼茶
    茶人告訴鐵觀音屬於什麼茶。大家好,這裡是茶人談生活,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茶人談生活就為大家分享下鐵觀音屬於什麼茶。鐵觀音是綠茶嗎?「鐵觀音是綠茶嗎?」相信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答案,一種是綠茶,另一種不是綠茶。回答前者說明你對茶葉的了解甚少,設置沒喝過;回答後者的人,恭喜你,答對了!鐵觀音不是綠茶,更不是紅茶。
  • 做一片好茶並不難
    ——囍字號囍字號精心製作、限量發行典藏珍品《2014年藝術磚》書法價值:一幅喝完茶還可以裝裱起來珍藏的書法作品。此書法作品是特別邀請臺灣當代書法名家吳季如老師、用乾隆年間留下的老墨條磨的墨、再沾上金粉書寫而成的難得珍品。茶品價值:由臺灣著名茶人陳正偉老師親自選用原始森林的古樹茶料、用煮糯米的古法將書法與茶磚「自然」結合、全球限量發行。
  • 一杯清淨茶,敬一顆平常心
    茶道,就是茶之道,道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文化沉澱。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一句話便概括除了茶道的精神,肯定了茶道可以陶冶情操,培養簡譜高尚品質的作用。
  • 以茶為媒 一杯香茗獻給所有愛茶之人
    供圖  大益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國際茶日」是我國首次成功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的國際性節日,對振興茶葉、弘揚茶文化意義非常,將有助於我國同各國茶文化的交融互鑑和茶產業的協同發展,同時,大益集團在國際飲茶日到來之際推出各種活動,讓更多的茶友免費品嘗更多的大益新品,欣賞大益茶道表演,也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了健康有益的茶生活。活動現場。
  • 茶如生活,生活如茶,苦樂皆有
    如果一杯茶沒有苦澀味,似乎不能滿足茶人的味蕾需求。它就顯得平淡無奇了,就好比一個沒有苦澀的生活,對於那些熱愛生活的人來說,似乎就不夠充實,太平凡而簡單的生活也顯得索然無味。人生漫長,總會有無盡的磨難,所有的磨難都會把生命變得更加精彩,就像一個茶壺,煮出美味的茶。
  • 人生如茶,拿起放下
    人生如茶  頭道水、二道茶  三道茶水最精華  四道清甜韻味暇    人的少年時期是頭道茶,不經世事,茶水渾濁,唯有經過淘漉  人的青壯年時期是第二道茶,喝起來帶有青澀苦味,人生打拼,青澀艱辛。  人生中年時期是第三道茶,茶湯醇厚甘甜,最有韻味,人到中年滿載收穫,最恰當不過。  人的老年時期是第四道茶,茶水清淡韻暇,會讓人回味留戀前一道的神韻清爽。
  • 一杯「乾淨茶」的背後,竟然私藏了一個男人10年的秘密……
    餘慶縣松煙鎮二龍村,是一個被綠色浸染的村莊。 茶葉,改變了二龍村,老百姓因茶脫貧因茶致富。每當人們說起茶產業,總會提及種茶人駱地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