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說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經典美國科幻航天電影——《火星救援》。這兩天所謂的NASA"立掃把挑戰"突然刷爆網絡,一些用戶甚至在社交網絡上喊出了:「NASA說因為地球引力的作用,2月11日是唯一可以讓『立掃把』伎倆奏效的一天。」而這種說法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小官這裡先賣個關子,答案在文末揭曉!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部《火星救援》由執導過《銀翼殺手》《異形》系列等多部科幻片的雷德利·斯科特導演,家喻戶曉的人氣男星馬特·達蒙主演。以一名在火星遇險的太空人視角展現人類運用科學智慧,在險境中求生的精彩故事。下面請各位跟隨小官一同邁入太空,看看主角如何化解本次太空危機!
火星救援·
The Martian
2015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編劇: 德魯·高達 / 安迪·威爾
主演: 馬特·達蒙 / 傑西卡·查斯坦 / 克裡斯汀·韋格 / 傑夫·丹尼爾斯 / 麥可·佩納 / 凱特·瑪拉 / 肖恩·賓 / 塞巴斯蒂安·斯坦 / 唐納德·格洛弗
類型: 劇情 / 科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5-11-25(中國) / 2015-10-02(美國)
片長: 144分鐘 / 151分鐘(加長版)
又名: 火星任務(港) / 絕地救援(臺) / 火星人
火星任務突遇險情
一批正在火星進行科學研究的NASA隊員照常進行地質土壤研究,外出人員不幸遭遇了巨大的火星沙暴,同伴們前往救援,男主角馬克不幸在災難中受傷,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孤身一人未能返航
馬克幸運的在這場災難中存活了下來,艱難的回到了大本營,緊急處理了自己受傷的腹部,暫時脫離了危險。另一方面,同行的夥伴們誤認為馬克不幸遇難,剩餘隊員返回地球。宇航局發布官方消息確認馬剋死亡。某種意義上說,馬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接下來在火星的日子將無比艱難。
物資緊缺
經過短暫的休整,馬克利用現存設備開始記錄他在火星的生活。在此期間,他將大本營中的所剩物資進行了分類規整,制定出物資的使用分配計劃。但所剩的物資遠遠不夠支撐其長時間的生活,為了解決食物危機,他開始了極限的求生之路。
科學家的自信
面對食物的匱乏,馬克拿出了一位科學家的無比自信。事實上他本身是一位傑出的植物學家,學科知識的儲備為他在食物的」創造「上比普通人多了一份可能,這也成為了他能夠在火星上生存下來至關重要的一點。
第一顆植物發芽
說幹就幹,馬克在火星上當起了一名「農夫」,他將場地用覆膜包裹,保持溫度、溼度的適宜。終於在第54個太陽日,他發現了第一株發芽的土豆幼苗。這種幸福感無與倫比,食物緊缺的問題有所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馬克活下去的信心。
火星活動跡象被發現
在休斯頓NASA基地裡,一位觀察員發現了火星行動基地出現了活動跡象,這也就表明先前已被確認死亡的馬克似乎奇蹟般的「活過來了」。相關部門立刻開始行動,試圖聯繫上馬克,並開始著手救援計劃的開展。
火星上的豐收
又經過了一段時間,馬克的「後花園」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豐收,純天然、無汙染在火星生長的小土豆成為了馬克盤中的美食。他選取個頭大的土豆作為食物供給,個頭小的成為複種復產的原料,形成了有效的食物供應鏈,確保了火星生存的物質基礎。
與地球取得聯繫
在這期間,馬克找到了1997年遺落在火星的衛星,成功與地球取得了聯繫。雖然該衛星陳舊本不具備溝通功能,但馬克利用攝像頭的轉動角度設計字母表,成功取得了NASA的技術援助,升級了太空車的電臺系統,成功與地球方面對話聯繫。
再遇危機
火星的自然環境極度複雜,一日馬克再遇極端天氣,不僅氧氣面罩損壞,自己精心經營的菜園也毀於一旦。這次危機對馬克造成了不小的打擊,食物又出現了緊缺的情況,能否順利獲得地球方面的救援又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營救計劃展開
在中國製造的太陽神助推器的支援下,以及多位科學家對軌道、坐標等的精準計算下,火星救援計劃準備就緒。本次任務最終由馬克的前隊友們執行,他們正於太空執行其他任務,在聽到此消息之後義不容辭前往火星,接老朋友回家。
順利返航
馬克乘坐逃生艙成功離開了火星,但故障將其困在了火星與隊友飛船之間。危急之時,馬克當機立斷割開了氧氣管,藉助氧氣的推力飛至隊友身邊,本次救援任務圓滿成功。地球方面收到了信息,舉國慶祝這場奇蹟般的太空任務。
言傳身教
有幸安全返回地球之後的馬克擔任起NASA教員的職責,他將自己在火星經歷的這一切告訴了年輕的學員。希望他們也能在未來執行任務時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合理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順利完成每次的航天探索任務。
小官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對片中主人公馬克的頑強生存能力感到欽佩。能運用科學的力量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他的冷靜、堅持、創造力成為了保護自身最有效的武器。就像他在片尾所說:「這就是太空,它是不會遷就你的。」面對危機之時,我們的應對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直面困難,我們也一定能戰勝各種挑戰。
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留下的懸念,其實NASA太空人阿爾文·德魯(Alvin Drew)和科學家莎拉·諾布爾(Sarah Noble)已經對 #NASA立掃把挑戰# 做出了回應。表明讓掃把立起來的基本物理學在每一天都有效,能夠做到上述情況關鍵是平衡。掃帚的重心很低,因此掃帚的主體部分,也就是掃帚毛,就能像三腳架那樣支撐良好。
當下社會信息爆炸,真假難辨,相信科學,充分享受科學帶給我們生活中的便利和樂趣;抵制謠言,人云亦云會鉗制我們自身的創造力。最後,致敬依然奮戰在一線醫療工作者們,祝願我國早日取得本次疫情戰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