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部超好笑的黑色幽默片。
趕緊來嘗鮮——
火車司機日記
Дневник машиновође這部塞爾維亞今年的申奧喜劇,別看故事發生地跟我們隔著十萬八千裡,主角的工作又是稀有職業火車司機,但他們的問題,跟我們一模一樣。
伊利亞,老司機家庭出身的老司機。
據說,每個火車司機的職業生涯,都得撞死過人。臨近退休的伊利亞,撞死過28個;加上他爹的,53個;加上他爺爺的,66個。
出席遇難者葬禮,簡直跟吃飯喝水一樣稀鬆平常。
片頭就是他又撞上一輛載著整支吉普賽樂隊的小汽車,你看他有多「老手」——
到墓地,機械式致哀,機械式獻花,機械式逃離。
葬禮之後呢,一切照常繼續,該開車開車,該遇上尋短見的還是會遇見。
但這次不一樣,急剎車之後,火車停下來了。
車頭前面,是剛剛從孤兒院逃出來、十歲的西瑪。
他今天才知道,自己爹媽不是去國外工作把他託付給孤兒院,而是被遺棄的,覺得爹不親娘不愛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沒想到火車停下來了,伊利亞乾脆收養了西瑪。
但冥冥之中命運就是個輪迴,西瑪在鐵路中學畢業之後,儘管伊利亞費盡心機託人給他安排了調度員的工作,可在火車機頭裡長大的西瑪,還是循著伊利亞家的腳步,成了火車司機。
這下厲害了,伊利亞的老司機同事們上門喝酒祝賀,三兩碗黃湯下肚,紛紛教起西瑪工作經驗:撞到人怎麼辦。
有個同事撞到人時,忘了蹲下來
被飛進來的手給弄瞎了
哈?一直繞著死亡說事?這麼嚴肅的話題,說好的喜劇呢?
別著急,導演米洛斯·拉多維奇的高明之處,就是用喜劇手法,調侃又不失嚴肅地消解了死亡的悲涼。
伊利亞開篇就撞死整支吉普賽樂隊,造成6人死亡,能咋逗樂,家屬大鬧鐵路局?
沒有,而是製造反差。
鐵路局派心理醫生來給伊利亞做心理疏導,外加評估他的心理狀態是否還能繼續回去當司機。
兩個年輕、體面的高學歷心理醫生,對年邁的大老粗工人師傅,得碾壓吧?
我們來評估您是否適合繼續回去工作
醫生問:大爺,您給描述一下事發經過吧?
伊利亞聳聳肩,若無其事、繪聲繪色地開始複述:
我撞死6個吉普賽人,一整支銅管樂隊,把他們的胳膊、腿,全都撞斷了,所有人都撞飛了~對了!還有3個人頭,找不到的人頭都被車輪碾碎了。
說到這,心理醫生開始有點犯噁心。
伊利亞沒搭理他們,接著說:
火車頭被黑布遮起來運回去了,車頭上全是血。有一顆人頭卡在後視鏡上,只要火車一開動,那顆人頭就衝你,眨眼睛。
完蛋,老頭這麼咔吧眨了下眼睛,心理醫生徹底敗退,開始滿腦子都是死人頭眨眼睛的畫面,跑出去吐了。
甚至……
伊利亞撞死多少人了啊,心理疏導這一套駕輕就熟,看醫生受不了了,就拿以前心理醫生治療他的法子,反過來幫醫生疏導……
把你所有的焦慮假想成一個球
再把這個球從你的意識中扔出去
《火車司機日記》裡的幽默,不是抖機靈式的廉價段子,而是拆解苦難的黑色幽默。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老頭伊利亞在家裡裡外外種滿了花,白色菊花。
甚至幾十年前被撞死的愛人(對,這片有點魔幻現實主義)也對他說:你的菊花照顧得真不錯。
這些花是拿來幹嘛的?
片中從未有人說過,我們只看到伊利亞數次小心翼翼地給菊花澆水、修枝、施肥,總之就是比照顧「兒子」西瑪還到位。
但細心點看,就咂摸出味來了,你看片頭片尾的兩次葬禮。
哈哈哈,發現他手上拿著什麼了麼?
正是這種灌注在悲傷罅隙的有趣細節,才讓「死亡」看起來沒那麼苦大仇深。
但調侃歸調侃,《火車司機日記》也沒有歪笑著把「死亡」描畫成小丑,它的笑料,埋著眼淚。
火車司機們,一直特別不把撞死人當回事。
伊利亞不就念叨過麼,自己撞死過多少,父親和爺爺又撞死過多少,甚至還撞死過好兄弟的兒子。
人命在他們嘴裡,就是個數字。
加上我祖父,總共撞死了66個
那群司機同事也是,個個手裡攥滿了人命,數得清自己撞死21個的還算好,有的追尾了一輛客運火車,數都數不清。
很不幸那是一輛客運車,火車裡的人全都
(抹脖子動作)
甚至一直到片尾,西瑪也撞死了人(這段等下說),伊利亞又從頭念叨了一遍家族「紀錄」。
我和我的兒子已經撞死了35個人了
第一次看他們數數的時候,哈哈哈,好逗比啊;
第二次,嘿嘿嘿,依舊挺好笑;
第三次,誒?好像哪裡不對?
是的,若無其事就是「有事」的最佳證明,不管裝得多輕鬆,但你整天念叨的,一定是你忘不掉的。
豆瓣上,《火車司機日記》點讚最多的短評是這麼說的:
全場爆笑的高級喜劇,正是對生命充滿敬畏,才會踩著火車加速板一路勇敢前行(@西樓塵)
他們真把撞死人不當回事麼?
怎麼可能,真不在意的話,伊利亞就不會阻止西瑪來做司機了。
你看手中21條人命的老司機怎麼說的:
你會做噩夢,半夜被嚇醒
但有什麼辦法,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鐵軌上每天尋死的、不小心的、醉酒的人,他們不知道遇到多少個,他們也拉住了剎車啊,可不管再怎麼小心,也總有剎不及撞上的,躲不掉。
肉叔為什麼一開始說,這個距離我們十萬八千裡的塞爾維亞故事,裡面的問題跟我們一模一樣?
因為誰不是這樣,不管你工作多認真,總是出過岔子。
你跑前跑後拉來客戶,供應商卻掉了鏈子,害你丟了訂單挨老闆罵;
你熬了通宵做好的PPT,會議臨時取消,你這一宿算是白忙;
你辛辛苦苦做好的設計,甲方輕飄飄一句「不大氣」,你又得推倒重來。
剛開始,你也窩火罵娘,關老子屁事啊,可久了你才明白,這就是工作。
長大,不就是像《火車司機日記》裡這樣,一邊臉上笑著,一邊咬牙撐著。
不過,(撞死人後)我還是繼續工作下去了
這也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火車司機日記》的另一個好笑之處是,它苦心製造了一個反常規的新常規,但又有人打破了它——
西瑪。
在火車司機圈子裡,撞死人就是常規,西瑪剛當上火車司機,老司機們就紛紛說他兩個月之內必定走上他們的老路,就差開盤設賭,押他多久出事了。
但西瑪硬生生半年沒出過事,這下慌了。
每天失心瘋似的,每過一個山洞、大橋、拐彎,都要先停下車來,看看前頭有沒有人,有的話抓緊撞過去,早完事了早利索。
可偏偏每次看過去,兔子毛都沒有一根。
同事告訴我,你(西瑪)現在就是個瘋子
他反反覆覆下車檢查,火車跑得越來越慢,動不動遲到半個鐘頭。
怎麼辦?
伊利亞開始幫他物色「一血」目標,勸想自殺的人一頭撞死在西瑪的車前。
你能不能明天下午2點32躺在這條鐵軌上
然後被撞死?
這不就是黑色幽默中最重要的一環:對現實生活中的荒謬,投射銳利的反諷。
出事只是迫不得已,不出事才是好的,怎麼玩著玩著,就成了沒出過事反倒不對了啊!
別笑,既然將來壞事不可避免,那就讓壞事提前發生,保將來平安的例子現實中一抓一大把,中國人整天說的「早死早超生」唄。
就為了這個荒唐至極的想法,實在是找不到願意死在西瑪車下的糊塗鬼,更荒誕的一幕出現了:
伊利亞躺著了鐵軌上,靜靜等著西瑪的火車到來,全片終於來到荒誕的頂點,好笑的也正是如此:
早死真能早超生?
肉叔勸你,好好工作,別想太多。
那是命運
(出錯)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