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喜劇片越來越不好笑了。
不少人都有和阿看一樣的感覺。
而有一檔紀錄片節目,好笑程度堪稱全年最佳。
被網友當作「下飯劇」,追得停不下來。
說的就是最近剛剛完結的《守護解放西2》。
豆瓣一萬多人打出9.2的高分。
節目延續第一季的基本形式。
聚焦長沙市解放西片區的坡子街派出所,記錄基層民警忙碌又魔幻的工作日常。
追完了全集的阿看拍胸脯告訴你,還是「人間喜劇」那味兒。
阿看還在其中,參悟到了喜劇的真相。
01
《守護解放西2》力壓一眾喜劇片,歸根結底一句話:
最好笑的喜劇莫過於現實生活。
小小的坡子街派出所裡,有最鮮活的人和最真實的故事。
基層民警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既要處理販毒、強姦、盜竊這樣的案件,也要調解雞毛蒜皮甚至莫名其妙的問題。
像外賣訂單提示音一樣的警情通知響個不停。
辦案區的椅子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有人前腳打架進了局子,後腳就坐在椅子上吃瓜,還吃得津津有味。
前腳打架,後腳吃瓜
相比起來,喜劇片就貧乏多了。
它可能從現實生活取材,但離不開人為的想像和推演。
怎麼可能有原汁原味的人間煙火精彩。
單就醉酒這件事,喜劇片的套路無外乎:
喝趴下、說瘋話、打小架、滾床單。
或者是以上幾種的排列組合。
某國產喜劇片中的酒後打小架
而《解放西》裡的酒後迷惑行為大賞,足以讓你見識到人類的多樣性。
有砸自己車的,有往自己身上澆開水的。
醉酒小夥往自己身上澆開水
有在醫院裸奔的,有在派出所立大姐大人設的。
醉酒女子大鬧派出所,稱自己「長沙老大」
總之喜劇片來源於已知,現實中的未知比已知多得多。
千萬不要小看現實生活中的戲劇性。
比如,法學生賣假口罩。
反差有了。
再來看她是怎麼利用法律知識給自己脫罪的:
裝無辜,表示自己不知道口罩要經過質量檢測。
然後就地開始表演,說自己大年初一等貨被買家狂催,一點都沒有休息。
說話間,掐準時機抿了好幾把辛酸淚。
謊言被民警戳破後,她繼續飆戲,拉長了哭腔嚶嚶嚶。
見警察不為所動,立馬切換到冷靜模式,開始反問:
「你們就沒有為我,感到一點點可惜嗎?」
這位女士大學怕是選錯了專業,應該報表演系才是。
02
還有個看似狗血的案例。
因為沒有按喜劇片的套路走,反而顯得清奇。
七夕當晚一名男子報警,說自己被女朋友的未婚夫打了。
等等,女朋友的未婚夫?
民警趕到現場,樓道裡果然有兩個男子在爭執。
報警的男子穿黑衣,打人男子穿綠衣。
阿看大驚,這不是侯麥電影裡經常出現的色彩梗?
當事人女子大門緊閉,好說歹說才走出來。
民警開始捋關係,指著綠衣男子問:
「這是你未婚夫嗎?」
女子搖頭。
急得綠衣男子要跟女子的媽媽打電話,力證身份。
民警補刀:「有什麼用,她都不承認你是未婚夫」。
黑衣男子露出燦爛微笑。
接著民警指著黑衣男子問:
「你跟他現在是什麼關係?」
「談談嘛,也沒有正式談。」
黑衣男子笑容消失,綠衣男子開始笑。
黑衣男子世界崩塌
這是什麼奇妙的氣氛?
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結果倆都不能有姓名。
在外面掰扯這種事情太尷尬了,民警乾脆把三個人請到派出所調解。
黑衣男子走在路上突然醒悟,五年「單方面」的戀愛怕是錯付了。
調解前民警把女子叫到一邊,了解情況。
原來兩個人五年間一直分分合合。
「介紹的嘛,多認識也不差。結婚這種事,肯定要多對比。」
民警疑惑,「這個女生好像覺得男人是商品,挑來挑去」。
調解室裡,民警講明責任。
黑衣男子在放過狠話後,與綠衣男子握手言和。
這時候輪到女生做選擇了,結果她兩個都不要。
黑衣男子突然火大上頭:
「我為了陪她過七夕,今天下午班都沒上,直接從汝城過來」。
然後翻起舊帳,歷數女子的那些曖昧對象們。
女子再出金句,「每個人都會有前前前前男友啊」。
而晾在一邊的綠衣男子,始終沒有姓名。
黑衣男子拋出最後一個問題:
「你現在把我微信刪了,那就是以後都沒聯繫了唄。」
女子點頭,原來在進調解室前,她就刪掉了對方的微信。
黑衣男子氣極,修羅場以互刪微信結局。
這個案例已經足夠荒謬了。
但是再荒謬的故事,以真實為前提,就是可信的。
也正因如此,更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奇,就顯得更好笑。
與懸浮的「塑料味」喜劇片相比,高下立見。
以麻花最被人詬病的[李茶的姑媽]為例。
電影對有錢人的想像,還是停留在洋酒、雪茄、花瓣浴這老三樣。
坐落在海島上的豪華別墅連樣板間都不如。
建立在男扮女裝老梗上的核心笑點,也根本立不住。
主角的扮相有多拙劣呢,椰子殼的胸部、金毛色的假髮、捏著嗓子的尖細聲音,就能騙過所有人。
第一季《解放西》裡的女裝大佬表示不服。
除此之外,電影裡的人物相當扁平。
財務危機了,公司破產了,就要一門心思地娶天下第一女富豪。
以為財富是果汁,隨隨便便就分你一半了?
而搞定女富豪的方法,竟然是上床,真就離譜。
主角為了假扮而假扮,在許多一眼就能被拆穿的節點,依然心安理得。
全員淪落工具人不說,電影立意還挺虛高——
諷刺富人的虛偽和「金錢至上」的觀念。
在如此懸浮的海島上,進行所謂的現實主義敘事。
大概是這部電影最好笑的地方了吧。
03
喜劇教父史蒂夫•卡普蘭說過:
「喜劇是一種闡述人類生活真相的藝術」。
現實生活這部最好笑的喜劇中,裝滿了殘酷的真相。
因此好的喜劇,底色往往悲涼。
不是一個勁兒地撓痒痒逗你笑,而是在笑的時候戳你的心。
在此必須要提名「喜劇之王」周星馳的經典喜劇片。
他擅長用無釐頭的方式,去詮釋小人物的悲劇內核。
比如[喜劇之王]裡的尹天仇,是個對表演有執著堅持的龍套演員。
好不容易接到戲,還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
結果本該下線的角色怎麼都死不了,把導演精心拍攝的鏡頭搞砸了。
「戲痴」的他,在劇組連盒飯都領不到,就去街坊劇場演話劇。
一個人準備道具,跟不靠譜的演員對劇本,發傳單給幼兒園小朋友,可公演當天一個觀眾都沒有。
他又開始教古惑仔和坐檯小姐表演,意外獲得了成功。
於是重新回到劇組爭取出鏡機會,因為種種原因一次次地搞砸。
直到最後,尹天仇終於做了一次男主角:
在現實生活中充當警察的臨時線人,以送外賣為由把竊聽器帶進犯罪團夥的房間。
這種情況下,他想的卻是:
「錢是其次,問題是演技有沒有得發揮」。
他仔細揣摩了送餐員的角色,把茶餐廳的菜單背得滾瓜爛熟。
當天雖然被犯罪團夥看出了破綻,但尹天仇在生死關頭勇敢地撿起槍,扭轉了局勢。
而他最開心的,是聽到作為臥底的劇務對他演技的讚賞。
周星馳曾經在採訪中表示:
「我明明演的都是悲劇,不知道為什麼你們都認為是喜劇」。
龍套身份與專業精神的反差,構成喜劇的張力。
不得志的小人物,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則是悲劇的底色。
04
《解放西》竟然也有這樣的質感。
看起來好笑或荒謬的事件背後,有股子悲涼。
往自己身上澆開水的男子,是因為身體發冷,醉酒沒有人照顧。
醉酒男子身體發冷抱住警察取暖
偷電動車的小夥,省錢給女主播打賞,因為覺得孤獨想要相親。
阿看還記得第一季那個「100塊錢」的故事。
大叔大媽同居了6年,大叔突然提出分手。
幾個月後,大媽在麻將館看到了大叔,私自從牌桌上拿走了100塊錢。
大叔報警,說她明目張胆地搶錢。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100塊錢」糾紛,還牽涉了複雜的情感。
大媽顯然沒有從分手的餘震中走出,不停地強調「是他不要我」。
「我同意了嗎,就跟我分手。」
原來兩個人同居期間,一直是大媽給大叔做飯,照顧他的生活。
而大叔連個鋼鏰兒都沒有出過。
大媽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任何回報,氣不過才拿了他的錢。
沒想到大叔連100塊錢都不給她。
「我和她沒有關係了,她不退給我,我就告,一直告上去。」
冷漠得仿佛兩個人從來沒有認識過。
第二季裡有這樣一個案例,男子的手機在KTV被偷。
民警調了監控發現,小偷趁男子在沙發上熟睡時下手,偷完手機後並沒有離開。
反而聞起了受害男子的腳和襪子,還在他的臉上親了一口。
看到監控的受害人,內心是崩潰的。
警察叔叔善意提醒:
「男孩子一個人在外面也要注意安全」。
抓捕到小偷後,才知道他這種迷惑行為的根源。
小偷因為糖尿病生不了小孩,被別人嘲笑,還因此離婚。
他就再也沒有跟其他女性接觸,性向也發生了轉變。
審訊過程中小偷突然發病,他給父親打電話,央求父親送胰島素給他,卻被拒絕了。
母親早逝,父親冷漠,他就這樣一個人生活。
民警勸告他:
「哪怕這個世上沒有一個人再心疼你,你也要活出人樣來」。
不幸的遭遇當然不能成為犯罪的藉口,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活著的人內心的荒涼。
即便是這樣一個道德上有瑕疵的人。
許多停留在「痒痒撓」層面的國產喜劇,和《解放西》比起來遜色很多。
同樣是有道德瑕疵的人,[惡棍天使]裡的混混身上沒有任何底色。
仿佛生來就是個裝瘋賣傻的惡棍,他所有無釐頭的表現都找不到根源。
還有極盡誇張的服化道、生拼硬湊出來的搞笑橋段。
這部喜劇片只剩下大寫的尷尬。
知乎網友總結出了許多國產喜劇不好笑的原因:把喜劇拍成了鬧劇。
對喜劇的誤解如此之深,不如看看《解放西》這樣真實的人間喜劇學習一下。
只是有一點:可以改編和致敬,不要抄襲呀。
等等,改編也算了吧。
影迷互動
《守護解放西》哪個故事讓你印象最深?
請到文章末尾評論區留言
與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觀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