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國》除了顏值外,拍攝思路更有魅力

2020-10-12 小璃

要說中國今年比較火的紀錄片,其中一部必然是《航拍中國》。

《航拍中國》的每一幀都能截圖做桌面,從文案到配樂到畫面都是驚豔到沒朋友。除了這幾樣外,其拍攝思路更是讓人折服。

以航拍為主題的紀錄片,首先得有顏值,這點《航拍中國》做到了,精緻的畫面,每一幀都是視覺的極致體驗,再加上文案和配樂,看得你內心激昂澎湃。

有種中國的大好河山就是為航拍而生的感覺。

這不是人物紀錄片,也不是動物紀錄片,「航拍」主題大而難捕捉,第一次看到《航拍中國》這個名字時,我大腦靜止了好幾秒,如果這個主題扔到我手上,我還真的無從下手。

用航拍的形式,將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大好河山的國家展現在人們面前。如果只是僅僅將航拍的景物展現出來,那未免顯得單調,也枉費了人力物力,也稱不上是一部走心的紀錄片。

所以《航拍中國》的走心,不僅體現在畫面、音樂與文案上,還有貫穿整部紀錄片的拍攝思路。

《航拍中國》的拍攝路線囊括34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2個特別行政區。主要以省份展開,再從省份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再從地區繼續深入到代表性的江河湖海等自然景觀,再從自然景觀順其自然地過渡到人文歷史文化,這便是《航拍中國》整體思路。

下面就舉《航拍中國——海南》為例。

觀看紀錄片的時候,其文案的解說就是其拍攝思路的文字展示。

第一站是海南的馬鞍嶺火山、海口、三座具有代表性的燈塔。進入畫面之前,用小地圖進行簡介,給人整體感和方位感,讓觀眾跟著小飛機的飛行航線慢慢進入畫面。

海南第一站

緊接著便是馬鞍嶺火山的介紹,先從海南火山的形成,然後介紹火山群,最後便是選取最具代表性的火山進行介紹。這便是海南第一站第一個航拍對象的介紹。

接下來的海口,便是從海口的全景切入,進而追溯海口名字的由來,涉及經濟、文化,揉進人文歷史,將整個畫面感豐富起來。

最後便是三座最具代表性的燈塔。

之後《航拍中國》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拍攝。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整個海南省重要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都被一一拍攝和介紹。

這種拍攝思路我們可以借鑑到一些地方。

一、寫遊記

喜歡旅遊的朋友當然也會習慣寫遊記,但是遊記如果還是寫成了旅遊攻略,那未免有點愧對於自己這趟旅行了。每到一處旅遊景點,我們除了美食和玩不可辜負外,其人文歷史也是不能忽視的。為了讓自己的遊記更有邏輯和深度,不妨借鑑一下《航拍中國》的拍攝思路:

1、畫出自己旅遊的地方;

2、選擇其中感觸深、印象深的一個或幾個地方;

3、發散性思維。詳寫與這幾個地方有關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亦或感受等。

二、拍攝區域性地理視頻

無論你要拍大區域亦或小區域的視頻,《航拍中國》的拍攝思路無疑是一個教科模板。

舉個例子,如果你要拍《母校一日遊》的視頻。

這個題目很明顯,那就是將遊覽母校裡的重要景點。首先得有一個母校的版圖,然後是將重要的景點標註出來,接著便是相關景點的拍攝,拍攝不能只是單單景點的採集,還要介紹,畢竟將其作為介紹景點定有其原因。

這部紀錄片,除了能夠盡情地欣賞其中美景,開拓眼界,也是思維邏輯的一場取經之旅。這是我看完紀錄片的一點小收穫,與你分享。

【我是小璃,感謝您的雅閱!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打個賞、點個讚、加個關注、或留個言吧❤歡迎交流^o^】

相關焦點

  • 《航拍中國》經典拍攝手法已總結好,請查收!
    》第三季終於開播了又一次帶我們領略到了大好河山的魅力所在在看《航拍中國》學習的時我發現不同團隊在不同省份的拍攝中用到了一些共同的拍攝手法拍攝水面上的雲朵倒影,或奔騰的水花如風景一般,逆光拍攝朝陽或晚霞會更出效果
  • 《航拍中國》除了精美文案,還有營銷策略值得借鑑
    《航拍中國》第三季以「一同飛越,雲遊中國」為主題,展現了廣闊無垠美輪美奐的壯麗山河,在天地四季時空流轉之中,遇見不期而至的人間美好。究竟《航拍中國》鏡頭下的華夏大地有多美?預告片來了。除了美得不可方物的畫面,這種沒有跌宕起伏劇情的紀錄片,為什麼能夠獲得用戶的關注?01、從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從不同的視角去看世界,能夠給人不同的觀賞體驗感。《航拍中國》通過視角的切換,展現給人們不同的世界體驗感。
  • 《航拍中國》全景展現魅力忻州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磅推出。跨過太行山脈,觸摸表裡山河,展示了忻州的長城、黃河、太行的壯麗風光。航拍山西中,從長城和黃河著眼,再現了長城黃河握手處的偏關縣老牛灣風光,紀錄了老牛灣冬季黃河冰面上的國際滑冰運動場面。節目以較長的時間拍攝了雁門關長城,以精美的畫面和色彩,展現了長城的雄姿。另外,還拍攝了河曲縣西口古渡、太行山系的五臺山寺廟群等。
  • 新浪新聞打造中國最大航拍資源聚合平臺
    新浪航拍頻道首創的「接力航拍」,不再是單個視頻的零散推廣,而以統一的主題支撐敘事,進而串聯整個系列,十城航拍中國顏色、鳥瞰絲綢之路、聚力「中國之最」,都是通多地航拍聯盟的接力,在更寬廣的維度上突出航拍的魅力。
  • 長焦航拍的獨特魅力在哪兒?
    遠方未必有詩,眼前生活也不儘是苟且,換個角度,或許你會發現身邊熟諳的風景也有不一樣的意趣。今天就跟著大疆社區用戶@在身邊 換個角度看看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哈爾濱大劇院,感受長焦航拍的獨特魅力。廣角的航拍見多了,自然也想換個焦段體驗不同的航拍。通俗點說,一個長焦與廣角相比,能在相同的距離,把拍攝對象拍得「更大」,讓你的畫面更飽滿。此外,也可以通過拍攝局部,把很大的主體「拍小」。在主體好看、背景一般的環境下,長焦段拍攝更可以起到遮蓋瑕疵的「療效」。以下為奧巴12mm定焦與奧巴45mm定焦,在與拍攝對象相近的高度/距離進行拍攝的對比示意圖。
  • 《航拍中國》原來這樣拍!
    森林、冰山、沙漠、城市漸次翩躚而出——《航拍中國》會帶領熱愛生活、熱愛中國不同地域、不同風貌、不同文化的你們,開啟了一段「天際遨遊」。,全部使用航拍,沒有任何地面攝像機進行補拍,真正達到了「俯瞰中國」的境界,以前所未有的航拍視角給觀眾視覺上的滿足。
  • 在安慶師大觀《航拍中國》有感
    《航拍中國》這部紀錄片是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立體化展示我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濟社會發 展,全景式俯瞰一個觀眾既熟悉又新鮮的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明中國。近幾年,含有「中國元素」的自然紀錄片在國外電視臺裡頻繁出現,宣傳中國。於是今年年初,中央電視臺終於籌劃了-檔專注於介紹中國美麗自然風光的紀錄片《航拍中國》。從上映開始,這部紀錄片就大獲好評,從文案到配樂都美到極致。
  • 寧夏:拋開低調外衣,遇見魅力寧夏 20:01【《航拍中國》第三季...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磅推出。新一季節目共10集,每集50分鐘,全片通過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空中拍攝角度,全方位展示各省自然地理風貌、歷史人文景觀及經濟社會發展,全景式俯瞰一個觀眾既熟悉又新鮮的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明中國。第三季選取了雲南、安徽、貴州、山東、天津、山西、吉林、湖南、河北、寧夏十個省市自治區,力求把精美的畫面和更關注人文的態度傳遞給觀眾。
  • 「腳不沾地」的《航拍中國》是如何拍出來的?
    對載人直升機航拍來說,決定其拍攝質量的有陀螺儀、直升機、動態影像記錄設備、航拍攝影師、機上導演等技術人員和天氣氣候條件等幾大關鍵要素。 陀螺儀在其中至關重要。直到2014年秋天,這款全球最頂級的專業航拍陀螺儀攝影平臺才進入中國,交付使用。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國內第一部純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開始籌備,橫店銳智九州便順理成章參與其中,成為主要航拍團隊之一。
  • 解析《航拍中國》
    紀實的力量,時代的故事 ——簡要分析《航拍中國》第一集 《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中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紀錄片。運用大量長鏡頭去跟蹤航拍,長鏡頭是本片紀實風格的主要標誌之一,在畫面語言諸多要素裡,遠景,固定鏡頭、自然光線構成本片紀實風格。
  • 《航拍中國》第三季來了,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航拍中國》系列從第一季開始,就打出了要拍遍全中國的口號,並且將以每個省直轄市為分集單位進行拍攝。2017年1月,《航拍中國》第一季播出。選取了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六地為拍攝對象,第一季播出後,豆瓣評分達到了9.2分。
  • 《航拍中國 第一季》與天地之間的對話
    《航拍中國》是由余樂導演帶領著自己的團隊用無人機拍攝的方式記載祖國大江大河的一部優秀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綜合類地理紀錄片。第一季記錄了祖國的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六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地勢地貌。 正如影片開頭旁白所說,帶你領略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航拍中國》所採用的特效是很炫酷的,在描述祖國的大好河山時加入獨具魅力的視聽語言更能突出祖國的神奇壯麗。
  • 紀錄片幕後 | 《航拍中國》第二季裡飛翔的「眼睛」
    福建南靖土樓無人機航拍素材畫面《航拍中國》的拍攝,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飛行航時間最多,首次實現全航拍影像敘事的空中拍攝行動,不論是方式還是內容,《航拍中國》的呈現都意義非凡。廣東韶關南水湖無人機航拍素材畫面而從第一季到第二季,《航拍中國》在目光依舊壯懷遼闊的同時,多了一份深情凝視。跨越千裡的如畫江山,在人間風情百態下更顯多嬌,更見欣榮。
  • 揭秘《航拍中國》的細節,對於這個節目你有什麼評價?
    關於節目的評價:航拍中國第一季,有兩萬餘網友評出了9.2的高分。航拍中國第一季網友的熱評:從上帝視角看新疆,真的被震撼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新疆真是塊寶地,高山,草原、湖泊、峽谷、沙漠、盆地,地貌竟然如此豐富多彩。
  • 下飯的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二季
    延續第一季的傳統,第二季依舊是全航拍拍攝,從自然到人文全方位展現了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土地的遼闊風景與深厚內涵。
  • 《航拍中國》第三季歸來 繼續揭秘「你沒見過的中國」
    哈尼族人耕田種地,將山雕琢成無數階梯;苗家人流傳600餘年的「摸魚節」,不僅是為延續傳統,更是給出門在外的人們一個回家看看的理由……21日晚開播的《航拍中國》第三季裡,多姿多彩的各地民俗再度讓人眼界大開,一經回歸便在豆瓣延續了國產紀錄片神作的霸氣,斬獲9.3的高分。
  • 《航拍印尼建築》獨角龍-協助拍攝
    印度尼西亞號稱千島之國,地域廣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信仰多種宗教,其建築風格受中國文化、宗教信仰影響深遠。木結構房屋、門面排房、宗教建築、園林景觀等都體現中國文化的印跡。航拍印尼建築【第1幅圖】此作品由台州攝影愛好者欒先生在著名的貴州地區拍攝
  • 《航拍中國 第一季》上帝視角看中國
    紀實的力量,時代的故事 ——簡要分析《航拍中國》第一集 《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中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紀錄片。運用大量長鏡頭去跟蹤航拍,長鏡頭是本片紀實風格的主要標誌之一,在畫面語言諸多要素裡,遠景,固定鏡頭、自然光線構成本片紀實風格。
  • 解構《航拍中國》
    近幾年,在國內紀錄片開始從小眾領域進入大眾視野,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我在故宮修文物》再到最近的《航拍中國》,都能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一部《望長城》打開了中國紀錄片的轉折點,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紀錄片的標誌。與一些綜藝娛樂節目不同的是,紀錄片是對真實素材作有創意的處理,其首要原則是真實和立於現實基礎。
  • 北境冬飛的寂靜藏頭___評《航拍中國·黑龍江篇》
    北境冬飛的寂靜藏頭___評《航拍中國·黑龍江篇》的拍攝手法 摯而有別,親疏有理,看似單一的航拍鏡頭下,主題卻不單調。紀錄片《航拍中國·黑龍江篇》圍繞「中國最冷冬季」這一特徵,講述了黑龍江一處又一處北境風光與文化歷史,但與《江西篇》和《新疆篇》的風土人情的不同,鏡頭下黑龍江更多展現出一種「取之於民受之於民」的態度,而解說詞、音樂和剪輯等手法則將這種態度進行了打磨,本該冰冷嚴肅的山川稜角,也仿佛變得輕鬆活潑起來,而主題也隨著影片愈發活潑的氣氛,由淺入深,最後升華於哈爾濱市的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