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轉!新研究稱攜帶尼安德特人某種基因或降低新冠死亡風險

2021-01-17 前瞻網
大反轉!新研究稱攜帶尼安德特人某種基因或降低新冠死亡風險
 Emma Chou • 2021-01-08 14:32:32 來源:前瞻網 E133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一項新研究發現,攜帶從尼安德特人遺傳的某種基因版本的人感染新冠後,發展成嚴重疾病、住院和死亡的風險較低。

大約6萬年前,我們的祖先與現在已經滅絕的人類近親交配後,OAS1基因就融入了人類基因組。而OAS1基因控制著一種名為OAS1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參與人體對病毒的反應。

研究人員表示,遺傳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社會上並不常見,但可以增強對新冠病毒的保護。這一發現與之前的研究相悖,此前發現,一組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會增加患新冠重症的風險。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領導的這項研究詳細研究了產生不同版本OAS1的基因密碼。該基因中的一個位置被稱為rs10774671,有兩種主要形式。最常見的形式是變體「A」,但來自尼安德特人的祖先版本被稱為變體「G」。

研究人員寫道:「祖先的變異(rs10774671-G)是非洲人口中的主要等位基因,並固定在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中。」

這兩種基因變體的區別在於,A型導致大量不同類型(或亞型) 的OAS1蛋白產生,而G型導致OAS1蛋白的一種特定亞型p46的大量產生。

「我們每個人有多少亞型基因,似乎是由蛋白質編碼基因的遺傳密碼的單一變化所決定,也就是說, 基因組中包含構建這種蛋白質藍圖的區域。」研究作者劍橋大學博士Maik Pietzner表示。

研究人員說,這種蛋白的p46版本比其它蛋白更長,而且比其它類型的OAS1具有更高的抗病毒活性。

數據顯示,當人們的p46 OAS1基因(由尼安德特人基因產生)水平較高時,他們被感染的風險比p46 OAS1基因水平較低的人低三分之一。

此外,如果他們真的被感染,比起而p46水平較低的人,這些人的住院風險只有9%,發展為「重症」新冠肺炎的風險只有5%。 

G型基因最初通過我們的祖先幾千年前與我們的姐妹物種混合進入了智人,並一直存活到今天。它能持續這麼久是因為它有抵抗疾病的能力,提供了生存的好處。

「這種OAS1的保護形式存在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但當現代歐洲人的祖先離開非洲時就消失了。」來自蒙特婁猶太綜合醫院和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合著者布倫特·理查茲表示,「然後,通過與尼安德特人交配,它被重新引入歐洲人口。」

研究人員認為,靶向OAS1基因並增加系統中p46數量的藥物可以有效治療新冠。

而愛丁堡大學之前的一項研究發現了5種可能對患者感染新冠後的生存機會產生負面影響的基因。其中之一是常見的OAS1(變體A),這進一步證實了一個人遺傳的OAS1基因類型在疾病進展和嚴重程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還有一項研究發現,來自尼安德特人的一些基因可能對新冠患者的生存機會產生負面影響。來自德國和瑞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組特定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與新冠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在一項對義大利和西班牙3199名冠狀病毒住院患者的研究中,他們發現這種基因特徵與更嚴重的疾病有關。他們發現,出現這種基因變異的新冠患者,病情嚴重到需要使用呼吸機的可能性要高出70%。

亞利桑那大學人口遺傳學家戴維·伊納德(David Enard) 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對DNA病毒有反應的基因相比,在世的人類遺傳了不成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免疫基因變體,這些基因靶向冠狀病毒等RNA病毒。這表明尼安德特人受到的RNA病毒與現代人不同,當兩者交配時,我們的祖先從尼安德特人那裡獲得了新的病原體,以及對抗這些微生物的免疫基因。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9122423/Gene-inherited-NEANDERTHALS-slashes-risk-dying-Covid-19.html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12/neanderthal-gene-found-many-people-may-open-cells-coronavirus-and-increase-covid-19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Nature重磅:中國人很安全,新冠重症風險遺傳自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許多學者認為正是智人的到來給尼安德特人帶來了滅頂之災,導致了他們的徹底滅絕。尼安德特人作為一個人種已經滅絕了數萬年,但是,他們實際上又無處不在,在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共同存在的短暫時間裡,他們發生了通婚,因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永遠的留存在了智人中,DNA研究分析表明,我們現代人類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
  • 研究稱遺傳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可提高生育能力 降低女性流產率
    一種遺傳自遠古尼安德特人近親的基因變異體,被認為是賦予了現代人更高的生育能力。新的研究表明,幾乎三分之一的現代歐洲女性攜帶著某種程度的基因變體。這項研究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基因變體,編碼孕酮受體的基因變體。這些受體幫助荷爾蒙黃體酮結合到細胞上,除其他外,幫助降低現代女性流產率。
  • 陳根:流產基因溯源,竟與尼安德特人有關
    而在這之前,一種遺傳自遠古尼安德特人近親的基因變異體,被認為賦予了現代人更高的生育能力。但新的研究表明,幾乎三分之一的現代歐洲女性攜帶著某種程度的基因變體。這項研究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基因變體,就是編碼孕酮受體的基因變體。這些受體幫助荷爾蒙黃體酮結合到細胞上,並且能幫助降低現代女性流產率。這項研究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 研究表明:早期人類長期與異種通婚,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但是,大約在4.5萬年前,這兩個物種在歐亞大陸相遇時,關於智人 DNA 反向流入尼安德特人的了解卻很少 。 然而,一項關於早期人類通婚的新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早在「更早的接觸」中就已經擁有了智人的基因,而且新的研究還表明,在37萬到10萬年前的某個時候,智人的Y染色體已經「完全取代了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
  • 原始人類的恐龍級研究,尼安德特人溯源
    大約十年前,人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布,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果發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2017年,3月3日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 病毒全世界大流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曾救過我們的命
    病毒全世界大流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曾救過我們的命 2020-07-28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存在生殖隔離嗎?為什麼我們體內殘留著尼人的基因?
    10%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我們知道,人類是通過有性生殖產生後代,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雄性和雌性會各提供一半的染色體,也就是精子和卵子各攜帶體細胞一半的染色體
  • 「怕痛基因」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標題:「怕痛基因」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筆者-菲君 在我們身邊存在著這樣一種人群,它們對疼痛非常敏感,哪怕只是喝一杯燙一點的水或是被尖銳的物體扎一下,都會誇張地發出大叫聲,嚴重時,這類人即便自己沒有受傷,光是看到別人的傷口也會表現出頭皮發麻、背後發涼。
  • 基因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新聞—科學網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親屬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他們還發現,在英國人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版本NaV1.7的人往往比其他人的疼閾值更低。 「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使用現代人的基因改造模型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的例子。」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Svante Paabo說。
  • 你的體內可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你知道它對你有何影響嗎?
    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其中的一些說法可能有些誇大其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對我們的影響,可能並沒有那麼明顯。通常來說,想要做這一類研究,科研人員必須從大量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中進行搜索和研究。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是僅僅通過挖出來的一點可憐的骨骼化石就想代表一個物種的基因多樣性,總是聽起來不太可靠。因此,他們另闢蹊徑,轉而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人類的286個基因組進行研究。
  •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相當強大,一出生就有大胸腔,為何還是滅絕了?
    較大的肺活量確實可以通過鍛鍊來實現,但其實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曾有過寬大的胸腔,當時尼安德特人的胸腔一點都不比現代人小。尼安德特人有著天生寬大的胸腔早在12萬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尼安德特人,他們生活在歐洲、亞洲甚至非洲。尼安德特人雖然在後期發展的時候,被智人所打敗,最終從地球上消失,然而尼安德特人卻有著與一些遠比智人更為優越的身體素質。
  • 兩項獨立研究稱新冠倖存者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明顯降低
    據外媒報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仍未被完全了解,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感染後的保護期可能比最初預期的更長。 兩個獨立的研究小組發現,在擊敗COVID-19後產生中和抗體的人,再感染後生病的可能性明顯降低。 來自牛津大學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團隊發現,COVID-19倖存者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只有此前的1/10。
  • 研究稱新冠病毒皮膚上存活時間是流感病毒5倍,乙醇可15秒滅活
    資料圖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在人體皮膚上的活性可以持續這一發現表明,為對抗新冠病毒大流行,人們需要經常洗手。 本月發表在《臨床傳染病雜誌》(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研究稱,相比之下,導致流感的病原體在人類皮膚上的存活時間約為1.8小時。
  • 新研究發現:多喝綠茶和咖啡,可大幅降低死亡風險
    早在 2015 年,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表公報,根據該機構研究小組一項長達 19 年的跟蹤調查,證實了多喝咖啡和綠茶可降低死亡風險,以及降低罹患癌症及心腦血管多種嚴重疾病死亡的風險。 先前的研究也表明,定期飲用綠茶和咖啡可能對健康有益,因為這些飲料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生物活性物質。
  • 國際觀察丨美國新冠死亡人數超32萬,福奇稱九成美國人接種才能...
    「我敢以我身家打賭,新冠病毒不會比麻疹傳染性更強」,他說。到明年4月,美國新冠死亡或超過50萬人儘管目前已有超過100萬人接種了第一劑新冠疫苗,但一個權威新冠疫情模型預測,到明年4月1日,美國的死亡人數將超過56.7萬人。
  •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超200萬 世衛稱或永不會發現零號病例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數超200萬 世衛組織稱可能永遠不會發現零號病例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電 綜合消息: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6日2時08分,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91816091例,累計死亡1986871例。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歐盟...
    新研究: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2月26日,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聯合廣州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表明,蝙蝠SARS樣CoV RaTG13與SARS-CoV-2整體基因組具有96.2%的序列同一性。
  • 海外醫療新研究:每天喝綠茶和咖啡,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
    在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量飲用綠茶和咖啡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海外醫療服務專家盛諾一家詳細介紹了這項研究。
  •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真的交配過了嗎?
    大多數現代人,只有一小部分尼安德特人的DNA事實證明,史前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雖然尼安德特人更健壯,骨骼更厚,但他們在很多方面是兼容的。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平均而言,一個人有4%的基因,直接與尼安德特人有關。
  • 他汀類藥物能降低新冠感染死亡風險,原因是什麼呢?
    最近武漢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比了14,000多個新冠病人的資料,驚奇的發現他汀類的藥物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病人的死亡率。研究人員對14,000多個病人的資料進行了匯總分析,結果發現使用他汀類藥物的病人,他們的總體死亡率是5%左右,而沒有使用他汀類的藥物的病人,死亡率達到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