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上太空,科幻片《流浪地球》偏寫實

2021-02-08 新京報

雖然有吳京的加盟,但導演表示,這部影片並不是一般意義的動作片。

由郭帆執導、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日前曝光了一支30秒的貼片預告。片中,吳京飾演的太空人首次亮相:在短暫的劇情裡,他和俄羅斯籍的同伴一起走向了空間站艙門,正要執行某項嚴峻任務。《流浪地球》講述了在太陽即將毀滅之時,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許多巨大的推進器,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影片正在進行緊張的後期製作,檔期將於近期公布。影片背後有怎樣的製作故事,新京報獨家專訪導演郭帆,揭秘這部科幻作品。

影像

科技感太多,會有違和感

劉慈欣創作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如同他的長篇名作《三體》一樣,藉助雄渾的想像力,在極端危機之下,再次對人類本身命運和人性發展進行拷問。《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曾執導過奇幻影片《李獻計歷險記》,對於「中國風」科幻,有著自己的見解。

第二版預告中,以落滿灰塵的報紙、泛黃的老照片、廢棄的錄音機和充滿雜亂電波聲的新聞播報展示了「昔日家園今何在」的傷懷。此外,預告片中夾雜了不少紀錄片式「彩蛋」:例如一直以來自稱劉慈欣粉絲的歐巴馬總統正在鏡頭前關於「流浪地球」計劃作相關演講;科學家霍金在現實中提出的「深空探索計劃」,和該計劃也有所聯繫。同時,預告片畫風比較寫實,中國航天飛船的畫面在預告片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對此,郭帆解釋,「我們選擇了接近寫實狀態下的風格,如果科技感超出太多了,太不現實,我們怕觀眾會有強烈的違和感。因為中國人對航天是有認知情感的,所以我們選擇了航天因素。於是影片的科學質感、技術質感、美術質感都是按照中國元素寫實方向去做。」

創作

四位中科院專家參與研討

影片如何將小說中的場景真實化、合理化、本土化,都面臨巨大挑戰。該片拍攝前就打造了幾十人的概念設計團隊,整個美術部門(包含置景工人)曾達到600人左右。整個影片搭建的實景延展面積高達十萬平米。同時,該片歷時15個月,打造了3000多張概念圖,8000多張分鏡。為了把影片表現得更系統、真實,編劇團隊甚至構建了整個世界觀。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全方位做了一百多年的編年史,只為把這些文字具象成畫面。

「劇本都會將對應的概念設計再增加很多新的東西,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特效和實景匹配在一起才可以呈現出動態的畫面。」郭帆表示,同時為了保證影片的科學嚴謹,影片專門邀請了四位中科院專家共同研討設計中的世界觀。「我們在天體物理和力學上的知識很有限,需要專業的科學團隊去解決,包括後期計算中的天體運行規律。最有意思的是,我們最後結尾設定的一種現象,剛好就是其中一位科學家研究的課題。」

演員

吳京加盟,稱被劇本感動

吳京出現在最新版貼片預告中:他和一位俄羅斯太空人對話,俄羅斯太空人表示,一百多年前空間站是俄羅斯發明的,全世界的空間站都是俄羅斯製造。隨著鏡頭一轉,Made In China的字樣呈現在銀幕上,面對能否成功出艙的質疑,吳京非常肯定也神情淡定地說了一句,「會的」,給影片劇情的走勢增加了幾許懸念。《戰狼2》後,吳京對出演電影的選擇非常謹慎,他曾說在家養傷時,跟郭帆導演因聚餐讓他發現了這個劇本,看完後當即熱淚盈眶。了解完整影片籌備的狀態後,他認為這個項目跟他籌備《戰狼》系列時的狀況很像,在郭帆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當初的那個衝勁兒,二話不說就接拍了。原著小說中有很多宏大的場景,也具有比較強烈的冒險動作元素。吳京的加盟,讓人聯想到這部影片在動作方面是否別具看點。郭帆導演介紹說,「全片更注重講述的是人與自然環境抗爭的過程,沒有刻意強化人與人之間的打鬥,也不是一般意義的動作片。」

■ 導演專訪

影片以人物為核心

很早以前,郭帆就看過無數遍小說《流浪地球》,他認為這部小說更適合影視化。「兩萬多字的小說卻呈現出了極其宏大的世界觀。不過電影最核心的展現還是人物和情感。如果講述核心不是人的話,就很容易變成科教片了。所以想跟隨人的視角去接觸這個世界,感受情節,以人物為核心,從人物出發,也是和小說最大的不同。」

新京報:你怎麼和這個項目結緣的呢?國產科幻本來比較薄弱,拍攝會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郭帆:2014年,電影局派了五名導演去好萊塢學習,除了我還有寧浩、路陽、肖央、陳思誠。大家去了解一下我們和好萊塢差距,好萊塢的工業流程令我們嘆為觀止。回國後,就一直在想辦法如何提升中國電影的工業水準,我們現在比起別人有20到25年的差距。所以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去找到合適的拍攝和管理工具去承載中國科幻創作和想像。如今中國電影市場很大的,我們都想為國產電影爭口氣,拍屬於中國的科幻電影。

新京報:你曾經說過《流浪地球》一直在追求用中國人的方式,去打造中國自己的科幻電影。你認為的「中國人的方式」具體是指什麼?它與美國式科幻片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郭帆:我們到現在沒有太嚴格意義上的科幻片,這是一個新類型的摸索。我們沒有好萊塢科幻片成熟,因為好萊塢的科幻片有文化和美學兩個層面的對應感。比如我們去拍《鋼鐵俠》,演員換成中國人,劇本翻譯成中文,拍完之後其實這個電影不成立。比如我戴個面具你可能馬上就出戲了。這是因為文化、歷史、價值觀的不同,這些東西造就了具象化的產品。

新京報:所以這次更相當於是一次摸索?

郭帆:可以說,這次完全是個探索的過程。要在劇作、文本上探索到和中國文化、價值觀符合的作品,也要注重和中國美學上的重合,解決好劇作、美學的問題,再去解決工業上流程的問題。中國的文化有很多模糊地帶,有很多流程很難去推進,必須符合中國人價值觀和文化才能符合。

採寫/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我們的科幻片還是小學生,一片蠻荒有待耕耘
    在接近木星的過程中,地球被強大的木星引力捕獲,即將墜入木星,地上的救援隊與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共同為地球的存亡而奮戰。整個故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屈楚蕭飾演的兒子劉啟在地球上幫助恢復地球推進器,吳京飾演的父親劉培強則在太空站上完成自己的使命。地上在零下幾十度的情況下一片肅殺般猶如末世,而太空站則展現了中國電影至今最嚴謹、寫實的宇宙飛船畫面,相較許多講述太空救援方面的影片也毫不遜色。
  • 《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電影元年
    如果《流浪地球》票房真能如預測般超過50億元,那麼吳京手握兩部超50億票房的主演影片,這樣的成績在內地前無古人,短期內也必然「後無來者」。       除了客串出演,吳京還擔任了《流浪地球》的出品人。他笑稱自己是被「騙」來的:「導演先是找我去客串,郭帆的狀態就像當年我拍《戰狼》時一樣,開創一個類型電影非常不容易,我很願意支持他。
  • 流浪地球出發:那些震撼人心的太空音樂
    如果說,今年春節檔哪部電影最受人矚目,那就必定要說到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目前已經成為了「現象級」的影片,不僅全網好評如潮,更是票房大賣。
  • 網友質疑《流浪地球》吳京不是主演,你怎麼看?
    首先,吳京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的主演,他全片的戲份高達37分鐘,獨自負責劇情太空線,承擔電影最後的大高潮,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劇情人物,說他不是主演的基本都是心眼瞎,最多只能說他的戲份不是全片第一位。而吳京對《流浪地球》的作用是要遠遠大於很多所謂的大男主電影的。
  • 流浪地球:47億科幻片最大的漏洞,網友百思不得其解,反常理!
    今年春節檔一部不被看好的電影成功逆襲成為了票房冠軍,它就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特效可以說十分精良,觀眾們看了之後直呼過癮。然而它畢竟是科幻片,有專家指出了電影暴露出來的最大「漏洞」,推動地球就等於自取滅亡。
  • 觀點|《流浪地球》不只是一部科幻片
    它用科幻片的手法,表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增強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就不只是一部簡單的科幻片。這是一部由中國人完成的科幻巨作,導演、編劇、主演、特效全部來自中國,視覺特效已達到了世界級的科幻片水平。連國外著名的科幻片大導演卡梅隆都表示了對《流浪地球》的肯定:
  • 吳京主演《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會成為「科幻版戰狼」嗎?
    根據「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的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在大年初一上映,很多人早已搶好了票,坐等大年三十晚上一看究竟。一部電影的預告片和宣傳海報確定一部電影的風格和基調。從《流浪地球》的預告片來看,可以確定以下幾件事:1.主演吳京
  • 吳京《流浪地球》能否成希望?
    《伊阿索密碼》作為少有的國產科幻片,還將原片製作成黑白色調的電影,製作方可謂是創意而前衛,但觀眾似乎並不買帳,從6月22日上映至今,《伊阿索密碼》僅有127萬票房,鐵定的血本無歸!《伊阿索密碼》一聽名字就很科幻,這是一部國產科幻懸疑電影,影片由青年導演張楠執導、實力派演員梁靜、趙立新領銜主演,講述了一場未來世界的冒險故事。
  • 《流浪地球》都上了《焦點訪談》了,吳京吳孟達接受採訪!
    雖然春節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了,但是春節檔的電影《流浪地球》還在熱映中,對於中國的科幻電影來說,《流浪地球》達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近些年來很少有導演會觸碰科幻題材的電影,在這個《流浪地球》上映之前,人們只是知道這是一部由吳京客串的科幻電影,對於安排在春節賀歲檔來說,這部電影顯得並沒有什麼號召力
  • 《流浪地球》幕後:吳京被導演「騙」進劇組,還投資了6000萬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出現了兩次特別鳴謝吳京的鏡頭,這是非常罕見的,《流浪地球》的成功吳京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每部電影都需要有一兩個明星大腕挑大梁,劇組也接觸了很多明星,但很多明星不看好國產科幻題材,都拒絕了出演,直到劇組找到了吳京,另外作為一部科幻電影,特效製作往往非常燒錢,這就要求演員的片酬不能太高
  • 關於《流浪地球》,你需要知道的50件幕後故事
    (註:本文部分材料來源於《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業界討論了多年的「中國科幻元年」,在2019年真的到來了。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流浪地球》,成為第一部上映的中國科幻片。儘管導演郭帆還在擔心科幻片有門檻,普通觀眾能不能接受;但在業內,《流浪地球》是真真實實口碑爆了。
  • 哈哈說電影:開啟中國科幻片"新紀元",《流浪地球》口碑熱評
    今天哈哈要給大家帶來的是《流浪地球》,其實哈哈一直是一個不太趕得上潮流的人,很多時候電影很熱門的時候哈哈不會去看,基本都是熱度過了哈哈再在網絡上找。不曉得這是不是跟單身有關,不太喜歡去電影院。所以《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哈哈是今天才看的,其實這部電影之前上映時口碑有多好哈哈也聽說過,但一直有其他的事要忙就沒有去看,今天打開的第一眼就被震驚到了,似乎哈哈是第一次在中國看到這種科幻片,很有美國大片的質感,這種題材基本沒有在中國出現過,當然也可能是哈哈孤陋寡聞了。
  • 《流浪地球2》備案開拍,吳京確定出演,或展現更多大格局太空戲
    雖然,早就聽說《流浪地球》要拍續集,但聽到正式敲定開拍,還是有點小激動。《流浪地球》是在2019年的春節上映的,不僅口碑爆棚,還砍下了46.9億的驚人票房,可謂是叫好又叫座,掀起了全國人民追「小破球」的熱潮。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未來。
  • 《流浪地球》中最大的「漏洞」,研究員:推動地球等於自取滅亡?
    引言:今年春節檔一部不被看好的電影成功逆襲成為了票房冠軍,它就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特效可以說十分精良,觀眾們看了之後直呼過癮。然而它畢竟是科幻片,有專家指出了電影暴露出來的最大「漏洞」,推動地球就等於自取滅亡。
  • 從賣房拍《戰狼》,到帶資進組《流浪地球》,吳京「命中該賺」啊
    最近挺紅的那個電影,想必大家都聽過,那就是《流浪地球》了,K哥一開始聽著還以為是好萊塢的科幻大片呢,沒想到看到人人都在刷吳京了,對的,就是那個「戰狼」吳京。 說起吳京的《戰狼》系列,也真是華語電影裡面妥妥的黑馬一匹啊,低成本高回報也就是這樣了吧。
  • 吳京《金剛川》二番?看看《流浪地球》,就知道他的氣魄胸懷
    ,《流浪地球》這個項目,因為資金短缺,投資商跑路,只拍攝完成了屈楚蕭、趙今麥主演的地面線,特效也完全沒做好,預定於2018年暑期檔上映。最後的事實,大家都知道了……在郭帆導演酒桌上一通振興中國科幻理想、「空手套戰狼」的忽悠下,吳京零片酬出演太空線,並追加投資了6000萬,帶動了超過5000萬的後續資金加入,終於讓影片特效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 《流浪地球》隨著衛星飛向太空,國產電影太空首飛成功!
    2019年1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火箭成功將帶有電影《流浪地球》片名的吉林一號」光譜02星發射升空。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
  • 科幻片《流浪地球》成為2019年爆款《上海堡壘》你看好嗎?
    隨著郭帆執導改編自劉佩慈科幻小說,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的科幻災難片《流浪地球》獲得了2019年最受關注的影片,在上映8天後突破了了20多億的票房成績。科幻片也將成為2019年爆款!
  • 吳京不配拯救地球?
    反倒是人類的腦熱,對人類未來各種瘋狂的腦洞,成全了人與地球與宇宙的全新關係。《流浪地球》在這點上,有不輸於任何一部科幻片的宏大設定。《流浪地球》才得以呈現出今天的樣子。所以,誠然《流浪地球》的故事不足,讓人看到了國產科幻跟一流大片的差距。但它在特效上,製作上更多的閃光點,也確實讓人看到了未來國產科幻片的希望。首先在「毀地標」這塊,《流浪地球》就大膽地邁上了國際軌道。
  • 拍《流浪地球》是"帶資進組"? 出品人吳京這樣說
    他昨日在京宣傳《流浪地球》時透露,導演郭帆最開始是讓他來客串一天,沒想到拍了31天。最後聽說製作超支了,他不僅放棄片酬,還追加投資成了出品人。吳京笑言,自己也算是為中國科幻電影盡一份力了。   導演一直說沒錢說超支了   電影《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瞄準了大年初一的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