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
正當全朋友圈的人們都
沉醉於2017年支付寶帳單的時候
(戳它回顧)
你一定沒有想到
我們被「默默」籤了一個協議!
1月3日下午
微博認證為央視法律專家的@嶽屾山律師
發表微博曝光了支付寶年度帳單「暗箱操作」
據@嶽屾山律師 表示:
大家都在曬支付寶年度帳單,我也去查了一下,然後發現了一行特別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不但字特別小,而且已經幫你選擇好「同意」了。
這個帳單的查看和《芝麻服務協議》沒有關聯性,所以你選擇取消同意,依然能夠看到年度帳單。但如果你沒注意到,就會直接同意這個協議,允許支付寶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可能這麼長的服務協議很多人看不懂,中國消費者報總結指出協議的幾個要點。
1、你使用服務就等於接受協議
2、根據協議,他們可以直接向第三方提供您的相關信息。
3、根據協議,可以將您的全部信息進行分析並推送給合作機構,還有,有權不支持您撤銷第三方的信息查詢授權。
4、哪怕是服務終止後,他們仍可繼續保留你的信息和數據
5、當然,他們是免責的。當提供給第三方信息產生不良後果時,也是一樣不用擔責
6、不用找你反覆確認,產生的風險,也由你自己擔著
這看完還能忍?所以嶽律師同時還提出了質疑。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選擇權,而不是商家替消費者選擇。或許「芝麻」會說,你可以選擇不同意,可是「芝麻」你偷偷摸摸的幫我選好了「同意」,還那麼小的字,稍不留神就漏掉了,唬誰呢?
根據《網際網路交易管理辦法》的規定,經營者應當採用顯著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條款。同時對於信息收集,該規定要求經營者需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而「芝麻」這個根本不給你了解條款的機會,直接讓你默認同意,稍不注意就進坑了。
微博上的小夥伴們
已經不淡定了
說心情複雜,那是真的...
其中也有部分網友提出質疑
▼
據了解,芝麻信用已經授權支付寶的用戶不會看到這條提示,未授權支付寶的用戶可以看到這條提示。
昨晚,再次查看時,提示信息是:同意《在年帳單中查詢並展示你的信用信息》,並且這條提示並未直接勾選同意。
此外,根據報導,芝麻信用可以徹底關閉,通過支付寶機器人客服即可操作,不過一旦選擇關閉芝麻信用服務,那麼芝麻信用會刪去該用戶之前所有的數據。
但是,芝麻信用一旦關閉,之後是無法重新打開的。支付寶方面解釋,因為一旦關閉就會徹底刪除所有數據,此舉是為了防止用戶借著關閉重開來,刪除負面信息。
1月3日晚,螞蟻金服發布聲明稱,這件事,肯定是錯了。事件給大家帶來的恐慌和誤解,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情況說明全文▽
聲明表示,本來是希望充分尊重用戶的知情權,讓用戶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況下,支付寶年度帳單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內容,初衷沒錯但用錯了方式,愚蠢至極。
對於很多用戶擔心自己的信息安全和隱私問題,螞蟻金服強調,這些問題同樣是芝麻信用的生命線。用戶信息的獲取、沉澱、使用和分享,都會在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做到用戶知情和同意,做到不過度採集,更絕不會濫用數據。
支付寶微博截圖
芝麻信用表示,如果用戶希望在自己的年度帳單中看到信用免押的內容,可以手動勾選該選項。
如何補救?
劃重點!!▼
如果你並不想在年度帳單裡展示自己的信用免押內容,但是又已經被默認勾選,可以在【支付寶客戶端-我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授權管理】中找到「支付寶」這個選項,然後取消這個授權。
這兒新四君手動取消授權全過程
請查看動圖
▽
對於支付寶的這一做法
網友說:
@TangJ:錯了就是錯了,一副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翼威:不夠醒目的提醒,支付寶負有不可推卸的企業責任,如果連這個都不能做到,始終只是一個完全被利益驅動的公司而已,談什麼社會責任,它沒有。
@和顏悅色:那麼小的字,都是套路。不知不覺就入坑了……
@對方正在輸入...:網際網路個人信息保護真的需要更為詳細嚴格的法律法規了。
@長樂未央:應該說用芝麻信用也好幾年了,本來也是授權同意的,但是被套路還是挺噁心的,幸虧我團都這麼操心,某寶還是要臉的知道改。查了下支付寶和芝麻信用的授權記錄,倒是都是我自己授權的。
@易水寒:支付寶此「小聰明」舉,確實有背「坑」感覺,希望不會再看到類似事情!!
@FLY:就算不同意,數以億計的數據打包處理,他向第三方提供誰又能知道,就算個別人知道了,又怎麼能判定是支付寶透漏的信息,歸根到底還是靠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我走過最長的路
就是支付寶的套路
你對支付寶的這一做法怎麼看?
有多少小夥伴中招?
快來評論區擺一下!
內容整理自 | 新浪微博@嶽屾山 、芝麻信用、中國消費者報等 侵刪
- 猜你喜歡 -
成都高逼格火鍋丨 西成高鐵丨成都地鐵7號線
繞城內禁止鳴笛丨 商品房搖號 丨成都積分落戶
酸奶不減肥丨 宮頸疫苗成都門診 丨 ETC免費辦理
我是新四君,快來撩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