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商洛的商南縣趙川鎮的一個老電影放映員楊厚國的家裡,至今保存著一塊民國時期的古老牌匾,上面攜刻著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維護文化"。
這塊牌匾是民國時期原河南大學校長張廣輿贈送給商南趙川鄉長黨飛武的珍貴禮品。1945年正縫抗日戰火混亂時期,河南大學為了躲避戰亂,與當時商南的大財主黨飛武鄉長協商,將河南大學校址遷於商南趙川党家大院辦學,得到了黨飛武鄉長的保護和物資運輸支持。為了感謝黨飛武鄉長慷慨解囊辦學的善舉,以張廣與校長為首的學校同仁,決定採用上好的白果樹木板製做作了這塊匾額作為禮品,以作紀念。
這塊牌匾長228公分,寬105公分,厚6公分,正面黑底紅字。正中為「維護文化"四個紅色大字,右上題額是「乙酉仲春,同人避地趙川,賴飛武鄉長急公好義,得保安全,謹贈匾額,以作紀念「。中間豎字為「國立河南大學仝敬增」,下方為47名教師姓名,主要有教務長郝象吾,訓導長趙新吾,訓導員王子衡,文學院強邃青,理學院長孫祥正,農學院長王直青,教授宋玉五,李燕亭,宋耀岐,嵇文甫,田淑民,王鳴岐,段凌辰,王牧罕,馬輔岺,陳振鐸,李子純等,左下方題款是:「國立河南大學校長張廣與拜題,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四月吉立。"
黨飛武接到贈送的牌匾後,視為珍品,懸掛於他的炮樓辦公室。黨飛武名叫黨耀初,字飛武,幼年時即成孤兒,被他的叔父黨居裡收養成人。開始時,幫助其叔父販運火紙,燒酒,常年往返於趙川和鄖陽邊界。民國十七年,黨耀初從鄖陽結帳返回趙川,身上帶了兩千塊銀元,途中遭到鄖縣土匪任志武打劫。從此,他認識了任志武,彼此間有了來往。民國十九年,任志武被招安,任商南縣自衛團團長,黨耀初要求加入任部,並被委任為第三營營長。
民國二十二年,任志武被殺,黨耀初乘機擴充勢力,被任命為第三中隊長,駐防趙川,很快部下擴充到380多條槍枝和兵力。民國三十六年,黨耀初在趙川街中心位置修建炮樓,建立據點,開辦燒鍋,接收紙廠,建設槍械廠,興建起了關帝廟民國小學,廷請周邊地區有學問的先生到學校教書。趙川炮樓建成時,商南縣軍政頭目和地方名流,齊集趙川祝賀,國民黨商南縣政府贈送匾額「東南屏藩",褒獎其護衛地方有功。1944年,正是黨耀初經濟、軍事實力和人脈關係如日中天的時候,當河南大學派人到趙川聯繫遷址辦學事誼,他滿口答應,全力支持,並無償地提供了辦學所需,得到了河南大學和地方民眾的好評。
河南大學幾百名師生,在寬闊明亮,安全舒適的党家大院學習生活。當時党家大院炮樓由兩進院子和大門,中廳組成的建築群,大門三間兩層樓,中廳五間四層高,炮樓五間五層高,上面設有瞭望哨,四周牆上留有射擊眼。黨耀初修建的關帝廟小學坐北朝南,沿河而建,有兩進院子,前院南北各有九間房,東西各有十三間房,皆是土木結構二層樓房,木樓梯,土地面,排架大梁支撐,樓上做教室,樓下住教師,在四十年代的趙川,關帝廟小學是最好的學校。河南大學師生們在炮樓和花門樓中上課,開會則安排在關帝廟小學,黨耀初鄉長這種愛教「維護文化"的精神令人可敬,並永遠載入河南大學校志歷史史冊。
但黨耀初在解放前夕,仍在商南獨佔一方,李先念,鄭位三等革命者派人勸其投靠共產黨,他一直不於答應,躲避於炮樓和白巖洞中藏身,1947年冬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縱隊七旅部隊解放趙川時,黨耀初帶著妻小躲避白巖洞,不肯投降,1948年元月6日,解放軍從河南調集大炮,向白巖洞開炮,黨耀初被炮彈擊中而死。黨耀初死後,他存放在炮樓裡的所有財產被趙川區公所沒收充公,他的炮樓也做為趙川區公所辦公場所,後因人員增多,又將庫房騰出來做為幹部宿舍,牌匾被拋棄在院子中,後來被石柱河鄉的幹部拉回當做案板使用。文革後期,石柱河黑溝大隊楊厚國拉回自己家中才於以保存了下來。
2012年9月,河南大學建校一百年校慶,將這快珍貴的「維護文化"匾額複製,贈送給校史館,載入了史冊。
黨氏家族報——匯天下黨氏,報家族文化!
黨氏家族報微信公眾號——讓黨氏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黨氏!
《黨氏家族報》2013年籌辦,2014年正式創刊,銅版紙彩印,全國最好的家族報之一。黨氏家族報微信公眾號(微信號dangshijiazubao),中華黨氏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中華党姓文化歷史的挖掘與傳承。關注黨氏家族報微信公眾號,黨氏各種活動信息早知道。投稿請發至《黨氏家族報》編輯部郵箱:1093127264@qq.com。如果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下面二維碼圖片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