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鄉把牛養 幸福生活眼前來|六枝特區郎岱鎮青龍村民李坤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李坤,今年35歲,是六枝特區郎岱鎮青龍村十組的村民,因為自己沒文化程度不高又缺乏技術,2014年,一家人被納入貧困戶序列,幸好在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我們一家人的努力下,得以在2017年成功脫貧「摘帽」。

像同村的很多人一樣,小時候家裡的生計僅僅依靠著父母在土地裡刨食,我們家有五姊妹,一家人都指望著家裡的土地過活父母養育我們艱辛可想而知。 因為自己的成績也不是很好,所以很早我就選擇了外出務工希望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承擔起家裡的責任,常年在外漂泊四處打工居無定所。打工的日子比我想的還要艱辛一些,外面吃飯住宿樣樣都要錢,雖然一個月能有幾千塊錢但是卻基本存不下來錢。

後來,我自己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妻子一起背井離鄉在外進廠打工,但因為兩人都沒什麼拿手的本領一直以來也沒能掙到錢,我們的小家依然在貧困線掙扎。近些年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需要穩定的環境讀書學習知識,父母年紀也大了身體不如從前。作為父親,我需要為孩子們的未來負責給他們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作為孩子,我需要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讓他們的老年生活沒有顧慮。 於是,我選擇再次回到生養我的青龍村,讓我意外的是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青龍村已經不復當年,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的跟進,青龍村意氣風發。

回來後,村裡組織培訓養殖技術,我也和妻子也一起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後我找到了新路子——養牛。於是,我和妻子留在家鄉專心幹起了養殖,除了組織培訓交給我們專業的養殖知識,村裡還幫忙協調了20畝土地讓我種草養牛。如今,我的養殖正邁入正軌,小小的養殖場裡有了15頭牛,一年下來也有四五萬元的收入,我們一家也擺脫了貧困,我相信在我和妻子的努力下我們的養殖會越來越好。 對於未來,我最大的希望是把牛養好,讓孩子們可以好好讀書習字,有一個好的前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冰潔

編輯 謝勇勇

編審 馬剛

相關焦點

  • 六枝特區木崗鎮小黃姜喜獲豐收
    村民王美瑞今年種了50畝小黃姜,由於村裡缺少人手,她還特意從周邊的村寨請來了10餘名村民前來幫忙。六枝特區木崗鎮小黃桶村村民 劉蘭蘭我們來幫他們採姜80塊錢一天,大概十多天時間800多塊錢。六枝特區木崗鎮小黃桶村姜農 王美瑞去年是兩塊的三塊多,今年又比去年好,我又不想賣,老薑要放到明年可能是八塊十塊左右,好價錢我就想賣了。
  • 六枝郎岱鎮壩子村水產養殖管護正當時
    春季是水產養殖關鍵季節,為了把耽誤時間搶回來,把遭受損失補回來,六枝郎岱鎮壩子村水產養殖基地搶抓時間做好管護工作。在水產養殖基地,陽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微風輕撫,清波蕩漾,提著桶的工作人員抓起飼料一撒,魚兒爭先恐後地跑出來搶食。
  • 六枝安樂泉的故事
    安樂泉亦名安樂塘,位於六枝特區境內的郎岱鎮安樂村
  • 六枝特區第二中學開展「一二·九」演講比賽活動
    (劉 攀)12月8日,在"一二·九"運動85周年紀念日之際,六枝特區第二中學組織七年級開展主題為"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的演講比賽。比賽由六枝特區委宣傳部、六枝特區教育局主辦,六枝特區第二中學承辦。六枝特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萬軍在開幕式上致辭中說"我們的國家在飛速發展,民族在時代的洪流中邁向復興。在這幸福、祥和的日子裡,我們一刻也不能忘記歷史,尤其是那些在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自由的過程中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先輩們,我們更應時常緬懷。舉行活動,就是要將愛國主義精神牢牢地樹立在青年一代的心中。"
  • ...故事」一個先鋒 一面旗幟|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第一書記陳棟梁
    2017年3月,我初到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那時,看到這個偏遠落後的村寨,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在這裡將會經歷什麼?能為這個落後的村寨帶來什麼?我開始每天和村支「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深入村組走訪,幾天下來,同事都笑我臉黑了一圈,還瘦了不少,還勸告我說:「時間還長,不要急,慢慢來」,我只能笑著回答「早一天了解清楚就能早一天幫上忙」。用了半個月,終於走遍了半坡村9個村民組570多戶農戶,對村各方面情況有了一個總體的認識。
  • 五年村主任,真情暖民心——記六枝特區牛場鄉大箐村村委會主任陳國祥
    五年村主任,真情暖民心——記六枝特區牛場鄉大箐村村委會主任陳國祥【貴州民族報】尚 任六枝特區牛場鄉大箐村,地處牛場鄉東南部,距鄉政府駐地8公裡,土地面積6.1平方公裡,全村轄10個村民組395戶1821人,由苗族、漢族、彝族等聚集而居。
  • ...就一定會在脫貧道路中越來越好|六枝特區九龍街道茶山村村民甘...
    我是六枝特區九龍街道茶山村村民甘小麗,脫貧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傳遞愛與溫暖的過程,沒有一個個脫貧致政策和扶貧幹部的溫暖傳遞,就沒有我如今的生活。後來國家扶貧政策來了,是一系列精準幫扶的好政策讓我家擺脫了貧困的紛擾,過上了越來越好的日子,而這一切,離不開村幹部和上級領導。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路上 不辭辛苦丨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同步...
    我叫劉安貴,今年46歲,是六枝特區自然資源局一名職工。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選派到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部分村民要求過高,個別群眾爭當貧困戶,有的村民對扶貧政策理解有偏差等等,這些問題造成村民對村幹部怨氣大。針對這些情況,我及時和村支兩委成員交流思想,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亮明觀點,引導和帶領大家以脫貧攻堅為重,切實把村支兩委班子思想統一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上來。
  • 六枝山旮旯裡,如此美味的火腿,了解一下~
    在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村民楊遠賓憑藉在外打工20年製作火腿的過硬技術在家鄉辦起火腿廠他誓言,要讓六枝火腿走出貴州、走向全國1994年楊遠賓懷揣夢想前往浙江金華火腿廠打工肯幹肯學、吃苦耐勞2010年,成為廠裡技術骨幹和中層管理人員
  • 六枝小夥在「第二故鄉」大連堅守防疫一線
    然而,午飯剛過,正準備出門的譚浪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通知,「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日益嚴峻,全面防疫戰鬥悄然打響,而特殊時期,需要大家集中力量,一起齊心協力,加入到疫情防控的戰鬥中來。」2019年8月,作為大連六盤水東西部扶貧協作2019年第三批安置就業人員,六枝特區巖腳鎮草原村貧困畢業大學生譚浪,來到了大連市甘井子區,在甘井子區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擔任人事兼公務車司機工作。
  • 養父一句話讓六枝「王魚魚」決定...
    你終於回來了 "5 月 1 日,在貴州省六枝特區木崗鎮低簸村,一件 " 喜事 " 轟動了全村,村裡鞭炮鳴不停,場面熱鬧非凡。當天,被拐 27 年的王魚魚回家了,擁抱的那一刻,他的父母,淚溼衫襟。對於王家人來說,這一天,這一刻,他們等待了 27 年。去學校找哥哥 三歲男孩被拐時間回放到 1993 年 11 月 25 日。
  • 六枝特區 | 實驗幼兒園補林分園舉行幼兒講故事比賽活動
    六枝特區 | 實驗幼兒園補林分園舉行幼兒講故事比賽活動 2020-10-21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河北青龍大森店村:山鄉綠滿坡 果香迎客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河北青龍大森店村:山鄉綠滿坡 果香迎客來 2020-10-12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幫實扶拔窮根,戶不脫貧誓不休|六枝特區新場鄉白果村村主任張雲龍
    我叫張雲龍,是六枝特區新場鄉白果村村主任,從2017年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至今已經有4個年頭。在這四年時間裡,我的人生又一次得到錘鍊,讓我深切的知道,幫扶工作需要用心用情。得知此事,我叫上村裡其他幹部不顧危險,及時搬走落石,為村民騰出路來,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認可。張雲龍(中)與同時清理落石近四年的脫貧攻堅工作,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扶貧工作不僅是改善群眾生活的基礎條件,更是要讓他們勇於脫貧、自力更生,懷著不等不靠的思想。
  • 【六枝融媒】牛角村:小康菜園建設提升鄉村旅遊顏值
    在全市上下積極推進小康菜園建設中,六枝特區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因地制宜推進「千家萬戶小康菜園」建設。落別鄉牛角村結合鄉村旅遊打造小康菜園,走出了一條小康菜園建設提升鄉村旅遊顏值的新路。
  • 「我的扶貧故事」把初心鐫刻在教育扶貧的路上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
    胡平是月亮河鄉直溜村六組村民,我的幫扶對象之一。第一次走訪得知,他家只有兩個勞動力,女兒胡滴滴就讀甘肅民族大學三年級,兩個兒子一個讀特區四中九年級,一個讀特區三小四年級。我了解胡平的家庭情況後,同他進行多次訪談,鼓勵他先把家庭收入提高後,才能保障孩子的教育有投入。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不僅是任務,更是一種責任|六枝特區巖腳鎮...
    我叫王含,是六枝特區巖腳鎮中心幼兒園一名普通的教師,2013年7月我踏上了工作崗位,那時的我,憧憬未來的美好,在教育道路上默默耕耘,希望自己能在三尺講臺種滿桃李之花。然而,接下來的工作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其他的認識,精準扶貧任務來了!
  • 六枝地震造成102間房屋受損,鐵路運輸受影響……
    昨天(9月18日)16時24分 六枝特區發生4.0級地震 點擊文章 查看詳情 震中位於六枝特區九龍街道波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