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技術也在日益創新。如今大家幾乎都生活在網際網路全覆蓋的環境下,獲取知識的手段也變得越來越簡單。與此同時,長時間的網絡衝浪難免會發生一種知識誤導現象,畢竟在這個社會,傳播手段不再是以簡單枯燥的官方媒體為主。更有許多自媒體和影視公司通過自己的方式傳遞知識與信息。其中,影視劇改編已經成為這兩年的趨勢和浪潮。
在宮廷劇改編中,似乎清宮劇佔據了主要市場地位。近年來,相關的影視節目層出不窮,佔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但宮廷劇改編實際上具有雙面性。一方面,它帶領人們走進清朝,關注歷史,具有正向引導。可另一方面,電視劇的誤導率也是非常高的。比如著名作家二月河的經典作品《康熙王朝》曾經被改編成電視劇,當時在全國一炮走紅,通過這部電視劇,也讓大家開始了解康熙這個人物。但你若完全信任電視劇中的飽滿角色,那就大錯特錯了!千萬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康熙王朝》中,有四處非常顯見的歷史失誤,需要諸位重視起來!
01主角性格偏差過大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現象:劇中的康熙帝童年是個非常頑劣的小夥子,不僅不愛讀書,甚至還做出過許多調皮搗蛋的事。實際上,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表達。
真實歷史中的康熙,並不是個頑劣的少年。與此相反,他從小便有一顆帝王心,生活在孝莊身邊的他認真學習,努力表現,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繼承父親衣缽,成為皇權的真正掌控者。但在《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康熙的性格被過分描寫,甚至已經沒有從前的色彩。
實際上,人的性格真的能夠決定人的一生,康熙之所以日後能成為千古一帝,與其年少時期的深刻思考絕對脫不了干係。所以,後世人在主觀上絕不能將康熙帝想像成一個頑劣沒有正事的男人,而應該知曉,他雖從出生那一刻起,便被譽為天子,但他從未放棄努力,始終努力為自己的事業打拼奮鬥。
02康熙與蘇麻喇姑的所謂愛戀
了解康熙年間歷史的人都知道,蘇麻喇姑這個女人對康熙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康熙能夠安然無恙長大、並且成為一代帝王,除了要感謝自己的祖母外,第二個應該感謝的就是蘇麻喇姑。
在《康熙王朝》中,蘇麻喇姑的形象發生極大偏差,甚至將康熙和蘇麻喇姑之間濃厚的親情改編成了所謂愛戀?這是一種極大誤差。要知道蘇麻喇姑可是孝莊太后的陪嫁丫頭,歲數都趕得上康熙的奶奶了,又怎麼可能與他喜結連理,書寫一段愛恨情仇呢?
在現實生活中,每每與有人談到這個話題,也會有許多人為之驚訝,表示在他的認知中康熙和蘇麻喇姑本就是天生一對,更不知蘇麻喇姑的年齡都能當康熙的奶奶了!而這種誤差,大多來源於電視劇帶來的真情實感,大家往往會投入於精彩的電視劇情節之中,甚至根本不願去追究,真實的歷史史實到底是何種樣子的。
這種一邊倒的誤差現象,實際上也是正史宣傳的一種悲哀。
03劇中稱呼不夠嚴謹
在《康熙王朝》中,你一定會經常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孝莊太后一激動起來,就開口說「我孝莊如何如何」,乍一聽,也許你會覺得沒什麼不對,畢竟孝莊本來就是她的諡號。
你若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孝莊這個稱號並不是她生前就擁有的,而是在她死後,康熙帝為悼念祖母,為她追加的諡號,也就意味著,孝莊太后本人是無法自稱孝莊的,除非她自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當然,這也只是說笑罷了!
04考證不夠嚴謹
作為一部歷史連續劇,遵從歷史史實是拍攝電視劇的原則。但在《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中,有許多地方並沒有遵從歷史史實,是典型的考證不夠嚴謹的現象。
以三藩之亂為例,當時康熙和吳三桂剛剛宣戰,康熙就得知吳三桂從新疆地區購買了幾萬匹戰馬來,這實際上是一種嚴重失誤。要知道在康熙時期,是沒有新疆這個地方的,在新疆買馬,也純屬是空穴來風!
由此可見,在觀看歷史類電視劇時,大家除了要欣賞節目觀影效果以外,最好在輔助進行一些歷史史實搜索,加以佐證,用辯證的方法看待電視劇中的情節。也許有人會說,只是看部電視劇而已,何必這么正經?實則不然,因為劇中的每個人物,都曾真實的出現過,他們每一個人,都曾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尊重每一位歷史人物,尊重真實存在的每一段歷史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