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惡業、惡報」?

2021-01-17 鄧方朔

《太上感應篇》說:「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行善得福,作惡得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之報,鑑之甚速,絲毫不爽。

「惡業」指做的壞事、起的壞心、說的壞話等。「惡報」指得到報應。

十惡之病,乃修真之大忌也(資料圖)

據《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說:「人有十惡:貪、嗔、痴、殺、盜、淫、妄語、兩舌、惡罵也」。這十種惡行,以身有三種惡業、心有三種惡業、口有四種惡業。其中,身有三惡業者,即殺生、偷盜、邪淫也;心有三惡業者,貪、嗔、痴也;口有四惡業者,兩舌、惡罵、綺語、妄言也。「十惡之病」,貪(貪慾)、嗔(嗔怒、性暴)、痴(痴迷)、殺(殺生害命)、盜(偷盜)、淫(邪淫)、妄語(說假話)、兩舌(是非)、惡罵(失德),乃修真之大忌也。

行善得福(資料圖)

《洞真三天秘諱》說:「此諸惡不誡,不能離身,犯之者身遭眾橫,鬼神害命,考楚萬痛,恆無一寧,履善遇惡,萬向失利,死入地獄」。

《太上感應篇》說:「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行善得福,作惡得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之報,鑑之甚速,絲毫不爽。

相關焦點

  • 當我們「惡業」到來會有哪些表現?
    業力觀是佛教的基礎,什麼叫業力呢?業力就是我們生生世世的一切行為所產生的善惡力量,我們的人生就受著業力的支配。業力是個很深奧的道理,不是三言兩語談得清的!那為什麼業力會產生衝動?因為因緣際會了,佛家有首偈說:假使百千劫,所做業不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過去種下了種子,現在緣分成熟了,於是業力就現前了。
  •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惡人有惡報
    惡人活得很好,惡業並非不報,但時機尚未到來。看來他是個好人,他為什麼病得這麼重,壽命這麼短?我們不知道他前世做了多少壞事,為什麼很多小孩子生下來就患有不治之症或殘疾?他們的生活只是剛剛開始,他們沒有冒犯和傷害他人,然而人們看不到他們前世的惡行。無論是善業還是惡業,因果報應重,果實會慢慢成熟;業力輕,果實成熟得更快。
  • 造了惡業,懺悔後就能一筆勾銷嗎?佛教講,懺悔方法有三種
    生活在這個世間,哪個人不造惡業?佛告訴我們,造作罪業不怕,只要能真心懺悔,業障就能消除。懺悔的功德非常大,能立即扭轉強大的業力,諺語講「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純淨純善,只是自己無知做了錯事,只要肯回頭,放下煩惱習氣、就是善人,佛教講「回頭是岸」。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機理和兩個典型案例
    原文見特輯http://www.fosss.org/fengfeng/Index.html曾經在電視上看一部臺灣某公司出品的影片,一開場,那位有名的男明星就說道:「這部電影名叫XX,可是並非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些因果迷信。我們要破除這種天網恢恢的迷信!」
  • 學佛的條件是什麼?為什麼說惡業和善業都不能造?什麼方法最好修
    惡業不能造,善業也不能造。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那怎麼辦?斷惡不著斷惡的相,心裡上沒有斷惡的相,修善沒有修善的相。什麼方法最好修?淨宗最好修。我們心裡要什麼都沒有很難,它有妄想、有雜念,止不住。淨宗用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念頭不起,一句佛號;念頭起,還是這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之外,善惡念頭統統把它念掉,只有這一個念頭,這叫淨念。
  • 請問法師:往生極樂世界後我們的惡業會怎樣?
    2021-01-09 04:24:49 來源: 不知道起什麼名字好 舉報
  • 「三世因果」是什麼?看懂了,覺悟就在當下!
    一切其實都是因緣和果報,其實都是自己造出來的,還有什麼是想不開、想不通的嗎?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它的因緣,因緣成熟了,就自然有它必然要感受的果報,那還有什麼樣的可以貪念?有什麼可以執著的呢?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自己修自己造的。真的相信了因果了的話,你自然就能想得開、想得通,並沒有什麼解不開了的結。
  • 受惡業影響,要解決業障,關鍵不是「拜懺」,而是多做這件事?
    首先,佛教「不認為」你遇到的問題大部分是受上輩子的業力所影響(這種觀點是耆那教的思想),反而認為此生的努力與選擇影響的更多;其次,就算現在遇到的問題,是受「過去惡業」的影響,正確方式也不是拜拜懺悔,而是要多做善事!
  • 《安家》敗筆,為什麼壞人沒有惡報?
    《安家》終於放完了,我很奇怪一個問題,俗語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這個電視劇惡人為什麼沒有惡報?編劇對壞人簡直太仁慈了,如果惡人沒惡報,做好人只會被認為是二百五。劇中賣包子老嚴夫婦,辛辛苦苦賣包子攢了320萬給兒子買房,兒媳婦和丈母娘連門都不讓進,老兩口只會哭。惡人也沒見到惡報,丈母娘和兒媳婦霸佔著房子,人家一分錢沒掏,產權證上有人家名字,想不讓誰住就不誰住,對老嚴夫公平嗎?不公平,不公平就不公平吧。如果好人沒好報,惡人沒惡報,人行善的意義在哪裡?
  • 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
    修行以後,不要貪面子,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比如說婚嫁、喪葬、生日,為了面子請客,就大開殺戒。印光大師講過,在民國時,有位兩江總督的周老先生,他往生前,跟兒子說,不要殺生,一切都按照佛教禮儀來辦。
  • 釋淨空:善因善果,惡因惡報
    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惡因不可能得善果,沒有這個道理。這個話說的人能相信嗎?我看到某個人做的不善,為什麼他有那麼大的福報?有那麼高的地位?這個地方就要講求因果通三世,不是一世的。所以佛講的話,講得好!你都要聽,都要記住。
  • 男星的兒子不是親生,還惡業不斷,更是被親生父親告上法庭
    男星的兒子不是親生,還惡業不斷,更是被親生父親告上法庭關於娛樂圈,很多人都是備受重視,由於他們不只生活或者是工作都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但很多人也會重視他們的情感問題,畢竟當紅明星和普通人也是有著不同的,由於他們的生活都是在攝像頭底下,一點事情就會被爆料出來
  • 《惡業》
    這特麼寫的是什麼雞掰?!太雷了,這個劇情太狗血了,我看得我自己腳趾抓地。就這雞掰文你們看了都沒罵我,還誇我,你們也太小天使了,你們是賽博世界的活菩薩,我潘某人在這裡感謝各位。於是,今天!我帶著我新寫的短打車來了!(今天我潘廣坤來就為了三件事:開車!開車!還他嗎的是開車!)
  • 我們該如何趨吉避兇,不受惡報?
    我們 該如何趨吉避兇,不受惡報?  我們愚痴、無知,不知道殺生感召的是殺業的後果,怎麼可能感召來福報呢?所以對佛法來說,因果這是基礎,非常重要!我們大家要明白這個原理!無論如何:不殺!少殺、不殺,甚至我們還護生、放生、救生,這樣才能得到善的、好的這些東西。是這樣的。
  • 【深信因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八十七年十二月卅一日,警方偵破臺南市婦人林○汝於今年初和同居男友施○銘涉嫌將她弟弟林○松殺害棄屍案,詐領一百萬保險金。她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她不知道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善必得善報,做惡必得惡報。」她以為沒有前世來生,沒有報應及輪迴,她以為人死便神消灰滅,什麼也不存在。她滿腦子心中盤算著,只有金錢、男女淫慾、物慾享受。結果因緣這麼巧妙,她本身好賭,她大概把害人命得來一百萬也輸在賭桌上,再去認識另一位元男友,再因賭輸錢向男友要錢被拒,憤而跳樓自殺,帶著滔天罪業去陰司向閻王報到。
  • 【因果報應】邪淫惡報故事
    確是常見的報應。現在的社會,家庭糾紛及離婚案件,日有增加,大多由於夫妻一方有外遇而起。所以佛教的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和諧,社會的安定。  上述沈某的下場,固然是邪淫的惡報,可是做妻子的人,倘若發覺丈夫有邪淫的行為,應該以善言勸告,使他改邪歸正。不可存心報復,因為報復心理或報復行為,就是自造惡因,也會受到惡報。至於以邪淫報復邪淫,更是十分不智,因為那樣勢必導致家庭破碎的惡果。
  • 淨土法門:為什麼惡人卻沒得惡報?
    什麼原因?積惡之家,他的報應是這樣的。人要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對自己個人,對自己家庭,對自己的宗族,決定有大利益。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為什麼有些人造惡業還過得很滋潤,有些人行善反而很潦倒?因為果報不只是在這一期的生命中成熟,還可能在下一生乃至往後若干生成熟。在佛教的唯識學有個概念叫異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