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條件是什麼?為什麼說惡業和善業都不能造?什麼方法最好修

2021-01-17 菩提心路

學佛從哪裡學?學佛的條件,要老實、要聽話、要真幹,真幹他得受用。如果他不老實、不聽話,自己的成見很深,不相信佛經所說的,那就難了,一生都不得其門而入。

這種人太多了,我們見到很多,幾個人用真心?用真心,不是說我學佛聽經用真心,我待人接物用妄心,那是假的。用真心,日常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處事都用真心,學佛也是用真心,你才能入得進去。有夾雜著一絲毫虛偽你就不得其門而入。

不能入佛法,你就造業障。業有善惡,善業,三善道;惡業,三惡道。惡業不能造,善業也不能造。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那怎麼辦?斷惡不著斷惡的相,心裡上沒有斷惡的相,修善沒有修善的相。

什麼方法最好修?淨宗最好修。我們心裡要什麼都沒有很難,它有妄想、有雜念,止不住。淨宗用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念頭不起,一句佛號;念頭起,還是這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之外,善惡念頭統統把它念掉,只有這一個念頭,這叫淨念。

這個淨念雖然不能幫助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的話,這個念頭也沒有才行,但是它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幫助你親近阿彌陀佛。在這裡不好修就換個地方,換到極樂世界去修去,真正功德利益在此地。

相關焦點

  • 「三世因果」是什麼?看懂了,覺悟就在當下!
    「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世苦。」三世的因果只有佛能夠說得出來,所以佛的智慧就是最高的,佛法是最偉大的。信佛就是要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學佛就一定要修習《因果不虛》的這一個最基礎的修法。一切其實都是因緣和果報,其實都是自己造出來的,還有什麼是想不開、想不通的嗎?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它的因緣,因緣成熟了,就自然有它必然要感受的果報,那還有什麼樣的可以貪念?有什麼可以執著的呢?
  • 佛教所說的善業和惡業
    善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我們學佛,就要對應佛的教義,好好修行,先把人做好,才能更深入的學習佛理,把身心投入到佛法的學習和踐行中,這樣才能既得到福又得到慧。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一門專修、精進,開菩提花,結菩提果。
  • 十善業與十惡業的果報
    善與惡的標準佛法和世間法是不一樣的,那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呢。在世間法裡面的善惡都是比較籠統的,都只是事上的描述,在理上沒有明確的表達,可以說是比較籠統,大概,沒有準確表達出來的。佛法裡面就有系統的歸納,總結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一般來說,佛法中的善是指十善,惡是指十惡。佛法是把理論總結出來,而不是在事例上做描述。
  •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無憂無慮無煩惱,開開心心過一生?
    下面從佛教的角度來具體分析: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累世造下了不少的惡業,但也造下了很多的善業,我們今生遇到困難,遇到災禍等,還有心中所有的不快等,都是惡業現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希望這一輩子能夠順順利利,能夠開心快樂,無憂無慮無煩惱,從佛教角度來就,也就是每個人都希望善緣早日能夠成熟,生活多些福報,人生更加順利,能夠健健康康,能夠長命百歲,而且每個人都自己惡業能夠被完全清除,但佛經中說,如果我們的業障有形的話,對於每個人的業障來說,整個虛空都放不下,而且這一世,我們每個人還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造惡業,所以想完全消障自己的惡業,很不現實,估計絕大部分人都是無法做到的
  • 天天學佛: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豈不目眩。
  • 什麼是身口意業?
    當有不如意的事時,我們常聽到有這樣的抱怨:「我是造了什麼業啊?我的業障怎麼這麼重!」可見一般人都是了解:目前所承受的痛苦,不是無因無緣的。但是因為自己無法了知先前所造的因緣,所以也希望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法,就有四處求神問卜,希望能夠消災解厄。但是,種種世間消災解厄的方法,真的能根本解決所謂的業障嗎?或許能得到一時心理上的慰藉,但為什麼不如意的事,在一生中還是不斷循環地發生呢?這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 抱佛腳的真實含義是什麼,你可以抱佛腳,親感佛的殊勝
    佛祖當年在遙遠的靈山道場傳法,可以說是金剛道場、金剛聖地,我等不要執著哪裡的殊勝,實際上靈山與佛就在自己的心裡,莫要向外求。即自己的心就是修行最好的道場,佛菩薩無處不在,就在自己的心中,就在自己的身邊。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瑞相,高八十八米的大佛,就供奉在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
  • 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
    修行以後,不要貪面子,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比如說婚嫁、喪葬、生日,為了面子請客,就大開殺戒。印光大師講過,在民國時,有位兩江總督的周老先生,他往生前,跟兒子說,不要殺生,一切都按照佛教禮儀來辦。
  •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40集
    大海海水都是鹹的,海水好不好吃?你們有沒有嘗過海水的味道?苦澀不能喝,這是形容苦海,我們這個世間是苦海。龍代表什麼?這在佛法裡面講得非常非常之多,龍代表變化,我們這個世間人情事理變幻無常,龍是個善變的,取這個意思。我們生活在這個苦難的社會當中,這就是娑竭羅龍。王是什麼?各行各業的領導人,這是王。不一定指國王,你是公司老闆你在公司是王;你是一個家庭的家長,一家都聽你的,你是家裡的王。
  • 造了惡業,懺悔後就能一筆勾銷嗎?佛教講,懺悔方法有三種
    生活在這個世間,哪個人不造惡業?佛告訴我們,造作罪業不怕,只要能真心懺悔,業障就能消除。懺悔的功德非常大,能立即扭轉強大的業力,諺語講「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純淨純善,只是自己無知做了錯事,只要肯回頭,放下煩惱習氣、就是善人,佛教講「回頭是岸」。
  • 《覺海慈航》告訴您佛教講些什麼道理它的目的是什麼?
    問:佛教的書籍太多太深,我都看不懂,你能不能把內容明白的道理說給我聽聽呢?答:可以的。現在的人不是經常談論平等、博愛、自由嗎?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他所說的眾生,並不專指人類,而是連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包括內地,就是狗貓牛馬等都一樣可以成佛,因為它們也都有佛性,等到成佛以後,也就和釋迦牟尼佛處於同等地位。這才是真平等啊。
  • 對貪嗔痴最好的描述【朗讀篇】
    對貪嗔痴最好的描述《修心七要廣釋(上)》連載·29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宇宙中的一切萬物都遵循因果規律。俗語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側重於精神層面的因果不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側重於物質層面的因果不虛。
  • 在家學佛一定要注意這些禁忌!(切記)
    在家學佛也是行菩薩道家庭就是道場,你的家人就是你第一個得度的對象,你真正修得好,你的家人怎麼不歡喜?怎麼不佩服?得真幹!把經上所講的全都做出來,自然就感動一家人,一家感動,肯定就感動你的鄰居,鄰裡鄉黨,這叫真正行菩薩道。
  • 人生就是一場戲,有什麼緣就了什麼緣,這叫隨緣而做
    1.人生就是一場戲,有什麼緣就了什麼緣,這叫隨緣而做達真堪布講述有一次,當有「空中飛人」之稱的喬丹被記者問到其成功竅訣時,他說:「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每一步,除此之外,我沒有其他成功的秘訣!」學佛修行也是如此。
  • ​修行人受大痛苦、大磨難是成就的前兆
    如果自認為在修行,卻沒有遇到明顯的魔障和痛苦,那你的修行一定是有問題的!即使菩薩再來,也須降魔!  末法時代,我們經常出現違緣,世間人可能不理解,自己造的善業越來越多,為什麼身體越來越差,為什麼不順利,可能會怨天尤人,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懂因果的規律。我們要明白這是前世的業力,並不是我們現在造善業,當下就馬上現前。
  • 師父啊,又有女孩子喜歡我,你說我該不該答應她?
    殺生的事實,拋開其他不論,對被殺者和殺者都是痛苦——生命被剝奪的痛苦和殺業感召的痛苦。當我們說避免造惡業感苦果,並不只是在說自己將來不想受苦的問題,眾生相依共存,我不殺生也意味著其他眾生免受被殺之苦。殺生的另一個事實是,殺業的連環作用、自我繁殖。我們現在的殺生,焉知不是往昔造下殺業的等流果,而現在的殺生又會感應更多等流果,這一條條前因後果的索鏈將我們死死困在痛苦的輪迴中。
  • 《佛說十善業道經》佛陀對海龍王說的經
    Aputi佛典動畫:佛說十善業道經Aputi於2016年06月06日創作完成。《佛說十善業道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為海龍王說,一切法靡不由心,應修十善,遂廣明十善功德,及攝一切佛法。即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惡道之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轉發本文是法布施,自利利他,功德無量!
  • 正信的佛教是什麼?|引經據典
    問正信的佛教是什麼?答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