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宇宙與人生的真相,人們總是有很多疑問。聖嚴法師曾經針對一些比較基礎但極為重要的問題作出回答並結集成書,影響甚大,不僅是對佛教有興趣或初學佛者的必讀內容,對於久學久修的佛弟子亦有很多助益。
為方便大家學習這些內容,並深度延伸閱讀,大眾閱藏公眾號開設「引經據典」欄目,將聖嚴法師的回答原文與大藏經中的相關經文內容相連結,以經文補證的方式,讓解答回歸經典,讓師言與佛語相連,把對佛法的學習導歸於佛法正義的源頭——大藏經。
欄目內容由主持人來勁負責編輯,並撰寫簡單評介,個人觀點如果有錯謬之處,歡迎指正。
問
正信的佛教是什麼?
答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將如此。
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所專有,至於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始終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產物。
述評
現實中不少自以為信佛的人缺乏正信,往往神佛不分,這樣就很容易會喪失皈依。佛在《優婆塞戒經·淨三歸品第二十》中,就明確指出了正信的在家居士對待天神的正確態度:可以為了救護舍宅、生命而禮拜天神,也可以為了讚嘆其功德而禮拜,為了尊重其崇高的地位而禮拜,但是卻不能以究竟皈依的心態而禮拜。正信居士不可以接受外道邪說,要相信因果,而不應迷信命運由天神主宰,不應迷信傷害身體的苦行可以獲得幸福,不應迷信命運由生辰八字決定。眾生若具正見,行善業,則得安樂自在;反之,持邪見,造惡業,則墮地獄。
經文補證
《優婆塞戒經·淨三歸品第二十》
受三歸已,造作痴業,受外道法、自在天語,以是因緣失於三歸。若人質直,心無慳貪,常修慚愧,少欲知足,是人不久得寂靜身。若有造作種種雜業,為受樂故修於善事,如市易法,其心不能憐愍眾生,如是之人,不得三歸。若人為護舍宅、身命祠祀諸神,是人不名失歸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禮拜外道,是人則失三歸依法。若聞諸天有曾見佛功德勝己,禮拜供養,是人不失歸依之法;或時禮拜自在天王,應如禮拜世間諸王、長者、貴人、耆舊有德,如是之人亦復不失歸依之法。
雖復禮拜,所說邪法慎無受之。供養天時,當起慈心,為護身命、財物、國土、人民恐怖。所說邪見,何故不受?智者應觀外道所說雲「一切物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若是自在之所作者,我今何故修是善業?或說「投淵、赴火、自餓捨命即得離苦」,此即苦因,云何說言得遠離苦?一切眾生作善惡業,以是業緣自受果報。復有說言「一切萬物,時節、星宿、自在天作」如是邪說,我云何受現在造業,亦受過去所作業果?智者了了知是業果,云何說言「時節、星宿,自在作」耶?若以時節、星宿因緣受苦樂者,天下多有同時、同宿,云何復有一人受苦、一人受樂,一人是男、一人是女?天、阿修羅有同時生、同宿生者,或有天勝,阿修羅負,阿修羅勝,諸天不如;復有諸王同時、同宿,俱共治政,一人失國,一則保土。諸外道等亦復說言「若有惡年、惡宿現時,當教眾生令修善法以攘卻之」,若是年、宿,何得修善而得除滅?以是因緣,智者云何受於外道邪錯之說?
善男子!一切眾生,隨於業行,若修正見,受於安樂,修邪見者,受大苦惱。因修善業,得大自在,得自在已,生親近。復為宣說善業因緣,善業因緣故得自在,一切眾生皆由修善業因緣故得受安樂,非年、宿也。善男子!阿闍世王、提婆達多,皆由造惡業因緣故墮於地獄,非因年、宿得是報也!欝頭藍弗邪見因緣,未來當墮大地獄中。
【敬請閱讀本經】
佛經原文為您讀經:《優婆塞戒經》28品全部錄好!
【參考來源】
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http://ddc.shengyen.org/pc.htm
《優婆塞戒經·淨三歸品第二十》: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88_005.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