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說的「皈依三寶」,你知道是什麼寶麼?

2021-01-11 春夢無痕話春夢

信佛學佛的人當然有很多,在這些人當中,真正出家的,真正皈依的,經過了佛教的入教儀式的朋友,就比較少見了。

我們知道,任何教派的加入,當然都需要一個儀式。這個儀式,大家不要覺得是走走過場,廣而告之這麼簡單,任何儀式的存在,都有其各種規範,都很莊重,甚至都很威嚴。

這真的不是說,哥們,來入我們的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嘻嘻笑笑,馬馬虎虎。

莊重,莊嚴的儀式,是打內心裡表現出來的一種效忠的宣誓、一種懇切的承諾、一種渴仰的祈求、一種生命的新生、一種虔誠的皈投!

所以說,有些事,大家不要覺得稀鬆平常,馬馬虎虎,世間自有戒律在!很多事,開開玩笑,稀裡糊塗,也許並不好。

佛教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皈依,那當然需要很正規且很規範的儀式,並且非常重要。

皈依佛教也是如此,皈依佛教的時候必須請一位出家的僧尼作證,並且教授三皈的內容,那就是:

「我某某,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念三遍)

我某某,皈依佛競,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天魔外道。

我某某,皈依法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邪說

我某某,皈依僧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邪眾。」

大家試想一下,就完全覺得出其中的威嚴。

皈依的儀式雖然簡單但很隆重,這就是為了讓皈依者自己一心一意地皈投三寶、依仰三寶,獲取聖潔而堅貞的信心。

大家可以看出,皈依的宣誓中,「佛、法、僧」三者分別列出,其實「佛、法、僧」就是我們俗稱的佛家三寶,皈依三寶。

「佛」是佛陀,「法」是佛的言教,「僧」是弘揚佛法的出家人。

對這三大對象的皈依,可以得到現前的身心平安,以及未來的解脫生死乃至成佛之道的無上至寶,所以稱為佛教三寶。

首先說「佛」:

佛,就是佛陀。在佛教中,佛不是我們崇拜的對象,也不是創世神,更不是獨一無二的,佛教看佛陀,就如同學生看老師,佛是老師,他能教導學生,能使學生改變氣質、充實智能、修養身心,卻不能代為學習,也不能代替升學。

老師就是我們的父母,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其實佛教對於佛陀的崇拜,就相同於子女對於父母的孝敬,是出於報恩的情懷,而不是稀裡糊塗的崇拜。

一個正信的佛教徒,絕不會是為了避禍引福而崇拜佛陀,雖然說佛陀的願力,能借著祈禱的心力感應而產生神跡,但主要還是靠祈禱者自己。

每個人自己的定業現前,縱然祈禱,佛陀也無能相助,但若能依照佛所說的正法而行,便可以改變往昔的業力,或者重罪輕報,或者輕罪消除。

佛陀的崇高偉大,不是說佛陀能幫你或者赦罪(世間根本無人可赦他人之罪的說法,這種赦罪觀念,是神權獨裁的混合產物),而是由於佛所親證的解脫之法,說了出來,供給大家去如法修行,而修行之後,便可解脫,都能成佛。

這就說到了第二點,「法」:

法是佛所親證的解脫之法,法能夠使人自行解脫,佛陀經過無數劫的長期修行得出了菩薩道的結果,並且親證了解脫之法,又毫不保留地給我們奉獻了出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就是法。

我們學佛,其實就是學法,就是學佛的佛法。

而佛法的流傳與散步,這就說到了「僧」:

僧有三種:菩薩僧(如文殊、彌勒、觀音、地藏等);聲聞僧(如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羅漢);凡夫僧(如一切持戒清淨,自修正法並能說法度眾的比丘及比丘尼)。

正是由於僧能把佛陀的正覺解脫之法,傳流、傳布並傳授給我們,所以僧的恩德也是無量的。

在此,特別說一下如我們這些信佛學佛的同好,弘揚佛法,其實並不限出家人的僧,只要每個人能真正領悟到佛法的真理,也一樣能夠弘揚佛法,造福大眾,所以,真心有佛的朋友,不單單要自己修行,能以文字與言說,去影響眾生,功也是不可沒的。

綜上所述,佛法的發明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眾。正因如此,佛教尊稱「佛法僧」為三寶。

佛陀在世的時候,佛教以佛陀為皈依的中心,佛陀滅後,佛教則以僧團為皈依的中心。皈依三寶,是為要學法寶,要學法寶,須由僧寶作良導,所以佛陀滅後的佛教,供養三寶的對象,就偏重於僧寶。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僧寶就是我們的信佛學佛的寶,所以恭敬供養僧寶,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很多人對僧,有意見,說法也很多,其實你是不明白這個道理,讀文至此,你就應該明白了「僧」的寶,「僧」的可貴之處。

崇拜菩薩,是敬僧的一種,但是對於凡夫僧的持戒而能說法者,也要恭敬供養,乃至不持淨戒但有正見能說正法的出家人,也要敬養,這才是正途。

事實上,在去佛世已遠的時代之中,聖僧很難遇到,敬僧的對象,那就是凡夫的比丘、比丘尼眾。

當然,正由於我們對高僧信仰的風氣,也促成了一些劣僧的虛偽作怪,這就是大家所見到「偽僧」,良莠不齊。

其實這也是世間常理,但我們不能因為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對於佛的三寶,我們應當信仰並敬養。#學佛感悟#

相關焦點

  • 答問:佛教的皈依有幾種形式?
    密宗認為上師是佛法僧三寶的化現,認為上師代表了佛法僧三寶的總集。上師的身就是僧,上師的語就是法,上師的意就是佛。所以上師的身口意就是佛法僧。而不是把上師作為佛法僧之外的另一寶。這是對密宗的偏見,更是對密宗的邪見。密宗裡從來不在佛法僧之外,另有一寶叫上師。
  • 【皈依】什麼是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
    僧寶是指正在修學佛法,並協助他人修學佛法,護持眾生修學佛法的人。  唯有三寶齊備才是完整的佛教。  如果不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當然也可以學佛,但皈依後不論在心態、生活、習慣方面,都有善友、諸佛菩薩、護法龍天來協助、加持你。  所以意志薄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寶,就會增強你的意志與信心。
  • 什麼是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佛教解釋)皈依,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為皈投或依靠的意思,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僧寶是指正在修學佛法,並協助他人修學佛法,護持眾生修學佛法的人。唯有三寶齊備才是完整的佛教。如果不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當然也可以學佛,但皈依後不論在心態、生活、習慣方面,都有善友、諸佛菩薩、護法龍天來協助、加持你。所以意志薄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寶,就會增強你的意志與信心。
  • 佛教:皈依三寶後一定不要走這兩種極端!
    如果你確定自己信佛,那麼繞不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皈依了嗎?」皈依就是依靠、歸投,佛弟子皈依的究竟是什麼?是佛、法、僧三寶,但三寶的內涵還不止於此,藉助這外在的三寶,通過聞、思、修,最終要開發的是每個人內在的自性三寶。「佛寶」,梵語為「布達」,覺悟之意。
  • 三元齋坐禪共修活動及皈依三寶儀式通知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中勇師到場指導並共修,並請中勇師為需要皈依三寶的師兄主持皈依儀式。        中勇師原是尼泊爾大中華寺當家、深圳佛教協會副會長。請需要皈依的師兄提前告知。聯繫電話:18676658003         活動地址:惠州羅浮山黃龍大道中量羅浮山居20棟三元齋。可導航「中量羅浮山居」。 附: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  佛陀曾經說過,只要有人誠心皈依三寶,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隨身護持,可使三寶弟子闢除邪惡,出入無畏。
  • 要想覺悟從皈依三寶開始
    人生也是如此,只有依靠佛、法、僧三者的力量,才能夠離苦得樂,到達自在解脫的佛國淨土,所以佛法僧稱為三寶。淨土有很多:西方彌陀淨土、彌勒淨土、東方藥師淨土……為什麼說不能心外求法?因為「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是《佛說維摩經·佛國品》的內容!
  • 你以為自己皈依了,但可能並沒有!
    印順法師指出:「但皈依世俗,自不免流於形式的崇拜;而專重勝義(真實),也不免過於高深,不是一般所能明了。所以必須皈依現實事相的住持三寶,依此進向真實的三寶。佛教的重視『像教』,其理由就在此。」(《成佛之道》第一章「歸敬三寶」,第30頁)聖嚴法師也說:「信仰佛教,應從信仰住持三寶開始。信仰住持三寶的目的,乃在追求理體三寶的顯現(發明)。
  • 上海地藏古寺:剃髮出家僧相現 皈依三寶居士身
    下午14點,本寺隆重舉行在家二眾皈依儀式,大眾禮請本寺住持悟端大和尚,為來自各地發心皈依的信眾傳授三皈依。受皈依眾以佛法僧三寶為依靠,長養法身的慧命,升華心靈世界。下午13時,在法會開始前受皈依眾身著海青,在地藏寶殿排列有序,聽聞本寺副監院乾觀法師講解並演示,如何穿海青,脫海青,疊海青以及初入佛門的禮儀,並示範敬佛、禮佛之威儀,熟悉皈依儀軌中的各個環節。
  • 佛教,何以將佛、法、僧稱為寶呢?我們為什麼要供養三寶?
    那時五百長者請問佛陀:「世尊,我等今日聞佛法音,得悟三寶利益世間,然今不知何義故,說佛法僧得名為寶,願佛解說顯示眾會及未來世敬信三寶一切有情,永斷疑網得不壞信,令入三寶不思議海。」佛陀告諸長者:「譬如世間第一珍寶具足十義,莊嚴國界饒益有情,佛法僧寶亦復如是。」
  • 道人說說,皈依佛道三寶,不是迷信宗教!
    皈依三寶,不是要你皈依宗教流派。若不曉此理,百人百盲,百信百迷!道人頌曰:皈依三寶悟自性,盲信宗教入迷津。作者:鴻無道人!離此之教說,皆是非法外道。什麼是宗教?無非是弄幾個人,組成一個團體,建一個共同目標,然後發展信徒。
  • 佛教「三皈依」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佛法僧」?
    「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時一刻不能離開。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皈依老師,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我,這「三皈」就像我們在臺灣,那個時候從臺北到高雄坐火車,這「三皈」是什麼?就是火車票,你有這張票才能上車;而且時時保留著,路上要查票,不能丟掉,到達站後這票要交回去。
  • 皈依三寶,不墮三途的見證
    我接下來要講的則是我所經歷的一小部分傳奇故事,以及與「皈依三寶」有直接關係的例子。大約三千年前,我出生在中國大陸,是個草藥師,因曾以草藥救了很多人,以此善行,去世之後上生到南天界,在天界約十年左右,專司澆灑花草,是個灑花童子。
  • 「皈依三寶」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宣化上人)
    一九九三年三月於長堤聖寺我們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能皈依三寶。皈依三寶這件事,你要把它重視一點,不要那麼輕舉妄動。
  • 這10條佛教常識,看你知道幾條,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教,不管你信不信佛,都希望你能放下心中的成見,認真了解一下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法。一、什麼是佛教?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而是佛陀的教育,是教育,是教育,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教是對人生宇宙真理的講解,是為了解決人們自己和人生生死的問題。
  • 深入經藏:皈依三寶 得清淨道 獲生圓滿
    佛言阿難:「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作如是言: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得功德於彼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大悲經》卷三禮拜品說:「阿難,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門,汙沙門行,自稱沙門,形似沙門,當有披著袈裟者,於此賢劫彌勒為首,乃至最後盧遮如來,彼諸沙門如是佛所,於無餘涅槃界,次第當得入般涅槃,無有遺餘。何以故?阿難,如是一切諸沙門中,乃至一稱佛名,一生信者,所作功德,終不虛設。」第一種經,是總說皈敬三寶的功德,後三種經,是各別贊說皈敬佛、皈敬法、皈敬僧的功德。
  • 何謂「皈依」,「作證人」要什麼資格,「皈依」的力量來自於誰?
    皈依是指承認三寶是我的救護,透過實踐因果而得到解脫。而皈依的方式,我們可以從很有權威的《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談起,其中關於皈依的方式是這樣的例如A是老師,B是要求皈依的人。B來到A的面前念:「阿闍梨也,存念我某甲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如是三說。
  • 佛教常用詞彙,你知道多少?
    佛教之中有很多很多,對於未學佛之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的詞彙。但對於學佛之人來說,這些詞彙可能就是我們時刻都在說,在講的詞彙,隨口而來。那麼今天就用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幾個最最最熟悉的佛教常用詞彙。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家是不是經常聽到,譬如文章底部下的評論,好多好多都是阿彌陀佛。
  • 皈依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也許你是剛剛皈依的佛弟子對於皈依後該如何修行或者說皈依後該做些什麼並不是十分清楚對於皈依後的在家居士來說究竟該如何修學呢?如何學修才能幫助自我提升與減輕煩惱呢?不管是佛像、還是菩薩像,無論什麼像,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們都應該像恭敬真佛、真菩薩那般恭敬。■ 恭敬法寶我們皈依後,需要做到恭敬佛法。這點看似很容易做到,但卻易被我們所忽視。例如經書法本,我們是否能做到對其愛護有加、像恭敬佛陀一般呢?
  • 漲知識:佛教若干詞彙常識(菩提心、無常、八苦、十善……)
    根據佛教的理論,我們的婆娑世界本來就是苦的。要想脫離這苦海,得到安樂,首先得要破執,而破執就要明白什麼是「無常」,什麼是「無我」。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般常見的佛教詞彙的常識吧。皈依三寶我們平時所講的皈依三寶,是指皈依佛、皈依法和皈依僧:皈依佛是將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與釋迦牟尼佛一樣證得無上正等覺的十方三世諸佛,如阿彌陀佛、藥師佛等,作為自已修行路上的唯一導師,除佛陀以外不尋求和皈依其他任何導師。
  • 皈依三寶 (上)|學佛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行法,獲6點殊勝利益!
    專欄35期:佛緣專欄:皈依三寶 (上)編輯:賢護若有貧窮人 無財可布施見他修施時 而生隨喜心隨喜之福報 與施等無異~(《過去現在因果經》)皈依三寶,看似是尋常事,實是學佛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行法。它彷如黑暗中見到光明,孤獨 中見到溫馨,絕望中見到希望,它是人生重要的意義,無盡的寶藏,可靠的依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