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教到底是不是迷信?不要再愚痴了

2020-12-22 白衣居士念佛

何為迷信?如果一件事情你不知道,盲目地相信就是迷信,如果你對佛教沒有最基本的認識,聽別人信佛,念佛,就斥之為迷信,你才是真正的迷信,因為你迷信自己的認知,認為自己是對的。

佛教到底是不是迷信?答案是否定的,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佛教是科學中的哲學,是哲學中的科學,你真正信佛,是需要拿自己的身心去實驗的,你只有證到佛的境界,才會相信佛祖所說「真實不虛」。

佛教特別強調「真修實正」,並不是圖講理論,你理論再好,公式定義背得再好,如果修正不到,就是證明不了佛到底是什麼?學佛三年,不如真修三天,真正的修行,是把身心都投入進去,有其真正的認知境界。

真正的修行:見地,修證,行願是一體的,理論上認知到了,身心上也驗證到了,還要行願也做到;何為行願?濟世救人。成佛是道德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你認為我信佛,佛祖就保佑你,保佑你升官發財,才是真正的迷信。

一、信為道源功德母。

所有的佛經最後只有四個字:信受奉行!相信佛祖的智慧,相信佛祖的教化,從內心深處能夠接受,心悅誠服,恭恭敬敬地按照佛的教育去做,才是信受奉行。

老實講,真正相信很難,大多數人都是一邊信佛,一邊懷疑的,都帶著做生意的心理,都想花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大的利益,並沒有按照佛的教育,去實踐,當然是不可能有效驗的,學佛者如麻如粟,成就者卻沒有幾個,佛是不接受賄賂的,無論你磕了多少頭,燒了多少香,如果不走正道,佛理都不會理你。

真正的相信是虔誠的,是恭敬的,是絕對地相信,不帶一絲一毫的懷疑,也不帶一絲一毫的功利,真做到了這樣,無論你念佛還是拜佛,一定會身心得到最大的利益,也一定會得到佛的加持和庇佑。

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個人如果一點也不相信佛教,一聽到人們談論佛法就斥為迷信,是不會與佛結緣的;只有信受奉行,相信佛的教化,虔誠的得去念佛,去拜佛才會與佛法相應。

二、學佛者的基本信念是正信。

何謂正信?這世界上所有的佛法,唯有佛所說的經典才是正確的,一個學佛者,要想走上一條正確的修行之路,就要按照佛所說的經典去修行,而不要去道聽途說,所以佛教要求我們皈依「佛法僧」,閱讀佛教經典,聆聽高僧大德的教化。

佛祖為了佛弟子能夠成就,能夠成佛,而有「八正道」的說法: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一個人的起點和方法只有是正確的,才不會誤入歧途,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一開始就錯了,就會一步走錯,步步皆錯,全盤皆輸。

佛教既然不是迷信,就要相信佛祖的教化,按照佛教育我們的方法,去實踐,多讀佛教經典,去修證,去積德行善,也許有一天功德圓滿,就會有成就,進入佛的境界。

三、佛教是佛祖對眾生的教化,是以教育為目的,你要真信佛,就要信受奉行。

所有的聖賢都是道德的成就,都是以教化天下眾生為己任,讓每一個眾生都能修正自身的缺點,達到人格的完善,進而超凡入聖。

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一個人都要接受終生的教育,每一個人都要走在修行的路上,完善自己的人格,升華自己的思想境界,淨化自己的心靈。

一個人有沒有真信佛,就看他是不是真的「信受奉行」,是不是真的相信因果,佛教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一邊標榜自己信佛,學佛,卻一邊做著「造業」的事,那與佛的事業是背道而馳的。如果認為學佛了,你就會得到佛祖保佑你,升官發財,功名利祿,這才是真正的迷信,與佛一點關係也沒有。

千萬要記住:成佛是道德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不是迷信。

《增一阿含經》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我們只有按照佛的吩咐,聽從佛的教化,才是一個學佛的人應有的態度。

我是白衣居士念佛,感恩閱讀與分享!#佛學#

念一句佛號,結一世佛緣!祝願大家六時吉祥,一切如意!

相關焦點

  • 佛教通俗的來談貪嗔痴的痴,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我們說別人「痴心妄想、痴人說夢、你這個痴人」的時候,是否知道「痴」的意思呢? 痴,這裡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錯誤的認知」,另一種是「不知」。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1+1等於幾?「我知道,等於五!」這個就叫錯誤的知道,是痴;然後問另外一個1+1等於幾?「呃……不知道!」這個就叫不知,也是痴! 若是詳細分,不知稱之為愚,錯誤的知叫痴,所以連起來叫做愚痴。
  • 佛教信仰的特點是理性與激情
    梁啓超說:「佛教的信仰,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是兼善而不是獨善,是住世而非厭世,是無量而非有限,是平等而非差別,是自力而非他力。」梁啓超先生的高度概括,可以作為我們把握佛教信仰特點的指南。聖凱法師以「信」為論,來闡述自己對佛教信仰特點的觀點。全文如下: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阿諾德說:詩歌拯救世界。「詩」與「思」,也許原本就是人的兩種最基本的精神存在方式。
  • 佛教:晚上在家可以誦《地藏經》嗎?別再迷信了!
    該經主要敘述了地藏菩薩的本願功德及宏大誓願,強調地藏菩薩不可思議之大願力。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得名。據佛經記載,在過去世中,地藏菩薩曾幾度救助自己墮入地獄惡道的母親,解救其離苦得樂,並發願要救度一切惡道眾生,於是就有了我們非常熟悉的那句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 佛教為什麼稱貪嗔痴為三毒?
    即使我們積集了多少的功德,嗔心一起,就像烈火一樣,將過去努力修行的心血都焚燒殆盡。所以,在佛教的經典中,常常教誡佛弟子們應戒嗔。《增一阿含經》卷十四說:「諸佛般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嗔恚火。」《大智度論》卷十四說:「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
  • 佛教:拜佛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別再迷惑了!
    燒香拜佛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所謂功德皆在自己的心裡,而非外在。佛菩薩從來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佛菩薩慈悲對待一切眾生,無二無分別,不會因為誰多燒香,誰沒燒香而偏袒誰或開罪於誰。我們要明白的是,佛教不是「交易」,不要以世俗的眼光拜佛,佛菩薩不缺你的那炷香,我們也不要妄想著頭香、高香就有什麼靈驗之處。凡是信佛走向功利和迷信,都是愚痴,不是正信。
  • 藏傳佛教「三字咒」具有不可思議之功德
    一些人可能不知道何謂佛教,也不了解藏傳佛教有何秘密,卻懂得哼唱六字大明咒。與六字大明咒相比,「普賢王如來三字明咒」在漢地影響力相對小一些,但同樣不可以忽視。若要深入了解藏傳佛教,普賢王如來之地位非同一般,三字明咒也是如此。【故事】 普賢王如來,另音譯為「阿達爾瑪佛」。「普賢」,另譯「妙密」,是「普遍而賢善地充滿一切時空」的意思。
  • 佛教:一個人做「回向功德」,到底有沒有用?
    眾所周知,佛教中很多人講究「回向功德」,也就是自己積累了功德,自己不要,將它「回向」給某位具體的親人,或者朋友,甚至回向給一切大眾。那麼,這種做法到底有沒有用呢?在佛陀時代,是沒有回向這種事情的。佛陀讓人去修心,並且只能修自己的心。只有自己修自己的心,自己才能真正獲得利益。
  • 弘一法師:切莫誤會佛教 燒香拜佛不是迷信
    用顏色布做成國旗,當升旗的時候恭恭敬敬向國旗行禮,我們能否說這是迷信的行為?天主教也有像,基督教雖沒有神像,但也有十字架作為敬禮的對象,有的還跪下禱告,這與拜佛有何差別呢?說佛教禮佛為拜偶像,這是西洋神教徒對我們禮佛的意義不夠理解。至於香花燈燭呢?佛在世時,在印度是用這些東西來供養佛的,燈燭是表示光明,香花是表示芬香清潔。
  • 別再迷信了!
    因此,在這一點上,我們就要明白,佛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有大智慧的人,佛教也不搞個人崇拜主義。拜佛,是向世間的大覺悟者致敬,發願向他們學習。拜佛,其實就是在拜我們自己,拜自己內心的清淨佛性,是懺悔,是恭敬,亦是感恩。我們信佛信什麼?信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信佛,不是為了走捷徑,投機取巧,讓佛菩薩幫助我們消災解難。
  • 佛教:如何懺悔才會有功德利益?
    佛教講因果不空,因果通三世。我們常說,這世上沒有後悔藥,但今天小編想告訴大家的是這世上有一種後悔藥可以吃,那就是懺悔!在佛門裡有《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因果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不要認為做什麼壞事可以逃脫懲罰,你犯下的任何錯,都會形成業報,因此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供香的功德
    數千年來,香與佛教的發展唇齒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禮佛的最高敬意。
  • 為什麼藏傳佛教「三字咒」具有驚世駭俗的功德
    一些人可能不知道何謂佛教,也不了解藏傳佛教有何秘密,卻懂得哼唱六字大明咒。與六字大明咒相比,「普賢王如來三字明咒」在漢地影響力相對小一些,但同樣不可以忽視。若要深入了解藏傳佛教,普賢王如來之地位非同一般,三字明咒也是如此。
  • 佛教:十地菩薩,因地生萬物,因地生諸功德,過十地為聖位菩薩
    人們對於佛教諸位菩薩的認識大多只停留在神通廣大,隨意普度眾生,但所有的菩薩從其起源開始,也是要經過無數的考驗與磨練,方能入諸佛位。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十地菩薩,因地生萬物,因地生諸功德,過十地為聖位菩薩:十地菩薩所證就其本體來說是無二無別的,就其層次來說,十地各各不同。
  • 一真禪舞日記:綠度母,吉祥三寶,信為道源功德母
    最老實的,說信就信了,大丈夫嘛!這就成功了。所以《華嚴經》告訴我們「信為道源功德母」,諸佛菩薩一切法門只有一個字,唯「信」能入,你一信就進去了。所以一切宗教都強調這一點,信就得救,錯不了。有的同學一邊學著修,還跑來問我這法門對他靈不靈?一開口問這句話,就該打三百板,他已經沒信心了,何必問呢?何必修呢?都是妄作聰明。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寺院裡出家修行的僧人,包括皈依佛門的善信居士,也常常嘴裡念誦「南無阿彌陀佛」。然而,很多人念了一輩子佛,卻不知道這句佛號的真實含義,甚至有很多人連它的讀音都搞錯了。如果修行沒有智慧,只是盲目跟風,那就難以修到功德。「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看完此篇文章,大家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在佛教寺院裡,這六個字也隨處可見,它們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淨土法門主要就是通過稱念佛號往生淨土,因此,在佛教裡,這句「阿彌陀佛」被人稱誦得最為廣泛,幾乎所有的出家修行人都要日日念此佛號,精進道業。許多信佛的善信也喜歡念這句佛號,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句佛號是什麼意思,甚至連讀音都不正確,這樣就容易鬧笑話,也會讓人更加迷惑,於學佛修行是無益的。
  • 做義工的功德和意義
    身為三寶弟子,自當效仿諸佛菩薩,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己任。如何才能做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呢?就必須通過「聞、思、修」,「信、解、行、證」的過程達到最終圓滿成就。要深信因果,深信佛法的教理,必能離苦得樂,究竟解脫;誦讀經論,以求深解義趣;認真修行,堅持到底,必能成就無上菩提,成佛作祖。大家不要認為義工就只是義務地去做事就叫做義工,我們佛教的義工,不但要義務地去做事服務大眾,更要按照佛法的教義去工作、實踐。
  • 佛教:持誦準提神咒的功德與利益
    準提菩薩,又稱「準胝觀音」、「準提佛母」、「七俱胝佛母」,意為清淨,其聖誕日為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六,在我國佛教裡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出家人每天都要念準提咒。僧人每天用完齋,感謝施主,願施主滿願有福報,會念準提咒。那麼準提咒的由來是什麼呢?
  • 佛教:供奉「地藏王菩薩」,這3件事不要做,因果報應很大!
    我們大家不要迷信,我們只要記得,自己的發心是清淨的,所作之事是積攢功德的,是幫助眾生消業增福、離苦得樂的,就無須有什麼顧慮,只會增添功德,不會有任何傷害。能發心在家裡供奉「地藏王菩薩」,都是非常有福報的家庭,我們供佛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保佑,而是要學會慈悲,變得更加有智慧。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關於「地藏王菩薩」。
  • 一位老僧的開示:佛教是迷信嗎?看完你會徹底弄明白
    在這個科技日漸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覺得信佛是迷信,覺得信佛並不能真的讓菩薩保佑自己。我有一個朋友讀了一些佛經,有了一些感觸,於是便相信佛教,深入修行和學習佛教文化,但是他也不知道佛教到底靠不靠譜,於是便決定去名寺拜訪一些佛法精湛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