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香的功德

2021-02-08 junyuansi

    數千年來,香與佛教的發展唇齒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禮佛的最高敬意。燃一柱好香,透過鼻的嗅聞,能使心靈寧靜,息止心中的貪嗔痴,步入平和安樂之境。若修學靜坐禪定的人士,更可藉由妙香的助緣,鎮靜心神,理氣調中,幫助行氣,則諸根集攝,可正念入禪定,得智慧解脫證究竟之果,由此可見香的殊勝真諦。 
  供香的三項清淨

  一、能供之身心清淨。 
  首先自己應思維發心此生人身能有此殊勝供佛機會亦實屬難得,表面上是我供妙香於佛陀,實際上是佛陀成就我自己早日圓滿成佛之福德資糧。依此正信心供養之後還要將此功德回向給一切如母有情。

  二、所供之物清淨。
  供香要依自己能力儘量置備力求豐盛殊勝並且如法,偽劣含化學香精染料毒素的供香切勿供之,其折福損身的後果自然無需多言。如有能力花費數十兩黃金配置不為過,若實在沒有能力僅一把泥土供之亦不為少,恭敬心為重要。另外燃供香時要注意防火安全,提倡使用臥香爐橫式薰香。當今盛行所謂無煙香、點頭香、金箔香等及必須燒三炷高香、成捆香、特大香、不燒短斷香等皆是敗法訛傳陋規,正信善士應依正理抵制。

   三、供養之對象清淨。 
     供養者要觀想作意此殊妙供香是供養面前之諸佛菩薩天眾,應視面前佛菩薩像等皆為佛菩薩真實光臨無異,懷恭敬供養心並祈求三寶加持賜學佛順緣。非皈依對象及外道、迷信祈求、有漏煩惱願望等過患要儘量避免。
  旃檀龍涎妙冰片,堆聚猶如須彌山。
  香馥遍滿三千界,十方諸佛盡歡顏。
  願以此等恭敬意,回向有情菩提善。
  虛空無邊本無實,緣起性空遊戲顯。
  如來本無需香供,實為眾生培福田。
  以供香積資糧
  供香的功德是無量的,而嗅聞香的煙的功德也不可思議,這是佛的不欺真語。香品的煙不是普通的煙氣所能代表的,它蘊涵著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和願力。
  如《悲華經》中云:當時善臂王子,即在佛前發願,如果其所有菩提勝願都能圓滿,願令十方如微塵般無量無數的諸佛世界雨下憂陀羅婆羅香、檀香、牛頭旃檀香、種種末香;如果有眾生在在處處聞到這香,都能發起無上正等正覺心。


  燒香供養是聚集福德資糧的方法,修行者每天燒香時,特別再賦予觀照思量和持咒發心的方法,使燒香的立意更趨於圓滿和豐富,並日漸具足成就的資糧,減少修行過程的障礙,可說是一種自利利他的最佳法門。
  好的香自然會讓聞者生出喜悅,這種喜悅對平素有修持的行者,馬上會轉換般若性智,對沒有任何修持的眾生,也可因此獲攝受,暫時止息惡念,進而生出向佛的善念。
  佛經上講:若要成為富有的人,首先必須行布施、供養,否則無法如願。不論是否修持財神法,若未施行布施、供養,皆無法致富。
  每天真誠的上香供養、祈願,能成就無上菩提,使一切心願圓滿,幸福如意,世出世間的修行、智慧、慈悲一切菩提事業,也能如願成就。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相關焦點

  • 佛前供香的方法 ,你知道嗎?
    二、供佛   在所奉養的佛菩薩、本尊等聖像之前,恭敬合掌,眼中觀察佛教光明聖像,思惟佛陀及一切聖眾的功德巍巍,一心誠敬供養,就如同佛菩薩現在眼前一般。 接著我們觀想諸佛菩薩十方聖眾,歡喜接受供養,一切有情也都安住於究竟安樂,然後歡喜的供香,將香置於香爐中。   六、恭敬禮佛 放香之後,接著我們要恭敬禮佛。
  • 臺灣龍山寺重環保3月13日起停止供香
    龍山寺響應環保,3月13日起停止供香。(中時資料照片)有281年歷史的龍山寺,在2017年6月,將香爐從3爐減為1爐,空氣品質提升不少,而2000年開始也停止燒金紙,信眾初期也很不習慣,落實20年來,信眾和觀光客也慢慢接受,在去年5月也開始禁點蠟燭,配合環境保護,而廟方宣布在今年3月13日起也將停止供香,結束281年傳統的供香歷史。
  • 供養咒功德非常大
    《入行論廣解 ▪ 回向品》無著菩薩注釋 索達吉堪布   供養三寶的利益非常大,漢地很多名山古剎的寺院中,平常都會供香ra納扎雅雅  納摩巴嘎瓦得  班匝薩ra抓瑪日達呢  達塔嘎達雅  阿哈得三雅桑波達雅  達雅塔  嗡班賊日班賊日瑪哈班賊日  瑪哈得匝班賊日  瑪哈波雅班賊日  瑪哈波德澤達班賊日  瑪哈波德曼卓巴桑札瑪納班賊日  薩日瓦嘎日瑪阿瓦ra納波效達納班賊日所哈現在漢地很多居士都會念,有些經典中說,這個咒語功德非常大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來源: 盧妙娛樂 舉報   我們到寺院拜佛或者在自家佛堂禮佛都會習慣性地做供養,以積攢功德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的國家,每逢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燒香的信眾總是人滿為患,人們都在搶著「做功德」,搶著為佛菩薩做供養。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
  • 夢參老和尚:修學佛法的功德這樣回向,功德就大了
    什麼是回向「回」,就是把我們所有的功德收回來;「向」,就是向外放。回向,把所有的功德、把你所做的功德回向到盡虛空、遍法界,上供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求願望)回向的方法第一、由近及遠例如我們念完一部經,由近及遠的會向,把自己誦經的功德先回向給自己,比如你是求財富,就可以先會向給自己,願以此功德滿足自己求財富的願望。但是老法師建議大家還是求智慧、求辯才無礙、求成佛,先這樣會向。
  • 持戒的功德!
    10、不乏信財,持守戒律,於諸佛法,具正信心,則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財不匱。   1、持不殺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殺戒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殺戒居次,厭離生死,必須斷淫慾故。國王得聞,親往作禮,贊其功德,而旌獎之。4、持不妄語戒的功德 。不妄語,就是不說謊話,有則言有,無便言無。如自己沒有才能,缺乏福德,家庭中幾人,生活如何困難?!一一真實不虛;同時對於他人分上,智者言智,愚者言愚,貧富貴賤,男女老幼亦然,金剛經說:「如來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 大禮拜(拜佛)的功德
    七支供養之第一支為「禮拜」;禮拜可分為身、語、意三種;身之禮拜即以身行跪拜頂禮佛陀,語之禮拜即以言語稱頌佛陀之功德,意之禮拜即對佛陀有堅定之信仰。無論以七支供養之方法修持,或以大禮拜之方法修持,均需依循傳承祖師所傳授之方法,如法行之,方能達到積資淨罪之目的。
  • 【遺教與要解】• 功德瓶子碎了•功德過患兩知(下)
    他就如實地告訴他們:「我是十二年恭敬禮拜祈求某某天神,天神賜我一個功德瓶。你們來看!」印度人一高興就喜歡跳舞,肚子扭起來,還踢踢腳。結果不小心把瓶子踢碎了。所有的金銀寶貝、買的房子田地,一剎那間全部消失,他又變成一個窮人。 這是龍樹菩薩講的比喻故事。功德瓶名字叫功德,就是戒律的意思。假如你能夠得到這個功德瓶,則善願必成就,求什麼就得到什麼。大富大貴、世間福報都不是難事。
  • 朝山的意義與功德
    《華嚴經》云:"寧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聞佛名功德尚且不可思議,何況能至心稱念、虔誠朝拜,功德更是殊勝!古德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朝山一拜罪滅海沙!朝山無盡的功德要回向哪裡?第一要回向菩提。行菩薩道,度人往生西方一切無礙;不要只求父母健康長壽、家裡平安、事業發達等等,這些小利益用不著求,自然就有的。菩薩們!朝山這麼殊勝的功德,若只想給自己受用,那你還是徹頭徹尾的凡夫。要發心回向所有沉淪六道的眾生,皆往生無量光佛剎——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這樣才與佛菩薩的大心相合,得特大的果報。
  • 六波羅蜜的功德
    你有這個慈悲心來救護眾生的苦難,將來你能得到大富,有這種功德。  這個「戒波羅蜜」,你能持戒不違犯,能得尊貴的身體,你將來得的那個身體很高貴,和一般人不一樣。當然,這個地獄裡面的人、餓鬼世界的人、畜生世界的,這是最醜陋的,人是比較莊嚴的,但是人裡面也有人很高貴,人與人都不一樣;那麼這是從什麼地方來決定這件事呢?  就是持戒。